3.18 歡迎來到夕陽下(一)
沒有太多的時間能夠猶豫了。
再想下去只能加劇天氣的變化,此時不上更待何時。一咬牙,走吧,誰怕誰呢。
「先生,我準備好了。」我淡淡答道,壓下了心中的負面情緒。Blake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能看得出來拆官還是推薦我上的,站在比較中立的角度,認為完全可以勝任這次飛行。
他早上就從「山下」的另一個校區開車過來,如果此時回去,自然是差了些什麼。
雷德蒙德海拔不低,有三千多英尺,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規定:在2438英尺以上就算是高原機場。雷德蒙德的「山上」外號便由此而來。反觀「山下」希爾斯伯勒校區,靠近波特蘭。
我曾用過航校的模擬機飛了希爾斯伯勒校區的目視起落,用高度仿真的電腦模擬了機場以及周邊的環境。隨著在一端跑道五邊進近,大片的湖水映入眼帘。雖然是從電腦屏幕上看到的碧水,但想來也是相差無幾。當時就在感嘆在這樣的環境下飛行訓練,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下午四點二十,雷德蒙德機場。
走向飛機的路程是穩重而且平靜的。經過了這麼多的思考和準備,一切已經準備好,此時的我就如同換了一個人,異常的冷靜。
飛行前一天,要選一架作為第二天考試的飛機。和Daniel一樣,我也選了N5265L。飛機的呼號很好記,說的時候不會出現嘴瓢的情況,並且最重要的,飛機操縱性很好,響應快,飛機穩。這些要素都構成了挑選飛機的重要因素。
根據規定,考生必須在拆官的監視下完成對飛機的航前檢查。就像第一天學長教我的那樣,此刻我正在照著檢查單一項一項做著。從左到右一圈,接觸和目視檢查所有的連接處,舵面有無異常。Blake就在一旁看著,說實話正常訓練的時候航前檢查都做得比較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今天卻不能做得太快。
在特意壓制了時間後,終於做完了最後一項檢查。
Blake走近我「副翼我們是怎麼檢查的?」見此,我便抬起副翼擰了擰螺絲的鬆緊程度,並表示這是牢固的。Blake有些不以為然「沒了嗎?」
聽完,我心裡一驚。現在才反應過來這個操縱面是不是檢查得太簡單了。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掛你,比如現在。
可Blake沒有多說,自己上手,對著我說「旁邊的這幾個螺絲都要看到,沒有遺漏。」我正色著看著他的「指導」,口罩下的臉色有些凝重。沒有等我的反應,「如果副翼出現問題甚至脫落,會怎麼樣?」
「我們會無法控制飛機。」從這之後,每一次的飛行都更加重視了對於這方面的檢查,也有可能是之前教員所沒有提及的。
飛機上。
「乘客簡述。安全帶--繫緊,空氣閥--開,緊急逃生--通過艙門...」我背誦著這一簡述,一邊指著飛機上的相應位置。這正是教員強調過的重點,不能缺少這個步驟,否則直接不及格。
檢查單上標黑色粗體部分是要求記憶的,其他的則是讀一遍再確認一遍。
和地面報話,得到許可後,便開始了滑行。
根據當時的風向就能預判用哪一邊,而今天用的跑道是29號。11號跑道離我們最近,只需要幾步路的距離,而要到另一端,則要跨過七千英尺的跑道。
一邊要關注其他的飛機狀況,有沒有可能有入侵事件的可能,還需要來回掃視地速。就和開車一樣,也是需要看儀錶盤的。但是地速的數據不在眼睛正下方,而在GPS的角落,而GPS在兩個座位的前中部位置,這造成了一定是需要側視才能看得到數據。法規規定,正常飛行需要低於15節。曾就有因為滑行速度過快,不合格的。
感覺過了很久,雙腳控制著舵,聯動著控制飛機的速度和方向在中心線上。此時,已經耗費了一定的體力。我知道,後方的挑戰才剛開始。
著陸燈開,計時。一邊緩緩推著油門進入跑道停下。就在剛才,我們申請了短跑道起飛。顧名思義,這個技術需要用儘儘可能長的跑道長度。踩著剎車先不放,油門柔和向前推,確認發動機儀表再次是綠區,才能鬆開剎車,用抖升速度起飛。
才剛離地,就有一陣風想把飛機吹向左邊。根據GPS的航跡綜合判斷,是右側風,所以應該要向右修正。
以為只是側風?結果又來了持續的顛簸,心裡暗自叫苦,希望等下做機動的時候能穩定一點。「Frequency change approved.」塔台給我指令換頻,我即換到北部訓練區的頻率。
在昨天晚上做好的飛機計劃中,恰好經過S33機場。在選點的時候,就是要考慮對目視參考點的熟悉程度。第一個點是Greybutte山,作為上升的定點,後面就是Madras機場。並且不能穿越機場,因為從駕駛艙正著往下看,是沒法看到參照物的。
之前,我就錯把參考點直接連到機場正上空,結果找了半天都沒有結果,還以為飛錯了。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經過一次次的經驗來得到正確的結論。
Blake對我的要求就是模擬和西雅圖中心的對話,之前在第一次跨城飛行的時候有提到過。此刻,他作為管制員和我通話。在模擬的同時,他還不忘把頻率切換到西雅圖中心,美其名曰:身臨其境地讓我感到這是真的通話。實際上給我帶來了雜音和干擾。因為頻率和我說的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收聽頻率並不會讓管制監控我的飛行,在雷達上無法顯示。
終於,我以為要結束此飛行計劃的部分了。
可Blake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再想下去只能加劇天氣的變化,此時不上更待何時。一咬牙,走吧,誰怕誰呢。
「先生,我準備好了。」我淡淡答道,壓下了心中的負面情緒。Blake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能看得出來拆官還是推薦我上的,站在比較中立的角度,認為完全可以勝任這次飛行。
他早上就從「山下」的另一個校區開車過來,如果此時回去,自然是差了些什麼。
雷德蒙德海拔不低,有三千多英尺,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規定:在2438英尺以上就算是高原機場。雷德蒙德的「山上」外號便由此而來。反觀「山下」希爾斯伯勒校區,靠近波特蘭。
我曾用過航校的模擬機飛了希爾斯伯勒校區的目視起落,用高度仿真的電腦模擬了機場以及周邊的環境。隨著在一端跑道五邊進近,大片的湖水映入眼帘。雖然是從電腦屏幕上看到的碧水,但想來也是相差無幾。當時就在感嘆在這樣的環境下飛行訓練,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下午四點二十,雷德蒙德機場。
走向飛機的路程是穩重而且平靜的。經過了這麼多的思考和準備,一切已經準備好,此時的我就如同換了一個人,異常的冷靜。
飛行前一天,要選一架作為第二天考試的飛機。和Daniel一樣,我也選了N5265L。飛機的呼號很好記,說的時候不會出現嘴瓢的情況,並且最重要的,飛機操縱性很好,響應快,飛機穩。這些要素都構成了挑選飛機的重要因素。
根據規定,考生必須在拆官的監視下完成對飛機的航前檢查。就像第一天學長教我的那樣,此刻我正在照著檢查單一項一項做著。從左到右一圈,接觸和目視檢查所有的連接處,舵面有無異常。Blake就在一旁看著,說實話正常訓練的時候航前檢查都做得比較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今天卻不能做得太快。
在特意壓制了時間後,終於做完了最後一項檢查。
Blake走近我「副翼我們是怎麼檢查的?」見此,我便抬起副翼擰了擰螺絲的鬆緊程度,並表示這是牢固的。Blake有些不以為然「沒了嗎?」
聽完,我心裡一驚。現在才反應過來這個操縱面是不是檢查得太簡單了。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掛你,比如現在。
可Blake沒有多說,自己上手,對著我說「旁邊的這幾個螺絲都要看到,沒有遺漏。」我正色著看著他的「指導」,口罩下的臉色有些凝重。沒有等我的反應,「如果副翼出現問題甚至脫落,會怎麼樣?」
「我們會無法控制飛機。」從這之後,每一次的飛行都更加重視了對於這方面的檢查,也有可能是之前教員所沒有提及的。
飛機上。
「乘客簡述。安全帶--繫緊,空氣閥--開,緊急逃生--通過艙門...」我背誦著這一簡述,一邊指著飛機上的相應位置。這正是教員強調過的重點,不能缺少這個步驟,否則直接不及格。
檢查單上標黑色粗體部分是要求記憶的,其他的則是讀一遍再確認一遍。
和地面報話,得到許可後,便開始了滑行。
根據當時的風向就能預判用哪一邊,而今天用的跑道是29號。11號跑道離我們最近,只需要幾步路的距離,而要到另一端,則要跨過七千英尺的跑道。
一邊要關注其他的飛機狀況,有沒有可能有入侵事件的可能,還需要來回掃視地速。就和開車一樣,也是需要看儀錶盤的。但是地速的數據不在眼睛正下方,而在GPS的角落,而GPS在兩個座位的前中部位置,這造成了一定是需要側視才能看得到數據。法規規定,正常飛行需要低於15節。曾就有因為滑行速度過快,不合格的。
感覺過了很久,雙腳控制著舵,聯動著控制飛機的速度和方向在中心線上。此時,已經耗費了一定的體力。我知道,後方的挑戰才剛開始。
著陸燈開,計時。一邊緩緩推著油門進入跑道停下。就在剛才,我們申請了短跑道起飛。顧名思義,這個技術需要用儘儘可能長的跑道長度。踩著剎車先不放,油門柔和向前推,確認發動機儀表再次是綠區,才能鬆開剎車,用抖升速度起飛。
才剛離地,就有一陣風想把飛機吹向左邊。根據GPS的航跡綜合判斷,是右側風,所以應該要向右修正。
以為只是側風?結果又來了持續的顛簸,心裡暗自叫苦,希望等下做機動的時候能穩定一點。「Frequency change approved.」塔台給我指令換頻,我即換到北部訓練區的頻率。
在昨天晚上做好的飛機計劃中,恰好經過S33機場。在選點的時候,就是要考慮對目視參考點的熟悉程度。第一個點是Greybutte山,作為上升的定點,後面就是Madras機場。並且不能穿越機場,因為從駕駛艙正著往下看,是沒法看到參照物的。
之前,我就錯把參考點直接連到機場正上空,結果找了半天都沒有結果,還以為飛錯了。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經過一次次的經驗來得到正確的結論。
Blake對我的要求就是模擬和西雅圖中心的對話,之前在第一次跨城飛行的時候有提到過。此刻,他作為管制員和我通話。在模擬的同時,他還不忘把頻率切換到西雅圖中心,美其名曰:身臨其境地讓我感到這是真的通話。實際上給我帶來了雜音和干擾。因為頻率和我說的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收聽頻率並不會讓管制監控我的飛行,在雷達上無法顯示。
終於,我以為要結束此飛行計劃的部分了。
可Blake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