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八 靖康之變(一三三 )
宗弼攻打襄州不利,河中府又丟失,全軍陷入困境。哈迷蚩獻了上、下二策,以便使得金軍順利北返。
宗弼也是統兵良將,這次丟失河中府實在屬於大意之舉。他為了儘快攻下襄州,下令調動鎮守在河中府的鳥家奴火器營,卻沒有對河中府的防衛做出相應的對策,以致河中府全面失守,全局陷入被動。
宗弼自知後悔無益,最重要的是撤回北方再說。但是他也沒有採納哈迷蚩的策略,而是有自己打算。
宗弼道:「這華夏軍守衛河中府自然不是輕鬆可以攻取的,若要強攻只怕有落得一個圍攻襄州的下場。可是要是放棄河中府的改走洛陽,總是心有不甘。」
哈迷蚩道:「狼主如何計較呢?」
宗弼道:「聽說种師道弄了一個游擊之法,經常騷擾東路軍的後隊。我今日便要用這個方法讓華夏軍嘗嘗。漢人不是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嗎?」
哈迷蚩道:「好,我願意親自帶兵,去河中府附近打些草谷。」
宗弼道:「這個用不到你,完顏昱那個猛安謀克由塔塔爾人組成,塔塔爾人號稱草原蒼狼,擅長的就是劫掠。完顏昱又豢養海東青,可以提前知道敵軍行蹤,讓他們去游擊一番,正好可以攪亂華夏軍的部署。若華夏軍出城,正好我們就跟他打上一場。如果种師道率領大軍東出潼關,我們避其鋒芒,向洛陽轉進。」
哈迷蚩道:「若華夏軍出城圍剿完顏昱王爺,咱們如何應對呢。」
宗弼道:「本王便親自帶領中軍跟他們決戰。我軍的鐵浮屠謀克在攻打襄州的時候毫無用處,再不作戰這鐵甲就該生鏽了。」(宗望帶了一個謀克的鐵浮屠南下,具體見六七五防宗望宗弼獻妙計練火器兵發海參崴)
哈迷蚩問道:「那這樊城還由雪裡華南兄弟守衛?」
宗弼道:「我們軍糧不足,需要在此處打草谷。你帶著雪裡華南兄弟二人就在此地籌糧,將青壯人口投入猛安謀克。」
哈迷蚩一聽要在樊城劫掠,已然明白宗弼並無心經略這裡,經過劫掠的樊城勢必成為一片廢墟,於是嘆了口氣道:「如此一來,恐怕樊城重地就難留了」
宗弼道:「難留就不留了,一把火燒了它。這個城池位置太重要,南渡漢水可以下江南,北上中原可以威脅洛陽!咱們得不到,也不能留給南蠻。」
哈迷蚩道:「我就去安排。」
宗弼令出山搖動,金軍立刻發動起來。完顏昱作為三軍先鋒帶領自己的善於劫掠的草原上由塔塔爾人為主組成的猛安謀克為先鋒。宗弼帶領中軍主力隨後跟進,他將金軍的包括300鐵浮屠在內騎兵主力,新組建的神臂弓營(神臂弓營見故事見:大決戰棋逢對手(九))、火器營都帶在了自己的身邊,準備和華夏軍大戰一場。而哈迷蚩斷後開始在樊城附近搜刮糧草,劫掠人口。
吳麟憑藉數千人馬在韓世忠水師的配合下守住了襄州已經創造了奇蹟,這些人馬守城尚且困難,進攻就不用想了。
种師道用宋徽宗的名義封吳麟為襄樊侯,吳玠為襄樊經略使,就是讓他們兄弟掌管襄樊之地,可是見對面金軍胡作非為,自己卻是毫無辦法。直到金軍撤退,他才帶著人馬蹬上漢水北岸,查看之下發現樊城已經成為了一片瓦礫。吳麟也不敢追趕北撤的金兵,只好將樊城的情況仔細的寫了一封奏摺,發給了种師道。
种師道擔心折賽花,所以他親自坐鎮潼關給折賽花大軍籌備後勤糧草。潼關距離河中府不過百餘里,如果真的遇見緊急情況,他也可以率軍再出潼關接應折賽花。
從延安到潼關的路上他就接到了折賽花已經打破了河中府,繳獲了數萬石糧食消息,這讓一直缺糧的种師道喜出望外。與此同時他也收到了時遷在伏牛山飛鴿傳回來的各種消息,不過飛鴿傳書來到消息都不是很準確,好在飛鴿傳書中說時遷已經在回陝西行省的路上,他會親自跟种師道報告各種事項。
种師道隨即傳令陝西各地的錦衣衛,一旦發現時遷,就讓他直接到潼關跟自己見面。他本想到了潼關就可以見到時遷詳細了解道中原的消息,沒想到剛剛道潼關聽到了高寵押運糧草被金軍節奏的消息。
同時,死裡逃生的朱五過了黃河見到了种師道,他跟种師道詳細描述了那場戰鬥過程,並且很確定的告訴种師道這絕對是金軍的主力部隊。就在同一天,种師道又接到了吳麟給他寫的摺子,他確定了金軍主力北返了。
种師道真的沒有想到金軍會大舉北返,難道真是要復奪河中府嗎?原本他計劃是通過奪取河中府,斷了西路金軍的糧道,讓金軍早些返回北國。同時牽制洛陽的金兵,讓他們不敢輕易支援懷州在,若能取了懷州,東路金軍的糧道也就斷了。金軍糧食不足必然軍心浮動,返回北國就是最終的選擇了。
沒想金軍竟然在軍糧不足的情況下要復奪河中府,這是犯兵家大忌了。种師道覺得只要自己能夠守住河中府,拖到金軍糧盡之時,就可調動人馬,內外加攻,打破金軍了。
守衛河中府他是還有信心的,雖然華夏軍中最擅長守城的吳玠去了襄樊,但是魯達如今就在河中府。健銳雲梯營雖然是專注攻城隊伍,但對於守城也是有一定的心得。而且折賽花的指揮才能在整個華夏軍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河中府有他們二人在,短時間內應該無恙。
种師道又下令讓種世彪(胡三)調5000懷德軍到潼關,如果金軍一亂,懷德軍的輕騎兵將是追擊敵軍的最好的隊伍。安排好潼關的各種事情後,他在種世彪的保護下,帶著500護衛軍悄悄出了潼關,直奔河中府而來。
折賽花得知河中府附近出現了金兵,立刻警覺起來。她暫時沒有讓時遷離開河中府,而是讓他集中力量將河中府附近的金兵情況打探清楚。
時遷也是為難,現在河中府一個錦衣衛都沒有,就憑他單人要想弄清楚城外的金軍部署是千難萬難的。
時遷無奈只好再次到河中府衙門尋折賽花商量對策,折賽花在河中府衙門的二堂會見了時遷。
時遷對摺賽花道:「郡主,探聽消息是錦衣衛的本職,無可推脫。只是我此行給王爺報信,身邊並無助手。請郡主容我去潼關,調動那裡的錦衣衛,再來河中府探聽消息。」
折賽花道:「軍情緊急,你就在軍中選擇探馬斥侯協助你探聽消息吧。」
時遷暗道:安國郡主急糊塗了不成,要是派探馬斥侯探聽消息,她自己就可以派遣,要我何用。
可是時遷也不敢反駁,道:「也好,我就從軍中選20個斥侯,跟我出城探訪。另外我在寫上一封信,麻煩郡主趕快派人送到潼關,讓那裡的錦衣衛快快出關相助。」
時遷話音未落,二堂的大門被打開了,一個聲音傳了進來:「不用回潼關了,我將錦衣衛給你帶來了。」
時遷聞聽大吃一驚:此處乃府衙二堂,是隱秘之地,怎麼能有人就直接闖了進來。想到此處時遷就向自己的腰刀摸了過去。
折賽花也警惕的站了了起來,警惕道:「是誰!」
這是一個頭戴員外巾,身穿員外大敞,看上去50歲左右的員外走了進來。折賽花、時遷一看,此人竟然是种師道。
种師道今年已經70多歲了,可是華夏軍將士都能看出來,种師道是越來越年輕,如今頭髮、鬍鬚都從原來的銀白色,變成了花白色了。
折賽花急忙起身施禮,道:「爹爹,您怎麼來到河中府了。」
時遷則道:「參見王爺。」
种師道說道:「我已經得到消息,宗弼帶領大軍北上,要重奪河中府。擔心我兒安危,故而秘密來到此處。」
折賽花道:「爹爹,怎能輕易立於危牆之下,這裡危險還是早回潼關的好。」
時遷則暗道:這華夏王怎麼能得知金軍大軍南下的消息?莫不是又是那個占暗處傳遞的消息?
种師道笑道:「我兒不知,這個西路軍的金軍統藩王兀朮(指的宗弼),乃是金軍第一懂得軍事之人,也是倒霉遇到我們華夏軍處處掣肘,相比之下東路藩王斡魯補(指的宗望),才華武藝都不讓兀朮,卻順風順水拿下東京,如今已兵鋒直指杭州了。兀朮怎能服氣,如果他盛怒之下要復奪河中府,倒是我們的一個機會,在此地與之一戰。如果能將其除之,乃為大善也。金國無兀朮,則如宮殿無大梁,早晚必塌也。」
折賽花道:「爹爹覺得兀朮會復奪河中府嗎?」
种師道說道:「兀朮依然焚燒了樊城,大軍全線北撤。從樊城被撤只有兩條路,走洛陽和過河中府北上太原。如今金兵在此地劫了我軍3000石軍糧,據我所知他們派出的是完顏昱的主力部隊,說明兀朮很有可能走從這裡回太原。如果是這樣,咱們只要在河中府拖住他10日,等他糧盡軍亂之時,我軍就可以內外夾攻一舉擊敗兀朮。」
折賽花道:「爹爹,若兀朮是如爹爹說說的金國的擎天白玉柱,想必有些手段,他若是布置疑兵也是有可能的。」
种師道點頭道:「我兒所言極是,如果那樣完顏昱的精銳猛安謀克就留在這裡吧。總不能安安穩穩讓他們走了。」
時遷此時道:「王爺,這完顏昱的手裡有一種怪鳥,能夠數百里外查探敵情。」
种師道驚道:「我怎麼沒想到,女真人有豢養海東青的高手,怪不得河東大戰,我軍處處被動。此事確定嗎。」
時遷、折賽花也都暗自吃驚,他二人均暗道:這海東青种師道也知道,莫不是《九陰真經》中對此也有記載。
時遷回道:「雖不能完全確定,也差不了多少。」
种師道點點頭,道:「這真是有些棘手了。」
宗弼也是統兵良將,這次丟失河中府實在屬於大意之舉。他為了儘快攻下襄州,下令調動鎮守在河中府的鳥家奴火器營,卻沒有對河中府的防衛做出相應的對策,以致河中府全面失守,全局陷入被動。
宗弼自知後悔無益,最重要的是撤回北方再說。但是他也沒有採納哈迷蚩的策略,而是有自己打算。
宗弼道:「這華夏軍守衛河中府自然不是輕鬆可以攻取的,若要強攻只怕有落得一個圍攻襄州的下場。可是要是放棄河中府的改走洛陽,總是心有不甘。」
哈迷蚩道:「狼主如何計較呢?」
宗弼道:「聽說种師道弄了一個游擊之法,經常騷擾東路軍的後隊。我今日便要用這個方法讓華夏軍嘗嘗。漢人不是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嗎?」
哈迷蚩道:「好,我願意親自帶兵,去河中府附近打些草谷。」
宗弼道:「這個用不到你,完顏昱那個猛安謀克由塔塔爾人組成,塔塔爾人號稱草原蒼狼,擅長的就是劫掠。完顏昱又豢養海東青,可以提前知道敵軍行蹤,讓他們去游擊一番,正好可以攪亂華夏軍的部署。若華夏軍出城,正好我們就跟他打上一場。如果种師道率領大軍東出潼關,我們避其鋒芒,向洛陽轉進。」
哈迷蚩道:「若華夏軍出城圍剿完顏昱王爺,咱們如何應對呢。」
宗弼道:「本王便親自帶領中軍跟他們決戰。我軍的鐵浮屠謀克在攻打襄州的時候毫無用處,再不作戰這鐵甲就該生鏽了。」(宗望帶了一個謀克的鐵浮屠南下,具體見六七五防宗望宗弼獻妙計練火器兵發海參崴)
哈迷蚩問道:「那這樊城還由雪裡華南兄弟守衛?」
宗弼道:「我們軍糧不足,需要在此處打草谷。你帶著雪裡華南兄弟二人就在此地籌糧,將青壯人口投入猛安謀克。」
哈迷蚩一聽要在樊城劫掠,已然明白宗弼並無心經略這裡,經過劫掠的樊城勢必成為一片廢墟,於是嘆了口氣道:「如此一來,恐怕樊城重地就難留了」
宗弼道:「難留就不留了,一把火燒了它。這個城池位置太重要,南渡漢水可以下江南,北上中原可以威脅洛陽!咱們得不到,也不能留給南蠻。」
哈迷蚩道:「我就去安排。」
宗弼令出山搖動,金軍立刻發動起來。完顏昱作為三軍先鋒帶領自己的善於劫掠的草原上由塔塔爾人為主組成的猛安謀克為先鋒。宗弼帶領中軍主力隨後跟進,他將金軍的包括300鐵浮屠在內騎兵主力,新組建的神臂弓營(神臂弓營見故事見:大決戰棋逢對手(九))、火器營都帶在了自己的身邊,準備和華夏軍大戰一場。而哈迷蚩斷後開始在樊城附近搜刮糧草,劫掠人口。
吳麟憑藉數千人馬在韓世忠水師的配合下守住了襄州已經創造了奇蹟,這些人馬守城尚且困難,進攻就不用想了。
种師道用宋徽宗的名義封吳麟為襄樊侯,吳玠為襄樊經略使,就是讓他們兄弟掌管襄樊之地,可是見對面金軍胡作非為,自己卻是毫無辦法。直到金軍撤退,他才帶著人馬蹬上漢水北岸,查看之下發現樊城已經成為了一片瓦礫。吳麟也不敢追趕北撤的金兵,只好將樊城的情況仔細的寫了一封奏摺,發給了种師道。
种師道擔心折賽花,所以他親自坐鎮潼關給折賽花大軍籌備後勤糧草。潼關距離河中府不過百餘里,如果真的遇見緊急情況,他也可以率軍再出潼關接應折賽花。
從延安到潼關的路上他就接到了折賽花已經打破了河中府,繳獲了數萬石糧食消息,這讓一直缺糧的种師道喜出望外。與此同時他也收到了時遷在伏牛山飛鴿傳回來的各種消息,不過飛鴿傳書來到消息都不是很準確,好在飛鴿傳書中說時遷已經在回陝西行省的路上,他會親自跟种師道報告各種事項。
种師道隨即傳令陝西各地的錦衣衛,一旦發現時遷,就讓他直接到潼關跟自己見面。他本想到了潼關就可以見到時遷詳細了解道中原的消息,沒想到剛剛道潼關聽到了高寵押運糧草被金軍節奏的消息。
同時,死裡逃生的朱五過了黃河見到了种師道,他跟种師道詳細描述了那場戰鬥過程,並且很確定的告訴种師道這絕對是金軍的主力部隊。就在同一天,种師道又接到了吳麟給他寫的摺子,他確定了金軍主力北返了。
种師道真的沒有想到金軍會大舉北返,難道真是要復奪河中府嗎?原本他計劃是通過奪取河中府,斷了西路金軍的糧道,讓金軍早些返回北國。同時牽制洛陽的金兵,讓他們不敢輕易支援懷州在,若能取了懷州,東路金軍的糧道也就斷了。金軍糧食不足必然軍心浮動,返回北國就是最終的選擇了。
沒想金軍竟然在軍糧不足的情況下要復奪河中府,這是犯兵家大忌了。种師道覺得只要自己能夠守住河中府,拖到金軍糧盡之時,就可調動人馬,內外加攻,打破金軍了。
守衛河中府他是還有信心的,雖然華夏軍中最擅長守城的吳玠去了襄樊,但是魯達如今就在河中府。健銳雲梯營雖然是專注攻城隊伍,但對於守城也是有一定的心得。而且折賽花的指揮才能在整個華夏軍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河中府有他們二人在,短時間內應該無恙。
种師道又下令讓種世彪(胡三)調5000懷德軍到潼關,如果金軍一亂,懷德軍的輕騎兵將是追擊敵軍的最好的隊伍。安排好潼關的各種事情後,他在種世彪的保護下,帶著500護衛軍悄悄出了潼關,直奔河中府而來。
折賽花得知河中府附近出現了金兵,立刻警覺起來。她暫時沒有讓時遷離開河中府,而是讓他集中力量將河中府附近的金兵情況打探清楚。
時遷也是為難,現在河中府一個錦衣衛都沒有,就憑他單人要想弄清楚城外的金軍部署是千難萬難的。
時遷無奈只好再次到河中府衙門尋折賽花商量對策,折賽花在河中府衙門的二堂會見了時遷。
時遷對摺賽花道:「郡主,探聽消息是錦衣衛的本職,無可推脫。只是我此行給王爺報信,身邊並無助手。請郡主容我去潼關,調動那裡的錦衣衛,再來河中府探聽消息。」
折賽花道:「軍情緊急,你就在軍中選擇探馬斥侯協助你探聽消息吧。」
時遷暗道:安國郡主急糊塗了不成,要是派探馬斥侯探聽消息,她自己就可以派遣,要我何用。
可是時遷也不敢反駁,道:「也好,我就從軍中選20個斥侯,跟我出城探訪。另外我在寫上一封信,麻煩郡主趕快派人送到潼關,讓那裡的錦衣衛快快出關相助。」
時遷話音未落,二堂的大門被打開了,一個聲音傳了進來:「不用回潼關了,我將錦衣衛給你帶來了。」
時遷聞聽大吃一驚:此處乃府衙二堂,是隱秘之地,怎麼能有人就直接闖了進來。想到此處時遷就向自己的腰刀摸了過去。
折賽花也警惕的站了了起來,警惕道:「是誰!」
這是一個頭戴員外巾,身穿員外大敞,看上去50歲左右的員外走了進來。折賽花、時遷一看,此人竟然是种師道。
种師道今年已經70多歲了,可是華夏軍將士都能看出來,种師道是越來越年輕,如今頭髮、鬍鬚都從原來的銀白色,變成了花白色了。
折賽花急忙起身施禮,道:「爹爹,您怎麼來到河中府了。」
時遷則道:「參見王爺。」
种師道說道:「我已經得到消息,宗弼帶領大軍北上,要重奪河中府。擔心我兒安危,故而秘密來到此處。」
折賽花道:「爹爹,怎能輕易立於危牆之下,這裡危險還是早回潼關的好。」
時遷則暗道:這華夏王怎麼能得知金軍大軍南下的消息?莫不是又是那個占暗處傳遞的消息?
种師道笑道:「我兒不知,這個西路軍的金軍統藩王兀朮(指的宗弼),乃是金軍第一懂得軍事之人,也是倒霉遇到我們華夏軍處處掣肘,相比之下東路藩王斡魯補(指的宗望),才華武藝都不讓兀朮,卻順風順水拿下東京,如今已兵鋒直指杭州了。兀朮怎能服氣,如果他盛怒之下要復奪河中府,倒是我們的一個機會,在此地與之一戰。如果能將其除之,乃為大善也。金國無兀朮,則如宮殿無大梁,早晚必塌也。」
折賽花道:「爹爹覺得兀朮會復奪河中府嗎?」
种師道說道:「兀朮依然焚燒了樊城,大軍全線北撤。從樊城被撤只有兩條路,走洛陽和過河中府北上太原。如今金兵在此地劫了我軍3000石軍糧,據我所知他們派出的是完顏昱的主力部隊,說明兀朮很有可能走從這裡回太原。如果是這樣,咱們只要在河中府拖住他10日,等他糧盡軍亂之時,我軍就可以內外夾攻一舉擊敗兀朮。」
折賽花道:「爹爹,若兀朮是如爹爹說說的金國的擎天白玉柱,想必有些手段,他若是布置疑兵也是有可能的。」
种師道點頭道:「我兒所言極是,如果那樣完顏昱的精銳猛安謀克就留在這裡吧。總不能安安穩穩讓他們走了。」
時遷此時道:「王爺,這完顏昱的手裡有一種怪鳥,能夠數百里外查探敵情。」
种師道驚道:「我怎麼沒想到,女真人有豢養海東青的高手,怪不得河東大戰,我軍處處被動。此事確定嗎。」
時遷、折賽花也都暗自吃驚,他二人均暗道:這海東青种師道也知道,莫不是《九陰真經》中對此也有記載。
時遷回道:「雖不能完全確定,也差不了多少。」
种師道點點頭,道:「這真是有些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