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七 靖康之變(一三二)
蕭仲恭接到了蕭叔恭的求援信後,他非常懷疑蕭叔恭表述的懷州情況,他根本不相信在中原還有幾萬的部隊圍攻懷州。
如今中原地區宋朝的行政體系完全崩裂,各地的官員多數逃亡,少數則投降了金國。各地的流民泛濫,也形成了一些自稱義軍的土匪。這些土匪打著各種旗號,為了一口吃食做些打家劫舍的勾當。但是這些土匪一般的也就三五百人而已。最大的一股應該就是李良嗣、翟興為首的河南義軍,可是這支軍隊被他困在了首陽山了。
蕭仲恭覺得自己的兄弟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可能是讓哪一隻流民隊伍給唬住了。可是仔細一想也是蹊蹺,要是能夠裝扮出三四萬人的至少也得萬餘人馬,這萬餘人馬從天下掉下來不成!
蕭仲恭本校親自帶兵去懷州看看,可是洛陽這幾個月讓他治理的井井有條,他已經下決心將洛陽建成他未來跟各方面討價還價的本錢,因此不容有失,所以就是天塌下來他也不想離開洛陽了。
再者說何況現在洛陽周圍也不安靜,除了首陽山的河南義軍外,最近又傳來消息折賽花偷襲了河中府,斷絕了西路金軍的糧道和歸路。河中府可是距離洛陽也是不遠,說不定華夏軍就會從河中府直奔洛陽而來。
雖然蕭仲恭屬於東路金軍,但是折賽花的威名他也是知道的。這河中府距離洛陽不過300多里,要是急行軍3天就可到達,萬一他離開洛陽去懷州,這折賽花要是再偷襲了洛陽,那可是得不償失了。可是蕭叔恭請求他派去援兵,他也不能不管,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將自己心腹張齊派出去救援懷州。
張齊本身就是契丹人,原名耶律伊齊,後來金滅遼國後,他覺得這耶律是遼國的國姓,現在國家都沒有了,這耶律國姓留著也是臉上無光,所以就就改名姓張。本來他想帶著自己的弟弟張純做個小買賣亂世求生而已。但是金國的猛安謀克制度,將他強行的投入軍營。本來張齊對金人就多有不滿,已經有了造反起義的心思了。
好在金國還是厚待了原來幽州的漢人和契丹人(在外人看來幽州的漢人和契丹人已經過了200多年的融合已經行為舉止生活習慣已經無法區分了。)。在張齊效力的謀克,就是原來的遼國高官蕭仲恭統帥(蕭仲恭在遼國滅亡前任「護衛太保,兼領軍事」是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的親近大臣),蕭仲恭又費勁心思打造了5個由契丹人組成的精銳謀克,張齊毫無違和的加入這支隊伍,死心塌地為蕭仲恭效力。
張齊加入契丹謀克後屢立戰功,特別是在攻占洛陽的戰鬥中,立了大功,現在已經是統領一個謀克的將軍了。(張齊取洛陽的故事見靖康之變(五十一))
洛陽大戰之後蕭仲恭也是損失慘重,他如今聚集的5萬大軍多數都是招募的新軍。他所依仗的5個精銳契丹謀克也是有了一定的損失,但是他深知保留一隻精銳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又從隊伍中挑選籍貫為燕雲十六州士兵補充進入了這5個謀克,以保持著5個精銳謀克的齊裝滿員。
蕭仲恭將張齊叫到面前,跟他說道:「張齊啊,現在三將軍(蕭叔恭是他的三弟)在懷州遇見敵情,我想派你去支援,不知你有何想法。」說罷,他就將蕭叔恭的求救信遞了過去。
張齊看了看信,皺眉道:「三將軍信上說有三、四萬南軍圍城,可是雙方卻一陣未見。我覺得是不是南軍的疑兵啊。其實那裡並無強兵!」
蕭仲恭道:「我也覺得如此,我就想知道這能夠偽裝成數萬大軍的隊伍到底來自何方?你帶領你手下的契丹軍謀克,我再配給你9個謀克,你臨時當這個猛安謀克的元帥,若能立功,你便是真正的元帥。」
張齊見狀急忙跪地道:「多謝大帥抬舉。不過到了懷州怎麼打,還請大帥明示。」
蕭仲恭道:「依我之見,無論懷州城外那是一支什麼樣的神秘隊伍,畢竟不敢跟宗賢的隊伍爭鬥,我想也不是什麼精兵,你就帶領你本部人馬,協助宗賢將糧食運走就好。至於城外的兵馬要探明他的底細,然後慢慢圖之。」
張齊道:「末將明白。」
張齊帶兵去救懷州的同時,時遷將自己探得的懷州、洛陽的消息都跟折賽花講了。折賽花看著時遷帶來的詳細的條陳感嘆道:「都說錦衣衛無孔不入,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時遷道:「安國郡主謬讚了,錦衣衛就是華夏王的私兵,做事敢不用心。」錦衣衛是華夏王的私兵,所以這裡時遷稱呼折賽花為「郡主」而不是「軍師」表示對摺賽花的親近。
折賽花問道:「現在李良嗣的軍中還有錦衣衛嗎?」
時遷道:「還是有的,只不過軍中錦衣衛帶著的信鴿只能飛往伏牛山,而伏牛山的信鴿能飛往延安府。從延安府再傳到這裡就比較慢了。」
折賽花道:「那洛陽呢?」
時遷道:「洛陽府破城之後,大軍匆匆撤走,只留下了1個據點,有2個錦衣衛潛伏,但是沒有信鴿,這幾個月也沒有傳出什麼新的消息來。」
折賽花道:「我父王計劃是趁著李良嗣襲擊懷州,會調動洛陽人馬前去救援,我再帶領人馬出擊洛陽,讓蕭仲恭顧此失彼。沒想到只是調動了3000人去,主力還在洛陽,我若是貿然出擊,也要陷入一番苦戰。這蕭仲恭居然敢在洛陽擴軍5萬,莫不會是有自立之意。我想讓你潛入洛陽,廣布謠言,讓他軍心浮動,我再提兵東進,牽制洛陽金兵。即使無法攻破洛陽城,也要使他不能全力增援懷州。這樣李良嗣能阻止懷州的糧食南下,總之這次最差的戰果就是不能讓金軍將懷州的糧食順利送到江南!」
時遷道:「好,這蕭仲恭確有經營洛陽之意,現在洛陽商貿一切正常,我可以化妝成商人進入洛陽探聽消息,散步謠言。只是我帶回來的這些消息,還請郡主轉交給華夏王爺。」
折賽花道:「這個你放心,我父王不日就要道潼關,我會將這些消息轉給他老人家的。你儘快辦差,等謠言一起,速報我知。我也整頓幾日軍事,即刻發兵洛陽。」
時遷道:「郡主,我們錦衣衛還探得一個消息,只是還沒確認,小人覺得需要報給郡主得知,以便方便郡主派兵。」
折賽花道:「何事?」
時遷道:「我們錦衣衛在中原損失了一些信鴿,原來以為就是信鴿丟失,但是後來發現是被猛禽攻擊。我打探了一番,聽說金軍偽王完顏昱擅於豢養大鷹,女真人成為海東青。這海東青不但可以鳥獸為食,還能探聽敵軍位置。聯想到我軍天下無敵,卻跟金軍作戰,十分艱難。有時候感覺我軍行蹤金軍能夠被金軍體現知曉,不知是不是這個海東青探得的消息。」
折賽花聽了眉頭緊皺,道:「飛鳥探聽敵軍行蹤,這個事情可信嗎?」
時遷道:「我軍能管用信鴿傳遞消息,金軍也許就能用飛鳥探查軍情。」
折賽花指著這厚厚的一摞軍情手札,道:「這個飛鳥探查軍情的事情你寫進去了嗎?」
時遷道:「沒有探查清楚的事情,沒敢寫入手札。」
折賽花道:「你就寫入吧,我轉交給我父王。」
就在這時折賽花的衛隊長梅花急沖沖走了進來,低聲道:「郡主,有軍情急報。」
折賽花道:「時大人不是外人,有事儘管報來。」
梅花道:「高寵將軍的糧草金虜劫走了。」
折賽花道:「胡說!這方圓百里哪裡來的金虜。他們在那裡丟失糧食?」
梅花說:「聽說在黃河渡口。」
折賽花更是覺得奇怪,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梅花道:「高寵將軍就在二堂外候著呢,要不傳進來問問話?」
折賽花向來看不上高寵,她「哼」了一聲道:「傳他作甚,叫朱五進來回話。」
梅花道:「朱五大人沒有回來,可能戰死了?」
「啊!」梅花此話一出,嚇了折賽花和時遷一大跳,畢竟朱五可是軍機處的大臣,地位在華夏軍武將中是不低的。
折賽花急忙道:「快,讓高寵進來。」
高寵被梅花帶入了二堂,高寵此刻滿臉羞愧,他看到折賽花心中更加難受。其實說起來他高寵和折賽花是同歲,又都是世家子弟,掄起武藝計謀高寵自詡也是出類拔萃的俊才。但是如今折賽花不但有火燒野狼谷、保衛太原城這樣驕橫的戰績,而且就連孩子都有了6個,被种師道封為了安國郡主。而他高寵只是仗著叔父高懷遠的恩蔭才得了一個偏將職位。本想這次能夠建立功勳,在華夏軍中能夠挺起胸膛,沒想到的這次如此輕鬆的差事還是讓他辦砸了。
高寵見到折賽花後立刻就跪了下去,道:「末將丟失糧草,在軍師面前領罪。」
折賽花見高寵銀牙緊咬,她真想將高寵退出去斬首。可是他知道高寵的身份,現在憑自己的身份是無法處罰高寵的。
折賽花道:「你是怎麼丟失糧草的細細到來。」
高寵於是將丟失糧食的過程細細的講了一遍。
折賽花驚道:「你是說有2000金兵神不知鬼不覺的襲擊了你的隊伍和碼頭的隊伍。」
高寵道:「正是,他們好像知道我們行蹤一般,提前設計好了陷阱,就等著我們中計了!」
折賽花此刻與時遷對視了一眼,同時低聲道:「海東青!」
如今中原地區宋朝的行政體系完全崩裂,各地的官員多數逃亡,少數則投降了金國。各地的流民泛濫,也形成了一些自稱義軍的土匪。這些土匪打著各種旗號,為了一口吃食做些打家劫舍的勾當。但是這些土匪一般的也就三五百人而已。最大的一股應該就是李良嗣、翟興為首的河南義軍,可是這支軍隊被他困在了首陽山了。
蕭仲恭覺得自己的兄弟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可能是讓哪一隻流民隊伍給唬住了。可是仔細一想也是蹊蹺,要是能夠裝扮出三四萬人的至少也得萬餘人馬,這萬餘人馬從天下掉下來不成!
蕭仲恭本校親自帶兵去懷州看看,可是洛陽這幾個月讓他治理的井井有條,他已經下決心將洛陽建成他未來跟各方面討價還價的本錢,因此不容有失,所以就是天塌下來他也不想離開洛陽了。
再者說何況現在洛陽周圍也不安靜,除了首陽山的河南義軍外,最近又傳來消息折賽花偷襲了河中府,斷絕了西路金軍的糧道和歸路。河中府可是距離洛陽也是不遠,說不定華夏軍就會從河中府直奔洛陽而來。
雖然蕭仲恭屬於東路金軍,但是折賽花的威名他也是知道的。這河中府距離洛陽不過300多里,要是急行軍3天就可到達,萬一他離開洛陽去懷州,這折賽花要是再偷襲了洛陽,那可是得不償失了。可是蕭叔恭請求他派去援兵,他也不能不管,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將自己心腹張齊派出去救援懷州。
張齊本身就是契丹人,原名耶律伊齊,後來金滅遼國後,他覺得這耶律是遼國的國姓,現在國家都沒有了,這耶律國姓留著也是臉上無光,所以就就改名姓張。本來他想帶著自己的弟弟張純做個小買賣亂世求生而已。但是金國的猛安謀克制度,將他強行的投入軍營。本來張齊對金人就多有不滿,已經有了造反起義的心思了。
好在金國還是厚待了原來幽州的漢人和契丹人(在外人看來幽州的漢人和契丹人已經過了200多年的融合已經行為舉止生活習慣已經無法區分了。)。在張齊效力的謀克,就是原來的遼國高官蕭仲恭統帥(蕭仲恭在遼國滅亡前任「護衛太保,兼領軍事」是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的親近大臣),蕭仲恭又費勁心思打造了5個由契丹人組成的精銳謀克,張齊毫無違和的加入這支隊伍,死心塌地為蕭仲恭效力。
張齊加入契丹謀克後屢立戰功,特別是在攻占洛陽的戰鬥中,立了大功,現在已經是統領一個謀克的將軍了。(張齊取洛陽的故事見靖康之變(五十一))
洛陽大戰之後蕭仲恭也是損失慘重,他如今聚集的5萬大軍多數都是招募的新軍。他所依仗的5個精銳契丹謀克也是有了一定的損失,但是他深知保留一隻精銳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又從隊伍中挑選籍貫為燕雲十六州士兵補充進入了這5個謀克,以保持著5個精銳謀克的齊裝滿員。
蕭仲恭將張齊叫到面前,跟他說道:「張齊啊,現在三將軍(蕭叔恭是他的三弟)在懷州遇見敵情,我想派你去支援,不知你有何想法。」說罷,他就將蕭叔恭的求救信遞了過去。
張齊看了看信,皺眉道:「三將軍信上說有三、四萬南軍圍城,可是雙方卻一陣未見。我覺得是不是南軍的疑兵啊。其實那裡並無強兵!」
蕭仲恭道:「我也覺得如此,我就想知道這能夠偽裝成數萬大軍的隊伍到底來自何方?你帶領你手下的契丹軍謀克,我再配給你9個謀克,你臨時當這個猛安謀克的元帥,若能立功,你便是真正的元帥。」
張齊見狀急忙跪地道:「多謝大帥抬舉。不過到了懷州怎麼打,還請大帥明示。」
蕭仲恭道:「依我之見,無論懷州城外那是一支什麼樣的神秘隊伍,畢竟不敢跟宗賢的隊伍爭鬥,我想也不是什麼精兵,你就帶領你本部人馬,協助宗賢將糧食運走就好。至於城外的兵馬要探明他的底細,然後慢慢圖之。」
張齊道:「末將明白。」
張齊帶兵去救懷州的同時,時遷將自己探得的懷州、洛陽的消息都跟折賽花講了。折賽花看著時遷帶來的詳細的條陳感嘆道:「都說錦衣衛無孔不入,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時遷道:「安國郡主謬讚了,錦衣衛就是華夏王的私兵,做事敢不用心。」錦衣衛是華夏王的私兵,所以這裡時遷稱呼折賽花為「郡主」而不是「軍師」表示對摺賽花的親近。
折賽花問道:「現在李良嗣的軍中還有錦衣衛嗎?」
時遷道:「還是有的,只不過軍中錦衣衛帶著的信鴿只能飛往伏牛山,而伏牛山的信鴿能飛往延安府。從延安府再傳到這裡就比較慢了。」
折賽花道:「那洛陽呢?」
時遷道:「洛陽府破城之後,大軍匆匆撤走,只留下了1個據點,有2個錦衣衛潛伏,但是沒有信鴿,這幾個月也沒有傳出什麼新的消息來。」
折賽花道:「我父王計劃是趁著李良嗣襲擊懷州,會調動洛陽人馬前去救援,我再帶領人馬出擊洛陽,讓蕭仲恭顧此失彼。沒想到只是調動了3000人去,主力還在洛陽,我若是貿然出擊,也要陷入一番苦戰。這蕭仲恭居然敢在洛陽擴軍5萬,莫不會是有自立之意。我想讓你潛入洛陽,廣布謠言,讓他軍心浮動,我再提兵東進,牽制洛陽金兵。即使無法攻破洛陽城,也要使他不能全力增援懷州。這樣李良嗣能阻止懷州的糧食南下,總之這次最差的戰果就是不能讓金軍將懷州的糧食順利送到江南!」
時遷道:「好,這蕭仲恭確有經營洛陽之意,現在洛陽商貿一切正常,我可以化妝成商人進入洛陽探聽消息,散步謠言。只是我帶回來的這些消息,還請郡主轉交給華夏王爺。」
折賽花道:「這個你放心,我父王不日就要道潼關,我會將這些消息轉給他老人家的。你儘快辦差,等謠言一起,速報我知。我也整頓幾日軍事,即刻發兵洛陽。」
時遷道:「郡主,我們錦衣衛還探得一個消息,只是還沒確認,小人覺得需要報給郡主得知,以便方便郡主派兵。」
折賽花道:「何事?」
時遷道:「我們錦衣衛在中原損失了一些信鴿,原來以為就是信鴿丟失,但是後來發現是被猛禽攻擊。我打探了一番,聽說金軍偽王完顏昱擅於豢養大鷹,女真人成為海東青。這海東青不但可以鳥獸為食,還能探聽敵軍位置。聯想到我軍天下無敵,卻跟金軍作戰,十分艱難。有時候感覺我軍行蹤金軍能夠被金軍體現知曉,不知是不是這個海東青探得的消息。」
折賽花聽了眉頭緊皺,道:「飛鳥探聽敵軍行蹤,這個事情可信嗎?」
時遷道:「我軍能管用信鴿傳遞消息,金軍也許就能用飛鳥探查軍情。」
折賽花指著這厚厚的一摞軍情手札,道:「這個飛鳥探查軍情的事情你寫進去了嗎?」
時遷道:「沒有探查清楚的事情,沒敢寫入手札。」
折賽花道:「你就寫入吧,我轉交給我父王。」
就在這時折賽花的衛隊長梅花急沖沖走了進來,低聲道:「郡主,有軍情急報。」
折賽花道:「時大人不是外人,有事儘管報來。」
梅花道:「高寵將軍的糧草金虜劫走了。」
折賽花道:「胡說!這方圓百里哪裡來的金虜。他們在那裡丟失糧食?」
梅花說:「聽說在黃河渡口。」
折賽花更是覺得奇怪,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梅花道:「高寵將軍就在二堂外候著呢,要不傳進來問問話?」
折賽花向來看不上高寵,她「哼」了一聲道:「傳他作甚,叫朱五進來回話。」
梅花道:「朱五大人沒有回來,可能戰死了?」
「啊!」梅花此話一出,嚇了折賽花和時遷一大跳,畢竟朱五可是軍機處的大臣,地位在華夏軍武將中是不低的。
折賽花急忙道:「快,讓高寵進來。」
高寵被梅花帶入了二堂,高寵此刻滿臉羞愧,他看到折賽花心中更加難受。其實說起來他高寵和折賽花是同歲,又都是世家子弟,掄起武藝計謀高寵自詡也是出類拔萃的俊才。但是如今折賽花不但有火燒野狼谷、保衛太原城這樣驕橫的戰績,而且就連孩子都有了6個,被种師道封為了安國郡主。而他高寵只是仗著叔父高懷遠的恩蔭才得了一個偏將職位。本想這次能夠建立功勳,在華夏軍中能夠挺起胸膛,沒想到的這次如此輕鬆的差事還是讓他辦砸了。
高寵見到折賽花後立刻就跪了下去,道:「末將丟失糧草,在軍師面前領罪。」
折賽花見高寵銀牙緊咬,她真想將高寵退出去斬首。可是他知道高寵的身份,現在憑自己的身份是無法處罰高寵的。
折賽花道:「你是怎麼丟失糧草的細細到來。」
高寵於是將丟失糧食的過程細細的講了一遍。
折賽花驚道:「你是說有2000金兵神不知鬼不覺的襲擊了你的隊伍和碼頭的隊伍。」
高寵道:「正是,他們好像知道我們行蹤一般,提前設計好了陷阱,就等著我們中計了!」
折賽花此刻與時遷對視了一眼,同時低聲道:「海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