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 教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著蒙古軍隊的敗退,卓山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然而,李成梁知道,戰爭的陰影依然籠罩著這個時代。他決定繼續訓練士兵,提升他們的戰鬥力,以備將來的挑戰。

  「我們要時刻準備迎接新的挑戰!」李成梁在士兵面前高聲說道,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在這片土地上,戰火雖然暫時平息,但李成梁的心中卻始終燃燒著戰鬥的激情。他知道,只有不斷前行,才能守護心中所愛,才能為這個動盪的時代帶來一絲光明。

  張學顏與李成梁,在遼東這片烽火連天的土地上,攜手並肩,共同又書寫了一段傳奇。他們之間的緊密配合,猶如天作之合,讓明軍在這片土地上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那場對女真族的反攻戰役,至今仍被後人津津樂道。明軍在他們的指揮下,展現出了極高的戰鬥意志和戰術水平,仿佛每一名士兵都化身為了戰場上的勇士,不畏生死,勇往直前。而勝利的關鍵,正是在於張學顏與李成梁對戰術的精妙運用和對士兵的嚴格訓練。

  短短旬月之內,明軍連續取得了三次重要的勝利,每一次都讓人振奮不已。特別是那第三次勝利,更是讓人拍案叫絕。李成梁,這位深諳兵法的將領,巧妙地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埋伏,以少勝多,成功地擊潰了女真族的主力部隊。這一戰,不僅展現了李成梁的軍事才能,更讓明軍的士氣達到了頂點。

  勝利的消息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遼東地區。戰後,「西虜率眾歸降,東虜大加挫衄」的局勢變化,生動地描繪了明軍威震四方的雄姿。蒙古土蠻部在明軍的強大威勢下,不得不選擇歸順,以求自保;而女真部則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再也不敢輕易侵犯明朝的邊境。

  這場戰役的勝利,不僅讓遼東地區的局勢變得安定,更讓百姓的生活逐漸恢復了平靜。人們開始重新耕種、放牧,享受著和平帶來的幸福與安寧。

  徐渭,這位才華橫溢的軍事奇才,以其深邃的兵法智慧和卓越的戰略眼光,成為了李如松軍事生涯中最為重要的導師。他的教導方式,既嚴謹又靈活,既注重理論又強調實踐,對李如松的軍事成長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傳授兵法方面,徐渭堪稱大師。他深知兵法乃軍事之根本,因此不遺餘力地將自己所學的兵法精髓傾囊相授。從《孫子兵法》的深奧哲理,到古代戰例的精妙分析,徐渭都一一為李如松詳細講解,讓他深刻理解到兵法中的智慧與策略。在徐渭的悉心教導下,李如松逐漸掌握了兵法的精髓,為日後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兵法,徐渭更注重培養李如松的戰略思維。他深知,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僅有兵法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有敏銳的戰略眼光和果斷的決策能力。因此,徐渭經常與李如松探討戰略問題,引導他學會從全局出發,分析敵我形勢,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計劃。他還經常以歷史上的戰例為教材,讓李如松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培養自己的戰略思維。

  當然,實戰技巧也是徐渭教導李如松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抗倭戰爭中,徐渭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謀略和實戰技巧。他提出的「先定大局,謀而後動」的戰略思想,以及對付倭寇頭目的離間計和假招安等策略,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實戰經驗,徐渭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李如松。

  在教習的過程中,李如松曾對徐渭著重教授他如何對付倭寇感到一絲不解。畢竟,在他看來,倭寇之亂已是過往雲煙,如今的大明王朝,似乎已很少再受此類侵擾。然而,徐渭卻以他那深邃的目光,看穿了未來的迷霧,為李如松揭開了隱藏在平靜表面下的洶湧暗流。

  「如松啊,你可知這倭寇之亂,其實並非表面那麼簡單。」徐渭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沉重,「曾經禍害東南的倭寇,其實多以海盜為主,日本人為輔。他們利用大海的便利,四處劫掠,給沿海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李如松凝神傾聽,心中不禁生出一絲疑惑:「可如今倭寇之亂已平,老師為何還要如此重視?」

  徐渭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如松,你只看到了眼前,卻未看到未來。據我所知,現在的日本,出現了一個名叫織田信長的軍事天才。此人雄才大略,估計他和他的部下,將會完成日本的統一。一旦日本統一,他們必然會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而與我大明的貿易,將是他們的重要目標。」

  說到這裡,徐渭的目光變得異常:「隆慶帝雖然開關月港,但出於對日本的提防,所以並未與日本直接貿易。實際上,我們與日本之間的貿易,都是通過南洋的馬尼拉中轉的。

  遙遠歐州的西班牙人大興土木,興建了馬尼拉城。這座城市迅速崛起,規模日益擴大,最終成為了西屬東印度群島當之無愧的首府,同時也是西班牙在我朝周邊地區最為重要的貿易港。它與隆慶帝開關的月港成了最佳的貿易接口。


  有了這樣一個關鍵的突破,從墨西哥港口阿卡普爾科出發的商船,滿載著里科山開採出的白銀,歷經漫長的航程,抵達西班牙的所屬菲律賓馬尼拉。在這裡,他們用白銀換取各種各樣的商品,這成為了西班牙最熱衷從事的大買賣。

  菲律賓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西班牙的大力經營,很快就成為了國際貿易的中心。來自遠東各國的豐富產品源源不斷地匯聚於此,然後又從這裡分散流向世界各地。在這裡,能看到來自中國的精美瓷器和華麗絲綢,那瓷器溫潤如玉,絲綢光滑細膩,無不展現著中國高超的工藝水平;還有印度和波斯的精美地毯,圖案繁複,色彩斑斕,讓人賞心悅目;馬六甲的香水芬芳迷人,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爪哇的丁香小巧玲瓏,香氣清幽;錫蘭的肉桂品質上乘,是烹飪和醫藥的珍貴原料;印度的胡椒辛辣香濃,是調味的佳品。

  在嘉靖帝時代,日本的白銀開採與出口活動顯著增加,這一現象的背後,隱藏著日本對中國生絲和絲織品的巨大渴望。由於中國絲綢的精美與獨特,它成為了日本市場上備受追捧的商品,而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日本不惜大量開採並出口白銀以換取中國的絲織品。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美洲大陸,歐州探險家們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也逐漸從對黃金的狂熱追求轉向了白銀。這一轉變同樣發生在嘉靖帝的年代,其背後的動因與對中國貿易的渴望緊密相連。美洲的白銀礦藏被大規模地開採出來,而這些白銀的流向,正是為了滿足與我朝進行貿易時的支付需求。

  我朝作為世界上白銀支付手段的最大需求國,其經濟體系對白銀有著極高的依賴性。無論是國內的商品交易,還是與外國的貿易往來,白銀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無論是日本還是美洲,它們的白銀都源源不斷地流向了我朝,以滿足這個龐大市場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月港與馬尼拉之間的貿易成為了白銀流入中國的重要途徑。月港作為當時中國的一個重要港口,與馬尼拉等地的貿易往來頻繁,而白銀正是這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通過這條貿易路線,世界兩大銀礦生產地的白銀最終匯聚到了中國,為我朝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這條以絲綢等貨品換取白銀的貿易航線,因其帶來的巨大財富和重要影響,我形象地形容為「絲銀之路」。它不僅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也增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然而,這並不能阻擋日本人對大明朝貿易的渴望。統一的日本,一定為了擴大與中國的貿易,而發動戰爭。北上朝鮮,將是他們的必然第一選擇。到那時,你們這些年輕的將領,就將成為守護國家邊疆的重要力量。」

  李如松聽完徐渭的話,心中豁然開朗。他終於明白,徐渭為何如此重視對付倭寇的技巧。原來,這不僅僅是為了回顧歷史,更是為了預見未來,為了讓他在未來的戰爭中,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可能的挑戰。

  「老師,我明白了。」李如松鄭重地點了點頭,「我會牢記您的教誨,努力學習兵法,錘鍊實戰技巧。未來,無論面對何種挑戰,我都將勇往直前,誓死守護我大明的邊疆!」

  後來徐渭在教習完李如松和李如柏兵法後回到家鄉紹興,李如松也給徐渭提供經濟資助,從食物、衣物、書畫材料到金錢都有,甚至在1588年時還將徐渭的兒子徐枳招募到自己的身邊。

  李如松為徐渭提供這類經濟資助,徐渭心裡感激,特寫一首《遼東李長公午日寄到酒銀五兩,寫竹筍答之,書此於上》

  五千蚨母虎符封,到即呼交曲米翁。醉後答書無一物,盡髡籬筍寄遼東。

  徐渭憑著對李如松及李如柏兄弟品行的了解,為兄弟倆命運,也做了判斷。

  不死虜手死漢法,敗者合死勝合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