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九 火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返回營帳,沈明躺回床上頓了頓,似乎在回憶那段往事,臉上浮現出一絲自嘲的笑意,對吳雅芸道:「我曾經在你父親面前誇口,武功已死,暗器當立。那時候的我,心中滿是豪情壯志,覺得只要有暗器在手,便能無所不能。可現在想來,這樣的想法有些激進,甚至有些幼稚。」

  吳雅芸聽著他的解釋。她明白,沈明所追求的是對另一種力量的渴望與對過往承諾的堅持。

  沈明凝視著遠方的沙漠,輕輕地問吳雅芸:「倭寇是誰滅的?」這句話仿佛從他心底深處湧出,帶著一絲對歷史的沉思與反思。

  吳雅芸微微一愣,敬仰答道:「是戚繼光的戚家軍。」

  「戚家軍,」沈明緩緩說道,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他們每個人的身手或許並不算卓絕,但他們卻組織嚴密,進退有序。手中握著專門對付倭寇的兵器,正是這種團結與配合,讓他們能夠戰勝那些散落如沙的東洋高手。」

  他轉過身,目光投向吳雅芸,語氣中透出一絲憂慮:「在今天,若沒有明軍戰士的相助,我們二人面對的兇險可想而知。」他的話語如同波濤洶湧的海浪,激起了心中深藏的情感。

  沈明的話語,,每一字一句都蘊含光芒。「但我想,未來的士兵,或許不再依賴於需要經年累月修煉的武功。」

  「他們無需成為單打獨鬥的武林高手,無需在刀光劍影中尋求生存之道。相反,只要他們能夠像磐石般緊密團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那麼,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卒,也能在戰場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沈明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那是一種超越了個人英雄主義,更加注重集體力量的深刻洞察。

  「而合適的兵器,將是他們最堅實的依靠。不再是那些需要深厚內功才能駕馭的寶劍、長槍,而是那些看似冰冷無情,實則蘊含著無盡威力的火器。這些鐵與火的造物,無關乎個人的武藝高低,只在於使用者的智慧與協作。幾十支火槍齊鳴,那將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景象!即便是你的父親,那位擁有絕世武功、在江湖中聲名顯赫的武林泰斗,面對這樣排山倒海的火力轟擊,也終究難以避開失敗的下場。」

  沈明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悲愴與釋然,仿佛在這一刻,他終於領悟到了某種超越武功本身的真理。「火器,會成為最厲害的暗器,它不僅僅改變了戰爭的方式,更深刻地重塑了人與世界的關係。上可安邦定國,開疆拓土,讓國家的疆域在硝煙中得以延伸;下亦能定人生死,一念之間,便可改寫無數人的命運軌跡。這,便是時代的選擇,也是我們及下一代人無法迴避的宿命。」

  吳雅芸的思緒如同春日裡輕舞的柳絮,隨風飄蕩,不經意間便勾勒出一幅荒誕而又略帶諷刺的畫面:沈明,這個暗器高手,竟手持二門虎蹲炮為暗器,與她那劍術超凡脫俗、被譽為武林神話的父親吳清河對峙。這一幕,既荒謬又滑稽,讓她不禁啞然失笑,笑聲中夾雜著幾分無奈與釋然,仿佛是對這個時代變遷的一種微妙嘲諷。

  笑聲漸歇,吳雅芸的目光中閃爍著好奇與探尋的光芒,她轉頭望向沈明,那雙眸子裡仿佛藏著無盡的疑問與期待。「沈明,你常說火器之威,無與倫比。倘若我們大明軍隊真的全部裝備上火器,放棄了傳統的刀槍劍戟,那是否就意味著,我們大明軍隊將從此所向披靡,成為真正的天下無敵?」

  沈明輕嘆一聲,仿佛將心中積壓已久的憂慮與無奈,都隨著這聲嘆息緩緩釋放。他凝視著遠方,目光中閃爍著對火器這一新時代產物的複雜情感——既有對其威力的敬畏,也有對其局限性的深刻認識。

  「前段時間,我深入學習了虎蹲炮的使用,原以為這將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利器,卻不曾想,現代的火器,仍有著諸多難以克服的缺點。」沈明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苦澀,他開始細數起火器的種種不足。

  「首先,便是其笨重與發射緩慢的問題。那些龐大的火炮,移動起來費時費力,而發射的準備更是繁瑣冗長,往往錯失戰機。再者,準點之差,更是讓人頭疼。即便是訓練有素的炮手,也難以保證每一次射擊都能精準命中目標。」

  沈明的話語一頓,接著又說道:「而且,火器的使用,對物資供應的依賴實在太大。彈藥、火藥、配件……每一樣都是巨大的消耗。一旦補給線被敵人切斷,我們的戰鬥力便會急劇下降,甚至可能陷入彈盡糧絕的絕境。」

  他搖了搖頭,繼續道:「彈藥的儲存與運輸,也是一大難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爆炸,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而火器的操作複雜性,更是讓訓練成本飆升。士兵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能熟練掌握這些鐵與火的怪物。」

  「更令人擔憂的是,火器的性能極易受到天氣的影響。雨天、潮濕,都可能讓火藥失效,讓我們的武器變成廢鐵。而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火器的可靠性更是大打折扣,往往在最需要它們的時候,卻偏偏掉鏈子。」

  沈明的語氣愈發沉重:「此外,過度依賴火器,還可能導致我們在戰術上陷入單一化。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傳統的步兵、騎兵戰術,甚至是弓弩,可能反而更加有效。畢竟,弓弩的製造與使用,遠比火器要方便得多。」

  他嘆了口氣,接著說道:「火器的後期維護,也是一個大問題。它們在使用過程中極易損壞,需要頻繁地維護與修理。而專業技術人員的緊缺,更是讓這一問題雪上加霜。現實情況是,士兵們大多不識字,識字的人又往往不當士兵。這樣一來,能夠勝任火器維護與修理的人才,更是寥寥無幾。」

  「說到底,一個時代要想玩轉火器,既需要充足的財力支持,又需要大量的人才儲備。大明朝一旦國庫空虛,火器的質量便難以保證。到那時,恐怕又是弓弩重新奪回天下的時代了。」沈明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憂慮與無奈,仿佛他已經看到了那個即將到來,卻又充滿變數的時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