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姬陶告知叔父實情,舊恨交織疑影重重
「父親的做法雖成功,但手段實在……」姬陶低聲道,言語中透著一絲猶豫。
姬呂看著侄子,輕輕嘆了一口氣:「你父親選擇了這一條路,他是為了鄭國的未來,為了穩固鄭國的地位。
也許他的手段殘酷,但在這個亂世中,若不如此,又怎能在諸侯林立的天下中生存下來?」
姬陶聽到冷汗涔涔,這個世界是從林法則,一不小心就身死國滅。
想到自己近期的遭遇,暗自慶幸自己還好好活著,並暗下決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物,要想辦法讓自己強大起來。
叔侄兩人沉默,各自思量。
叔父的言辭光明磊落,似乎並未隱瞞什麼,而鄶國夫人的存在、靈堂的哭聲、王宮的地道,這一切依舊是未解之謎。
「叔父,」姬陶終於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慎重,「我得告訴您一些我最近發現的事情。」
姬呂抬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什麼事?」
「父親的靈堂中,有一次我與阿磊在場時,聽到了女人的哭聲。」姬陶小心翼翼地說,緊盯著叔父的表情,「那哭聲很悲傷,好像在訴說著什麼,既有怨恨,也有不舍。然而,等我們進靈堂後,卻發現裡面空無一人。」
姬呂的神情並未明顯變化,只是微微皺起了眉頭,目光凝重。
「哭聲?」他重複了一遍,似乎是在消化這個信息。
「是的,叔父,而且不止如此,」姬陶繼續道,「我們還在王宮中發現了一條隱秘的地道,直通宮外。我懷疑,父親的死和這些事情有著某種聯繫。」
姬呂的眉頭皺得更深,目光變得更加銳利。他緩緩放下手中的茶杯,沉思片刻,才開口:「靈堂的哭聲……還有那條地道。」他低聲自語道,仿佛在咀嚼這些信息,片刻後,他抬起頭,表情變得凝重,「陶兒,你所說的這些,我從未聽聞過。」
「您從未聽過?」姬陶有些驚訝。
姬呂搖了搖頭,神情複雜:「你要知道,我自姬余臣被殺後回來鄭國,與你父親大吵一架後,從未插手宮中的事。尤其是父親去世之後,我便幾乎閉門不出,對宮中的情況知之甚少。而你說的那些事情,我更是聞所未聞。」
姬陶心頭一緊。他知道叔父的言辭一向誠實,看來這些謎團的線索並不來自於他。姬呂繼續說道:「不過,你提到靈堂有哭聲,還有地道……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些事情。」
「叔父,您有什麼想法?」姬陶的語氣中透著急切,他希望從叔父的回憶中找到突破口。
姬呂沉默片刻,仿佛在回憶那些被時間埋藏的往事,隨後,他緩緩開口:「鄶國、胡國、虢國,三國之所以滅亡,都與父親的決策脫不了干係。你父親吞併這些國家,雖然為鄭國擴張了領土,但背後結下的仇恨也不小。尤其是鄶國夫人,她對你父親的怨恨極深。」
「鄶國夫人?」姬陶喃喃道,「她還活著嗎?我從未見過她。」
「活著嗎?這個……確實是個謎。」姬呂嘆息道,「你父親吞併鄶國後,將鄶國夫人納為側妃,但她從未公開露面。外界甚至有人傳言她早已死去,或被秘密關押在某個地方。這一切,只有你父親知道。」
姬陶皺起眉頭,心中湧起了更多疑問:「那麼,如果她還活著,有可能是她在靈堂哭泣嗎?」
「如果她還活著,這確實有可能。」姬呂的眼神中流露出幾分沉重,「鄶國夫人傾心於你父親。她失去了國家,失去了家族,這種仇恨,會不會因愛生恨?」
姬陶心中一凜,仿佛抓住了一條線索:「如果她真的是那哭泣的女人,難道她和父親的死也有關係?」
姬呂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神情凝重:「按常理,鄶國夫人應該恨你父親。但她並不是唯一的嫌疑人。除了她,還有胡國和虢國的舊親大臣,他們的仇恨也同樣深重。」
姬陶心頭一震,立刻問道:「叔父,您的意思是,這些國家的舊臣可能也參與了父親的死?」
「當然有可能。」姬呂的聲音變得低沉而緩慢,仿佛每一個字都帶著巨大的壓力,「當年你父親滅亡了虢國和胡國,尤其是胡國。胡國國君雖然逃亡,但胡國舊臣中不乏忠誠之人,他們對鄭國的敵意一直未曾減弱。」
「胡國……」姬陶想起父親曾將大姐姬璇嫁給胡國國君,卻又通過計謀吞併了胡國,心中不禁掠過一絲不安。
「你大姐當年被嫁入胡國,為的是穩固父親與胡國之間的關係。」姬呂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但你父親卻背信棄義,趁胡國不設防之時發起突襲,徹底吞併了胡國。胡國國君逃亡陳國,而胡國的舊臣們,無論是死去的,還是逃亡的,都對鄭國懷有刻骨銘心的仇恨。」
姬陶沉默了片刻,低聲問道:「那麼,大姐呢?她會不會與這些舊臣有關?」
姬呂的目光閃動了一下,神情複雜:「你大姐……確實值得懷疑。她從未對你父親的行為表示過公開的反對,但我知道,她心中一直對胡國的覆滅耿耿於懷。她或許並不會親自下手,但她可能知道些什麼,甚至與胡國的舊臣有聯繫。」
「這就意味著,我需要去找大姐聊一聊。」姬陶詢問道。
姬呂點了點頭,目光深邃:「也許,她會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但要記住,調查這件事,必須要小心,鄭國如今的局勢已經非常複雜,任何一點疏漏,都會引發不可挽回的後果。」
姬陶明白叔父的提醒,他知道自己必須保持警覺。這不僅僅是為了解開父親的死因,更是為了穩定鄭國的未來。
「叔父,我一定會小心行事。」姬陶起身行禮,目光堅定,「我會繼續查下去,不管是誰,我都要找到真相。」
姬呂目送姬陶離開,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複雜的情感。他知道,姬陶正在逐漸承擔起一個國君應有的責任,而這條路,註定充滿荊棘。
姬呂看著侄子,輕輕嘆了一口氣:「你父親選擇了這一條路,他是為了鄭國的未來,為了穩固鄭國的地位。
也許他的手段殘酷,但在這個亂世中,若不如此,又怎能在諸侯林立的天下中生存下來?」
姬陶聽到冷汗涔涔,這個世界是從林法則,一不小心就身死國滅。
想到自己近期的遭遇,暗自慶幸自己還好好活著,並暗下決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物,要想辦法讓自己強大起來。
叔侄兩人沉默,各自思量。
叔父的言辭光明磊落,似乎並未隱瞞什麼,而鄶國夫人的存在、靈堂的哭聲、王宮的地道,這一切依舊是未解之謎。
「叔父,」姬陶終於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慎重,「我得告訴您一些我最近發現的事情。」
姬呂抬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什麼事?」
「父親的靈堂中,有一次我與阿磊在場時,聽到了女人的哭聲。」姬陶小心翼翼地說,緊盯著叔父的表情,「那哭聲很悲傷,好像在訴說著什麼,既有怨恨,也有不舍。然而,等我們進靈堂後,卻發現裡面空無一人。」
姬呂的神情並未明顯變化,只是微微皺起了眉頭,目光凝重。
「哭聲?」他重複了一遍,似乎是在消化這個信息。
「是的,叔父,而且不止如此,」姬陶繼續道,「我們還在王宮中發現了一條隱秘的地道,直通宮外。我懷疑,父親的死和這些事情有著某種聯繫。」
姬呂的眉頭皺得更深,目光變得更加銳利。他緩緩放下手中的茶杯,沉思片刻,才開口:「靈堂的哭聲……還有那條地道。」他低聲自語道,仿佛在咀嚼這些信息,片刻後,他抬起頭,表情變得凝重,「陶兒,你所說的這些,我從未聽聞過。」
「您從未聽過?」姬陶有些驚訝。
姬呂搖了搖頭,神情複雜:「你要知道,我自姬余臣被殺後回來鄭國,與你父親大吵一架後,從未插手宮中的事。尤其是父親去世之後,我便幾乎閉門不出,對宮中的情況知之甚少。而你說的那些事情,我更是聞所未聞。」
姬陶心頭一緊。他知道叔父的言辭一向誠實,看來這些謎團的線索並不來自於他。姬呂繼續說道:「不過,你提到靈堂有哭聲,還有地道……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些事情。」
「叔父,您有什麼想法?」姬陶的語氣中透著急切,他希望從叔父的回憶中找到突破口。
姬呂沉默片刻,仿佛在回憶那些被時間埋藏的往事,隨後,他緩緩開口:「鄶國、胡國、虢國,三國之所以滅亡,都與父親的決策脫不了干係。你父親吞併這些國家,雖然為鄭國擴張了領土,但背後結下的仇恨也不小。尤其是鄶國夫人,她對你父親的怨恨極深。」
「鄶國夫人?」姬陶喃喃道,「她還活著嗎?我從未見過她。」
「活著嗎?這個……確實是個謎。」姬呂嘆息道,「你父親吞併鄶國後,將鄶國夫人納為側妃,但她從未公開露面。外界甚至有人傳言她早已死去,或被秘密關押在某個地方。這一切,只有你父親知道。」
姬陶皺起眉頭,心中湧起了更多疑問:「那麼,如果她還活著,有可能是她在靈堂哭泣嗎?」
「如果她還活著,這確實有可能。」姬呂的眼神中流露出幾分沉重,「鄶國夫人傾心於你父親。她失去了國家,失去了家族,這種仇恨,會不會因愛生恨?」
姬陶心中一凜,仿佛抓住了一條線索:「如果她真的是那哭泣的女人,難道她和父親的死也有關係?」
姬呂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神情凝重:「按常理,鄶國夫人應該恨你父親。但她並不是唯一的嫌疑人。除了她,還有胡國和虢國的舊親大臣,他們的仇恨也同樣深重。」
姬陶心頭一震,立刻問道:「叔父,您的意思是,這些國家的舊臣可能也參與了父親的死?」
「當然有可能。」姬呂的聲音變得低沉而緩慢,仿佛每一個字都帶著巨大的壓力,「當年你父親滅亡了虢國和胡國,尤其是胡國。胡國國君雖然逃亡,但胡國舊臣中不乏忠誠之人,他們對鄭國的敵意一直未曾減弱。」
「胡國……」姬陶想起父親曾將大姐姬璇嫁給胡國國君,卻又通過計謀吞併了胡國,心中不禁掠過一絲不安。
「你大姐當年被嫁入胡國,為的是穩固父親與胡國之間的關係。」姬呂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但你父親卻背信棄義,趁胡國不設防之時發起突襲,徹底吞併了胡國。胡國國君逃亡陳國,而胡國的舊臣們,無論是死去的,還是逃亡的,都對鄭國懷有刻骨銘心的仇恨。」
姬陶沉默了片刻,低聲問道:「那麼,大姐呢?她會不會與這些舊臣有關?」
姬呂的目光閃動了一下,神情複雜:「你大姐……確實值得懷疑。她從未對你父親的行為表示過公開的反對,但我知道,她心中一直對胡國的覆滅耿耿於懷。她或許並不會親自下手,但她可能知道些什麼,甚至與胡國的舊臣有聯繫。」
「這就意味著,我需要去找大姐聊一聊。」姬陶詢問道。
姬呂點了點頭,目光深邃:「也許,她會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但要記住,調查這件事,必須要小心,鄭國如今的局勢已經非常複雜,任何一點疏漏,都會引發不可挽回的後果。」
姬陶明白叔父的提醒,他知道自己必須保持警覺。這不僅僅是為了解開父親的死因,更是為了穩定鄭國的未來。
「叔父,我一定會小心行事。」姬陶起身行禮,目光堅定,「我會繼續查下去,不管是誰,我都要找到真相。」
姬呂目送姬陶離開,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複雜的情感。他知道,姬陶正在逐漸承擔起一個國君應有的責任,而這條路,註定充滿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