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韓王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御史大夫,」趙煦搖了搖頭,「短期來看,秦人此舉必然會惹來非議,於秦不利。」

  「但是,從長期來看,若是連承天命八百年的宗周都被秦人輕易擊破,天下人會怎麼看?若是諸國皆懼秦而無人敢於救周,天下人又會怎麼看這世道人心?」

  虞卿此人治國理政、處理實事,確實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是論戰略眼光,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吧。

  「孟子曰得民心者得天下,周室雖然衰微,但畢竟是正統。」

  「況且我趙國終究是周天子所封,周室有難,不能不救。」

  大殿中陷入片刻的安靜,幾位重臣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太子的意思表達的明白,他是想通過救周贏得天下人心,在諸侯中樹立威望。

  「呂相。」趙煦笑吟吟道:「您是右相,應該對我趙國如今的實力了熟於心,你來說,能不能支撐住救周所需。」

  呂不韋面色一苦,硬著頭皮道:「回太子,若是停下馳道建設,或者停止挖平原渠,或許可以…」

  「嗯?」

  他話還沒說完,就看到趙煦眉頭微蹙,有些質疑和不滿。

  「太子!」

  呂不韋知道趙煦這是懷疑有人中飽私囊,連忙訴苦道:「這些年來您下令四處修建馳道,開挖水渠,而所征民夫皆由財政供養,耗費頗多。」

  「您還在四處修築常平倉,囤積糧食以備災荒,朝廷確實難以為繼了啊。」

  趙煦這才舒展眉頭,笑意重新掛回臉上道:「我就說連年豐收的趙國,怎麼會沒有餘財,原來如此。」

  對於呂不韋所說的這兩件事,趙煦自己是有些得意的。

  去歲的謀逆事件以後,趙煦獨攬大權後,在全國展開了聲勢浩大的修路運動,而且在人口最稠密的平原地區開挖水渠以灌溉農田,要耗費資財頗多。

  而且趙煦也不忍心徵發的勞役民夫不僅要干沉重的體力活,還要自備糧食,因此下令所有民夫的口糧由財政供養。

  自四月至八月的農閒時節徵發了民夫三十萬,每人每日給糧三升,每月鹽二兩,響應者無數。

  還有各縣常平倉,劃分郡縣以後在和縣中修建常平倉,不僅能應對災荒,還能讓縣中窮苦人家能暫時渡過困難。

  這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是耗費也很多。

  去歲秋收的糧食,幾乎全都搭進去了,中央也是靠著往年收上來的賦稅維持著運轉。

  呂不韋看到趙煦臉上的笑意,心中一松,可很快臉色又苦了下去。

  趙煦道:「民夫先不動,秦人發兵五萬而已,我的目的是救周,不必大動干戈。」

  他沉吟片刻做出決定,道:「請龐太尉領兵吧,以樂乘為副將,自邯鄲、平原徵兵,所需糧草先由治粟內史負責安排,不必太多,速戰速決!」

  呂不韋偷偷瞥了信陵君和虞卿一眼,見他們兩人此刻也不再出聲反對,也只好保留意見。

  雖無君王之名,但趙煦已經決定的命令,趙國沒有人可以抗拒。

  一直一言不發的李斯當即筆走龍蛇,在優美的趙字寫下詔書,很快傳達了下去。

  當天,年邁但是仍然龍行虎步的太尉龐煖便如王宮,在王后和太子的見證下領取了虎符。

  但是,不同於往年的戰事,這次民眾的議論點大多不在於對手,而再其目的。

  「王命救周!」

  這四個字讓趙人心中有種莫名的驕傲和振奮。

  看看!連受天命八百年的宗周也需要強大的趙國去援救了!

  這讓本就因為這些年日漸富足的趙人,在邯鄲來自各國的商賈遊客前,更加挺直了腰板。

  ……

  韓國這個曾因強弩聞名天下的國家,已經非常衰弱了。

  自一百二十年前,韓國攻滅鄭國後便將國都遷到了新鄭,上百年的經營讓新鄭成了一座雄城,曾經也擁有過輝煌。

  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今的新鄭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暮年的老人,一如如今的韓國,再無朝氣。

  韓王宮內,四十餘歲的韓王然有些頹然,呆呆地看著案上的紙張,神色中充滿無奈。

  秦國要求韓王為前去攻打西周國的軍隊提供糧草,高高在上的命令口吻讓他憤怒,可又生不出反抗的心。


  楚國、燕國加上西周君統帥的六千兵馬,被秦人摧枯拉朽般打崩的戰報,嚇到了他。

  可讓他乖乖為無端闖入國境的秦國提供糧草,身為一國之君的韓王怎麼能接受?更何況對方還是那種態度。

  「唉…」

  長長的嘆氣聲在空曠的大殿中響起。

  「大王,請您下令吧。」

  張平神色悲戚地開口。

  他身為韓國相,世受國恩享有富貴,卻不能幫助國家強大,還要讓君王承受這種屈辱,怎麼能讓他不自責難過。

  「砰!」

  張平的催促像是一個導火索,立刻就讓韓王然滿腔的無奈化作怒火,一把掃平了案上的筆墨紙硯。

  叮鈴哐啷的聲音不絕於耳,韓王然瞪著張平,看到對方一臉的悲容,面上的怒火更盛。

  多少年了,永遠都是這種表情,卻拿不出實際的方法,無用的廢物!

  「下令?下什麼令!你是要讓寡人乖乖接受秦人的恐嚇嗎?」

  韓王壓著嗓子,目光直勾勾地盯著張平,聲音像是從喉嚨里一字一句擠出來的一樣,聲音中充滿了壓抑的憤怒。

  張平和他的父親張開地,給包括他在內的五任韓王當國相,五世相韓的名聲讓張氏成為韓國最負盛名的貴族之一。

  繼位之初韓王然也曾對張平非常器重,因為張平是他的父親留給他的老臣,更是張開地的兒子。

  但是十七年了!

  從年輕的公子,到去今青春不再的老人,韓王然看不到哪怕一點能讓韓國擺脫困境的希望。

  「大王。」張平的嘴唇微微顫動,可還是冷靜道:「請您下令吧,韓國拒絕不了秦國。」

  韓王然氣得額頭上青筋暴跳,他的胸膛劇烈起伏著,可是很快,他就像瀉了氣的皮球一樣,整個人都變得佝僂。

  「去吧,去吧。」他有氣無力地拜了拜手,無力地搖著頭。

  張平下拜領命,可看到頹然的韓王,他還是於心不忍道:「大王,請您振作起來。」

  韓王偏過頭不想看他。

  張平無可奈何,低聲道:「臣聽聞秦王稷身體大不如前,韓國的處境很快就會好起來!」

  韓王然冷笑一聲,直接起身離開了大殿。

  每年都有消息說秦王稷快不行了,尤其這兩年隨著秦王年齡的增長,這種消息傳的越來越頻繁。

  可是秦王依舊活的好好的,反倒是同韓國關係不錯秦太子春平君倒是有可能死在秦王前頭。

  「彼其母的!」

  韓王在忍不住罵出了聲。

  (今天還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