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這次遊學真是沒白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煊並不覺得夏竦的詩詞有多著名。

  他在大宋背誦天團當中都排不上號。

  至少宋煊沒聽過有什麼出名的夏竦的一兩句詩詞。

  倒是聽過譏諷他的夏竦何曾聳?

  方才張方平所說的那個夏竦毛遂自薦的典故,宋煊更沒有聽過。

  估摸是宋綬教育時,給他科普了一二,鼓勵他多在詩賦上下功夫。

  張方平也贊同宋煊的話。

  夏竦的詩詞也就一般。

  真要驚為天人,早就如同柳永一般的詩詞,在大江南北傳誦開來了。

  目前的柳三變才是宋初詩詞的扛把子。

  對於二人的談話,包拯根本就插不上話。

  他這個合肥地區的讀書天才,在科舉考試殿試排名當中並不靠前。

  按照如今的說法,包拯也就是個中等生。

  就算是優等生,前面還有望塵莫及的天才班呢。

  所以面對宋煊與張方平的思路,包拯是有些跟不上溜的。

  不像張方平,早就被宋煊這個域外天魔給污(同)染(化)了。

  他對於宋煊的言談舉止,早就習以為常了。

  「喵喵喵。」

  小狸花開始在桌子上撲騰,活潑的很。

  張方平見宋煊開始逗貓,他便把自己這邊的書稿,遞給包拯:

  「方才見你瞥了好幾眼,大抵是沒看清楚,包兄可慢慢看,這是應天府宋通判給我出的考題,十二哥喚作學霸小灶。」

  「若是你能從中參透一二,那也算是賺到了,希望能對包兄有所幫助。」

  包拯連忙接過,細細道謝。

  宋綬的名聲他也是聽說過的,當真是大才。

  只是包拯不曉得張方平是怎麼與宋綬搭上線的。

  畢竟據宋煊說他們來到此地不到月余。

  但是來應天府那麼多學子,宋通判憑什麼對張方平另眼相看啊?

  否則張方平早就像王堯臣那般,成為百姓嘴裡定是考入應天府書院的第一名人選。

  舍他其誰?

  而且這兩位都不像是出身官宦之家。

  哪怕簡樸如包拯那也是出自官宦之家啊。

  對於應天府通判宋綬對張方平的揚名,這才是包拯疑惑的地方。

  在老家的時候,是廬州知府劉筠為包拯出題指點。

  此人也是因為宋真宗患病,丁謂當政,認為朝廷中樞不是好人待著的地方。

  他請求外放避禍。

  在廬州發現了包拯這麼一個讀書天才。

  此番包拯能來參加應天府書院的入院考試,也是劉筠建議他出來見見世面。

  就當是遊學一番。

  自唐代始,或者更早,讀書人就意識到,萬卷書固然長才博學。

  萬里路,更加開拓一個人的心胸和見識。

  諸如李白、杜甫等等許多詩人都在路上。

  說到底,路上的學問,也不比書中更少。

  至少在路上被騙,你光看書是沒法感同身受。

  反倒會笑罵被騙的那個人當真是傻逼。

  說什麼等自己遇到絕對不會上當受騙,但事實並不會如此。

  知識系統的學習和掌握,需要老師坐下來條分縷析地講解。

  可學問這件事,從來就不止於書本上的。

  宋朝。

  遊學在士人中盛行一時。

  國子監、太學都是老師和學生愛去的遊學之地。

  宋朝的私學。

  如果有一個知名老師就是有一個金字招牌,能招來許多遊學士子。

  而地方官學有田地做為經濟來源,專門設有遊學者使用的宿舍,去好的官學既可以學到知識,又可以交到朋友,住處也不用操心。

  所以就算范仲淹早年間生活貧苦,那他也是挎劍前往洛陽、湖州游過學,「取胡瑗教人之法以著為令」,增長自己的見聞。


  士人未第時的學習生涯,「遊學」是一個重要的過程。

  范仲淹自行遊學的方式更為普遍,尤其是父祖沒有官位的學子更是如此。

  至於出身官宦家庭的,更多是被送出去拜入名人門下就學。

  屬實是家裡早早就給鋪好了路。

  整個大宋最主要的遊學之地,主要是拋去北京(大名府治元城縣)的另外三京。

  河南府西京(洛陽),應天府南京(商丘),開封府東京。

  其中東京遊學最受讀書人的歡迎。

  因為各州舉人到京省試,不僅路途遙遠,貧士難以負擔旅費,但是在京城拜師從學、兼差賺錢的機會較多。

  因此舉子僦居京城待試者,自唐以來即相當普遍。

  不僅能增長見聞,增加中進士的機會,還能解決自身溫飽問題。

  若是有朝中官員想要提前發掘潛力股,興許在考試前就招他為婿。

  包拯感慨著自己這番遊學的幸運,宋煊則是咪咪的叫著小貓。

  不得不說這隻貓挺好的,沒有應激,也沒有跑到床底下躲著不出來。

  當真是膽大活潑,尤其是電量足,一直喵喵叫嘗試與宋煊建立有效溝通,不去睡覺。

  宋煊心情大好,把它放在地上,打開窗戶,讓陽光更多的照進來,可惜自己手裡沒有雷射筆。

  「十二郎,可是在家?」

  聽著樓下呼喊,宋煊從窗戶探出頭瞧見張亢來了:

  「俺在,張推官上來一敘。」

  「好,正好走的熱了,討口茶喝。」

  張亢這才走進鋪子裡,然後繞到了二樓上。

  他瞧見張方平身邊坐著一個面如黑炭的學子。

  略感奇怪。

  十二郎什麼時候交這麼一個朋友?

  但他並沒有多說什麼,依照宋煊在老家及時雨的稱號。

  興許這個學子因為長相受到了旁人的鄙視,十二郎他出手相助。

  如此一想,張亢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包拯瞧著一個應天府推官主動來找宋煊,更是讓他感到奇怪。

  要知道宋煊如今還沒有經過解試,就該是鄉下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子,他爹還是賭徒。

  他如何能得到推官的賞識?

  「喝什麼茶啊,直接喝涼漿。」

  宋煊把焦明喊進來,把專門燒造的瓷瓶拿過來。

  一人給倒一杯。

  張亢看著方桌上全都是書籍以及三個學子的筆墨紙硯,腳底下還有一個撲過來的小狸奴,笑了笑:

  「十二郎,這是在為考試做準備?」

  「自然,俺瞧著來報名的學子不下千人,還有沒到的呢。」

  宋煊端起涼漿飲了一口:

  「俺可不想錯過這次考試,再等上一年,浪費光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