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天才只是見我的門檻(求追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包拯絲毫不理解笑點在哪裡。

  宋煊趁著早飯說話的間隙,總算是讓包拯暫且打消付錢的心思。

  傳出去。

  這有損俺及時雨宋煊的名頭,初到宋城,還是要靠名聲立足的。

  包拯洗完碗後,瞧著宋煊與張方平二人在院子裡打一些緩慢的招式,似乎是養生之法。

  可他沒見過。

  但其餘幾個夥計揮舞著棍子,包拯就看明白了。

  一瞧就是像是幾人圍攻同的路數。

  看起來像是什麼軍陣演練之法。

  但兵書在大宋是禁止流通的。

  你若是在為將一途上表現良好,興許皇帝會把太宗皇帝搞的軍陣圖傳授給你瞧瞧。

  到時候打仗,爾等將士按照此圖部署即可能打勝仗。

  也不知道有沒有人信這個軍陣圖。

  至於另外一旁的小奶狗也是三五成群的蹦蹦跳跳演練偷襲捕獵。

  待到二人打完三套八段錦,微微出汗後,包拯見他們停下,才開口:

  「十二郎年紀輕輕便注重養生之道?」

  「這是自然。」

  宋煊拿起毛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畢竟俺頗有家資,不能人沒了,錢沒花了。」

  「啊?」

  包拯發現自己與宋煊深入接觸後,他的言談並不符合傳統的讀書人,反倒是頻頻語出驚人,但細細想一下,也頗有道理。

  不過也對,在那種家庭里長大,沒有長歪便已然是成功。

  張方平最開始也對宋煊的許多行為言談不理解,但隨著接觸多了,不理解的地方原來是自己沒有料到的。

  十二哥想的極其長遠。

  現在他看包拯就如同看當初茫然無措的自己一個樣,遂忍不住總是發笑。

  「張大郎何故發笑?」

  張方平瞧著眼前的小黑子,過了一會才開口:

  「我是笑包兄無智,我張方平少謀。」

  包拯聽聞此話,一時間都覺得他們倆都不正常。

  人好好的,看著也不像是有腦疾的。

  宋煊似笑非笑,把手中的毛巾放在一旁:

  「包兄勿要見怪,俺們平日裡的玩笑總歸是不過腦子的,一笑了之。」

  包拯連連應聲表示理解,他倆年紀尚小,說話確實是讓人難以理解,也許這就是他不理解堂弟講的笑話一樣。

  「其實俺們是在鍛鍊身體,經常讀書寫字,容易腰酸背痛,年輕點無所謂,可是年紀稍長,便會顯露出來。」

  宋煊又給包拯解釋了一遭:「這個八段錦,適合各種年齡段的人練習,用來強身健體。」

  「哦?」

  包拯感到有些意外,如此全面的養生之法,他未曾聽過呢。

  最著名的便是華佗的五禽戲,但是已然失傳了。

  「此八段錦是何人所創?」

  宋煊指了指自己道:「俺自己想出來的。」

  八段錦是南北宋時期才搞出來的成套理論,到了明清後大受歡迎。

  「額。」

  包拯方才瞧了三遍,他雖不是過目不忘,總歸是瞧著動作簡單,但又是宋煊自己所創,他又有些不相信。

  「方才戲言爾,此乃一個過路的白鬍子禿驢教給俺的。」

  聽了宋煊的解釋,包拯這才認同的頷首。

  如此便全都說了通。

  似這種養生之法,絕不是少年人該追求的。

  張方平瞧著包拯聽信十二哥隨口講出來的胡話,心中忍不住冷笑一番。

  此人看著憨厚,估摸在合肥大抵是沒有見過什麼真正的天才。

  將來就算他真如十二哥所言能考中進士,想必排名也不會靠前。

  昨天聽他所言,他在合肥就已經是天花板的存在了,所以才想著要外出求學,而且還是獨自一人前來考取應天府書院。

  那就說明他們那地方的學子,估摸還沒有多少實力前來此處參加考試。


  張方平始終認為,如果你的天賦夠高夠努力,那一定會見到宋煊站在你面前。

  去年他與宋煊站在河邊暢談的時候,十二哥一句天才只是見俺的門檻,便登時讓張方平渾身顫慄,久久不能自語。

  平日裡不認真學習的十二哥尚且能夠吊打許多人,他一旦要努力起來,張方平相信包拯也會曉得那句話的。

  只是現在說出來,包拯也不相信,張方平只是嘴角掛著淡淡的笑容。

  他很期待,考試揭榜之後的那一幕。

  那一定有趣極了。

  宋煊倒是無所謂,反正他也是跟別人學習的。

  就在說話間,曲澤已經牽著溜達完的驢子回來,拴在驢棚里。

  大宋戰馬奇缺,家境尚可的都是用牛車,或者騾子。

  一匹普通的馬,就要五十貫往上,誰買的起,況且你都沒有資源去買。

  「十二郎。」

  曲澤把戰驢的韁繩交給宋煊,由宋煊呼嚕呼嚕這頭驢子的脖子,聽曲澤說著驢子很活潑。

  公驢就算歲數大了,那方面的欲望也十分強烈,不活潑顯然不是一頭好驢子。

  「二毛。」

  宋煊拍打的驢子是淮陽驢。

  屬於中型驢。

  而且還是紅褐毛色驢。

  體格較大,單脊單背和四肢高長的特點。

  比一般的小馬要高大不少。

  二毛感受著宋煊的撫摸,積極給與回應。

  「十二郎怎麼還會養驢子?」包拯瞧著這頭驢子嘖嘖稱奇,如此高的驢子倒是少見。

  「俺這是跟太宗皇帝學習。」

  宋煊的話讓包拯分外不解:

  「當年太宗皇帝從高梁河跑到保定,駕駛著瘸腿的驢車一路狂跑二百里,甩開遼國騎兵的壯舉,很是讓俺佩服,所以俺養頭驢子除了苦練騎術之外,也練習駕駛技術。」

  宋煊不解釋還好,一解釋搞得包拯不知道宋煊是真的欽佩太宗皇帝的駕駛技術,還是在諷刺太宗皇帝戰敗慌不擇路逃竄的經歷。

  但最終包拯憋不出心中的疑惑:「十二郎,你平日裡不好好讀書,沒事練習駕驢車作甚?」

  「我輩讀書人除了教化四方之外,也要為國分憂,那些武將皆是靠著父蔭占據將軍之位,如何能指揮好?」

  「將來俺若是有機會為官家戍邊,總歸是用得上驢車的。」

  宋煊一本正經的道:「太宗皇帝那精湛的駕駛驢車技術,正是俺所追求並想要努力學習的。」

  包拯後退半步。

  他一時間沒理清楚宋煊的話是真是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