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麥哲倫文明(二)
麥哲倫文明的科技水平與同時的銀河文明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對於引力和空間的掌控也僅限於基礎層面,遠未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
他們的飛船能以近百倍光速航行,但無法使宇宙中的兩處空間合併,實現真正的空間躍遷。
在科研船的控制室里,郝臣正在檢查曲速引擎的數據。「我們很久沒去補給站檢修過了,」他用觸鬚敲了敲顯示屏,「每次加速都像在賭博。」
「你還想要什麼?空間傳送?智能生命?」徐華調整著航向參數,「做夢去吧。上個月三號研究院想創造個簡單的信息生命,結果差點把計算中心炸了。」
「我聽說主星系那邊已經開始實驗意識上傳了。」
「然後呢?」徐華轉過身。
「實驗體全瘋了。現在他們連提都不敢提這茬。」
郝臣嘆了口氣,繼續盯著面前跳動的數字。遠處的星光在曲率空間的作用下拉伸成細長的光帶,仿佛無數根發光的絲線編織成的帷幕。這些飛船就像宇宙中的螞蟻,頑強地爬行在星際間的荒野上。
「有時候我在想,」郝臣說,「如果我們能像那個大星系裡傳說中的文明一樣,直接在高維空間開個洞鑽過去該多好。」
「得了吧,」徐華笑道,「你就不怕把自己扔到宇宙外面。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原始的航行方式倒也挺好。至少我們還能親眼看看宇宙的樣子,而不是像那些高等文明一樣,整天躲在數據流里過家家。」
引擎發出一聲奇妙的嗡鳴,船體駕馭著引力子,開啟了下一階段的航行。
兩人默契地檢查各自的儀器,確保一切正常,然後進入休眠設備中。
這是他們無數次重複的程序,平凡卻不可或缺,就像麥哲倫文明在發展之路上的每一小步。
在銀河系中,銀河文明正在逐步統一這片浩瀚的星域,他們的科技水平遠超麥哲倫文明。
然而,即便是這樣強大的文明,也暫時沒有多餘的力量涉足衛星星系。
對於銀河文明而言,在沒有完全控制銀河系時,探索衛星星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這在當前顯然不是最優選擇。
麥哲倫文明雖然科技落後,但他們依然組織了數支探索艦隊,試圖跨越星系間的鴻溝,去往銀河系。
這些艦隊在漫長的航程中損失慘重,他們迷失在深空,被宇宙法則摧毀。
不過畢竟不是銀河系與仙女星系之間的天塹,還是有少數艦隊成功抵達了銀河系的邊緣區域,他們帶回了令人震撼的消息。
這些倖存者描述了銀河文明的種種神跡:能夠隨意扭曲空間的巨型發生裝置,覆蓋星系的意識網絡,甚至能夠搬運恆星系統的曲率控制裝置。
這些傳說在麥哲倫文明內部迅速傳播,引發了新一輪的科技革新熱潮。
在麥哲倫文明的統治體系下,兩個星系的科研力量和資源被迫分開管理,這種分割導致了整體實力的削弱。
大小麥哲倫星系中的其他文明雖然科技落後,但他們也在不斷發展,試圖在這片星域中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
麥哲倫文明憑藉著強大的科技優勢,能夠輕易地壓制其他文明,但這種優勢並不意味著絕對的控制力。
有一次,麥哲倫文明準備清除一個剛剛掌握核聚變技術的文明,這個決定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災難。
這個弱小的文明在絕望中選擇了一條驚人的道路:他們把所有核武器都布置在了最內側的行星上,時刻準備結束自己的恆星。
而一支普通科研艦隊是絕不可能探查到這一切的。
當麥哲倫文明的艦隊抵達時,這個文明毫不猶豫地引爆了自己的太陽。
失控的恆星摧毀了麥哲倫文明的兩艘最先進的科研船,數位傑出的學者永遠留在了這片星空中。
這場災難的餘波持續了數百年,一顆新生的白矮星和幾顆失去恆星的流浪行星成為了這個文明最後的見證。
這個事件在整個星域引起了連鎖反應,其他文明紛紛效仿,在自己掌控的恆星系統中布置了類似的毀滅裝置。
就這樣,一種微妙的平衡在兩個星系中形成了,相對強大的麥哲倫文明不得不謹慎對待每一個以自己為要挾的弱小文明。
僵持至今,兩個衛星星系的資源與空間已經達到了極限,各個文明的發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約。
而在遙遠的銀河系中,銀河文明的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麥哲倫文明的決策者們當然知道這一切,不過又能怎麼樣呢?
……
一段時間後,曲速引擎關閉,常規發動機啟動,飛船開始減速。
航行中的鐘慢效應讓船內時間變得模糊,對於這些習慣了超光速航行的探索者來說,感知時間的不同早已成為日常。
曲率引擎不違背相對論,因此鍾慢效應只和飛船實際上的速度有關。
反物質推進器在進入曲率航行之前,將飛船加速至光速的百分之九十四,使得飛船內被感知的時間僅為外界的三分之一。
十四個標準年的航程,在郝臣和徐華的感知中不過是短短數年。所幸這些時間都在設備的使用壽命範圍內,否則他們可能會在半路上就變成一堆漂浮的太空垃圾。
從休眠艙中甦醒的郝臣揉了揉僵硬的觸角,開始檢查觀測數據。徐華緊隨其後,兩人默契地各自忙碌起來。
「這顆中子星有點意思。」郝臣盯著整理好的數據表格說。
「確實,」徐華調出更多參數,「它的自轉周期很長。早在來之前就該發現不對勁。」
「不,不是這個問題,」郝臣擺動觸鬚,「雙星系統里的大質量中子星,自轉周期也能達到這個水平。關鍵在於——」
「它的自轉速度在波動。」徐華剛剛在數據發現了什麼,「這不對勁,而且不是簡諧的那種」
「或者說,」郝臣放大了一組異常數據,「有什麼東西在控制它。」
徐華愣了一下,抱住了腹前的一對觸手:「你不會以為這是某個高等文明的傑作吧?」
「為什麼不能是?」郝臣認真地說,「想想銀河文明那些傳說中的壯舉。」
「得了吧,」徐華敲了敲顯示屏,「就算是銀河文明,也不可能把中子星當玩具,這個事實還是能確定的。」
「所以我們才在這裡。」郝臣低聲說,「那些高級學者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他們或許……害怕了?」
兩人陷入沉默。遠處,那顆詭異的中子星正在緩慢自轉,它的每一次轉動都像是在嘲笑著這艘渺小探索船上的觀測者們。對於麥哲倫文明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機遇,也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我們需要再湊近些。」郝臣開始設定發動機的加速程序。
他們的飛船能以近百倍光速航行,但無法使宇宙中的兩處空間合併,實現真正的空間躍遷。
在科研船的控制室里,郝臣正在檢查曲速引擎的數據。「我們很久沒去補給站檢修過了,」他用觸鬚敲了敲顯示屏,「每次加速都像在賭博。」
「你還想要什麼?空間傳送?智能生命?」徐華調整著航向參數,「做夢去吧。上個月三號研究院想創造個簡單的信息生命,結果差點把計算中心炸了。」
「我聽說主星系那邊已經開始實驗意識上傳了。」
「然後呢?」徐華轉過身。
「實驗體全瘋了。現在他們連提都不敢提這茬。」
郝臣嘆了口氣,繼續盯著面前跳動的數字。遠處的星光在曲率空間的作用下拉伸成細長的光帶,仿佛無數根發光的絲線編織成的帷幕。這些飛船就像宇宙中的螞蟻,頑強地爬行在星際間的荒野上。
「有時候我在想,」郝臣說,「如果我們能像那個大星系裡傳說中的文明一樣,直接在高維空間開個洞鑽過去該多好。」
「得了吧,」徐華笑道,「你就不怕把自己扔到宇宙外面。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原始的航行方式倒也挺好。至少我們還能親眼看看宇宙的樣子,而不是像那些高等文明一樣,整天躲在數據流里過家家。」
引擎發出一聲奇妙的嗡鳴,船體駕馭著引力子,開啟了下一階段的航行。
兩人默契地檢查各自的儀器,確保一切正常,然後進入休眠設備中。
這是他們無數次重複的程序,平凡卻不可或缺,就像麥哲倫文明在發展之路上的每一小步。
在銀河系中,銀河文明正在逐步統一這片浩瀚的星域,他們的科技水平遠超麥哲倫文明。
然而,即便是這樣強大的文明,也暫時沒有多餘的力量涉足衛星星系。
對於銀河文明而言,在沒有完全控制銀河系時,探索衛星星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這在當前顯然不是最優選擇。
麥哲倫文明雖然科技落後,但他們依然組織了數支探索艦隊,試圖跨越星系間的鴻溝,去往銀河系。
這些艦隊在漫長的航程中損失慘重,他們迷失在深空,被宇宙法則摧毀。
不過畢竟不是銀河系與仙女星系之間的天塹,還是有少數艦隊成功抵達了銀河系的邊緣區域,他們帶回了令人震撼的消息。
這些倖存者描述了銀河文明的種種神跡:能夠隨意扭曲空間的巨型發生裝置,覆蓋星系的意識網絡,甚至能夠搬運恆星系統的曲率控制裝置。
這些傳說在麥哲倫文明內部迅速傳播,引發了新一輪的科技革新熱潮。
在麥哲倫文明的統治體系下,兩個星系的科研力量和資源被迫分開管理,這種分割導致了整體實力的削弱。
大小麥哲倫星系中的其他文明雖然科技落後,但他們也在不斷發展,試圖在這片星域中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
麥哲倫文明憑藉著強大的科技優勢,能夠輕易地壓制其他文明,但這種優勢並不意味著絕對的控制力。
有一次,麥哲倫文明準備清除一個剛剛掌握核聚變技術的文明,這個決定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災難。
這個弱小的文明在絕望中選擇了一條驚人的道路:他們把所有核武器都布置在了最內側的行星上,時刻準備結束自己的恆星。
而一支普通科研艦隊是絕不可能探查到這一切的。
當麥哲倫文明的艦隊抵達時,這個文明毫不猶豫地引爆了自己的太陽。
失控的恆星摧毀了麥哲倫文明的兩艘最先進的科研船,數位傑出的學者永遠留在了這片星空中。
這場災難的餘波持續了數百年,一顆新生的白矮星和幾顆失去恆星的流浪行星成為了這個文明最後的見證。
這個事件在整個星域引起了連鎖反應,其他文明紛紛效仿,在自己掌控的恆星系統中布置了類似的毀滅裝置。
就這樣,一種微妙的平衡在兩個星系中形成了,相對強大的麥哲倫文明不得不謹慎對待每一個以自己為要挾的弱小文明。
僵持至今,兩個衛星星系的資源與空間已經達到了極限,各個文明的發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約。
而在遙遠的銀河系中,銀河文明的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麥哲倫文明的決策者們當然知道這一切,不過又能怎麼樣呢?
……
一段時間後,曲速引擎關閉,常規發動機啟動,飛船開始減速。
航行中的鐘慢效應讓船內時間變得模糊,對於這些習慣了超光速航行的探索者來說,感知時間的不同早已成為日常。
曲率引擎不違背相對論,因此鍾慢效應只和飛船實際上的速度有關。
反物質推進器在進入曲率航行之前,將飛船加速至光速的百分之九十四,使得飛船內被感知的時間僅為外界的三分之一。
十四個標準年的航程,在郝臣和徐華的感知中不過是短短數年。所幸這些時間都在設備的使用壽命範圍內,否則他們可能會在半路上就變成一堆漂浮的太空垃圾。
從休眠艙中甦醒的郝臣揉了揉僵硬的觸角,開始檢查觀測數據。徐華緊隨其後,兩人默契地各自忙碌起來。
「這顆中子星有點意思。」郝臣盯著整理好的數據表格說。
「確實,」徐華調出更多參數,「它的自轉周期很長。早在來之前就該發現不對勁。」
「不,不是這個問題,」郝臣擺動觸鬚,「雙星系統里的大質量中子星,自轉周期也能達到這個水平。關鍵在於——」
「它的自轉速度在波動。」徐華剛剛在數據發現了什麼,「這不對勁,而且不是簡諧的那種」
「或者說,」郝臣放大了一組異常數據,「有什麼東西在控制它。」
徐華愣了一下,抱住了腹前的一對觸手:「你不會以為這是某個高等文明的傑作吧?」
「為什麼不能是?」郝臣認真地說,「想想銀河文明那些傳說中的壯舉。」
「得了吧,」徐華敲了敲顯示屏,「就算是銀河文明,也不可能把中子星當玩具,這個事實還是能確定的。」
「所以我們才在這裡。」郝臣低聲說,「那些高級學者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他們或許……害怕了?」
兩人陷入沉默。遠處,那顆詭異的中子星正在緩慢自轉,它的每一次轉動都像是在嘲笑著這艘渺小探索船上的觀測者們。對於麥哲倫文明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機遇,也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我們需要再湊近些。」郝臣開始設定發動機的加速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