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堂哥的婚姻
姿美上面有大哥和二哥,這兩兄弟在科偉的成長歲月里,扮演著截然不同卻同樣重要的角色。
大哥性格沉穩內斂,打從科偉記事起,就總是默默護著他。
小時候,科偉調皮搗蛋,不小心惹了禍,大哥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替他承擔責任,而後又耐心地教導他。
每當科偉受了委屈,大哥就會把他拉到身邊,輕聲安慰,那寬厚的肩膀,是科偉最堅實的依靠。
所以,科偉對大哥滿懷敬重,一聲「大哥」,親昵又飽含深情。
二哥則與大哥截然不同,他活潑好動,滿腦子都是古靈精怪的想法。
放學後,二哥總能帶著科偉玩出各種新奇有趣的花樣。
有時是在田野里追逐著彩色的蝴蝶,有時是用泥巴捏出形態各異的小玩意兒,那些充滿歡聲笑語的時光,至今仍在科偉的記憶里閃閃發光。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大哥到了適婚年齡。
在這個傳統的鄉村,成家立業是人生大事,家裡人自然開始為大哥的終身大事操碎了心。
隔壁村子有個熱心腸的媒人,聽聞大哥到了該成家的時候,便主動牽線搭橋,介紹了鄰村的一個姑娘。
初次見面時,兩人相談甚歡,彼此印象都頗為不錯。在雙方家庭緊鑼密鼓的操持下,婚禮的籌備工作迅速展開。從挑選良辰吉日,到布置喜慶的婚房,兩家人忙得不亦樂乎。
很快,大哥和這位姑娘就熱熱鬧鬧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禮當天,科偉忙得腳不沾地,一會兒幫忙搬東西,一會兒招呼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
他看著大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心中也滿是歡喜,滿心期待大哥能開啟一段甜蜜美滿的新生活。
那熱鬧的場景、喜慶的氛圍,仿佛都在預示著大哥美好的未來。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婚後僅僅過了幾天,平靜的生活就被徹底打破,掀起了驚濤駭浪。
大哥突然提出要離婚,這一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讓全家人都陷入了震驚與慌亂之中,大家都措手不及。
在科偉眼中,這位嫂子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女人。
她個頭不算高,身形嬌小玲瓏,卻渾身散發著一股文雅的氣質。
平日裡,她說話總是輕聲細語,從不高聲喧譁,每一個字都透著溫柔;做事更是穩穩噹噹,條理清晰,不管是操持家務還是與人相處,都讓人挑不出一絲毛病。
她第一次到家裡來,就主動幫忙收拾屋子,將家裡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細心地為每個人準備了小禮物。
從這些細節就能看出,她是個心思細膩、一心居家過日子的人。
科偉實在想不明白,大哥怎麼就不喜歡嫂子呢?
私下裡,科偉常常琢磨大哥離婚的原因。
他猜測,或許是因為嫂子性格太過溫和柔順,不夠潑辣。
在生活中,碰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嫂子總是習慣性地輕聲商量,不擅長強硬地做決斷。
比如家裡要購置農具,嫂子會耐心地詢問大哥的意見,參考多方價格後才做決定,可大哥可能更希望有人能果斷拿主意,這樣一來,大哥就覺得事事都得自己一力承擔,時間長了,心裡難免會積累起委屈和不滿。
不過,這也僅僅是科偉自己的猜測罷了,大哥從來沒跟任何人袒露過真實想法,科偉出於尊重,也從未開口詢問過。
伯父聽聞大哥要離婚的消息,整個人都呆住了,大腦一片空白,心裡一百個不同意。
在科村,娶個媳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彩禮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攢夠彩禮,伯父省吃儉用,辛苦勞作了多年;辦酒席更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里里外外的開銷,都是伯父多年的心血。
如今,兒媳婦進門沒幾天,也沒犯什麼原則性的大錯,伯父實在想不通,好端端的日子,為啥非得鬧到離婚這一步。
在伯父看來,兩口子過日子,磕磕絆絆、吵吵鬧鬧都是常有的事兒,哪有舌頭不碰牙的?床頭吵架床尾和,只要相互包容,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哪能因為這點矛盾就輕易散夥呢?
可大哥這次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態度堅決得讓人害怕。
那天,他當著全家人的面,「撲通」一聲跪在伯父面前,眼眶泛紅,裡面布滿了血絲,牙齒咬得緊緊的,一字一頓地說:「爸,今天您就得做個選擇,要麼留下我這個兒子,要麼留下您這兒媳婦,您選吧!」這話一出口,滿屋子的人都驚呆了,空氣仿佛瞬間凝固,大家面面相覷,誰也說不出話來。
伯父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眼眶也跟著紅了,雙手忍不住顫抖起來。
他心裡明白,兒子這是下了決心要離婚,經過一番痛苦的權衡,最終還是無奈地選擇了兒子。
就這樣,大哥的第一段婚姻匆匆畫上了句號,如同絢爛的煙火,短暫綻放後迅速歸於沉寂。
離婚後的大哥,生活仿佛陷入了一團濃厚的迷霧之中,失去了方向。
想要再找個合適的伴侶,談何容易。伯父家的家境本就一般,一家人靠著幾畝薄田和伯父農閒時打些零工維持生計,經濟條件並不寬裕。
再加上大哥學歷不高,早早輟學在家幫忙幹活,文化水平有限,個子也不算高,在競爭激烈的婚戀市場上,確實沒什麼優勢。
往後的日子裡,大哥常常一個人坐在院子裡發呆,眼神里滿是迷茫和失落。
他望著遠方,一坐就是一整天,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氣。
科偉看著心疼,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那些安慰的話語,到了嘴邊,又被他咽了回去。
自大哥離婚後,日子過得渾渾噩噩,整日沉默寡言,沒了從前的精氣神。
家裡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又無計可施。
直到有一天,奶奶在與大哥的一次閒聊中,敏銳地捕捉到他話語裡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對組建新家庭的渴望。
奶奶心疼這個孫子,當下便決定要為他重新尋一門親事。
大哥性格沉穩內斂,打從科偉記事起,就總是默默護著他。
小時候,科偉調皮搗蛋,不小心惹了禍,大哥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替他承擔責任,而後又耐心地教導他。
每當科偉受了委屈,大哥就會把他拉到身邊,輕聲安慰,那寬厚的肩膀,是科偉最堅實的依靠。
所以,科偉對大哥滿懷敬重,一聲「大哥」,親昵又飽含深情。
二哥則與大哥截然不同,他活潑好動,滿腦子都是古靈精怪的想法。
放學後,二哥總能帶著科偉玩出各種新奇有趣的花樣。
有時是在田野里追逐著彩色的蝴蝶,有時是用泥巴捏出形態各異的小玩意兒,那些充滿歡聲笑語的時光,至今仍在科偉的記憶里閃閃發光。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大哥到了適婚年齡。
在這個傳統的鄉村,成家立業是人生大事,家裡人自然開始為大哥的終身大事操碎了心。
隔壁村子有個熱心腸的媒人,聽聞大哥到了該成家的時候,便主動牽線搭橋,介紹了鄰村的一個姑娘。
初次見面時,兩人相談甚歡,彼此印象都頗為不錯。在雙方家庭緊鑼密鼓的操持下,婚禮的籌備工作迅速展開。從挑選良辰吉日,到布置喜慶的婚房,兩家人忙得不亦樂乎。
很快,大哥和這位姑娘就熱熱鬧鬧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禮當天,科偉忙得腳不沾地,一會兒幫忙搬東西,一會兒招呼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
他看著大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心中也滿是歡喜,滿心期待大哥能開啟一段甜蜜美滿的新生活。
那熱鬧的場景、喜慶的氛圍,仿佛都在預示著大哥美好的未來。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婚後僅僅過了幾天,平靜的生活就被徹底打破,掀起了驚濤駭浪。
大哥突然提出要離婚,這一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讓全家人都陷入了震驚與慌亂之中,大家都措手不及。
在科偉眼中,這位嫂子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女人。
她個頭不算高,身形嬌小玲瓏,卻渾身散發著一股文雅的氣質。
平日裡,她說話總是輕聲細語,從不高聲喧譁,每一個字都透著溫柔;做事更是穩穩噹噹,條理清晰,不管是操持家務還是與人相處,都讓人挑不出一絲毛病。
她第一次到家裡來,就主動幫忙收拾屋子,將家裡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細心地為每個人準備了小禮物。
從這些細節就能看出,她是個心思細膩、一心居家過日子的人。
科偉實在想不明白,大哥怎麼就不喜歡嫂子呢?
私下裡,科偉常常琢磨大哥離婚的原因。
他猜測,或許是因為嫂子性格太過溫和柔順,不夠潑辣。
在生活中,碰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嫂子總是習慣性地輕聲商量,不擅長強硬地做決斷。
比如家裡要購置農具,嫂子會耐心地詢問大哥的意見,參考多方價格後才做決定,可大哥可能更希望有人能果斷拿主意,這樣一來,大哥就覺得事事都得自己一力承擔,時間長了,心裡難免會積累起委屈和不滿。
不過,這也僅僅是科偉自己的猜測罷了,大哥從來沒跟任何人袒露過真實想法,科偉出於尊重,也從未開口詢問過。
伯父聽聞大哥要離婚的消息,整個人都呆住了,大腦一片空白,心裡一百個不同意。
在科村,娶個媳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彩禮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攢夠彩禮,伯父省吃儉用,辛苦勞作了多年;辦酒席更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里里外外的開銷,都是伯父多年的心血。
如今,兒媳婦進門沒幾天,也沒犯什麼原則性的大錯,伯父實在想不通,好端端的日子,為啥非得鬧到離婚這一步。
在伯父看來,兩口子過日子,磕磕絆絆、吵吵鬧鬧都是常有的事兒,哪有舌頭不碰牙的?床頭吵架床尾和,只要相互包容,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哪能因為這點矛盾就輕易散夥呢?
可大哥這次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態度堅決得讓人害怕。
那天,他當著全家人的面,「撲通」一聲跪在伯父面前,眼眶泛紅,裡面布滿了血絲,牙齒咬得緊緊的,一字一頓地說:「爸,今天您就得做個選擇,要麼留下我這個兒子,要麼留下您這兒媳婦,您選吧!」這話一出口,滿屋子的人都驚呆了,空氣仿佛瞬間凝固,大家面面相覷,誰也說不出話來。
伯父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眼眶也跟著紅了,雙手忍不住顫抖起來。
他心裡明白,兒子這是下了決心要離婚,經過一番痛苦的權衡,最終還是無奈地選擇了兒子。
就這樣,大哥的第一段婚姻匆匆畫上了句號,如同絢爛的煙火,短暫綻放後迅速歸於沉寂。
離婚後的大哥,生活仿佛陷入了一團濃厚的迷霧之中,失去了方向。
想要再找個合適的伴侶,談何容易。伯父家的家境本就一般,一家人靠著幾畝薄田和伯父農閒時打些零工維持生計,經濟條件並不寬裕。
再加上大哥學歷不高,早早輟學在家幫忙幹活,文化水平有限,個子也不算高,在競爭激烈的婚戀市場上,確實沒什麼優勢。
往後的日子裡,大哥常常一個人坐在院子裡發呆,眼神里滿是迷茫和失落。
他望著遠方,一坐就是一整天,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氣。
科偉看著心疼,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那些安慰的話語,到了嘴邊,又被他咽了回去。
自大哥離婚後,日子過得渾渾噩噩,整日沉默寡言,沒了從前的精氣神。
家裡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又無計可施。
直到有一天,奶奶在與大哥的一次閒聊中,敏銳地捕捉到他話語裡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對組建新家庭的渴望。
奶奶心疼這個孫子,當下便決定要為他重新尋一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