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身有傷,貽親憂
隨著太陽漸漸升高,氣溫也越來越高。
科偉感覺額頭上的汗水止不住地流,一滴滴落在棉花上。他的衣服也被汗水濕透,緊緊貼在身上,難受極了。此時,他心裡有點後悔,當初怎麼就那麼興奮地要來摘棉花呢。
「媽媽,怎麼還沒摘完啊?」科偉有些不耐煩地問道。
母親看了看他,微笑著安撫:「別著急,孩子。這棉花地這麼大,咱們得慢慢摘。只要堅持下去,很快就能摘完的。」
母親的話讓科偉漸漸平靜下來,他重新打起精神,努力採摘著棉花。
突然,科偉不小心被棉桃上的刺扎到了手指,疼得他「哎喲」叫出了聲。
母親急忙跑過來,握住他的手,仔細查看傷口:「疼不疼啊,孩子?下次可要小心點。」說著,還輕輕吹著他的傷口。
科偉強忍著疼痛,搖了搖頭,不想讓母親擔心:「媽媽,我沒事,我還能繼續摘。」
母親欣慰地笑了笑,摸了摸他的頭,誇讚道:「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就這樣,科偉和母親一直忙碌到中午。
雖然已經是秋天了,可是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棉花地里一絲風都沒有,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
科偉感覺自己已經精疲力竭,可竹籃里才裝了半籃棉花。
「媽媽,咱們什麼時候回家啊?我好餓。」科偉有氣無力地說。
母親抬頭看了看天空,又瞧了瞧地里的棉花,說道:「再堅持一會兒吧,孩子。咱們把這一片摘完就回家。」科偉無奈地點點頭,繼續埋頭苦幹。
終於,他們把計劃中的那一片棉花摘完了。
母親看著兩個滿滿的竹籃,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走吧,孩子,咱們回家吃飯。」科偉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拖著疲憊的身子,跟著母親走出了棉花地。
在回家的路上,科偉感覺腳步異常沉重。
他回頭望了望那片棉花地,心中感慨萬千。
這半天的摘棉經歷,讓他真切體會到了母親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
他在心底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更加懂事,好好學習,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回到家後,母親顧不上休息,徑直走進廚房開始做飯。
科偉坐在院子裡,看著自己那雙被汗水浸得發白的小手,還有身上沾滿棉花絮的衣服,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愈發濃烈。
他深知,母親每天都要這般辛苦勞作,才能撐起這個家。
沒一會兒,母親就做好了飯菜。
簡單樸素的飯菜,此刻在科偉眼裡卻格外美味。
他狼吞虎咽地吃著,母親在一旁看著,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輕聲叮囑:「慢點吃,別噎著。」
科偉抬起頭,望著母親,眼中閃爍著淚花:「媽媽,您辛苦了。」
母親微微一愣,隨即笑了起來:「傻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媽媽再辛苦也值得。」
吃過飯後,科偉主動幫母親收拾碗筷。
母親看著他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欣慰。
「科偉,你先去休息一會兒吧,下午還要不要和媽媽一起去摘棉花?」母親關切地問道。
科偉稍作思索,堅定地點點頭:「要,我還要和媽媽一起去。」他心裡清楚,下午的勞作依舊辛苦,但他更想陪在母親身邊,幫她分擔生活的重擔。
下午,科偉和母親再次來到棉花地。
經過一上午的鍛鍊,科偉的動作愈發熟練,速度也快了不少。
母親站在棉花地旁,看著科偉在棉株間熟練穿梭的身影,心中滿是感慨。
回想起清晨出發時,科偉面對農活還稍顯稚嫩,如今卻能有條不紊地採摘棉花,動作麻利又嫻熟。
他的額頭布滿細密汗珠,後背的衣衫也被汗水浸透,卻依舊幹勁十足。
母親的眼中盈滿了歡喜,這份喜悅不僅源於棉花的豐收,更是為孩子在勞作中迅速成長而由衷高興。
她深知,這一天的汗水會在科偉心中種下勤勞與擔當的種子,成為他人生路上的寶貴財富。
科偉直起腰,目光落在母親滿是欣慰的面龐上,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看著母親在田間忙碌卻依舊從容的樣子,由衷地為母親感到驕傲。
母親就像這片土地一樣,堅韌又能幹,不管生活拋出怎樣的難題,她都能穩穩接住,用勤勞的雙手撐起這個家。
科偉暗下決心,以後要幫母親分擔更多,讓母親不再這麼辛苦。
歡樂又充實的周末轉瞬即逝,轉眼間就到了上學的日子。
科偉告別了家中熟悉的一切,滿懷期待地回到了校園。
校園裡的一草一木都透著親切,同學們的歡聲笑語讓他迅速融入其中。
語文課上,老師布置了一項特別的作業——讓所有學生依次到講台的黑板上寫生字。
輪到科偉時,他站起身,穩步走向講台。
老師的目光瞬間被他右手纏著的白布吸引,關切地問道:「科偉,你的手怎麼了?」
科偉微微一愣,隨即鎮定地回答:「老師,昨天我幫家裡人干農活,不小心被扎了一下。」
老師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追問道:「你年紀還這么小,能幫家長幹什麼樣的農活呀?」
科偉撓了撓頭,有些靦腆地把周末和母親一起摘棉花的經歷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從清晨在霧氣中出發,到中午在烈日下的堅持,再到不小心被棉桃刺扎傷手指,他說得繪聲繪色。
老師聽完,眼中滿是讚許,語重心長地說:「原來是這樣。不過我跟你講,能主動幫家長幹活,這非常棒,但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古人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身體受傷會讓父母擔憂,品德有損則會讓父母蒙羞,所以不管做什麼,安全和品德都是第一位的。」
科偉認真地點點頭,誠懇地答道:「是的,是的,老師,我記住了。」
後世的科偉,知道這句話,並不是老師原創的,而是出自《弟子規》。每當想到為了娛樂放縱自己時,就會想到這句話,然後就立即改正。
科偉感覺額頭上的汗水止不住地流,一滴滴落在棉花上。他的衣服也被汗水濕透,緊緊貼在身上,難受極了。此時,他心裡有點後悔,當初怎麼就那麼興奮地要來摘棉花呢。
「媽媽,怎麼還沒摘完啊?」科偉有些不耐煩地問道。
母親看了看他,微笑著安撫:「別著急,孩子。這棉花地這麼大,咱們得慢慢摘。只要堅持下去,很快就能摘完的。」
母親的話讓科偉漸漸平靜下來,他重新打起精神,努力採摘著棉花。
突然,科偉不小心被棉桃上的刺扎到了手指,疼得他「哎喲」叫出了聲。
母親急忙跑過來,握住他的手,仔細查看傷口:「疼不疼啊,孩子?下次可要小心點。」說著,還輕輕吹著他的傷口。
科偉強忍著疼痛,搖了搖頭,不想讓母親擔心:「媽媽,我沒事,我還能繼續摘。」
母親欣慰地笑了笑,摸了摸他的頭,誇讚道:「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就這樣,科偉和母親一直忙碌到中午。
雖然已經是秋天了,可是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棉花地里一絲風都沒有,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
科偉感覺自己已經精疲力竭,可竹籃里才裝了半籃棉花。
「媽媽,咱們什麼時候回家啊?我好餓。」科偉有氣無力地說。
母親抬頭看了看天空,又瞧了瞧地里的棉花,說道:「再堅持一會兒吧,孩子。咱們把這一片摘完就回家。」科偉無奈地點點頭,繼續埋頭苦幹。
終於,他們把計劃中的那一片棉花摘完了。
母親看著兩個滿滿的竹籃,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走吧,孩子,咱們回家吃飯。」科偉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拖著疲憊的身子,跟著母親走出了棉花地。
在回家的路上,科偉感覺腳步異常沉重。
他回頭望了望那片棉花地,心中感慨萬千。
這半天的摘棉經歷,讓他真切體會到了母親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
他在心底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更加懂事,好好學習,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回到家後,母親顧不上休息,徑直走進廚房開始做飯。
科偉坐在院子裡,看著自己那雙被汗水浸得發白的小手,還有身上沾滿棉花絮的衣服,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愈發濃烈。
他深知,母親每天都要這般辛苦勞作,才能撐起這個家。
沒一會兒,母親就做好了飯菜。
簡單樸素的飯菜,此刻在科偉眼裡卻格外美味。
他狼吞虎咽地吃著,母親在一旁看著,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輕聲叮囑:「慢點吃,別噎著。」
科偉抬起頭,望著母親,眼中閃爍著淚花:「媽媽,您辛苦了。」
母親微微一愣,隨即笑了起來:「傻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媽媽再辛苦也值得。」
吃過飯後,科偉主動幫母親收拾碗筷。
母親看著他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欣慰。
「科偉,你先去休息一會兒吧,下午還要不要和媽媽一起去摘棉花?」母親關切地問道。
科偉稍作思索,堅定地點點頭:「要,我還要和媽媽一起去。」他心裡清楚,下午的勞作依舊辛苦,但他更想陪在母親身邊,幫她分擔生活的重擔。
下午,科偉和母親再次來到棉花地。
經過一上午的鍛鍊,科偉的動作愈發熟練,速度也快了不少。
母親站在棉花地旁,看著科偉在棉株間熟練穿梭的身影,心中滿是感慨。
回想起清晨出發時,科偉面對農活還稍顯稚嫩,如今卻能有條不紊地採摘棉花,動作麻利又嫻熟。
他的額頭布滿細密汗珠,後背的衣衫也被汗水浸透,卻依舊幹勁十足。
母親的眼中盈滿了歡喜,這份喜悅不僅源於棉花的豐收,更是為孩子在勞作中迅速成長而由衷高興。
她深知,這一天的汗水會在科偉心中種下勤勞與擔當的種子,成為他人生路上的寶貴財富。
科偉直起腰,目光落在母親滿是欣慰的面龐上,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看著母親在田間忙碌卻依舊從容的樣子,由衷地為母親感到驕傲。
母親就像這片土地一樣,堅韌又能幹,不管生活拋出怎樣的難題,她都能穩穩接住,用勤勞的雙手撐起這個家。
科偉暗下決心,以後要幫母親分擔更多,讓母親不再這麼辛苦。
歡樂又充實的周末轉瞬即逝,轉眼間就到了上學的日子。
科偉告別了家中熟悉的一切,滿懷期待地回到了校園。
校園裡的一草一木都透著親切,同學們的歡聲笑語讓他迅速融入其中。
語文課上,老師布置了一項特別的作業——讓所有學生依次到講台的黑板上寫生字。
輪到科偉時,他站起身,穩步走向講台。
老師的目光瞬間被他右手纏著的白布吸引,關切地問道:「科偉,你的手怎麼了?」
科偉微微一愣,隨即鎮定地回答:「老師,昨天我幫家裡人干農活,不小心被扎了一下。」
老師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追問道:「你年紀還這么小,能幫家長幹什麼樣的農活呀?」
科偉撓了撓頭,有些靦腆地把周末和母親一起摘棉花的經歷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從清晨在霧氣中出發,到中午在烈日下的堅持,再到不小心被棉桃刺扎傷手指,他說得繪聲繪色。
老師聽完,眼中滿是讚許,語重心長地說:「原來是這樣。不過我跟你講,能主動幫家長幹活,這非常棒,但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古人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身體受傷會讓父母擔憂,品德有損則會讓父母蒙羞,所以不管做什麼,安全和品德都是第一位的。」
科偉認真地點點頭,誠懇地答道:「是的,是的,老師,我記住了。」
後世的科偉,知道這句話,並不是老師原創的,而是出自《弟子規》。每當想到為了娛樂放縱自己時,就會想到這句話,然後就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