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祈福
如月與劉輝的叔母從天氣聊到景色,又從景色聊到京城今年流行的服飾,又復聊到了小輩。自然是說到劉輝對他讚不絕口。
在客堂用過素齋兩家父母便在客堂休息拉家常,如月便讓王復帶著小輩們去走走,賞賞花景。
劉夫人看著清俊挺拔的王復的身影說道:「王夫人,真真好福氣,兒女俱是這般優秀。這王公子年紀輕輕便已官居四品,女兒長得也是閨秀端莊可人。」
沒有母親能拒絕別人對自己的誇讚,如月欣然道:「劉夫人也是好福氣呢,兩個女兒皆是秀麗出眾,雖未見劉夫人的兒郎,但是看劉輝便知你家底蘊深厚,並非武蠻之家。」又接劉夫人就接著如月的話說:「劉輝這孩子打小就能吃苦,他父親對他要求也高,從小就習得一身武藝。只是可惜。只是這孩子命苦,年紀輕輕父母都不在了,姐姐又都遠嫁。還留下了這樣的名聲。想想我們劉家世代忠烈,保家衛國。哎!」
如月看劉夫人說的真摯,安慰道:「這孩子我看著就心疼,也喜歡。更不用說救過我和王悅的命。和我們家王復王悅年齡相差都不大。若是不嫌棄,我們以後常常走動。」
劉夫人忙道:「怎麼會嫌棄!這是劉輝的福氣!」
如月看著劉夫人也是一個爽利的人,大家說說笑笑復又一起出去賞了會花,下午又一起聽了一場法會祈福。
王復難得一日休沐,驟然從如山的奏疏中脫身出來,置身在漫山遍野地花海中,如種恍如隔世之感。但是現實很快就將他拉了回來,因為劉輝那雙討厭的眼睛,那時不時瞟向妹妹的眼晴,他忍住想揍一拳的衝動,告訴自己要慢慢習慣。
劉輝也就這個時候才有機會光明正大地看看王悅然後說上幾句話。
劉輝也曾打趣過王復說他一臉清心寡欲的樣子是不是真的沒有對哪個女子有心動過?王復其實也認真想過這個問題,自己當然對活色生香的場面也會興奮,但那不是心動。他就像高年級的師兄,看到的新入學的小朋友。
姑娘們可以這樣出來遊玩的機會不多,其實心中早就雀躍了,但是顧著閨閣子女的身份不敢太過放肆,走著走著行到待到人少的僻靜之地。王復竟然發現她們三個圍著圍帽的姑娘不知從哪裡拿的彈弓輪著射著樹上的野桃子。王悅的技術自然不行,但是沒想到兩個武將世家出來的技術也不咋地。
更沒想到,從林子側邊跑過來一人喊著。
「是哪個在拿石頭打人!」
三個姑娘自然是嚇了一跳,一個個不敢出聲。
劉家姑娘拿著彈弓藏也不是,不藏也不是。
年輕人看著三個戴著圍帽的女人倒是有火發不出來,摸著後腦勺的鼓包豎著眉。
王復和劉輝見了忙跑過來。
王復看了圍著圍帽的王悅一眼,心裡估摸著這彈弓十有八九是自己妹妹的,忙道:「真是對不起,三位妹妹在這裡打著樹上的果子玩,估計是不小心掉落的,不知傷到哪了?」
對方摸了摸頭上鼓包,堅著兩道濃眉道:「算我倒霉!」說著便想走開。
劉輝忙上前攬過對方的肩道:「這樣,在下替妹妹道歉在廣悅樓擺一桌賠罪可好?」
對方見狀緩下來,放下兩道濃眉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王復變著對方的變臉速度扯了一下嘴角,示意王悅她們先回客堂。
原來來的是伯爵府的小侯爺陳錦銳,這伯爵府已傳至五代,京城都知道現在伯爵府就是個空架子。侯爺和侯夫人夫妻不睦,外面傳都說侯爺寵妾滅妻,還好有老侯爺護著,否則小侯爺估計都當不成小侯爺了。
小侯爺正是懵懂的年紀,知道自己的處境,為了保護自己和母親他隨時是一隻刺蝟來武裝自己,故只要冒犯到他就會像刺猜一樣炸毛。
三人約好去廣悅樓的時間,便各自離去了。
而劉家和王家在偏殿聽完一段經後愉快的各自回了家,雙方家中也達成了一些默契。
回去王復私下問王悅彈弓哪來的,果然這傢伙吱吱唔唔半天說不出來,插科打諢撒嬌賣萌王復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王復就猜估計是劉輝那傢伙給的,看來要墊高一下家裡的圍牆或堵一下家裡的狗洞。
到了六月是二皇子朱文煦也就是錢皇后的嫡子的八歲生日,朝中大臣便有上書皇上立儲之事。
皇帝以皇子均年幼為由暫不立儲
八月皇長子朱文楠十周歲生辰,宮中辦了隆重生辰禮,規制超皇子禮制,隱隱有太子規制。朝中遂有御史大夫上書質疑。
皇長子為皇貴妃之子,皇后與皇貴妃均為皇帝潛邸時便伴在左右,本為王妃和側妃。皇帝除了皇后和皇貴妃,雖還有數位妃嬪,但是皇貴妃仍然是最受寵的。當然皇帝也不是只有兩個兒子。皇帝一共有五個兒子,其中皇三子小時候夭折,便還有皇四子、皇八子。公主也多,其中最受寵地要數華陽公主和安樂公主。安樂公主為皇貴妃所生。華陽公主則是敬妃所生,因是皇帝第一個女兒故倍受寵愛。
據傳皇貴妃酷愛聞各種果香花香,夏日堆放新鮮水果不斷只為其聞香味,夏日炎炎,常一日一換,異常奢靡。秋冬則換上各色花香料,據聞她行走數十步遠,仍能聞其身上香味。
皇貴妃的母家原就為皇商,她當上貴妃後,江南一帶的鹽引多在其母家手中,真真富可敵國。
皇帝登上皇位後,皇貴妃對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尤其大方。
皇后則是深居簡出,其父原是國子監祭酒,據說皇后為太皇太后親點。
御史大夫見皇上對質疑的摺子不做回應,第二日第三日便有不同的御史上書。皇帝便以第一個兒子十周歲辦得隆重些沒什麼,讓大家不要過份猜疑欲平熄事態。
第四日便有大臣上書奏請為皇子朱文煦聘請老師,因皇子已經八歲正是啟蒙教育的時刻。
反觀皇長子在七歲時便已請著名學者宋連為師。
當天內閣首輔朱廉便呈了一份老師的名單,其中書這門課有朱廉自己的名字,當然晚上這份名單就到了皇貴妃手裡。
在客堂用過素齋兩家父母便在客堂休息拉家常,如月便讓王復帶著小輩們去走走,賞賞花景。
劉夫人看著清俊挺拔的王復的身影說道:「王夫人,真真好福氣,兒女俱是這般優秀。這王公子年紀輕輕便已官居四品,女兒長得也是閨秀端莊可人。」
沒有母親能拒絕別人對自己的誇讚,如月欣然道:「劉夫人也是好福氣呢,兩個女兒皆是秀麗出眾,雖未見劉夫人的兒郎,但是看劉輝便知你家底蘊深厚,並非武蠻之家。」又接劉夫人就接著如月的話說:「劉輝這孩子打小就能吃苦,他父親對他要求也高,從小就習得一身武藝。只是可惜。只是這孩子命苦,年紀輕輕父母都不在了,姐姐又都遠嫁。還留下了這樣的名聲。想想我們劉家世代忠烈,保家衛國。哎!」
如月看劉夫人說的真摯,安慰道:「這孩子我看著就心疼,也喜歡。更不用說救過我和王悅的命。和我們家王復王悅年齡相差都不大。若是不嫌棄,我們以後常常走動。」
劉夫人忙道:「怎麼會嫌棄!這是劉輝的福氣!」
如月看著劉夫人也是一個爽利的人,大家說說笑笑復又一起出去賞了會花,下午又一起聽了一場法會祈福。
王復難得一日休沐,驟然從如山的奏疏中脫身出來,置身在漫山遍野地花海中,如種恍如隔世之感。但是現實很快就將他拉了回來,因為劉輝那雙討厭的眼睛,那時不時瞟向妹妹的眼晴,他忍住想揍一拳的衝動,告訴自己要慢慢習慣。
劉輝也就這個時候才有機會光明正大地看看王悅然後說上幾句話。
劉輝也曾打趣過王復說他一臉清心寡欲的樣子是不是真的沒有對哪個女子有心動過?王復其實也認真想過這個問題,自己當然對活色生香的場面也會興奮,但那不是心動。他就像高年級的師兄,看到的新入學的小朋友。
姑娘們可以這樣出來遊玩的機會不多,其實心中早就雀躍了,但是顧著閨閣子女的身份不敢太過放肆,走著走著行到待到人少的僻靜之地。王復竟然發現她們三個圍著圍帽的姑娘不知從哪裡拿的彈弓輪著射著樹上的野桃子。王悅的技術自然不行,但是沒想到兩個武將世家出來的技術也不咋地。
更沒想到,從林子側邊跑過來一人喊著。
「是哪個在拿石頭打人!」
三個姑娘自然是嚇了一跳,一個個不敢出聲。
劉家姑娘拿著彈弓藏也不是,不藏也不是。
年輕人看著三個戴著圍帽的女人倒是有火發不出來,摸著後腦勺的鼓包豎著眉。
王復和劉輝見了忙跑過來。
王復看了圍著圍帽的王悅一眼,心裡估摸著這彈弓十有八九是自己妹妹的,忙道:「真是對不起,三位妹妹在這裡打著樹上的果子玩,估計是不小心掉落的,不知傷到哪了?」
對方摸了摸頭上鼓包,堅著兩道濃眉道:「算我倒霉!」說著便想走開。
劉輝忙上前攬過對方的肩道:「這樣,在下替妹妹道歉在廣悅樓擺一桌賠罪可好?」
對方見狀緩下來,放下兩道濃眉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王復變著對方的變臉速度扯了一下嘴角,示意王悅她們先回客堂。
原來來的是伯爵府的小侯爺陳錦銳,這伯爵府已傳至五代,京城都知道現在伯爵府就是個空架子。侯爺和侯夫人夫妻不睦,外面傳都說侯爺寵妾滅妻,還好有老侯爺護著,否則小侯爺估計都當不成小侯爺了。
小侯爺正是懵懂的年紀,知道自己的處境,為了保護自己和母親他隨時是一隻刺蝟來武裝自己,故只要冒犯到他就會像刺猜一樣炸毛。
三人約好去廣悅樓的時間,便各自離去了。
而劉家和王家在偏殿聽完一段經後愉快的各自回了家,雙方家中也達成了一些默契。
回去王復私下問王悅彈弓哪來的,果然這傢伙吱吱唔唔半天說不出來,插科打諢撒嬌賣萌王復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王復就猜估計是劉輝那傢伙給的,看來要墊高一下家裡的圍牆或堵一下家裡的狗洞。
到了六月是二皇子朱文煦也就是錢皇后的嫡子的八歲生日,朝中大臣便有上書皇上立儲之事。
皇帝以皇子均年幼為由暫不立儲
八月皇長子朱文楠十周歲生辰,宮中辦了隆重生辰禮,規制超皇子禮制,隱隱有太子規制。朝中遂有御史大夫上書質疑。
皇長子為皇貴妃之子,皇后與皇貴妃均為皇帝潛邸時便伴在左右,本為王妃和側妃。皇帝除了皇后和皇貴妃,雖還有數位妃嬪,但是皇貴妃仍然是最受寵的。當然皇帝也不是只有兩個兒子。皇帝一共有五個兒子,其中皇三子小時候夭折,便還有皇四子、皇八子。公主也多,其中最受寵地要數華陽公主和安樂公主。安樂公主為皇貴妃所生。華陽公主則是敬妃所生,因是皇帝第一個女兒故倍受寵愛。
據傳皇貴妃酷愛聞各種果香花香,夏日堆放新鮮水果不斷只為其聞香味,夏日炎炎,常一日一換,異常奢靡。秋冬則換上各色花香料,據聞她行走數十步遠,仍能聞其身上香味。
皇貴妃的母家原就為皇商,她當上貴妃後,江南一帶的鹽引多在其母家手中,真真富可敵國。
皇帝登上皇位後,皇貴妃對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尤其大方。
皇后則是深居簡出,其父原是國子監祭酒,據說皇后為太皇太后親點。
御史大夫見皇上對質疑的摺子不做回應,第二日第三日便有不同的御史上書。皇帝便以第一個兒子十周歲辦得隆重些沒什麼,讓大家不要過份猜疑欲平熄事態。
第四日便有大臣上書奏請為皇子朱文煦聘請老師,因皇子已經八歲正是啟蒙教育的時刻。
反觀皇長子在七歲時便已請著名學者宋連為師。
當天內閣首輔朱廉便呈了一份老師的名單,其中書這門課有朱廉自己的名字,當然晚上這份名單就到了皇貴妃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