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那過去的事情(一)
一切好的和使人感到舒適的事物都是簡單而自然的。
這句看起來格外美好的格言曾經讓陳相特別費解。在他看來,好和舒適都是人窮極一生也不一定能摸到的東西,怎麼可能來得那樣容易。但如今,他終於明白,所謂的好不是掛在天上看得見摸不著的那輪金日,而是能填滿世間所有空隙的陽光,只要想,就有千百種方式捕捉到它。
離開氣象台後,他住進了高梵的家。那是一套樸素的三居室,位於赤坎老街附近的一棟破敗的居民樓,尖頂小二層,露天陽台,紅磚砌成的護欄已鬆散到讓人不敢觸碰,外牆上有淡黃色的漆痕,已斑斑駁駁。
這棟房子的房齡50年朝上,在它附近立了一棵差不多同樣年紀的法國枇杷。它被種在雙向兩車道水泥馬路的綠化帶里,向道路和居民樓倒伏45度角,蒼老又茂盛。
陳德球為陳相收拾出一間閒置的屋子,搬出隨意堆放的畫板、顏料、沾滿灰塵的布偶和發霉的童話書,搬進新打的桌子、衣櫃和床。那些被驅逐的雜物一看就是高梵的童年回憶,但她絲毫不在意,毫不留戀地讓陳德球幫她扔掉。
結束了無儘自我內耗和無休止的夜班後,陳相在這裡迎來了久違的安穩生活。
每天清晨,他都會和高梵一起到永遠熱鬧的老街里買一袋水井油條,拿回家就著陳德球做的生蚝粥一起吃。早餐結束後,閒不下來的陳德球推著一個帶輪子的小冰箱到老街擺攤賣涼粉草,陳相和高梵呆在自己的房間裡各自用功。
陳相泡在力扣和面經里,高梵則沉浸在PS和PR里。兩人都很忙碌,忙碌到陳德球做好午飯後誰都不來吃,只在不定時歇息頭腦的時候,從屋裡跑出來狼吞虎咽一番。
晚上,是高梵用來放鬆的時間,她會陪在陳德球身邊看一些歡樂的綜藝,一邊看一邊在手機上回復粉絲的留言。而這時,陳相依舊在用功,比學生時代更加用功。
7月到9月,一共兩個月的時間,這是陳相給自己劃定期限。他的目標依然是大廠的算法工程師,但由於沒有相關工作經歷,只能嘗試和快畢業的應屆生在校招里搶初級職位。校招通常都有機考,考數據結構,這是非科班出身的他,最為薄弱的一部分。
從副高職稱唾手可得的中級工程師,到一張白紙的萌新,說是天淵之差都不為過,但這是他的選擇。他選擇用安穩換富貴,以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年在最熱門最有錢途的行業里闖出一番天地,去實現他的諾言,實現他期許給張瑾玥紅紅火火的未來。
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行業的上下限完全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上下限,同一座城市裡,氣象局正研高工的年薪絲毫不抵網際網路大廠給應屆本科生開出的白菜價,那些誘人的數字完全值得他拼命。
校招9月份便會開啟提前批,在那之前,他必須彌補好自己欠缺的一切。因為混得一個機考只是一個開始,他還必須在後續的面試流程中表現得比科班應屆生更為出色,才有可能求到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他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結束夜班的兩周後,他就成功把自己的作息調整正常。在這座喧鬧又僻靜的老城區,他總能睡得安穩,一夜無夢沉沉睡到天亮,一整日都頭腦清明。
原先忙裡偷閒時永遠學不懂的抽象知識開始變得既清晰又容易,他學得絲毫不艱辛,甚至還有餘力去處理其他瑣事,比如拜訪和陳波有關的所有人,拾取他們的記憶碎片,把謎一般的拼圖拼湊完整,還原26年前那個雨夜的全貌。
他選擇從拼圖的最邊緣開始,從二橫巷開始。這並不是由於他內心怯懦不忍直面事實,而是單純因為那條最讓他刻骨銘心的小巷即將不復存在。
風暴潮為霞山區的低洼地增水220厘米,雖然居民撤離及時,房屋也沒有垮塌,但災後房屋安全自查時,有好幾戶人家發現牆體有裂縫,磚柱有位移。經測量,二橫巷7成以上的房屋結構受損,被評估為危房。
二橫巷就要被整體拆除了,濃縮他整個童年最為牢靠的記憶載體即將不復存在。在那之前,他想用力抓住暫未遁形的一切。
7月下旬,在夏季里最炎熱的時候,他終於被允許返回闊別已久的家。那條從40年前繁華至今的老巷被深藍色的瓦楞彩鋼板圍得死死的,附近的居民樓也難逃一劫。危房拆除自外向內進行,他是第一批被允許短暫返回家中取回重要物品的幸運兒,有幸最後看一眼二橫巷的全貌。
被災難洗劫後的景象並不如他想像得那樣觸目驚心。房子的外觀都是完好的,只是外牆相較之前略顯斑駁。道路上沒有聚集碎裂的磚石、水泥塊或其他建築垃圾,只粘黏幾簇未被清理乾淨的淤泥和海草。
終日不見陽光的暗巷裡,已聞不到小苔蘚的氣息,也找不見它們的身影,石板縫裡嵌的是貝殼渣和小魚骨頭。他站在連接主巷和居民區的這條暗巷口,目光被盡頭處二橫小賣部露出的招牌一角吸引,想走過去看看,卻被一個洪亮的嗓音叫住。
「喂!不能往前走了,你是被通知回家拿東西的嗎?過來登記!」
陳相扭頭看,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細長臉光頭眯縫眼,是丁小麼。
丁小麼穿著藍色短袖制服,帽子脫在手裡,一個勁地給自己扇風,汗流浹背。另一隻手也沒閒著,把捏在手裡的紙筆銜在嘴裡,騰出的手用來打手勢招呼陳相。
陳相應聲走過去,給丁小麼看了身份證,又被後者催促著往居民區走。
「3號樓3單元101的啊,已經排到你了,快去,快去啊,別墨跡。大概有十五分鐘時間讓你收拾,可能更長,也可能更短,看現場工程師的安排,讓你進你就進,喊你走你就走。別墨跡,否則有可能給你埋裡面。」
丁小麼似乎對陳相的舉動起了疑心,一直把陳相送進樓里才離開。3號樓附近的景物稍稍有些破敗,粉煤磚砌成的花壇已不見蹤跡,花椒樹還在,但是禿了也歪脖了。張瑾玥的小花壇被黑色的淤泥蓋得嚴嚴實實。
樓里樓外都被架上了雜亂的腳手架,二樓的磚砌護欄破了個洞,正好破在王奶奶家門口。王奶奶的家門一如既往緊閉著,她家已經空置三年,她被在國外安家的兒子接去養老了。
陳相還想再看幾眼,但被戴黃色安全帽的監督員催促,只好先進了自家的門。
和這座無比珍貴的記憶載體相處的15分鐘裡,陳相併沒有手忙腳亂。這裡的絕大多數物品早在幾年前就被搬入新家,只留下基本的生活用具,供陳相躲開趙棟樑,也供張瑾玥偶爾回來和老鄰居敘舊。他沒有什麼好拿的,也沒有什麼能拿的。兩米多的增水,可以把這裡的一切化為腐朽。
在淤泥、破碎的玻璃和扭曲的家具里兜兜轉轉一陣後,他來到了張瑾玥的臥室。如果說這座記憶的空殼裡能遺留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那麼最有可能在臥室門頭吊櫃的第二格。他在某一次輪迴中有幸得知,這是張瑾玥藏存摺的地方,是她心中最隱秘最安全的地方。然而費力找來踮腳物,站在其上摳開扭曲的塑料板,卻發現那裡空空如也。
監督員已經在吹哨了,這趟試圖在記憶沙河裡掘金的旅程就此結束。他一無所獲。
走出家門時,陳相發現丁小麼立在不遠處,看到自己後立刻迎了上來。丁小麼把帽子鬆散地扣在頭上遮擋陽光,眯著眼睛沖陳相說,「走吧,送你出去。」
「這麼些人來來往往的,你為什麼只盯著我?」陳相費解地問,心中十分不滿,他還想偷偷到別處轉轉。
丁小麼把帽子戴正,仰著下巴理直氣壯,「不為什麼,就是看你可疑。大太陽曬著不趕緊回家吹空調,非要在這齁熱的地方瞎胡轉悠,你圖什麼?」
陳相聽後沒有反駁,只默默跟著丁小麼走。和某個風雨夜裡發生的一樣,這位長得一點都不像好人的警官再一次讓他無言以對。
兩人無言地並排走,陳相撒謊自己從巷西的出口出去方便乘車,並且故意壓慢腳速,好多拖延一些時間。不舍張望間,他的餘光掃到了丁小麼胸前的警號,緊接著一股不安從心底升起。
丁小麼的胸前別了上下對齊的兩串警號,根據記憶,下面那串是丁小麼自己的,上面那串是黃龍的。警號是獨一無二並且跟隨一名警官終身的,同一串警號出現在兩個人身上,只有一種可能:一人因公犧牲後,他的孩子也成為一名警官,重啟父輩的警號。
丁小麼繼承了黃龍的警號,說明黃龍犧牲了。可天氣評述里明明記錄著26年前那次風暴潮中湛江市區只有一人遇難。很明顯,那一個人就是陳波。難道是自己記憶有誤?或者陳波的死另有隱情,陳波並沒有被判定為在風暴潮中遇難,真正遇難的是黃龍?
還未被完全解開的疑團一下子變得更加凝重,於是陳相毫不掩飾地把疑問脫口而出,「黃龍在風暴潮中犧牲了?」
丁小麼一下子愣在原地,臉上的神情由慵懶換為驚異,眼裡閃過一瞬間的哀傷,「你認識黃龍?」
陳相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他不知道該怎麼解釋自己與黃龍的關係——那令人刻骨銘心的一面之緣。但丁小麼並不是很在意,反而換上一幅驚喜的神情。
因一個能牽起無盡回憶的人名,兩個陌生人的關係被瞬間拉近。丁小麼不再驅趕陳相,反而邀他到辦事處坐坐。一個非常臨時的辦事處,坐落在貨櫃房裡,專門為拆遷建立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空調桌椅檔案櫃和床一個不落,丁小麼招呼陳相坐下休息,並為他端出一盤芒果。
覃斗蛋芒,青里透黃,果香濃郁。於嬸生病後二橫巷就沒人賣芒果了,這香味聞得人眼睛發酸。
「吃吧,是洗好的。」丁小麼向陳相手裡遞一個,還給他一把小水果刀,「我對這東西過敏,沒有口福。這是黃龍最喜歡吃的東西,一把年紀把血糖吃到八點幾都不捨得停嘴。」
陳相沒有接,只把心中的疑問問出第二遍,「黃龍到底是怎麼回事?」
丁小麼漸漸把頭垂下來,收回芒果和小刀,細細地削著皮,口中吐出陳相未曾知曉的故事。
「黃龍死了,但不是死在風暴潮里。
26年前,有個特別厲害的颱風登陸這裡,還帶來無窮無盡的潮水。
那天我值夜班,睡得正香被黃龍一腳踹醒。他讓我跟著其他同事一起去撤離群眾,他不跟我一起,他要到赤坎河河道旁協助炸堤。
我一聽就不樂意了,覺得他這是看不起我。他一個老胳膊老腿的人去到隨時能淹死人的河邊上淌水堆炸藥,我一個年輕力壯的舉個輕巧的小喇叭上大街上吆喝人。哪有這個道理嘛。
他就是看不起我,覺得我成不了事,寧願自己拼上老命去湊個沒用的人頭也不讓我有這麼個干實事的機會。他是我師傅,快退休了還只是個二級警員,每天干點城管的活兒,什麼都不教我,我其實更看不起他。
我跟他理論,他卻威脅我說要讓我滾回老家種地去。我一下子就慫了,我家裡兄弟姊妹一共五個,省吃檢用供我一個人上學,讓我回去還不如讓我淹死。
我從了他的命,一邊上街上吆喝人躲家裡,一邊掛念炸堤這事。
那天炸堤的時間特別緊,一共給他們半個小時,半小時炸200米,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但好巧不巧西頭有個要搬家的發電廠準備定向爆破拆除兩個冷卻塔,炸藥運到廠里了,工人也來了好幾撥,準備第二天施工。於是河堤和電廠通力協作,一邊挖埋炸藥的孔,一邊組織個敢死隊冒雨送炸藥,生生把時間趕上了。
老黃是去埋藥的。據說特別驚險,他們還在接線的時候,水就已經漫上堤,河下游的入海口憑空長出一座大山朝他們移過來,越移越近,嚇得人腿腳發軟。
按理說炸堤的時候人是要撤到50米之外的,但他們沒有時間,起爆前一分鐘才屁滾尿流往遠跑。老黃跑得最慢,被氣浪狠狠拍了一下,拍進剛泄出的水裡。好在他水性夠好,悶了一會兒也就掙扎出來了。
我見到他是在第三天,他喚我去他家給他送膏藥。他本來就有風濕病,冷水裡一泡,腰啊腿啊都徹底廢了。
那天他特別神氣,說這事他幹完,一輩子都值了。他直挺挺躺在床上,一邊疼得嗷嗷叫,一邊跟我吹牛,別提有多氣人。牛吹累了居然還支使我給去他削芒果,我嘴上答應,但撒丫子就跑。我才不給他削,他搶了我的功,還要用芒果折磨我。
之後的兩天,我都沒再見他,他也沒再托人喚我。再後來,他鄰居交給我一封信和一個存摺,說他死了。
他是直挺挺硬在床上的,枕頭邊放著寫好的信。信里他把我喚作兒子,說棺材本和房子都留給我,讓我給他收屍,還讓我燒芒果給他。
堆在灶台上的芒果已經發霉了。他臨走都沒吃上口芒果。」
丁小麼說完時,手裡的芒果也剛好削完。金黃色的果肉,纖維很少,水光光的,像是高檔的樹熟果。他埋著頭,啃得狼吞虎咽。
「死後才認的兒子,不算直系血親。我沒法繼承老黃的警號,只能單純要過來,自己給自己別衣服上。這是不規範的,但反正我就只干點城管的活兒,鄉里鄉親的都沒意見。」
丁小麼吃完,抬起頭,嘴唇周圍起了密密麻麻的紅疹,腫成一片。他望著陳相,眼裡沒有悲傷,「老黃說,吃包子比吃刀吃槍吃汽油彈強,睡床板比睡車屁股睡草窩睡棺材強,跟著他除了享福其它什麼都不用考慮。
我跟著他享福了。」
這句看起來格外美好的格言曾經讓陳相特別費解。在他看來,好和舒適都是人窮極一生也不一定能摸到的東西,怎麼可能來得那樣容易。但如今,他終於明白,所謂的好不是掛在天上看得見摸不著的那輪金日,而是能填滿世間所有空隙的陽光,只要想,就有千百種方式捕捉到它。
離開氣象台後,他住進了高梵的家。那是一套樸素的三居室,位於赤坎老街附近的一棟破敗的居民樓,尖頂小二層,露天陽台,紅磚砌成的護欄已鬆散到讓人不敢觸碰,外牆上有淡黃色的漆痕,已斑斑駁駁。
這棟房子的房齡50年朝上,在它附近立了一棵差不多同樣年紀的法國枇杷。它被種在雙向兩車道水泥馬路的綠化帶里,向道路和居民樓倒伏45度角,蒼老又茂盛。
陳德球為陳相收拾出一間閒置的屋子,搬出隨意堆放的畫板、顏料、沾滿灰塵的布偶和發霉的童話書,搬進新打的桌子、衣櫃和床。那些被驅逐的雜物一看就是高梵的童年回憶,但她絲毫不在意,毫不留戀地讓陳德球幫她扔掉。
結束了無儘自我內耗和無休止的夜班後,陳相在這裡迎來了久違的安穩生活。
每天清晨,他都會和高梵一起到永遠熱鬧的老街里買一袋水井油條,拿回家就著陳德球做的生蚝粥一起吃。早餐結束後,閒不下來的陳德球推著一個帶輪子的小冰箱到老街擺攤賣涼粉草,陳相和高梵呆在自己的房間裡各自用功。
陳相泡在力扣和面經里,高梵則沉浸在PS和PR里。兩人都很忙碌,忙碌到陳德球做好午飯後誰都不來吃,只在不定時歇息頭腦的時候,從屋裡跑出來狼吞虎咽一番。
晚上,是高梵用來放鬆的時間,她會陪在陳德球身邊看一些歡樂的綜藝,一邊看一邊在手機上回復粉絲的留言。而這時,陳相依舊在用功,比學生時代更加用功。
7月到9月,一共兩個月的時間,這是陳相給自己劃定期限。他的目標依然是大廠的算法工程師,但由於沒有相關工作經歷,只能嘗試和快畢業的應屆生在校招里搶初級職位。校招通常都有機考,考數據結構,這是非科班出身的他,最為薄弱的一部分。
從副高職稱唾手可得的中級工程師,到一張白紙的萌新,說是天淵之差都不為過,但這是他的選擇。他選擇用安穩換富貴,以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年在最熱門最有錢途的行業里闖出一番天地,去實現他的諾言,實現他期許給張瑾玥紅紅火火的未來。
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行業的上下限完全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上下限,同一座城市裡,氣象局正研高工的年薪絲毫不抵網際網路大廠給應屆本科生開出的白菜價,那些誘人的數字完全值得他拼命。
校招9月份便會開啟提前批,在那之前,他必須彌補好自己欠缺的一切。因為混得一個機考只是一個開始,他還必須在後續的面試流程中表現得比科班應屆生更為出色,才有可能求到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他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結束夜班的兩周後,他就成功把自己的作息調整正常。在這座喧鬧又僻靜的老城區,他總能睡得安穩,一夜無夢沉沉睡到天亮,一整日都頭腦清明。
原先忙裡偷閒時永遠學不懂的抽象知識開始變得既清晰又容易,他學得絲毫不艱辛,甚至還有餘力去處理其他瑣事,比如拜訪和陳波有關的所有人,拾取他們的記憶碎片,把謎一般的拼圖拼湊完整,還原26年前那個雨夜的全貌。
他選擇從拼圖的最邊緣開始,從二橫巷開始。這並不是由於他內心怯懦不忍直面事實,而是單純因為那條最讓他刻骨銘心的小巷即將不復存在。
風暴潮為霞山區的低洼地增水220厘米,雖然居民撤離及時,房屋也沒有垮塌,但災後房屋安全自查時,有好幾戶人家發現牆體有裂縫,磚柱有位移。經測量,二橫巷7成以上的房屋結構受損,被評估為危房。
二橫巷就要被整體拆除了,濃縮他整個童年最為牢靠的記憶載體即將不復存在。在那之前,他想用力抓住暫未遁形的一切。
7月下旬,在夏季里最炎熱的時候,他終於被允許返回闊別已久的家。那條從40年前繁華至今的老巷被深藍色的瓦楞彩鋼板圍得死死的,附近的居民樓也難逃一劫。危房拆除自外向內進行,他是第一批被允許短暫返回家中取回重要物品的幸運兒,有幸最後看一眼二橫巷的全貌。
被災難洗劫後的景象並不如他想像得那樣觸目驚心。房子的外觀都是完好的,只是外牆相較之前略顯斑駁。道路上沒有聚集碎裂的磚石、水泥塊或其他建築垃圾,只粘黏幾簇未被清理乾淨的淤泥和海草。
終日不見陽光的暗巷裡,已聞不到小苔蘚的氣息,也找不見它們的身影,石板縫裡嵌的是貝殼渣和小魚骨頭。他站在連接主巷和居民區的這條暗巷口,目光被盡頭處二橫小賣部露出的招牌一角吸引,想走過去看看,卻被一個洪亮的嗓音叫住。
「喂!不能往前走了,你是被通知回家拿東西的嗎?過來登記!」
陳相扭頭看,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細長臉光頭眯縫眼,是丁小麼。
丁小麼穿著藍色短袖制服,帽子脫在手裡,一個勁地給自己扇風,汗流浹背。另一隻手也沒閒著,把捏在手裡的紙筆銜在嘴裡,騰出的手用來打手勢招呼陳相。
陳相應聲走過去,給丁小麼看了身份證,又被後者催促著往居民區走。
「3號樓3單元101的啊,已經排到你了,快去,快去啊,別墨跡。大概有十五分鐘時間讓你收拾,可能更長,也可能更短,看現場工程師的安排,讓你進你就進,喊你走你就走。別墨跡,否則有可能給你埋裡面。」
丁小麼似乎對陳相的舉動起了疑心,一直把陳相送進樓里才離開。3號樓附近的景物稍稍有些破敗,粉煤磚砌成的花壇已不見蹤跡,花椒樹還在,但是禿了也歪脖了。張瑾玥的小花壇被黑色的淤泥蓋得嚴嚴實實。
樓里樓外都被架上了雜亂的腳手架,二樓的磚砌護欄破了個洞,正好破在王奶奶家門口。王奶奶的家門一如既往緊閉著,她家已經空置三年,她被在國外安家的兒子接去養老了。
陳相還想再看幾眼,但被戴黃色安全帽的監督員催促,只好先進了自家的門。
和這座無比珍貴的記憶載體相處的15分鐘裡,陳相併沒有手忙腳亂。這裡的絕大多數物品早在幾年前就被搬入新家,只留下基本的生活用具,供陳相躲開趙棟樑,也供張瑾玥偶爾回來和老鄰居敘舊。他沒有什麼好拿的,也沒有什麼能拿的。兩米多的增水,可以把這裡的一切化為腐朽。
在淤泥、破碎的玻璃和扭曲的家具里兜兜轉轉一陣後,他來到了張瑾玥的臥室。如果說這座記憶的空殼裡能遺留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那麼最有可能在臥室門頭吊櫃的第二格。他在某一次輪迴中有幸得知,這是張瑾玥藏存摺的地方,是她心中最隱秘最安全的地方。然而費力找來踮腳物,站在其上摳開扭曲的塑料板,卻發現那裡空空如也。
監督員已經在吹哨了,這趟試圖在記憶沙河裡掘金的旅程就此結束。他一無所獲。
走出家門時,陳相發現丁小麼立在不遠處,看到自己後立刻迎了上來。丁小麼把帽子鬆散地扣在頭上遮擋陽光,眯著眼睛沖陳相說,「走吧,送你出去。」
「這麼些人來來往往的,你為什麼只盯著我?」陳相費解地問,心中十分不滿,他還想偷偷到別處轉轉。
丁小麼把帽子戴正,仰著下巴理直氣壯,「不為什麼,就是看你可疑。大太陽曬著不趕緊回家吹空調,非要在這齁熱的地方瞎胡轉悠,你圖什麼?」
陳相聽後沒有反駁,只默默跟著丁小麼走。和某個風雨夜裡發生的一樣,這位長得一點都不像好人的警官再一次讓他無言以對。
兩人無言地並排走,陳相撒謊自己從巷西的出口出去方便乘車,並且故意壓慢腳速,好多拖延一些時間。不舍張望間,他的餘光掃到了丁小麼胸前的警號,緊接著一股不安從心底升起。
丁小麼的胸前別了上下對齊的兩串警號,根據記憶,下面那串是丁小麼自己的,上面那串是黃龍的。警號是獨一無二並且跟隨一名警官終身的,同一串警號出現在兩個人身上,只有一種可能:一人因公犧牲後,他的孩子也成為一名警官,重啟父輩的警號。
丁小麼繼承了黃龍的警號,說明黃龍犧牲了。可天氣評述里明明記錄著26年前那次風暴潮中湛江市區只有一人遇難。很明顯,那一個人就是陳波。難道是自己記憶有誤?或者陳波的死另有隱情,陳波並沒有被判定為在風暴潮中遇難,真正遇難的是黃龍?
還未被完全解開的疑團一下子變得更加凝重,於是陳相毫不掩飾地把疑問脫口而出,「黃龍在風暴潮中犧牲了?」
丁小麼一下子愣在原地,臉上的神情由慵懶換為驚異,眼裡閃過一瞬間的哀傷,「你認識黃龍?」
陳相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他不知道該怎麼解釋自己與黃龍的關係——那令人刻骨銘心的一面之緣。但丁小麼並不是很在意,反而換上一幅驚喜的神情。
因一個能牽起無盡回憶的人名,兩個陌生人的關係被瞬間拉近。丁小麼不再驅趕陳相,反而邀他到辦事處坐坐。一個非常臨時的辦事處,坐落在貨櫃房裡,專門為拆遷建立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空調桌椅檔案櫃和床一個不落,丁小麼招呼陳相坐下休息,並為他端出一盤芒果。
覃斗蛋芒,青里透黃,果香濃郁。於嬸生病後二橫巷就沒人賣芒果了,這香味聞得人眼睛發酸。
「吃吧,是洗好的。」丁小麼向陳相手裡遞一個,還給他一把小水果刀,「我對這東西過敏,沒有口福。這是黃龍最喜歡吃的東西,一把年紀把血糖吃到八點幾都不捨得停嘴。」
陳相沒有接,只把心中的疑問問出第二遍,「黃龍到底是怎麼回事?」
丁小麼漸漸把頭垂下來,收回芒果和小刀,細細地削著皮,口中吐出陳相未曾知曉的故事。
「黃龍死了,但不是死在風暴潮里。
26年前,有個特別厲害的颱風登陸這裡,還帶來無窮無盡的潮水。
那天我值夜班,睡得正香被黃龍一腳踹醒。他讓我跟著其他同事一起去撤離群眾,他不跟我一起,他要到赤坎河河道旁協助炸堤。
我一聽就不樂意了,覺得他這是看不起我。他一個老胳膊老腿的人去到隨時能淹死人的河邊上淌水堆炸藥,我一個年輕力壯的舉個輕巧的小喇叭上大街上吆喝人。哪有這個道理嘛。
他就是看不起我,覺得我成不了事,寧願自己拼上老命去湊個沒用的人頭也不讓我有這麼個干實事的機會。他是我師傅,快退休了還只是個二級警員,每天干點城管的活兒,什麼都不教我,我其實更看不起他。
我跟他理論,他卻威脅我說要讓我滾回老家種地去。我一下子就慫了,我家裡兄弟姊妹一共五個,省吃檢用供我一個人上學,讓我回去還不如讓我淹死。
我從了他的命,一邊上街上吆喝人躲家裡,一邊掛念炸堤這事。
那天炸堤的時間特別緊,一共給他們半個小時,半小時炸200米,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但好巧不巧西頭有個要搬家的發電廠準備定向爆破拆除兩個冷卻塔,炸藥運到廠里了,工人也來了好幾撥,準備第二天施工。於是河堤和電廠通力協作,一邊挖埋炸藥的孔,一邊組織個敢死隊冒雨送炸藥,生生把時間趕上了。
老黃是去埋藥的。據說特別驚險,他們還在接線的時候,水就已經漫上堤,河下游的入海口憑空長出一座大山朝他們移過來,越移越近,嚇得人腿腳發軟。
按理說炸堤的時候人是要撤到50米之外的,但他們沒有時間,起爆前一分鐘才屁滾尿流往遠跑。老黃跑得最慢,被氣浪狠狠拍了一下,拍進剛泄出的水裡。好在他水性夠好,悶了一會兒也就掙扎出來了。
我見到他是在第三天,他喚我去他家給他送膏藥。他本來就有風濕病,冷水裡一泡,腰啊腿啊都徹底廢了。
那天他特別神氣,說這事他幹完,一輩子都值了。他直挺挺躺在床上,一邊疼得嗷嗷叫,一邊跟我吹牛,別提有多氣人。牛吹累了居然還支使我給去他削芒果,我嘴上答應,但撒丫子就跑。我才不給他削,他搶了我的功,還要用芒果折磨我。
之後的兩天,我都沒再見他,他也沒再托人喚我。再後來,他鄰居交給我一封信和一個存摺,說他死了。
他是直挺挺硬在床上的,枕頭邊放著寫好的信。信里他把我喚作兒子,說棺材本和房子都留給我,讓我給他收屍,還讓我燒芒果給他。
堆在灶台上的芒果已經發霉了。他臨走都沒吃上口芒果。」
丁小麼說完時,手裡的芒果也剛好削完。金黃色的果肉,纖維很少,水光光的,像是高檔的樹熟果。他埋著頭,啃得狼吞虎咽。
「死後才認的兒子,不算直系血親。我沒法繼承老黃的警號,只能單純要過來,自己給自己別衣服上。這是不規範的,但反正我就只干點城管的活兒,鄉里鄉親的都沒意見。」
丁小麼吃完,抬起頭,嘴唇周圍起了密密麻麻的紅疹,腫成一片。他望著陳相,眼裡沒有悲傷,「老黃說,吃包子比吃刀吃槍吃汽油彈強,睡床板比睡車屁股睡草窩睡棺材強,跟著他除了享福其它什麼都不用考慮。
我跟著他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