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白色氣球(一)
「叮鈴鈴鈴鈴……」
在如期響起的鈴聲盡頭,陳相終於掙紮起身。密匝的數據點和疊加雜亂鉛筆印的天氣圖一同在眼前懸著,讓他心情糾葛。
被篤信的算法出了錯,讓他失望至極;修正天氣圖後,颱風作威作福的行徑得到認可,是苦苦盼來的希望;加入遲到的衛星數據後,模式的預報結果看起來不錯,讓他驚喜;降水中心不在瑞雲湖,又叫他絕望。
過去短短的一晚,仿佛是在過山車上度過的。一會兒極速拉升,馬上就要衝破噩夢的邊際;一會兒自由落體,陷入凶曠的泥潭谷底。希望與絕望糾纏在一起,難捨難分,但仔細想來,後者明顯更勝一籌。
因為機器錯了,算法錯了。時間是世間萬物的仇敵,作為宇宙中最智慧的生物,人一直與它抗爭,從求籤問卜到電子仿真,古往今來,初心未變。
計算和推演是對人類智慧的放大,洞穿未來的也只有寄生於機器之身的算法之力。但現在猛然發現它錯了。一個精心設計的算法,在推廣前已經過千百次檢驗,實際應用中已平穩運行半年之久,早已被打上無懈可擊的標籤。可在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夜晚,一個抉擇幾萬條性命的關鍵時間點,它出錯了。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陳相向來是既謙卑又自信的。謙卑是因為他從不奢望人腦能夠戰勝每秒執行數億次計算的機器;自信是因為機器是人設計的,是人的附屬物,無論算法之力再怎樣強大也終歸要受人調用,他信賴自己創造的工具。但在這一晚,他開始對自己曾堅持的一切產生懷疑。
機器會錯,錯在最簡單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曾經嗤之以鼻的東西實為真理:無論再先進的流水線,都需要一個質檢員。
鈴聲已響盡,音波裊裊彌散,嗡鳴的空調吧嗒一下停了,最後剩下一片寂靜,連懸在身後的兩個鼻息都顯得格外清晰。陳相兀地起身,跑到電腦前坐下,讓正在頭腦中消散的400個浮點數和6張天氣圖留在永不熄滅的屏幕上。慢慢的,眼前彌留的映像一幅一幅消散,只剩下一個漂浮在粉藍色曙光層和淡綠色氣輝層之間的,巨大的白色氣球。
在修補好機器的罪錯後,他在心中謀劃後續。正確模擬颱風的登陸路徑,所預測的降水中心位置距離真實地點距離不過10公里,這已是模式的極限。相當於在巴西熱帶雨林成功捕捉到期望的那隻蝴蝶,但只可惜蝴蝶揮動翅膀的幅度偏離了一個微不可查的弧度。
大氣模型是一個混沌系統,初始場中的數據點有任何偏離實際的地方,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預報結果。降水中心位置偏離,很可能是由於初始場不夠精準和精細。
為了彌補這一微不足道的缺陷,他要成為一個質檢員,剖開全自動流水線上生產出老天爺的3D模型,挑解肌肉群和神經叢,把紛雜錯亂的細小血管撥回原位。當然,他不可能憑藉肉身洞穿3萬米高的龐大身軀,他要藉助工具:幾個飄搖升天的白色氣球。
78%的氮氣、20%的氧氣、1%的微量和痕量氣體,它們被質量5.965×10^24kg的岩石巨物吸引著,包裹藍色星球周身,不斷變化、運動,孕育風雲雷雨、自然萬象,被稱為「天」。
探空氣球是窺探它的最佳手段。厚重的氯丁膠乳氣球坯,灌入幾十升的氫氣或氦氣,懸掛上一斤多重的無線電探空儀器,一飛沖天,每隔10米向地面雷達回傳溫度、壓強、濕度、風速等數據,直到在3萬米的高空自爆。
它像醫生手中的內窺鏡,貫穿軀體內部,記錄下隱秘之景,揭露出不露於表面的病態。如果氣球放得足夠多,那麼它們又能連點成線組合成為一把手術刀,刀刃斬切之處,再複雜的病理都能生動展現。
老天爺的龐大之軀上,有一個位於瑞雲湖附近的臟器沒在好好工作,那就切開看看,它到底病在哪裡。
晚間11點整,陳相已規劃好一切。
首先,根據前一晚的記憶,依據修正的天氣數據和來自未來的衛星數據在模式中復現遂溪縣暴雨的預報結果,交由張援朝。這樣,提早得到風暴潮預警的湛江港就有充足時間調度船隻,避免出現撞船事故,霞山區海岸附近居民的撤離可以被提早到12點。
在張援朝指揮防台工作的同時,安排張勇和自己一同在瑞雲湖附近和北邊施放兩個加密氣球,讓任天富在觀測場守雷達,記錄數據。
探空氣球回傳的數據由觀測場裡的測風雷達接收,雷達的收信範圍有限,但很幸運,根據記憶,瑞雲湖距離台里不過十多公里,未來一兩小時內,在颱風登陸之前,這附近的高空上,會一直盛行偏北風。
氣球升天后,大概率會朝向雷達移動,並不會迅速偏離雷達的收信範圍。這一步要依賴陳德球的車,也很幸運,根據記憶,陳德球在晚間11點半就能出現在山腳下,11點45分就能把車修好。
最後,放完氣球,在陳德球的車壞掉之前,火速返回台里,用任天富早已準備好的數據驅動模式,讓暴雨中心出現在瑞雲湖。同樣很幸運,根據記憶,陳德球的車快到凌晨兩點時才會壞掉。那個時候,他們早已返回台里。
如果一切順利,兩個氣球能在12點半之前放完,只接收700hPa以下的數據,每次數據接收耗時約15分鐘。大概凌晨12點45時,任天富就能拿到數據,調整好初始場,等待自己在凌晨1點左右返回台里驅動模式。
這樣,大概凌晨1點20分,瑞雲湖暴雨的預報結果就能被送到張援朝手中,讓那位本就焦頭爛額的指揮官,和今夜無眠的水文隊一起,做出正確的炸堤決策。
這還是十分保守的估計,因為陳相發現,這世上似乎沒有任天富辦不成的事,也許任天富能夠就著陳波那本簡略但還算清晰的筆記,獨立驅動模式,不必等到自己返回台里。
奇特的輪迴陳相已經歷過八次,每一次都以痛苦和絕望結尾,他不屈過哀怨過也崩潰過。終於,在這第九次的未知旅途中,他猛然間意識到,這離奇時空的離場之路竟如此清晰。
在這扭曲的時空里,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意義非凡,他只需要將它們擺放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上,就能觸摸到渴望已久的結局。
晚間11點20分,陳相成功復現出遂溪縣暴雨的預報結果,交由張援朝,並申請探空氣球加密施放。
那間冷氣十足的台長辦公室里,張援朝披著毛巾被,頂著睡眼惺忪的臉接待了陳相。他對著電腦屏幕飲進陳相遞來的三杯濃茶後,開始手忙腳亂翻電話本。
在他拿起話筒前,陳相搶言:「我申請在瑞雲湖附近加密探空。」
張援朝頭也不抬,在號碼盤上按短號,「可以。你看情況加,我一併向省里申請。過幾天給我補一份材料就行。」
陳相心滿意足剛要轉身走,身後傳來張援朝的驚呼。
「等會兒!」張援朝掛掉剛滴了一聲的電話,「你要上哪兒加?」
「瑞雲湖。」陳相回答,「我分析那地方未來的天氣變化對颱風生命周期影響重大。」
張援朝臉皺得像沙皮狗,死盯陳相,好像立在眼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怪物,「大風天裡放氣球,實在想放,可以在台里放。氣球加密什麼時候在外面加過?雷達收信範圍不考慮,安全問題不考慮。且不說數據能不能接收到,一不小心氫氣泄漏,你就化雲化雨了。你想立功想瘋了吧?」
陳相沒話反駁。他自然是知道氣球是不能隨便放的。在這個年代,沒有申請空域和規避建築物的煩惱,但不幸的是,由於氣體製備技術的限制和成本控制,氣球裡面沖的是易燃易爆的氫氣,而不是惰性的氦氣。
風雨天裡不能載著氫氣瓶亂跑,這道理他一開始就知道。可他沒有別的辦法了。
雖然深知社會機器運行的規律,但在當前的情形下,若要拯救幾萬條性命,他必須成為一顆粉身碎骨的螺絲釘。
於是他沒有再和張援朝糾纏下去,只以頂好的態度肯定張援朝的說法,並保證氣球只在台里放。但一返回值班室,便立刻跟任天富和張勇密謀起來。
陳相清楚,在他的計劃里,人是最重要的環節。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類似的覺悟,並且除他以外,無人知曉自己正身處一個可以無限讀檔的遊戲。但他有幸熟知他們。
他帶著時光盡頭的記憶,成為這場遊戲中的作弊者,知曉有些東西完全可以掩蓋過違抗領導、風雨和氫氣帶來的恐懼——一些可以填補缺憾和欲望的東西。能對抗生命本能的,只有人性。
「張台過於保守了。我保證,按我的計劃做,能救下幾萬人。這是大功一件,能在檔案上記一筆的那種。嘉獎肯定也少不了,省里給撥獎金,還能上電視,咱們台以後就出名了。」
凌晨11點半,陳相狼吞虎咽吃著雜魚湯,任天富、張勇和林芳圍坐在他對面,臉上全都掛著猶豫不決。
陳相給到他們的邏輯是無懈可擊的。強颱風即將來襲,模式結果對降水中心的預報有偏離,幾萬人將因此喪生。要想解決,必須到瑞雲湖附近放兩個氣球,得到更加精細的數據,修正模式,並且打張援朝的臉。
出於道德,陳相沒有使用任何煽動性的語言,只以一幅篤定的姿態描述事實,並把所有可能風險剖析和告知清楚。人是社會化動物,利他也是本能的一種。拯救同胞萬千生命的機會很難不令人心動,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單位里特殊的崗位上。
更何況,施行此番壯舉所付出的犧牲是格外有限的:把陳德球那一車氫氣卸到只剩兩瓶再出發,一人在駕駛室補氣球,一人在車廂里照看兩個小鋼瓶。氣球施放時,兩個專業人士外加一個壯漢,人力也十分充足。
如此這般,他們被炸成雲雨的機率不足萬分之一。唯一的代價,只是忍受風雨和一時的勞累。從數學角度上來講,他們絕對安全。
在這樣嚴密而周道的規劃前,立功得獎這種誘惑甚至顯得格外多此一舉。能順利消化這門專業的,沒有一個不是聰明人,必然能參透其中的利害。因此,陳相併不在意對面幾個人在一開始的猶豫,他們只需要一些時間用來消化。
果然,不稍一會兒,陳相的魚湯還沒吃完,任天富就率先表態了。他轉動幾下眼珠,換回一如既往的乾脆利落,「我願意聽你安排。張援朝那個老古董從來沒開過竅,早看不慣他了。」
拿下第一個人,陳相信心倍增。他把飯盒收好堆在桌角,一臉殷切地看向張勇。
張勇也已換上一貫如常的開朗面容,但嘴裡說著婉拒的話,「我波哥是全台里我唯一佩服的人,我信你。只是,我還在見習階段,拿不到評價良好以上的見習證明,就沒法畢業。張援朝對我有一票否決權。我能不能跟富哥換換,就在觀測場裡呆著,張援朝問起來,我也好交代。」
陳相立刻答應了。雖然這與十全十美的計劃有所出入,但他清楚,張勇這種衣食富足無所追求的人,能應下這種辛勞活計,已給到很大的情分。
一切準備周全,開始按計劃行動。晚間11點45分,陳相和任天富一人抱著團成團的三個氣球胚,一人拎著工具箱,躡手躡腳繞過躲在樹叢里打手電的趙棟樑,一路小跑到山下,成功找到陳德球。
陳德球剛把引擎蓋扣上,從褲兜里掏出一根自製菸捲送到嘴邊,扭頭看見兩個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人。一陣風吹來,把陳德球嘴裡沒銜緊的煙吹掉了,但他像沒察覺到一樣,目光死死釘在陳相懷抱的氣球胚上。
剩下的一切都格外順利。陳德球是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陳相最有把握說服的一個人,因為他早已見識過這位慈心壯漢非同尋常的執念。得到一個完美無缺的氣球,在風雨來臨前趕到人民醫院,這是陳德球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陳相能盡善盡美地滿足他。
於是,凌晨12點整,一片寂靜之中,決戰風雨的三人,乘著這輛穩穩的大屁股三廂車出發了。車前是陰鬱泛紅的天,車後是成堆的墨綠色小鋼瓶。
為了節省時間且不驚動趙棟樑,陳相選擇把多餘的氫氣瓶卸在原地。在天亮之前,這都將是一條無人涉足的荒路。
也許大風大雨間,那些小鋼瓶會意外地為名為Sally的惡魔提供一包150萬千焦能量的小零食,但不會有任何人與之相遭遇。趙棟樑是離這150萬千焦最近的一個人,而他定會在風雨來臨之前返回台里。
在這場企圖舞弄時間的救贖活動中,沒有人會變得不幸。
在如期響起的鈴聲盡頭,陳相終於掙紮起身。密匝的數據點和疊加雜亂鉛筆印的天氣圖一同在眼前懸著,讓他心情糾葛。
被篤信的算法出了錯,讓他失望至極;修正天氣圖後,颱風作威作福的行徑得到認可,是苦苦盼來的希望;加入遲到的衛星數據後,模式的預報結果看起來不錯,讓他驚喜;降水中心不在瑞雲湖,又叫他絕望。
過去短短的一晚,仿佛是在過山車上度過的。一會兒極速拉升,馬上就要衝破噩夢的邊際;一會兒自由落體,陷入凶曠的泥潭谷底。希望與絕望糾纏在一起,難捨難分,但仔細想來,後者明顯更勝一籌。
因為機器錯了,算法錯了。時間是世間萬物的仇敵,作為宇宙中最智慧的生物,人一直與它抗爭,從求籤問卜到電子仿真,古往今來,初心未變。
計算和推演是對人類智慧的放大,洞穿未來的也只有寄生於機器之身的算法之力。但現在猛然發現它錯了。一個精心設計的算法,在推廣前已經過千百次檢驗,實際應用中已平穩運行半年之久,早已被打上無懈可擊的標籤。可在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夜晚,一個抉擇幾萬條性命的關鍵時間點,它出錯了。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陳相向來是既謙卑又自信的。謙卑是因為他從不奢望人腦能夠戰勝每秒執行數億次計算的機器;自信是因為機器是人設計的,是人的附屬物,無論算法之力再怎樣強大也終歸要受人調用,他信賴自己創造的工具。但在這一晚,他開始對自己曾堅持的一切產生懷疑。
機器會錯,錯在最簡單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曾經嗤之以鼻的東西實為真理:無論再先進的流水線,都需要一個質檢員。
鈴聲已響盡,音波裊裊彌散,嗡鳴的空調吧嗒一下停了,最後剩下一片寂靜,連懸在身後的兩個鼻息都顯得格外清晰。陳相兀地起身,跑到電腦前坐下,讓正在頭腦中消散的400個浮點數和6張天氣圖留在永不熄滅的屏幕上。慢慢的,眼前彌留的映像一幅一幅消散,只剩下一個漂浮在粉藍色曙光層和淡綠色氣輝層之間的,巨大的白色氣球。
在修補好機器的罪錯後,他在心中謀劃後續。正確模擬颱風的登陸路徑,所預測的降水中心位置距離真實地點距離不過10公里,這已是模式的極限。相當於在巴西熱帶雨林成功捕捉到期望的那隻蝴蝶,但只可惜蝴蝶揮動翅膀的幅度偏離了一個微不可查的弧度。
大氣模型是一個混沌系統,初始場中的數據點有任何偏離實際的地方,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預報結果。降水中心位置偏離,很可能是由於初始場不夠精準和精細。
為了彌補這一微不足道的缺陷,他要成為一個質檢員,剖開全自動流水線上生產出老天爺的3D模型,挑解肌肉群和神經叢,把紛雜錯亂的細小血管撥回原位。當然,他不可能憑藉肉身洞穿3萬米高的龐大身軀,他要藉助工具:幾個飄搖升天的白色氣球。
78%的氮氣、20%的氧氣、1%的微量和痕量氣體,它們被質量5.965×10^24kg的岩石巨物吸引著,包裹藍色星球周身,不斷變化、運動,孕育風雲雷雨、自然萬象,被稱為「天」。
探空氣球是窺探它的最佳手段。厚重的氯丁膠乳氣球坯,灌入幾十升的氫氣或氦氣,懸掛上一斤多重的無線電探空儀器,一飛沖天,每隔10米向地面雷達回傳溫度、壓強、濕度、風速等數據,直到在3萬米的高空自爆。
它像醫生手中的內窺鏡,貫穿軀體內部,記錄下隱秘之景,揭露出不露於表面的病態。如果氣球放得足夠多,那麼它們又能連點成線組合成為一把手術刀,刀刃斬切之處,再複雜的病理都能生動展現。
老天爺的龐大之軀上,有一個位於瑞雲湖附近的臟器沒在好好工作,那就切開看看,它到底病在哪裡。
晚間11點整,陳相已規劃好一切。
首先,根據前一晚的記憶,依據修正的天氣數據和來自未來的衛星數據在模式中復現遂溪縣暴雨的預報結果,交由張援朝。這樣,提早得到風暴潮預警的湛江港就有充足時間調度船隻,避免出現撞船事故,霞山區海岸附近居民的撤離可以被提早到12點。
在張援朝指揮防台工作的同時,安排張勇和自己一同在瑞雲湖附近和北邊施放兩個加密氣球,讓任天富在觀測場守雷達,記錄數據。
探空氣球回傳的數據由觀測場裡的測風雷達接收,雷達的收信範圍有限,但很幸運,根據記憶,瑞雲湖距離台里不過十多公里,未來一兩小時內,在颱風登陸之前,這附近的高空上,會一直盛行偏北風。
氣球升天后,大概率會朝向雷達移動,並不會迅速偏離雷達的收信範圍。這一步要依賴陳德球的車,也很幸運,根據記憶,陳德球在晚間11點半就能出現在山腳下,11點45分就能把車修好。
最後,放完氣球,在陳德球的車壞掉之前,火速返回台里,用任天富早已準備好的數據驅動模式,讓暴雨中心出現在瑞雲湖。同樣很幸運,根據記憶,陳德球的車快到凌晨兩點時才會壞掉。那個時候,他們早已返回台里。
如果一切順利,兩個氣球能在12點半之前放完,只接收700hPa以下的數據,每次數據接收耗時約15分鐘。大概凌晨12點45時,任天富就能拿到數據,調整好初始場,等待自己在凌晨1點左右返回台里驅動模式。
這樣,大概凌晨1點20分,瑞雲湖暴雨的預報結果就能被送到張援朝手中,讓那位本就焦頭爛額的指揮官,和今夜無眠的水文隊一起,做出正確的炸堤決策。
這還是十分保守的估計,因為陳相發現,這世上似乎沒有任天富辦不成的事,也許任天富能夠就著陳波那本簡略但還算清晰的筆記,獨立驅動模式,不必等到自己返回台里。
奇特的輪迴陳相已經歷過八次,每一次都以痛苦和絕望結尾,他不屈過哀怨過也崩潰過。終於,在這第九次的未知旅途中,他猛然間意識到,這離奇時空的離場之路竟如此清晰。
在這扭曲的時空里,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意義非凡,他只需要將它們擺放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上,就能觸摸到渴望已久的結局。
晚間11點20分,陳相成功復現出遂溪縣暴雨的預報結果,交由張援朝,並申請探空氣球加密施放。
那間冷氣十足的台長辦公室里,張援朝披著毛巾被,頂著睡眼惺忪的臉接待了陳相。他對著電腦屏幕飲進陳相遞來的三杯濃茶後,開始手忙腳亂翻電話本。
在他拿起話筒前,陳相搶言:「我申請在瑞雲湖附近加密探空。」
張援朝頭也不抬,在號碼盤上按短號,「可以。你看情況加,我一併向省里申請。過幾天給我補一份材料就行。」
陳相心滿意足剛要轉身走,身後傳來張援朝的驚呼。
「等會兒!」張援朝掛掉剛滴了一聲的電話,「你要上哪兒加?」
「瑞雲湖。」陳相回答,「我分析那地方未來的天氣變化對颱風生命周期影響重大。」
張援朝臉皺得像沙皮狗,死盯陳相,好像立在眼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怪物,「大風天裡放氣球,實在想放,可以在台里放。氣球加密什麼時候在外面加過?雷達收信範圍不考慮,安全問題不考慮。且不說數據能不能接收到,一不小心氫氣泄漏,你就化雲化雨了。你想立功想瘋了吧?」
陳相沒話反駁。他自然是知道氣球是不能隨便放的。在這個年代,沒有申請空域和規避建築物的煩惱,但不幸的是,由於氣體製備技術的限制和成本控制,氣球裡面沖的是易燃易爆的氫氣,而不是惰性的氦氣。
風雨天裡不能載著氫氣瓶亂跑,這道理他一開始就知道。可他沒有別的辦法了。
雖然深知社會機器運行的規律,但在當前的情形下,若要拯救幾萬條性命,他必須成為一顆粉身碎骨的螺絲釘。
於是他沒有再和張援朝糾纏下去,只以頂好的態度肯定張援朝的說法,並保證氣球只在台里放。但一返回值班室,便立刻跟任天富和張勇密謀起來。
陳相清楚,在他的計劃里,人是最重要的環節。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類似的覺悟,並且除他以外,無人知曉自己正身處一個可以無限讀檔的遊戲。但他有幸熟知他們。
他帶著時光盡頭的記憶,成為這場遊戲中的作弊者,知曉有些東西完全可以掩蓋過違抗領導、風雨和氫氣帶來的恐懼——一些可以填補缺憾和欲望的東西。能對抗生命本能的,只有人性。
「張台過於保守了。我保證,按我的計劃做,能救下幾萬人。這是大功一件,能在檔案上記一筆的那種。嘉獎肯定也少不了,省里給撥獎金,還能上電視,咱們台以後就出名了。」
凌晨11點半,陳相狼吞虎咽吃著雜魚湯,任天富、張勇和林芳圍坐在他對面,臉上全都掛著猶豫不決。
陳相給到他們的邏輯是無懈可擊的。強颱風即將來襲,模式結果對降水中心的預報有偏離,幾萬人將因此喪生。要想解決,必須到瑞雲湖附近放兩個氣球,得到更加精細的數據,修正模式,並且打張援朝的臉。
出於道德,陳相沒有使用任何煽動性的語言,只以一幅篤定的姿態描述事實,並把所有可能風險剖析和告知清楚。人是社會化動物,利他也是本能的一種。拯救同胞萬千生命的機會很難不令人心動,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單位里特殊的崗位上。
更何況,施行此番壯舉所付出的犧牲是格外有限的:把陳德球那一車氫氣卸到只剩兩瓶再出發,一人在駕駛室補氣球,一人在車廂里照看兩個小鋼瓶。氣球施放時,兩個專業人士外加一個壯漢,人力也十分充足。
如此這般,他們被炸成雲雨的機率不足萬分之一。唯一的代價,只是忍受風雨和一時的勞累。從數學角度上來講,他們絕對安全。
在這樣嚴密而周道的規劃前,立功得獎這種誘惑甚至顯得格外多此一舉。能順利消化這門專業的,沒有一個不是聰明人,必然能參透其中的利害。因此,陳相併不在意對面幾個人在一開始的猶豫,他們只需要一些時間用來消化。
果然,不稍一會兒,陳相的魚湯還沒吃完,任天富就率先表態了。他轉動幾下眼珠,換回一如既往的乾脆利落,「我願意聽你安排。張援朝那個老古董從來沒開過竅,早看不慣他了。」
拿下第一個人,陳相信心倍增。他把飯盒收好堆在桌角,一臉殷切地看向張勇。
張勇也已換上一貫如常的開朗面容,但嘴裡說著婉拒的話,「我波哥是全台里我唯一佩服的人,我信你。只是,我還在見習階段,拿不到評價良好以上的見習證明,就沒法畢業。張援朝對我有一票否決權。我能不能跟富哥換換,就在觀測場裡呆著,張援朝問起來,我也好交代。」
陳相立刻答應了。雖然這與十全十美的計劃有所出入,但他清楚,張勇這種衣食富足無所追求的人,能應下這種辛勞活計,已給到很大的情分。
一切準備周全,開始按計劃行動。晚間11點45分,陳相和任天富一人抱著團成團的三個氣球胚,一人拎著工具箱,躡手躡腳繞過躲在樹叢里打手電的趙棟樑,一路小跑到山下,成功找到陳德球。
陳德球剛把引擎蓋扣上,從褲兜里掏出一根自製菸捲送到嘴邊,扭頭看見兩個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人。一陣風吹來,把陳德球嘴裡沒銜緊的煙吹掉了,但他像沒察覺到一樣,目光死死釘在陳相懷抱的氣球胚上。
剩下的一切都格外順利。陳德球是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陳相最有把握說服的一個人,因為他早已見識過這位慈心壯漢非同尋常的執念。得到一個完美無缺的氣球,在風雨來臨前趕到人民醫院,這是陳德球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陳相能盡善盡美地滿足他。
於是,凌晨12點整,一片寂靜之中,決戰風雨的三人,乘著這輛穩穩的大屁股三廂車出發了。車前是陰鬱泛紅的天,車後是成堆的墨綠色小鋼瓶。
為了節省時間且不驚動趙棟樑,陳相選擇把多餘的氫氣瓶卸在原地。在天亮之前,這都將是一條無人涉足的荒路。
也許大風大雨間,那些小鋼瓶會意外地為名為Sally的惡魔提供一包150萬千焦能量的小零食,但不會有任何人與之相遭遇。趙棟樑是離這150萬千焦最近的一個人,而他定會在風雨來臨之前返回台里。
在這場企圖舞弄時間的救贖活動中,沒有人會變得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