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覃斗芒果一毛一斤(二)
濛濛靜夜,斜風細雨。凌晨12點整,陳相順利騎行在南橋南路上,二橫巷裡的團團燈火已近在咫尺。
在張援朝身上下好賭注之後,他做了很多事,大多數行動與前幾次無異,但這一次他沒有在陳德球的車上打主意。
雖然四輪車比兩輪車快得多,但坐上它之前要等陳德球把它修好,更要先把那些危險的小鋼瓶從車上卸下來,否則自己就有機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煙花,並為正在登陸的颱風額外提供150萬千焦的能量。
雖然能量密度能和原子彈比肩的颱風並不稀罕這一點小零食,但它可能會以一小片物理意義上的血雨作為回禮。
稍加考慮後,陳相選擇他的兩輪老朋友。他照例從倉庫里順走氣球和工具箱,扔到陳德球面前,騎上車揚長而去。
免去長達一小時的等待,再加上熟記了回家的路,兩輪車最終在時間軸上跑贏四輪,提前後者30分鐘到達終點。
雨下得很細,像用篩網篩過的糖霜,灑在臉上綿綿密密的,和霧化器噴出的水霧一樣轉瞬即逝。準確來說,這不是雨,而是充足的水汽遭遇降溫直接形成的水滴,聚結在一起,吹不散,落不盡。
看來這場水災的罪魁禍首不只有一個,意外掉頭而來的颱風是主謀,早已盤踞在陸上的冷濕氣團是它的同夥。它們像分別已久的戀人一般望眼欲穿雙向奔赴,在時間的盡頭結出洶洶罪惡。
天災弱命無以為抗,行兇之人的惡意即便被提前洞悉,也難以化解。這可以算是最令人深感無力的情形了。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科學都在圍繞兩個主題發展:一是預測未來,二是干預未來。時間是人最大的仇敵,它就像消融的雪水一般從凍頂之巔裹挾著凡塵傾瀉而下,被山石劈成無數支流,每一支都流向無跡可循的未來。
第一次,陳相有機會帶著時光之河下游的風景逆流而上,但卻不知道究竟要搬動哪一塊山石,才能讓芸芸萬物都與既定的願景盡數重逢。
也是第一次,他覺得佛祖和上帝這種東西如果真實存在並且心繫眾生,那它們一定挺痛苦的:蹲在廟裡,飄在天上,目睹子民受苦受難卻無法化解。
他的處境要比它們好一點,如果這場救贖之旅像遊戲那樣有通關結算界面,那麼他在流程剛剛過半時就已拿到兩個得分:一個是陳德球,一個是張瑾玥。
「瑾玥,我來接你了。」
凌晨12點05分,陳相成功在巷東唯一一家亮燈的裁縫鋪里,見到了張瑾玥。她在鋪面里靜靜坐著,素色的織錦夾袍松松合在身上,腳邊立有一把綢布面的直傘。傘面把暖光映在她身上,像是春天裡寂靜的風景。
張瑾玥驚訝了一瞬,端詳陳相一會兒,緩緩起身,抬手去擦陳相臉上的水,「你怎麼回來啦?我給你單位打電話沒人接,還以為晚上天氣不好,你們又忙起來了。你看,我專門回家換好衣服拿上傘才出門。」
張瑾玥笑盈盈地說完,手上的動作沒有停下,溫暖細膩的手背撫過陳相的眼角時,在皮膚上引起一陣輕柔的牽拉感,牽得他想哭。
「今晚要颳大風下大雨還要發洪水,一連幾天天氣都不好,你預產期要到了,我想先送你到醫院待產。」
在張瑾玥寧靜的目光里,陳相以最為溫存的語氣說完這段話,話間沒有讓人摸不到頭腦的稱謂,沒有杜撰的病痛,沒有無來由的命令,更沒有無法掩飾的焦慮與迷茫。這一次,他給予她的只有平鋪直述的事實和最為真誠的關切。
張瑾玥的臉色沒變,依然笑著。她輕點一下頭,主動挽上陳相的胳膊,「我們走吧。」
有關張瑾玥的一切都格外順利。陳相照例敲開於姐的門,用尚有餘電的電動助力小三輪把她們拉到人民醫院。分別時連話術都沒有用上,張瑾玥在醫院門口鬆開陳相的胳膊,語氣寵溺地說,「你呀,你肯定是要再回單位里去的,我知道你的。等你忙完,要好好補償我們,尤其是於姐——孩子乾媽。」
凌晨12點40分,風雨驟起。陳相目送她們的背影消失在大廳的轉角處,蹬起三輪車,原路返回。
凌晨1點整,陳相鼓搗好一會兒才把車輪以一種奇異的角度卡在石板縫裡,才不至於讓它在大風和水滑里飄走。安頓好後,他用鑰匙串打開小賣部後門,撲到玻璃櫃檯上的話機前,給張援朝辦公室撥出一個電話。
「湛江市氣象台。」對方秒接。
「張台,我陳波。」
陳相沒有直截了當地詢問,而是把話停在這裡。他想先試探一下張援朝的態度,好醞釀接下來的話術。
在沒有任何數據支撐的情況下提前兩小時預報颱風登陸,這是神明才能擁有的能力。如果張援朝把他視作神明百依百順,那麼他就順理成章提炸堤;
如果張援朝持懷疑態度,他就現場來一個天氣分析,陸上有冷濕氣團控制是他觀測到的事實,據此胡謅一個天氣過程最終落腳到瑞雲湖特大暴雨就好了。
反正張援朝這種級別的一般都只聽會商把控全局而不親自做預報,應該很容易忽悠。
然而,他漏想了第三種可能。
「陳波?你當班時候不吭一聲就回家是想造反嗎?」張援朝吼道,怒氣極盛,像是馬上要順著電話線燒到陳相的鬢角。
陳相想把聽筒拿遠卻又怕張援朝不吼的時候自己聽不清。他沒有接話,只是靜靜等著,等對方撒完氣好談正事。
「我問你呢?當班期間擅自離崗你怎麼想的?」
張援朝依舊不依不饒,陳相不淡定了。他擅自離崗確實不對,可這只是不疼不癢的紀律問題,在即將來臨的天災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孰輕孰重,是個人都能拎得清。張援朝不該不明白這個道理。
「我告訴你陳波,我敢拍著胸脯說我待你不薄。但你要是不認這份情誼,你想走去個更好的行當,你好好說,我也准你。當班時間玩失蹤,你是想背著處分走嗎?」
對於張援朝的態度,陳相十分費解。凌晨1點的時間,就算張援朝耳朵再背也不可能聽不到外面噼噼啪啪的風雨。關鍵時候,不爭分奪秒處理業務,反而在人事問題上發泄情緒,這太不專業了。
陳相不願再浪費時間,連忙哄道:「張台的提攜之恩我一直銘記於心。我不是要走,也不是故意消失,我老婆生了!」
電話那頭安靜一秒鐘後,語氣終於緩和下來,但依然喋喋不休,像訓不懂事的孩子一樣車軲轆話一通說主旨只有一個:當班期間必須在崗,未經允許不得離崗,死也要死在崗上。
好不容易熬過去,陳相終於有機會發問,「9502確認即將登陸了吧。」
「基本確認。」張援朝冷靜下來,嗓音喑啞,語氣疲憊,「我已經跟省里要防台抗台的指揮權了。陳波,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提前知道這颱風的具體登陸地點的?」
這一問正中陳相下懷,他按計劃杜撰出一份天氣分析,以格外自信的語氣口述給張援朝,信誓旦旦地做出瑞雲湖大雨赤坎河決堤的結論,連一個磕巴都沒打。
期間,聽筒那頭一直傳來「嘶」、「嘶」的語氣詞,像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學生發出的那樣。對此,陳相十分滿意,聽不聽得懂的不重要,只要張援朝信就行。
然而,再一次出乎意料的是,「嘶」的末尾不是無可奈何的肯定,也不是疑惑,而是有理有據的質疑。
「你說的不對吧。最新幾張天氣圖我們都看了,高空低渦冷平流和副高邊緣暖平流在江浙一帶交匯但沒有切變。他們那邊雨能下多大我不關心,咱們這邊是被高壓中心控制,下冷上暖的還都挺干,層結也穩定。
北邊是有個槽,但它離得遠,短時間內移不過來。要按我說,不論這颱風在海上有多強,它登陸之後都得蔫。要麼水汽被切斷,要麼暖心被破壞,反正活不了多久。」
陳相心裡咯噔一下,張援朝如此熟捻是他沒想到的,更糟糕的是張援朝對本地天氣的描述雖符合邏輯,但與他的觀測相悖。
「張台分析得很合理,但有一點我要提出異議。12點的時候我在南橋南路,大氣低層水汽很足,足到一邊刮西風一邊下霧雨,這水不能是從海上來的吧?」
陳相越說越緊張,緊張到不由扣起電話線來,「不管北邊的西風槽能不能移過來,水汽通道都是有的。颱風登陸後,低空冷空氣入侵倒槽本就有利於不穩定能量的釋放,咱這裡更厲害,又冷又濕,肯定能把天給捅漏了。」
張援朝沉吟幾秒鐘,下出的結論並不符合陳相的心愿,「天氣圖上沒有水汽通道建立的證據,你的觀測只能代表局地,南橋南路離河不遠,水汽多點也正常。
我堅持颱風登陸後削弱的結論,但支持你先前的意見,給湛江港附近一個高級別的風暴潮預警。就這樣吧,你照顧好家裡,升首席的事我要另做考慮了。」
張援朝朝著與預期相反的方向行進,並且油鹽不進,這讓陳相十分心急。他在對方掛電話前搶言,「張台,我以我的名譽,還有我老婆孩子的性命擔保,這颱風會在陸上加強,並在市區引發洪水。你去請求權限,讓霞山區和赤坎區的群眾往8米以上撤,一切責任算在我頭上。」
心照不宣一樣,電話兩頭的人同時陷入沉默。陳相明白,安排撤離這種事,絕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實現的,他的這種無理請求只能算作無畏掙扎。
意料之中,奇蹟並沒有發生。電話那頭,張援朝竟冷笑一下,「陳波,如果你現在是坐在我辦公室里和我談這件事情,你的意見我也許會參考,憑我對你的信任。但如今,你在我心裡的分量沒那麼重了。
你應該是清楚的,預報不力我只需要去省里挨幾頓批評,但倘若撤離過程中有一人傷亡,我的職業生涯就結束了。一個玩忽職守的人,不值得我冒這麼大的風險。」
掛掉電話後,陳相久久沒回過神來,對張援朝的憤恨與不滿逐漸從心底升起。他始終不理解張援朝的邏輯,明明預報天氣依靠的是專業能力,但張援朝對陳波信任不是建立在專業和業務上,而是建立在出勤上。
要麼,他是在妒才;要麼,他是在為自己開脫。信任不信任的只是個拙劣的藉口,他只是不想擔責。他的烏紗帽,比上萬條性命還要重要。
雜亂的風打在有縫隙的木門板上,雨水澆在玻璃櫃檯上,一汪一汪,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閃閃發亮。陳相把目光從話機上移開,移到已被全然澆濕的手持喇叭上。
在此期間,他已做出一個無可奈何的決定:既然沒法普渡眾生,那就退而求其次,能渡一個算一個。他在二橫巷裡街坊四鄰賜予的溫情中出生和長大,他希望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能活得安然。
拿起喇叭,甩干水漬,按下播放按鈕。嘈雜的電流聲後,跟隨的是一個他無比熟悉的聲音。那聲音清麗溫婉,像在撥動剛潤過的琴弦,連聒噪的風雨都無法掩蓋它的純淨。
那是張瑾玥的嗓音,內容是一句平常的叫賣:覃斗芒果一毛一斤。
陳相聽後,懸在額頭中央的眉不自覺地回歸原位,心中的焦躁感逐漸褪去,換為安穩與篤定。喇叭上,播放按鈕旁,錄製按鈕被按了下去。
幾分鐘後,沉寂在風雨中的漆黑小巷裡,一陣陣奇特的叫賣聲開始走街串巷,透過沒合嚴的門窗,傳進一雙雙或立著或側著的耳朵里。前半句是聽了半個夏天都沒聽膩歪的清澈調子,後半句是讓人皺眉的陌生男聲。
「覃斗芒果一毛一斤——今夜有洪水,請速到北橋公園山頂避難。」
在張援朝身上下好賭注之後,他做了很多事,大多數行動與前幾次無異,但這一次他沒有在陳德球的車上打主意。
雖然四輪車比兩輪車快得多,但坐上它之前要等陳德球把它修好,更要先把那些危險的小鋼瓶從車上卸下來,否則自己就有機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煙花,並為正在登陸的颱風額外提供150萬千焦的能量。
雖然能量密度能和原子彈比肩的颱風並不稀罕這一點小零食,但它可能會以一小片物理意義上的血雨作為回禮。
稍加考慮後,陳相選擇他的兩輪老朋友。他照例從倉庫里順走氣球和工具箱,扔到陳德球面前,騎上車揚長而去。
免去長達一小時的等待,再加上熟記了回家的路,兩輪車最終在時間軸上跑贏四輪,提前後者30分鐘到達終點。
雨下得很細,像用篩網篩過的糖霜,灑在臉上綿綿密密的,和霧化器噴出的水霧一樣轉瞬即逝。準確來說,這不是雨,而是充足的水汽遭遇降溫直接形成的水滴,聚結在一起,吹不散,落不盡。
看來這場水災的罪魁禍首不只有一個,意外掉頭而來的颱風是主謀,早已盤踞在陸上的冷濕氣團是它的同夥。它們像分別已久的戀人一般望眼欲穿雙向奔赴,在時間的盡頭結出洶洶罪惡。
天災弱命無以為抗,行兇之人的惡意即便被提前洞悉,也難以化解。這可以算是最令人深感無力的情形了。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科學都在圍繞兩個主題發展:一是預測未來,二是干預未來。時間是人最大的仇敵,它就像消融的雪水一般從凍頂之巔裹挾著凡塵傾瀉而下,被山石劈成無數支流,每一支都流向無跡可循的未來。
第一次,陳相有機會帶著時光之河下游的風景逆流而上,但卻不知道究竟要搬動哪一塊山石,才能讓芸芸萬物都與既定的願景盡數重逢。
也是第一次,他覺得佛祖和上帝這種東西如果真實存在並且心繫眾生,那它們一定挺痛苦的:蹲在廟裡,飄在天上,目睹子民受苦受難卻無法化解。
他的處境要比它們好一點,如果這場救贖之旅像遊戲那樣有通關結算界面,那麼他在流程剛剛過半時就已拿到兩個得分:一個是陳德球,一個是張瑾玥。
「瑾玥,我來接你了。」
凌晨12點05分,陳相成功在巷東唯一一家亮燈的裁縫鋪里,見到了張瑾玥。她在鋪面里靜靜坐著,素色的織錦夾袍松松合在身上,腳邊立有一把綢布面的直傘。傘面把暖光映在她身上,像是春天裡寂靜的風景。
張瑾玥驚訝了一瞬,端詳陳相一會兒,緩緩起身,抬手去擦陳相臉上的水,「你怎麼回來啦?我給你單位打電話沒人接,還以為晚上天氣不好,你們又忙起來了。你看,我專門回家換好衣服拿上傘才出門。」
張瑾玥笑盈盈地說完,手上的動作沒有停下,溫暖細膩的手背撫過陳相的眼角時,在皮膚上引起一陣輕柔的牽拉感,牽得他想哭。
「今晚要颳大風下大雨還要發洪水,一連幾天天氣都不好,你預產期要到了,我想先送你到醫院待產。」
在張瑾玥寧靜的目光里,陳相以最為溫存的語氣說完這段話,話間沒有讓人摸不到頭腦的稱謂,沒有杜撰的病痛,沒有無來由的命令,更沒有無法掩飾的焦慮與迷茫。這一次,他給予她的只有平鋪直述的事實和最為真誠的關切。
張瑾玥的臉色沒變,依然笑著。她輕點一下頭,主動挽上陳相的胳膊,「我們走吧。」
有關張瑾玥的一切都格外順利。陳相照例敲開於姐的門,用尚有餘電的電動助力小三輪把她們拉到人民醫院。分別時連話術都沒有用上,張瑾玥在醫院門口鬆開陳相的胳膊,語氣寵溺地說,「你呀,你肯定是要再回單位里去的,我知道你的。等你忙完,要好好補償我們,尤其是於姐——孩子乾媽。」
凌晨12點40分,風雨驟起。陳相目送她們的背影消失在大廳的轉角處,蹬起三輪車,原路返回。
凌晨1點整,陳相鼓搗好一會兒才把車輪以一種奇異的角度卡在石板縫裡,才不至於讓它在大風和水滑里飄走。安頓好後,他用鑰匙串打開小賣部後門,撲到玻璃櫃檯上的話機前,給張援朝辦公室撥出一個電話。
「湛江市氣象台。」對方秒接。
「張台,我陳波。」
陳相沒有直截了當地詢問,而是把話停在這裡。他想先試探一下張援朝的態度,好醞釀接下來的話術。
在沒有任何數據支撐的情況下提前兩小時預報颱風登陸,這是神明才能擁有的能力。如果張援朝把他視作神明百依百順,那麼他就順理成章提炸堤;
如果張援朝持懷疑態度,他就現場來一個天氣分析,陸上有冷濕氣團控制是他觀測到的事實,據此胡謅一個天氣過程最終落腳到瑞雲湖特大暴雨就好了。
反正張援朝這種級別的一般都只聽會商把控全局而不親自做預報,應該很容易忽悠。
然而,他漏想了第三種可能。
「陳波?你當班時候不吭一聲就回家是想造反嗎?」張援朝吼道,怒氣極盛,像是馬上要順著電話線燒到陳相的鬢角。
陳相想把聽筒拿遠卻又怕張援朝不吼的時候自己聽不清。他沒有接話,只是靜靜等著,等對方撒完氣好談正事。
「我問你呢?當班期間擅自離崗你怎麼想的?」
張援朝依舊不依不饒,陳相不淡定了。他擅自離崗確實不對,可這只是不疼不癢的紀律問題,在即將來臨的天災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孰輕孰重,是個人都能拎得清。張援朝不該不明白這個道理。
「我告訴你陳波,我敢拍著胸脯說我待你不薄。但你要是不認這份情誼,你想走去個更好的行當,你好好說,我也准你。當班時間玩失蹤,你是想背著處分走嗎?」
對於張援朝的態度,陳相十分費解。凌晨1點的時間,就算張援朝耳朵再背也不可能聽不到外面噼噼啪啪的風雨。關鍵時候,不爭分奪秒處理業務,反而在人事問題上發泄情緒,這太不專業了。
陳相不願再浪費時間,連忙哄道:「張台的提攜之恩我一直銘記於心。我不是要走,也不是故意消失,我老婆生了!」
電話那頭安靜一秒鐘後,語氣終於緩和下來,但依然喋喋不休,像訓不懂事的孩子一樣車軲轆話一通說主旨只有一個:當班期間必須在崗,未經允許不得離崗,死也要死在崗上。
好不容易熬過去,陳相終於有機會發問,「9502確認即將登陸了吧。」
「基本確認。」張援朝冷靜下來,嗓音喑啞,語氣疲憊,「我已經跟省里要防台抗台的指揮權了。陳波,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提前知道這颱風的具體登陸地點的?」
這一問正中陳相下懷,他按計劃杜撰出一份天氣分析,以格外自信的語氣口述給張援朝,信誓旦旦地做出瑞雲湖大雨赤坎河決堤的結論,連一個磕巴都沒打。
期間,聽筒那頭一直傳來「嘶」、「嘶」的語氣詞,像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學生發出的那樣。對此,陳相十分滿意,聽不聽得懂的不重要,只要張援朝信就行。
然而,再一次出乎意料的是,「嘶」的末尾不是無可奈何的肯定,也不是疑惑,而是有理有據的質疑。
「你說的不對吧。最新幾張天氣圖我們都看了,高空低渦冷平流和副高邊緣暖平流在江浙一帶交匯但沒有切變。他們那邊雨能下多大我不關心,咱們這邊是被高壓中心控制,下冷上暖的還都挺干,層結也穩定。
北邊是有個槽,但它離得遠,短時間內移不過來。要按我說,不論這颱風在海上有多強,它登陸之後都得蔫。要麼水汽被切斷,要麼暖心被破壞,反正活不了多久。」
陳相心裡咯噔一下,張援朝如此熟捻是他沒想到的,更糟糕的是張援朝對本地天氣的描述雖符合邏輯,但與他的觀測相悖。
「張台分析得很合理,但有一點我要提出異議。12點的時候我在南橋南路,大氣低層水汽很足,足到一邊刮西風一邊下霧雨,這水不能是從海上來的吧?」
陳相越說越緊張,緊張到不由扣起電話線來,「不管北邊的西風槽能不能移過來,水汽通道都是有的。颱風登陸後,低空冷空氣入侵倒槽本就有利於不穩定能量的釋放,咱這裡更厲害,又冷又濕,肯定能把天給捅漏了。」
張援朝沉吟幾秒鐘,下出的結論並不符合陳相的心愿,「天氣圖上沒有水汽通道建立的證據,你的觀測只能代表局地,南橋南路離河不遠,水汽多點也正常。
我堅持颱風登陸後削弱的結論,但支持你先前的意見,給湛江港附近一個高級別的風暴潮預警。就這樣吧,你照顧好家裡,升首席的事我要另做考慮了。」
張援朝朝著與預期相反的方向行進,並且油鹽不進,這讓陳相十分心急。他在對方掛電話前搶言,「張台,我以我的名譽,還有我老婆孩子的性命擔保,這颱風會在陸上加強,並在市區引發洪水。你去請求權限,讓霞山區和赤坎區的群眾往8米以上撤,一切責任算在我頭上。」
心照不宣一樣,電話兩頭的人同時陷入沉默。陳相明白,安排撤離這種事,絕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實現的,他的這種無理請求只能算作無畏掙扎。
意料之中,奇蹟並沒有發生。電話那頭,張援朝竟冷笑一下,「陳波,如果你現在是坐在我辦公室里和我談這件事情,你的意見我也許會參考,憑我對你的信任。但如今,你在我心裡的分量沒那麼重了。
你應該是清楚的,預報不力我只需要去省里挨幾頓批評,但倘若撤離過程中有一人傷亡,我的職業生涯就結束了。一個玩忽職守的人,不值得我冒這麼大的風險。」
掛掉電話後,陳相久久沒回過神來,對張援朝的憤恨與不滿逐漸從心底升起。他始終不理解張援朝的邏輯,明明預報天氣依靠的是專業能力,但張援朝對陳波信任不是建立在專業和業務上,而是建立在出勤上。
要麼,他是在妒才;要麼,他是在為自己開脫。信任不信任的只是個拙劣的藉口,他只是不想擔責。他的烏紗帽,比上萬條性命還要重要。
雜亂的風打在有縫隙的木門板上,雨水澆在玻璃櫃檯上,一汪一汪,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閃閃發亮。陳相把目光從話機上移開,移到已被全然澆濕的手持喇叭上。
在此期間,他已做出一個無可奈何的決定:既然沒法普渡眾生,那就退而求其次,能渡一個算一個。他在二橫巷裡街坊四鄰賜予的溫情中出生和長大,他希望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能活得安然。
拿起喇叭,甩干水漬,按下播放按鈕。嘈雜的電流聲後,跟隨的是一個他無比熟悉的聲音。那聲音清麗溫婉,像在撥動剛潤過的琴弦,連聒噪的風雨都無法掩蓋它的純淨。
那是張瑾玥的嗓音,內容是一句平常的叫賣:覃斗芒果一毛一斤。
陳相聽後,懸在額頭中央的眉不自覺地回歸原位,心中的焦躁感逐漸褪去,換為安穩與篤定。喇叭上,播放按鈕旁,錄製按鈕被按了下去。
幾分鐘後,沉寂在風雨中的漆黑小巷裡,一陣陣奇特的叫賣聲開始走街串巷,透過沒合嚴的門窗,傳進一雙雙或立著或側著的耳朵里。前半句是聽了半個夏天都沒聽膩歪的清澈調子,後半句是讓人皺眉的陌生男聲。
「覃斗芒果一毛一斤——今夜有洪水,請速到北橋公園山頂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