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人各有志,勉強不得
7月31日,星期三。
周硼案牽連甚廣,疑點重重的案子,現在忽然要結,趙可頌心裡不是滋味。
他思來想去,決定向梅老師「請教「。
趙可頌電話打過去,悉數說了這一周來他在青谷的所見所聞,從周硼開始,到朱洪盜礦,最後說到蔡中和。
梅老師問他:「你是想查?」
「想。」
「原因呢?」「我說不好。」
「你能查出什麼?「」我說不好。「
「怎麼說不好?「
」就是想查。這裡太怪了……不對,是剛到的時候覺得怪,現在又不怪了。「
梅老師替他總結:「超出外人的常規認識,內在運作邏輯又並非無理?」
「……對。」
就像一塊光禿禿的山脊上開了一朵嬌貴的花,看似不協調,但一定有緣由。
他想一探究竟。
「再展開說說你的發現,怎麼個怪又不怪?」
「我說不好。「
梅老師笑了笑:「又不是匯報工作。怎麼想的怎麼說。「
「好吧。「趙可頌勉強組織了一下語言,「這裡很多東西,都沒個准數,可A可B,可是你把它歸到A或者B,又不對。就拿青谷鎮快速通道那段路來說,危險了這麼多年,沒有人修,卻有人管。可那也不是真管,只是些民間的人在清路,料理車禍的後事。還有,關係到周硼的這幾樁案子,總處於可查可結的狀態。周硼案,剛死便有人認罪,動機、方式和供詞一樣不差,嫌疑人自殺了;蔡中和的死,是一群人的威脅,加另一群人的車禍偶然促成。從程序上講,案子可以結。但要深究,也不是不行……結果是,要查要結全看拍板的人一句話。」
梅老師沉默了。趙可頌敲了一下自己的腦袋,看你說的鬼話,顛三倒四的。
「你是說,灰色地帶——人為操作的空間很大?「
「對!就是灰色。「趙可頌茅塞頓開,「青谷是灰濛濛的,才會怎麼看都是霧裡看花!
「我跟這個案子時,總覺得在兜圈子,與案件有關的人在圈子內,我們在圈子外打轉,漏到我們手裡的信息非常有限,每次快接近迷霧裡的東西了,那玩意兒馬上又沒了。蔡曉福拉出了楊景明和周青谷,我才有種找到路了的感覺。可剛上路,就讓撤,這不對。」
「你等一會兒。」電話那端又沒聲了。
半個小時後,梅老師重新上線。
「趙可頌?」
「是。」
「去青谷前,我說過什麼?」
趙可頌想了想:「發現青谷市的異常情況,及時向您匯報。」
「還有呢?」
「不要因為個人原因影響工作,不能讓情緒干擾理智判斷。」
趙可頌答。他都記得,所以由始至終都沒有對張寬表現出敵意。
「記得就好。周硼的案子你繼續查,程序上的困難,我來處理。」梅老師鄭重其事,」接下來的話,你仔細聽。」
「關於青谷,我斷斷續續聽說過一些傳言,指控青谷有家企業欺壓當地居民——無休止延長工人工時導致安全事故,肆意排污損毀農民生計,以及其他的指控。」
「6月22日,ENTV播出了他們和環境督查組聯合走訪的節目,反應了環境問題突出、當地農民叫苦無門等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影響惡劣。當時,我認為問題出在當地環保部門。
「但調查後發現,金山銅業相應的環評、排污文件一應俱全。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關注。而新聞播出後,金山這一事件的影響極其惡劣,本是停業三個月的處罰,卻在各方力量的權衡下,成了停業一個月。其中最大明面上,主要原因是金山銅業規模不小,一旦關停,銅材市場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因此,青谷市極力為金山作保,象徵性地關了周硼幾天,督促金山儘早解決排污問題。
「而後,我們對青谷的銅礦石產品情況進行了分析調研,我發現它的規模不小,但占比不大,不足以對市場造成衝擊。結論是,關停金山對銅材市場的影響有限。也就是說,有人為金山作保不是因為它的影響力,而是為了給它作保找了個理由。這讓我們懷疑,青谷的問題遠不止企業做事出格和環保局不作為。深入了解青谷市和金山銅業的發展歷程後,我們有收穫。
「青谷的礦場曾經的確有影響全國市場的規模。二十年前,開發周期過半後,它的銅礦石產值逐年下降,跌了五年後轉私。轉私第二年,金山掛牌上市。但這沒阻止礦石產量的下跌,又跌了五年,青谷礦石產量達到史上最低點,金山股價跌穿谷底。但就在那一年,當地再次勘測到礦藏,青谷縣成為青谷市。次年,礦石產值又有所回升。經過兩年的發展,金山產出的礦石規模不變,產值恢復到正常水平。金山股價漲了。同年,它對外的披露的財報為,經工藝流程改良,礦場內選礦效率大大提升,資源利用率極高,才會在質量不變的基礎上提升了產值。」
「然而,ENTV的節目裡,生態特別小組的人說,廢棄的礦石中有很多未提取的銅,他們特別提到,污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
趙可頌回憶起看過的節目:「因為礦場對礦石的利用率極低。」
「沒錯,極低。」梅老師頓了頓,「從礦場的排污及傾倒的垃圾倒推工藝環節,我們初步判定,礦場內部應用的流程和設備也是最原始的。和十幾年前一樣。」
趙可頌覺出了不對:「您是說,新聞披露出的信息,跟金山的說法互相矛盾。礦場所說的,呃,優化帶來了產值提升,與事實不符?」
「你聽明白了。」梅老師鬆了一口氣。「問題是,如果礦場的說法是假的,礦石產量降低,工藝沒有改良,那麼礦石的產值不變,金山銅業增長的數字是怎麼來的?」
趙可頌試探性地問:「財務造假?」但企業的財務造假,需要梅老師來查嗎?
「可能是手段之一。實際上,金山銅業隱瞞事實,用某種方式來維持產值,這種可能性只停留在猜測階段。「
至此,他還沒聽出這跟他們原本談論的內容關聯在哪裡。
梅老師頓了頓,扔出謎底:「礦藏開發牽一髮動全身。金山有幾十年的歷史,人與人、公司與公司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背後更有多方力量。沒有正當理由,我們無法直接查。因此,查清青谷以及金山銅業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這是你此次青谷之行的任務。」
任務?趙可頌驚訝,繼而想到他結束治療後幾次去見梅老師的情形。最後梅老師終於鬆了口,讓他等安排,那時提到了「將功贖罪」四個字。
是了,趙可頌見習時用老警察的權限查了趙新月的行蹤,無意驚動了另一個案嫌疑人,導致了行動失敗。趙可頌嚴重破壞了警方的行動,怎麼可能輕易讓他再回到崗位上?
之後,趙可頌等到了到青谷市報導的命令,梅老師只說到了青谷有什麼問題及時匯報。
原來,從他到達青谷的第一刻開始,梅老師對他的考核已經開始了。
「這件事,為什麼是您來查?您不是……」趙可頌問到一半住了嘴,答案不言自明。青谷由梅老師來查,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牽一髮而動全身。金山是那一發,全身是什麼?則是梅老師要查的東西。
趙可頌咬咬唇:「查清青谷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具體需要了解到什麼程度?」
「最近這段時間,你做得很好,保持下去。我希望看到實質性的進展,周硼的案子是誰主使的,我要看到證據。金山有什麼貓膩,背後都有誰,這些情況,你要儘可能地了解。」
「您是說,查清與金山有關的利益集團?」趙可頌欲哭無淚,周硼他都沒查明白,這麼艱巨的任務……
梅老師寬了他的心:「了解,了解即可。你不要緊張,我今天跟你說這些,是希望你心中有數。揪出金山和背後的力量,是我們的任務。不過,在不了解當地情況,沒有掌握關鍵證據的情況下,我們現在過去只是打草驚蛇。」
「你的任務,一是深入群眾,在處理具體的案件時儘可能地搜集信息,當然,主要是周硼案中釐清金山背後的利益關係,減少我們與當地的信息差,為開展後續工作打好基礎,二是搜集證據,為工作組立案偵查提供實證支持。」
總的來說,兩個關鍵詞,情報和證據。
趙可頌對周硼案查到底,藉此接觸青谷市的各方人馬,做梅老師在青谷市的眼睛。
當然,如果趙可頌查到的事實、提供的證據顯示青谷市不值得繼續追查,他破了周硼這個在ENTV-綠色焦點和生態特別小組都掛了號的案子,也算將功折罪。
「我明白了。保證完成任務。」趙可頌理清了其中關節,頓時舒了一口氣。
無論最終這件事走向如何,他都能理直氣壯地靠自己做回警察,而不必疑心,周圍人是不是被老趙腐蝕了才照顧他。
「還有一件事情。」梅老師又說。
「您說。」趙可頌聽著,一顆心又提起來。
短暫的沉默後,梅老師卻說:「我私人希望,你能安全地完成這次任務。」
末了,他又加了一句:「無論做到哪一步。」
「您放心。我保證……」
保證安全嗎?趙可頌不敢說,只得停在這裡。
小趙又問:「那…張寬呢?」
電話那頭,梅老師說:「人各有志,勉強不得。」
——
8月1日,星期六。
劉萬里被趙可頌喊回了局裡開會。
會上,張寬宣布,聽了小趙的匯報後,他覺得周硼案里還有許多疑點,要好好地查,仔細地查,徹查到底。上面研究決定,將周硼案交由趙可頌負責,劉萬里從旁輔助。局裡的人隨便用,這次是真的隨便用。
會上,劉萬里悄悄問小趙怎麼回事,怎麼一天不到的時間,張寬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還在大周末一早開會。小趙臉色不佳,全程發呆,也不知道聽沒聽見他說話。
一散會,各路眼光紛紛往小趙和老劉的方向聚集。
小趙抱著文件急忙離開,不料身後一隻大手揪住了他的衣領。
劉萬里大力拍他:「到底怎麼回事?」
泰山說:「怎麼回事?空降來的人,搶功勞唄。你這一不小心,怎麼又成墊腳石了?」
劉萬里嗆回去:「老子問你了?分給小趙,我樂意。」
再說了,是不是功勞還不一定,這瞎了眼的草包。
聽了這話,小趙忐忑的心情神奇地安穩下來,在老劉維護的話語中,漸漸打定了主意。
在青谷鎮當臥底,好歹有個劉萬里。
雖然認識不夠十天,但朝夕相處下來,他是怎樣一個人,小趙還是能信的。
趙新月說過,凡事論跡不論心。
劉萬里要是沒原則,不會在市局工作這麼多年,還住在老巷連空調也安不上的危房裡。他沒有家人,沒有欲望,只想著破案。雖然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麼、昨天對他的冷言從何而來,但總的來說,這是個端正做事的正派人。
除了最終目的,小趙把和梅老師的談話挑了一些,告訴老劉。
老劉很高興——這下,我們不用擔心會遇到阻礙了。
「但是,為什麼負責人換成了我呢?」
「是你那個什麼梅老師的主意?」
「不會,我沒辦過什麼案子,讓我負責,完全沒好處。梅老師不會這麼做。」
「那就是,有人不想我們好好辦案?」說這話的時候,劉萬里分明看了張寬一眼。
最後只得說:「別管了,能辦案子就是好事。
問題是,接下來,怎麼查?
經過討論,他們認為應該殺暗處的人一個不知所措,直接去找楊景明。
周硼案牽連甚廣,疑點重重的案子,現在忽然要結,趙可頌心裡不是滋味。
他思來想去,決定向梅老師「請教「。
趙可頌電話打過去,悉數說了這一周來他在青谷的所見所聞,從周硼開始,到朱洪盜礦,最後說到蔡中和。
梅老師問他:「你是想查?」
「想。」
「原因呢?」「我說不好。」
「你能查出什麼?「」我說不好。「
「怎麼說不好?「
」就是想查。這裡太怪了……不對,是剛到的時候覺得怪,現在又不怪了。「
梅老師替他總結:「超出外人的常規認識,內在運作邏輯又並非無理?」
「……對。」
就像一塊光禿禿的山脊上開了一朵嬌貴的花,看似不協調,但一定有緣由。
他想一探究竟。
「再展開說說你的發現,怎麼個怪又不怪?」
「我說不好。「
梅老師笑了笑:「又不是匯報工作。怎麼想的怎麼說。「
「好吧。「趙可頌勉強組織了一下語言,「這裡很多東西,都沒個准數,可A可B,可是你把它歸到A或者B,又不對。就拿青谷鎮快速通道那段路來說,危險了這麼多年,沒有人修,卻有人管。可那也不是真管,只是些民間的人在清路,料理車禍的後事。還有,關係到周硼的這幾樁案子,總處於可查可結的狀態。周硼案,剛死便有人認罪,動機、方式和供詞一樣不差,嫌疑人自殺了;蔡中和的死,是一群人的威脅,加另一群人的車禍偶然促成。從程序上講,案子可以結。但要深究,也不是不行……結果是,要查要結全看拍板的人一句話。」
梅老師沉默了。趙可頌敲了一下自己的腦袋,看你說的鬼話,顛三倒四的。
「你是說,灰色地帶——人為操作的空間很大?「
「對!就是灰色。「趙可頌茅塞頓開,「青谷是灰濛濛的,才會怎麼看都是霧裡看花!
「我跟這個案子時,總覺得在兜圈子,與案件有關的人在圈子內,我們在圈子外打轉,漏到我們手裡的信息非常有限,每次快接近迷霧裡的東西了,那玩意兒馬上又沒了。蔡曉福拉出了楊景明和周青谷,我才有種找到路了的感覺。可剛上路,就讓撤,這不對。」
「你等一會兒。」電話那端又沒聲了。
半個小時後,梅老師重新上線。
「趙可頌?」
「是。」
「去青谷前,我說過什麼?」
趙可頌想了想:「發現青谷市的異常情況,及時向您匯報。」
「還有呢?」
「不要因為個人原因影響工作,不能讓情緒干擾理智判斷。」
趙可頌答。他都記得,所以由始至終都沒有對張寬表現出敵意。
「記得就好。周硼的案子你繼續查,程序上的困難,我來處理。」梅老師鄭重其事,」接下來的話,你仔細聽。」
「關於青谷,我斷斷續續聽說過一些傳言,指控青谷有家企業欺壓當地居民——無休止延長工人工時導致安全事故,肆意排污損毀農民生計,以及其他的指控。」
「6月22日,ENTV播出了他們和環境督查組聯合走訪的節目,反應了環境問題突出、當地農民叫苦無門等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影響惡劣。當時,我認為問題出在當地環保部門。
「但調查後發現,金山銅業相應的環評、排污文件一應俱全。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關注。而新聞播出後,金山這一事件的影響極其惡劣,本是停業三個月的處罰,卻在各方力量的權衡下,成了停業一個月。其中最大明面上,主要原因是金山銅業規模不小,一旦關停,銅材市場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因此,青谷市極力為金山作保,象徵性地關了周硼幾天,督促金山儘早解決排污問題。
「而後,我們對青谷的銅礦石產品情況進行了分析調研,我發現它的規模不小,但占比不大,不足以對市場造成衝擊。結論是,關停金山對銅材市場的影響有限。也就是說,有人為金山作保不是因為它的影響力,而是為了給它作保找了個理由。這讓我們懷疑,青谷的問題遠不止企業做事出格和環保局不作為。深入了解青谷市和金山銅業的發展歷程後,我們有收穫。
「青谷的礦場曾經的確有影響全國市場的規模。二十年前,開發周期過半後,它的銅礦石產值逐年下降,跌了五年後轉私。轉私第二年,金山掛牌上市。但這沒阻止礦石產量的下跌,又跌了五年,青谷礦石產量達到史上最低點,金山股價跌穿谷底。但就在那一年,當地再次勘測到礦藏,青谷縣成為青谷市。次年,礦石產值又有所回升。經過兩年的發展,金山產出的礦石規模不變,產值恢復到正常水平。金山股價漲了。同年,它對外的披露的財報為,經工藝流程改良,礦場內選礦效率大大提升,資源利用率極高,才會在質量不變的基礎上提升了產值。」
「然而,ENTV的節目裡,生態特別小組的人說,廢棄的礦石中有很多未提取的銅,他們特別提到,污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
趙可頌回憶起看過的節目:「因為礦場對礦石的利用率極低。」
「沒錯,極低。」梅老師頓了頓,「從礦場的排污及傾倒的垃圾倒推工藝環節,我們初步判定,礦場內部應用的流程和設備也是最原始的。和十幾年前一樣。」
趙可頌覺出了不對:「您是說,新聞披露出的信息,跟金山的說法互相矛盾。礦場所說的,呃,優化帶來了產值提升,與事實不符?」
「你聽明白了。」梅老師鬆了一口氣。「問題是,如果礦場的說法是假的,礦石產量降低,工藝沒有改良,那麼礦石的產值不變,金山銅業增長的數字是怎麼來的?」
趙可頌試探性地問:「財務造假?」但企業的財務造假,需要梅老師來查嗎?
「可能是手段之一。實際上,金山銅業隱瞞事實,用某種方式來維持產值,這種可能性只停留在猜測階段。「
至此,他還沒聽出這跟他們原本談論的內容關聯在哪裡。
梅老師頓了頓,扔出謎底:「礦藏開發牽一髮動全身。金山有幾十年的歷史,人與人、公司與公司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背後更有多方力量。沒有正當理由,我們無法直接查。因此,查清青谷以及金山銅業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這是你此次青谷之行的任務。」
任務?趙可頌驚訝,繼而想到他結束治療後幾次去見梅老師的情形。最後梅老師終於鬆了口,讓他等安排,那時提到了「將功贖罪」四個字。
是了,趙可頌見習時用老警察的權限查了趙新月的行蹤,無意驚動了另一個案嫌疑人,導致了行動失敗。趙可頌嚴重破壞了警方的行動,怎麼可能輕易讓他再回到崗位上?
之後,趙可頌等到了到青谷市報導的命令,梅老師只說到了青谷有什麼問題及時匯報。
原來,從他到達青谷的第一刻開始,梅老師對他的考核已經開始了。
「這件事,為什麼是您來查?您不是……」趙可頌問到一半住了嘴,答案不言自明。青谷由梅老師來查,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牽一髮而動全身。金山是那一發,全身是什麼?則是梅老師要查的東西。
趙可頌咬咬唇:「查清青谷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具體需要了解到什麼程度?」
「最近這段時間,你做得很好,保持下去。我希望看到實質性的進展,周硼的案子是誰主使的,我要看到證據。金山有什麼貓膩,背後都有誰,這些情況,你要儘可能地了解。」
「您是說,查清與金山有關的利益集團?」趙可頌欲哭無淚,周硼他都沒查明白,這麼艱巨的任務……
梅老師寬了他的心:「了解,了解即可。你不要緊張,我今天跟你說這些,是希望你心中有數。揪出金山和背後的力量,是我們的任務。不過,在不了解當地情況,沒有掌握關鍵證據的情況下,我們現在過去只是打草驚蛇。」
「你的任務,一是深入群眾,在處理具體的案件時儘可能地搜集信息,當然,主要是周硼案中釐清金山背後的利益關係,減少我們與當地的信息差,為開展後續工作打好基礎,二是搜集證據,為工作組立案偵查提供實證支持。」
總的來說,兩個關鍵詞,情報和證據。
趙可頌對周硼案查到底,藉此接觸青谷市的各方人馬,做梅老師在青谷市的眼睛。
當然,如果趙可頌查到的事實、提供的證據顯示青谷市不值得繼續追查,他破了周硼這個在ENTV-綠色焦點和生態特別小組都掛了號的案子,也算將功折罪。
「我明白了。保證完成任務。」趙可頌理清了其中關節,頓時舒了一口氣。
無論最終這件事走向如何,他都能理直氣壯地靠自己做回警察,而不必疑心,周圍人是不是被老趙腐蝕了才照顧他。
「還有一件事情。」梅老師又說。
「您說。」趙可頌聽著,一顆心又提起來。
短暫的沉默後,梅老師卻說:「我私人希望,你能安全地完成這次任務。」
末了,他又加了一句:「無論做到哪一步。」
「您放心。我保證……」
保證安全嗎?趙可頌不敢說,只得停在這裡。
小趙又問:「那…張寬呢?」
電話那頭,梅老師說:「人各有志,勉強不得。」
——
8月1日,星期六。
劉萬里被趙可頌喊回了局裡開會。
會上,張寬宣布,聽了小趙的匯報後,他覺得周硼案里還有許多疑點,要好好地查,仔細地查,徹查到底。上面研究決定,將周硼案交由趙可頌負責,劉萬里從旁輔助。局裡的人隨便用,這次是真的隨便用。
會上,劉萬里悄悄問小趙怎麼回事,怎麼一天不到的時間,張寬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還在大周末一早開會。小趙臉色不佳,全程發呆,也不知道聽沒聽見他說話。
一散會,各路眼光紛紛往小趙和老劉的方向聚集。
小趙抱著文件急忙離開,不料身後一隻大手揪住了他的衣領。
劉萬里大力拍他:「到底怎麼回事?」
泰山說:「怎麼回事?空降來的人,搶功勞唄。你這一不小心,怎麼又成墊腳石了?」
劉萬里嗆回去:「老子問你了?分給小趙,我樂意。」
再說了,是不是功勞還不一定,這瞎了眼的草包。
聽了這話,小趙忐忑的心情神奇地安穩下來,在老劉維護的話語中,漸漸打定了主意。
在青谷鎮當臥底,好歹有個劉萬里。
雖然認識不夠十天,但朝夕相處下來,他是怎樣一個人,小趙還是能信的。
趙新月說過,凡事論跡不論心。
劉萬里要是沒原則,不會在市局工作這麼多年,還住在老巷連空調也安不上的危房裡。他沒有家人,沒有欲望,只想著破案。雖然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麼、昨天對他的冷言從何而來,但總的來說,這是個端正做事的正派人。
除了最終目的,小趙把和梅老師的談話挑了一些,告訴老劉。
老劉很高興——這下,我們不用擔心會遇到阻礙了。
「但是,為什麼負責人換成了我呢?」
「是你那個什麼梅老師的主意?」
「不會,我沒辦過什麼案子,讓我負責,完全沒好處。梅老師不會這麼做。」
「那就是,有人不想我們好好辦案?」說這話的時候,劉萬里分明看了張寬一眼。
最後只得說:「別管了,能辦案子就是好事。
問題是,接下來,怎麼查?
經過討論,他們認為應該殺暗處的人一個不知所措,直接去找楊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