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秋
2005年秋
隨著夏天的腳步逐漸臨近,田野里的小麥在陽光的照耀下逐漸變成了金黃色,那是收穫的色彩,預示著小麥已經成熟。在這個季節,老三也迎來了他的暑假,一個充滿農活和歡樂的暑假。老三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會放下書包,和父母一起投入到繁忙的農事中。花錢找人開著收割機將沉甸甸的小麥割倒在田地里,然後用拖拉機將小麥拉到旦場,然後在院子裡的旦場上,老三會開著拖拉機,拖著沉重的石磙,一圈又一圈地碾過麥子,將麥粒從麥稈中分離出來。中午時分,太陽高懸,熱浪滾滾,老三和父母會坐在院子裡的楊樹下,享受片刻的涼爽。他們一邊吃飯,一邊聊著家裡的瑣事,享受著難得的寧靜時光。
就在這樣的一個中午,老三目睹了孟子開著拖拉機不小心撞到了自家的楊樹。幸運的是,孟子沒有受傷,只是那棵楊樹被撞得有些傾斜。老三忍不住調侃孟子,孟子也顯得有些尷尬。兩人簡單交談了幾句,孟子便繼續開著拖拉機,在旦場上繼續他的工作。
經過幾天的辛勤勞作,小麥終於收割完畢,田地里又重新種上了玉米和其他農作物。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收割小麥的時間大大縮短了。老三也迎來了開學的日子,這是他升入初二的時刻。老三對於上學期的學習記憶模糊,似乎只有語文一門課他認真對待了,其他科目他都感覺像是在隨意填寫答案。老師也沒有公布具體的分數,就這樣,老三稀里糊塗地升入了初二。回想起來,他發現自己的班級里似乎沒有留級的同學。這次分班,老三得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他的好朋友大聖轉學去了另一個鎮上的學校。但也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他和孟子分在了同一個班級,初二四班,位於教學樓二樓的樓梯口。他們的班主任是一位男老師,教幾何,這也是他第一次擔任班主任,缺乏經驗。老三和孟子一起去請假,希望回家休息一天,沒想到班主任很爽快地批准了他們的請假條。這讓老三和孟子非常開心,他們想回家後美美地睡了一覺,到了家告訴父母他們想家了,父母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囑咐他們不要耽誤了學習。第二天一大早,老三就急忙趕往學校,沒有影響到正常的上課。到了教室,他聽到同桌說,昨天晚上班主任一口氣批了三十幾個同學的假條,老三聽後感到非常吃驚。
在這樣的環境中,老三度過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期中學期。每周,老三都會請假回家一次,回家享受家的溫暖。家對他來說,不僅僅是一個避風港,更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地方。每次回家,他都會帶上幾個自家蒸的饅頭回到學校,這樣可以節省一些生活費。饅頭雖然簡單,但對他來說卻是滿滿的家的味道。
這個學期,學校的伙食費又上漲了。老三記得剛上學的時候,一塊錢可以買到七個饅頭,而現在同樣的錢只能買到五個。物價的上漲讓他感到有些無奈,但又無能為力。除了經濟上的壓力,學習上的煩惱也讓他倍感壓力。課程越來越難,作業越來越多,老三開始對繼續上學產生了懷疑。他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像村裡的其他孩子一樣,早早地離開學校,去外面的世界闖蕩。
在一個周日的下午,老三鼓起勇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他希望他們能夠理解,退學對他來說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然而,父母的反應卻出乎他的意料。他們堅決反對,甚至有些生氣。他們告訴老三,以前家裡條件不好,哥哥姐姐們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交學費,不得不早早退學。現在到了老三這一代,他們希望他能夠堅持下去,完成學業,不要重蹈覆轍。
被父母教訓了一頓的老三,雖然心裡有些委屈,但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他只好老老實實地回到學校,繼續他的學業。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轉眼間,玉米成熟的季節到了。一家人忙碌起來,將地里的玉米掰下來,裝滿了幾大車,拉到了家裡的院子裡。在剝玉米的過程中,家人們一邊忙碌,一邊看著哥哥買回來的DVD碟片。那些來自香港的電影,充滿了幽默和歡樂,讓老三暫時忘卻了學習的壓力和生活的煩惱。在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和幸福,也重新找回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三在家裡剝著玉米,一邊和哥哥們聊起了自己在工地上的經歷。哥哥們認真地聽著,偶爾插上幾句,分享著自己在工地上的所見所聞。老三也趁機吐露了自己不想繼續上學的想法,他告訴哥哥們,儘管他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但他在學校里總是跟不上進度,學習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老三回憶起那些在教室里度過的漫長時光,書本上的文字仿佛有魔力一般,一進入他的眼睛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嘗試過各種方法,試圖將那些複雜的公式和歷史年代記在心裡,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每當他試圖集中精力學習時,腦海里就像有一團亂麻,讓他感到頭暈目眩,甚至有一次他因為過度努力學習而感到噁心,差點嘔吐。從那以後,老三就對努力學習失去了信心。
哥哥們聽後,都紛紛勸說老三要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他們告訴老三,雖然在工地幹活可以賺到一些錢,但那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沒有學歷,想要賺更多的錢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還說,如果老三能夠繼續讀書,將來或許有機會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輕輕鬆鬆地賺取更多的工資。他們用自己在工地上的親身經歷來告誡老三,工地上的工作不僅辛苦,而且充滿了危險,長期從事這樣的工作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
老三聽著哥哥們的話,心中充滿了無奈。他並不是不願意學習,只是他真的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他看著那些書本,心裡充滿了挫敗感。儘管如此,哥哥們的勸說還是讓他心裡有些動搖,他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或許換一種學習方法,他能夠克服目前的困難。老三知道,儘管前路充滿挑戰,但他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實現自己的夢想。
隨著夏天的腳步逐漸臨近,田野里的小麥在陽光的照耀下逐漸變成了金黃色,那是收穫的色彩,預示著小麥已經成熟。在這個季節,老三也迎來了他的暑假,一個充滿農活和歡樂的暑假。老三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會放下書包,和父母一起投入到繁忙的農事中。花錢找人開著收割機將沉甸甸的小麥割倒在田地里,然後用拖拉機將小麥拉到旦場,然後在院子裡的旦場上,老三會開著拖拉機,拖著沉重的石磙,一圈又一圈地碾過麥子,將麥粒從麥稈中分離出來。中午時分,太陽高懸,熱浪滾滾,老三和父母會坐在院子裡的楊樹下,享受片刻的涼爽。他們一邊吃飯,一邊聊著家裡的瑣事,享受著難得的寧靜時光。
就在這樣的一個中午,老三目睹了孟子開著拖拉機不小心撞到了自家的楊樹。幸運的是,孟子沒有受傷,只是那棵楊樹被撞得有些傾斜。老三忍不住調侃孟子,孟子也顯得有些尷尬。兩人簡單交談了幾句,孟子便繼續開著拖拉機,在旦場上繼續他的工作。
經過幾天的辛勤勞作,小麥終於收割完畢,田地里又重新種上了玉米和其他農作物。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收割小麥的時間大大縮短了。老三也迎來了開學的日子,這是他升入初二的時刻。老三對於上學期的學習記憶模糊,似乎只有語文一門課他認真對待了,其他科目他都感覺像是在隨意填寫答案。老師也沒有公布具體的分數,就這樣,老三稀里糊塗地升入了初二。回想起來,他發現自己的班級里似乎沒有留級的同學。這次分班,老三得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他的好朋友大聖轉學去了另一個鎮上的學校。但也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他和孟子分在了同一個班級,初二四班,位於教學樓二樓的樓梯口。他們的班主任是一位男老師,教幾何,這也是他第一次擔任班主任,缺乏經驗。老三和孟子一起去請假,希望回家休息一天,沒想到班主任很爽快地批准了他們的請假條。這讓老三和孟子非常開心,他們想回家後美美地睡了一覺,到了家告訴父母他們想家了,父母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囑咐他們不要耽誤了學習。第二天一大早,老三就急忙趕往學校,沒有影響到正常的上課。到了教室,他聽到同桌說,昨天晚上班主任一口氣批了三十幾個同學的假條,老三聽後感到非常吃驚。
在這樣的環境中,老三度過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期中學期。每周,老三都會請假回家一次,回家享受家的溫暖。家對他來說,不僅僅是一個避風港,更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地方。每次回家,他都會帶上幾個自家蒸的饅頭回到學校,這樣可以節省一些生活費。饅頭雖然簡單,但對他來說卻是滿滿的家的味道。
這個學期,學校的伙食費又上漲了。老三記得剛上學的時候,一塊錢可以買到七個饅頭,而現在同樣的錢只能買到五個。物價的上漲讓他感到有些無奈,但又無能為力。除了經濟上的壓力,學習上的煩惱也讓他倍感壓力。課程越來越難,作業越來越多,老三開始對繼續上學產生了懷疑。他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像村裡的其他孩子一樣,早早地離開學校,去外面的世界闖蕩。
在一個周日的下午,老三鼓起勇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他希望他們能夠理解,退學對他來說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然而,父母的反應卻出乎他的意料。他們堅決反對,甚至有些生氣。他們告訴老三,以前家裡條件不好,哥哥姐姐們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交學費,不得不早早退學。現在到了老三這一代,他們希望他能夠堅持下去,完成學業,不要重蹈覆轍。
被父母教訓了一頓的老三,雖然心裡有些委屈,但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他只好老老實實地回到學校,繼續他的學業。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轉眼間,玉米成熟的季節到了。一家人忙碌起來,將地里的玉米掰下來,裝滿了幾大車,拉到了家裡的院子裡。在剝玉米的過程中,家人們一邊忙碌,一邊看著哥哥買回來的DVD碟片。那些來自香港的電影,充滿了幽默和歡樂,讓老三暫時忘卻了學習的壓力和生活的煩惱。在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和幸福,也重新找回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三在家裡剝著玉米,一邊和哥哥們聊起了自己在工地上的經歷。哥哥們認真地聽著,偶爾插上幾句,分享著自己在工地上的所見所聞。老三也趁機吐露了自己不想繼續上學的想法,他告訴哥哥們,儘管他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但他在學校里總是跟不上進度,學習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場無休止的戰鬥。
老三回憶起那些在教室里度過的漫長時光,書本上的文字仿佛有魔力一般,一進入他的眼睛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嘗試過各種方法,試圖將那些複雜的公式和歷史年代記在心裡,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每當他試圖集中精力學習時,腦海里就像有一團亂麻,讓他感到頭暈目眩,甚至有一次他因為過度努力學習而感到噁心,差點嘔吐。從那以後,老三就對努力學習失去了信心。
哥哥們聽後,都紛紛勸說老三要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他們告訴老三,雖然在工地幹活可以賺到一些錢,但那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沒有學歷,想要賺更多的錢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還說,如果老三能夠繼續讀書,將來或許有機會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輕輕鬆鬆地賺取更多的工資。他們用自己在工地上的親身經歷來告誡老三,工地上的工作不僅辛苦,而且充滿了危險,長期從事這樣的工作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
老三聽著哥哥們的話,心中充滿了無奈。他並不是不願意學習,只是他真的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他看著那些書本,心裡充滿了挫敗感。儘管如此,哥哥們的勸說還是讓他心裡有些動搖,他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或許換一種學習方法,他能夠克服目前的困難。老三知道,儘管前路充滿挑戰,但他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