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六韜-文韜-六守》-學習談話藝術
文王詢問太公道:「統治國家管理百姓的君主,失掉他的權利和百姓的支持的原因是什麼呢?」(關注的核心兩個,權利和百姓的支持)
太公答道:「那是他用人不慎造成的。君主應該做到六守、三寶。」(這裡提出了很重要的兩個觀念,六守、三寶)
文王問:「什麼是六守?」
太公回答說:「所謂的『六守』: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在這裡舉一些名人的例子,明代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王守義十三香,拳打郭子儀,腳踢李光弼,安史之亂叛軍第一悍將安守忠,有想起名字的朋友,這段可以作為參考)
文王問:「要怎樣才能挑選到符合六守標準的人才呢?」(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選到這樣的人呢。)
太公說:「給他財物,『考驗他是否逾越禮法;使他尊貴的地位,考驗他是否驕橫不馴;對他委以重任,考驗他是否堅定不移地去完成;讓他去處理事務,考驗他是否隱瞞欺騙;讓他置身於危險之中,考驗他是否臨危不懼;讓他去處理突發事變,考驗他是否應變自如。富裕而不逾禮法的。是因為心中存有天理,這就是「仁愛」;尊貴而不驕橫的,這就是「正義」;身負重任而能堅定不移去完成的,這就是「忠誠」;處理問題而不隱瞞欺騙的,這就是「信用」;身處危難而無所畏懼的,這就是「勇敢」;面對突發事變而應付裕如的,這就是「智謀」。君主不要把三寶交給別人,如果交給別人,君主就會喪失自己的權威。」(前半部分是選人的具體方法,這個可以學來用的,是具體的手段,諸葛亮也有用人七法,和這個異曲同工,「問之以是非以觀其志,窮之以辭辯以觀其變,咨之以計謀以觀其識,告之以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以觀其性,臨之以利以觀其廉,期之以事以觀其信」。後半部分詳細介紹仁、義、忠、信、勇、謀。)
文王問:「您所指的三寶又是什麼?」
太公答道:「三寶就是大農、大工、大商。把農民組織起來聚居在一地互相幫助耕耘,就不會荒廢土地,糧食就會充足;把工匠組織起來聚居在一地進行生產,工具交流使用,器具就會充足;把商賈組織起來聚居在一起進行貿易,相互進行貿易,財貨就會充足。讓這三大行業各安其業,百姓就不會尋思變亂。不應打亂這種區域結構,不要拆散居民的家族組織。使臣民不得富於君主,城邑不得大於國都。具備六守標準的人得到重用,君主的事業就能昌盛發達;三寶發展完備,那麼國家便可以長治久安了。」(古代的人不能隨意走動,職業也是世襲罔替,社會發展至今雖然有些變化,但是社會管理仍然是異曲同工。)
太公答道:「那是他用人不慎造成的。君主應該做到六守、三寶。」(這裡提出了很重要的兩個觀念,六守、三寶)
文王問:「什麼是六守?」
太公回答說:「所謂的『六守』: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在這裡舉一些名人的例子,明代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王守義十三香,拳打郭子儀,腳踢李光弼,安史之亂叛軍第一悍將安守忠,有想起名字的朋友,這段可以作為參考)
文王問:「要怎樣才能挑選到符合六守標準的人才呢?」(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選到這樣的人呢。)
太公說:「給他財物,『考驗他是否逾越禮法;使他尊貴的地位,考驗他是否驕橫不馴;對他委以重任,考驗他是否堅定不移地去完成;讓他去處理事務,考驗他是否隱瞞欺騙;讓他置身於危險之中,考驗他是否臨危不懼;讓他去處理突發事變,考驗他是否應變自如。富裕而不逾禮法的。是因為心中存有天理,這就是「仁愛」;尊貴而不驕橫的,這就是「正義」;身負重任而能堅定不移去完成的,這就是「忠誠」;處理問題而不隱瞞欺騙的,這就是「信用」;身處危難而無所畏懼的,這就是「勇敢」;面對突發事變而應付裕如的,這就是「智謀」。君主不要把三寶交給別人,如果交給別人,君主就會喪失自己的權威。」(前半部分是選人的具體方法,這個可以學來用的,是具體的手段,諸葛亮也有用人七法,和這個異曲同工,「問之以是非以觀其志,窮之以辭辯以觀其變,咨之以計謀以觀其識,告之以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以觀其性,臨之以利以觀其廉,期之以事以觀其信」。後半部分詳細介紹仁、義、忠、信、勇、謀。)
文王問:「您所指的三寶又是什麼?」
太公答道:「三寶就是大農、大工、大商。把農民組織起來聚居在一地互相幫助耕耘,就不會荒廢土地,糧食就會充足;把工匠組織起來聚居在一地進行生產,工具交流使用,器具就會充足;把商賈組織起來聚居在一起進行貿易,相互進行貿易,財貨就會充足。讓這三大行業各安其業,百姓就不會尋思變亂。不應打亂這種區域結構,不要拆散居民的家族組織。使臣民不得富於君主,城邑不得大於國都。具備六守標準的人得到重用,君主的事業就能昌盛發達;三寶發展完備,那麼國家便可以長治久安了。」(古代的人不能隨意走動,職業也是世襲罔替,社會發展至今雖然有些變化,但是社會管理仍然是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