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六韜-文韜-明傳》-學習談話藝術
文王臥病在床,召見太公,當時太子姬發也在一旁。文王說:「唉!恐怕上天要遺棄我了,周國的社稷大事就要託付給您了。現在我想聽您講講至理明言,把安邦濟世的方法,以便明確地傳授給我的子孫。」(似乎病的還不至於託付後事,可能藉此機會,再進行一些溝通交流。)
太公問:「王您想要知道些什麼呢?」
文王說:「古代聖賢的治國之道,應該廢棄什麼,應該興盛什麼,您能夠把其中的道理講給我聽聽嗎?」(可以看出了解的內容也不是非常急迫的事情,一般君王駕崩,談話肯定不是這些內容)
太公回答道:「看見善事卻懈怠不去辦,時機來臨卻遲疑不決,明知道有錯還泰然處之,這三種情況就是先聖治國之道所應廢止的。柔和而清靜,謙恭而敬謹,強大而自居弱小,隱忍而能夠剛正處事,這四種情況是先聖治國之道所應推行的。所以,正義勝過私慾,國家就能昌盛;私慾勝過正義,國家就會走向滅亡;敬謹勝過懈怠,國家就能祥和;懈怠勝過敬謹,國家就會覆滅。」(廢止的三條翻譯就是第一樂善好施、博施濟眾、扶危濟困,第二在緊要時刻立即做出決斷,第三有錯及時改正。推行正確的價值觀正義勝過私慾,敬謹勝過懈怠。)
太公問:「王您想要知道些什麼呢?」
文王說:「古代聖賢的治國之道,應該廢棄什麼,應該興盛什麼,您能夠把其中的道理講給我聽聽嗎?」(可以看出了解的內容也不是非常急迫的事情,一般君王駕崩,談話肯定不是這些內容)
太公回答道:「看見善事卻懈怠不去辦,時機來臨卻遲疑不決,明知道有錯還泰然處之,這三種情況就是先聖治國之道所應廢止的。柔和而清靜,謙恭而敬謹,強大而自居弱小,隱忍而能夠剛正處事,這四種情況是先聖治國之道所應推行的。所以,正義勝過私慾,國家就能昌盛;私慾勝過正義,國家就會走向滅亡;敬謹勝過懈怠,國家就能祥和;懈怠勝過敬謹,國家就會覆滅。」(廢止的三條翻譯就是第一樂善好施、博施濟眾、扶危濟困,第二在緊要時刻立即做出決斷,第三有錯及時改正。推行正確的價值觀正義勝過私慾,敬謹勝過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