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六韜-文韜-大禮》-學習談話藝術
文王問太公道:「君主與臣民之間的禮法應該怎樣才合適?」
太公回答說:「作為君主最重要的是洞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順服恭敬。洞察下情在於不疏遠臣民,馴服恭敬就不應該隱瞞私情。君主要做的是遍施恩惠,臣民要做的是應安守職分。遍施恩惠,要像上天播撒霖雨給予萬物;安守職分,要像大地培育萬物。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這樣就可以確定君臣間的禮法。」
文王問道:「身居君主之位,處理政務時應該怎樣做?」
太公答道:「應該安詳穩重而沉著清靜,柔和有節而胸有成竹,善於施惠而不同民眾爭利,虛心靜氣而公道無私,處理事務公平不偏不倚。」
文王問:「君主應該怎麼聽取他人的意見呢?」
太公答道:「君主在聽他人說話時,不要輕率地接受,也不要粗暴地拒絕。輕率接受就容易讓自己失去主見,粗暴拒絕可能就會阻塞臣民進言的途徑。君主要像高山一般,使人仰慕卻無法窺見其頂峰;要像深淵那樣,讓人無法真正測量其深度。神聖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要保持清靜公正。」(怎麼樣聽取別人的意見,這個話題不只是適合管理者,也適合我們所有人,第一步要做到不要輕率地接受別人意見,也不要粗暴的拒絕,後果也說了,輕率接受會失去主見,粗暴拒絕會阻塞進言,想一下也知道,別人不會再和你說了。那該怎麼做呢,原文「神明之德,正靜其極」摘錄在這裡,是因為我認為翻譯不是很合理,翻譯的是神聖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要保持清靜公正。我找了一下資料,道德經里有致虛極,守靜篤;莊子裡有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鬼谷子里有安徐正靜。這裡我理解為一種很高深的狀態,用道德經的話就是大道。)
文王問:「君主怎樣才能使內心保持清明,做到洞察一切呢?」
太公答道:「眼睛貴在能夠觀察看清事物,耳朵貴在聽得到遠處的意見,心貴在充滿睿智。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就沒有什麼是看不見的;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傾聽意見,就沒有什麼是聽不見的;用思慮天下之心去思考事物,那麼天下的事就沒有不知道的。四面八方的情況都匯集到君主那裡,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利用大家的眼睛看事物,利用大家的耳朵聽事物,用思慮天下之心思考事物)
本章節對話略顯套路,在我看來是為了問答而問答,四問就是要引出四答)
太公回答說:「作為君主最重要的是洞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順服恭敬。洞察下情在於不疏遠臣民,馴服恭敬就不應該隱瞞私情。君主要做的是遍施恩惠,臣民要做的是應安守職分。遍施恩惠,要像上天播撒霖雨給予萬物;安守職分,要像大地培育萬物。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這樣就可以確定君臣間的禮法。」
文王問道:「身居君主之位,處理政務時應該怎樣做?」
太公答道:「應該安詳穩重而沉著清靜,柔和有節而胸有成竹,善於施惠而不同民眾爭利,虛心靜氣而公道無私,處理事務公平不偏不倚。」
文王問:「君主應該怎麼聽取他人的意見呢?」
太公答道:「君主在聽他人說話時,不要輕率地接受,也不要粗暴地拒絕。輕率接受就容易讓自己失去主見,粗暴拒絕可能就會阻塞臣民進言的途徑。君主要像高山一般,使人仰慕卻無法窺見其頂峰;要像深淵那樣,讓人無法真正測量其深度。神聖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要保持清靜公正。」(怎麼樣聽取別人的意見,這個話題不只是適合管理者,也適合我們所有人,第一步要做到不要輕率地接受別人意見,也不要粗暴的拒絕,後果也說了,輕率接受會失去主見,粗暴拒絕會阻塞進言,想一下也知道,別人不會再和你說了。那該怎麼做呢,原文「神明之德,正靜其極」摘錄在這裡,是因為我認為翻譯不是很合理,翻譯的是神聖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要保持清靜公正。我找了一下資料,道德經里有致虛極,守靜篤;莊子裡有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鬼谷子里有安徐正靜。這裡我理解為一種很高深的狀態,用道德經的話就是大道。)
文王問:「君主怎樣才能使內心保持清明,做到洞察一切呢?」
太公答道:「眼睛貴在能夠觀察看清事物,耳朵貴在聽得到遠處的意見,心貴在充滿睿智。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就沒有什麼是看不見的;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傾聽意見,就沒有什麼是聽不見的;用思慮天下之心去思考事物,那麼天下的事就沒有不知道的。四面八方的情況都匯集到君主那裡,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利用大家的眼睛看事物,利用大家的耳朵聽事物,用思慮天下之心思考事物)
本章節對話略顯套路,在我看來是為了問答而問答,四問就是要引出四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