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八章 氫源氣櫃
第二天早上酒醒了,王近之有些後悔答應寫檢討。酒話也是話,大丈夫言出必行,既然答應了就寫吧。上班時間,王近之把檢討書交到了邵廠長的桌上。
「小王,坐一會兒,我們聊一聊關於反式對氨基環己醇的事。」邵廠長看也沒看就把檢討書收到了抽屜里,聊起了另一個產品的進展。
難得邵廠長第一次這麼誠懇,王近之坐了下來,從邵廠長的嘴裡,王近之了解到了三個月來,反式對氨基環己醇的第一步合成,由對乙醯氨基苯酚加氫到對乙醯氨基環己醇就一直受阻,鈀碳加氫沒有如報導般地取得成功。
「權威雜誌的報導,應當不會有假,再過一個月就是元旦了,車間與工廠可是簽了合同的,得把氫源穩定性的問題給拿下,這幾月一直在忙吡咯,都還沒顧及呢,還是楊科長他們再仔細地找一找方法試試吧。」
已經三個月了,因為一直忙於吡咯的大生產反應器壽命的事,同時,又要兼顧氫源技改。自從引進了藍州的甲醇裂解制氫工藝後,產氫如同預估得一般順利,可是,因為工廠的雙氧水停產,多餘的氫氣沒地方消耗,只能通過煙囪一把火燒了它,每天,王近之看著煙囪口熊熊燃燒的火焰,心痛的要命,這燒的可都是錢啊。
反式項目不歸我負責,還是先掃了自個的門前雪再說,王近之聽了聽,沒作細想,就從邵廠長的辦公室里出來了。
只有在均勻產氫的前提下,裂解制氫的裝置才能穩定地進行。因為加氫車間需氫量不穩定,每釜加氫前期需氫量很高,後期需氫量很低,需氫量變化,必然會影響前面的裂解,而外面客戶對鋼瓶氫的需求量也是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依靠它來調節產氫,調節的余度不大。在目前的條件下,為了保證裂解系統的穩定性,採取的是把多餘的氫氣排空燃燒。
多餘氫氣燃燒,燒的不僅僅是錢,更是王近之的面子。這段時間,工廠里也有很多議論,認為上裂解氫是個失敗的決策,裂解成本加上白白浪費的氫,虧得不比合成氨少,一開始,王近之就是甲醇裂解氫項目推手之一,不把浪費的氫給利用回來,個人在技術同行里的名聲必將受到極大的傷害。
工廠的技術就是間歇性加氫,需氫量時時在變,不象原來的雙氧水,是連續加氫反應,從工藝上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可能性。除了工藝之外,還有什麼好辦法呢,實在頭痛。
「劉教授啊,請教一下,與你合作的廠家中,其它廠家是怎麼個利用多餘的氫氣的?」百般無奈下,王近之向藍州劉老師請教。
「搞一個連續加氫的產品就可以了。」電話那頭,劉教授回覆說。
一個有利潤的連續加氫的產品,談何容易,別的不說,就連續加氫反應器吧,投資就得幾百萬,再說,本人小兵拉子一個,哪裡有門路找到一個銷路穩定的加氫產品啊,這條路肯定走不通。王近之搖了搖頭。
因為工廠規模的擴大,正在開挖著冷卻水池。看到這裡,王近之心裡一動,我們加工一個大體積的蓄氫貯罐,把多餘氫放貯罐里,再加一個高壓泵,要用時通過高壓泵打到加氫釜中,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想到這裡,王近之連忙提起電話,給高老師打了個電話。
「這個叫氣櫃,很多氣體的臨時貯存都是採取這樣的方法的,圖書館裡有這方面的資料,從結構與體積的計算到現成的圖紙都有,你過來複印一份就行。」高老師斬釘截鐵地說。
這是經典的現成的技術,一個直徑二十米,高二十米的雙層碳鋼貯罐,中間加水密封,就組成了一個可以裝近萬立方氫氣的氣櫃,體積雖大,可結構極簡單,加工起來沒有絲毫的難度。幾十年後,類似的事百度一下就找到答案了,而在當時,卻是個難倒大家的大難題。想到了,舉手之勞,想不到,想破腦袋也沒用。
「小王,坐一會兒,我們聊一聊關於反式對氨基環己醇的事。」邵廠長看也沒看就把檢討書收到了抽屜里,聊起了另一個產品的進展。
難得邵廠長第一次這麼誠懇,王近之坐了下來,從邵廠長的嘴裡,王近之了解到了三個月來,反式對氨基環己醇的第一步合成,由對乙醯氨基苯酚加氫到對乙醯氨基環己醇就一直受阻,鈀碳加氫沒有如報導般地取得成功。
「權威雜誌的報導,應當不會有假,再過一個月就是元旦了,車間與工廠可是簽了合同的,得把氫源穩定性的問題給拿下,這幾月一直在忙吡咯,都還沒顧及呢,還是楊科長他們再仔細地找一找方法試試吧。」
已經三個月了,因為一直忙於吡咯的大生產反應器壽命的事,同時,又要兼顧氫源技改。自從引進了藍州的甲醇裂解制氫工藝後,產氫如同預估得一般順利,可是,因為工廠的雙氧水停產,多餘的氫氣沒地方消耗,只能通過煙囪一把火燒了它,每天,王近之看著煙囪口熊熊燃燒的火焰,心痛的要命,這燒的可都是錢啊。
反式項目不歸我負責,還是先掃了自個的門前雪再說,王近之聽了聽,沒作細想,就從邵廠長的辦公室里出來了。
只有在均勻產氫的前提下,裂解制氫的裝置才能穩定地進行。因為加氫車間需氫量不穩定,每釜加氫前期需氫量很高,後期需氫量很低,需氫量變化,必然會影響前面的裂解,而外面客戶對鋼瓶氫的需求量也是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依靠它來調節產氫,調節的余度不大。在目前的條件下,為了保證裂解系統的穩定性,採取的是把多餘的氫氣排空燃燒。
多餘氫氣燃燒,燒的不僅僅是錢,更是王近之的面子。這段時間,工廠里也有很多議論,認為上裂解氫是個失敗的決策,裂解成本加上白白浪費的氫,虧得不比合成氨少,一開始,王近之就是甲醇裂解氫項目推手之一,不把浪費的氫給利用回來,個人在技術同行里的名聲必將受到極大的傷害。
工廠的技術就是間歇性加氫,需氫量時時在變,不象原來的雙氧水,是連續加氫反應,從工藝上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可能性。除了工藝之外,還有什麼好辦法呢,實在頭痛。
「劉教授啊,請教一下,與你合作的廠家中,其它廠家是怎麼個利用多餘的氫氣的?」百般無奈下,王近之向藍州劉老師請教。
「搞一個連續加氫的產品就可以了。」電話那頭,劉教授回覆說。
一個有利潤的連續加氫的產品,談何容易,別的不說,就連續加氫反應器吧,投資就得幾百萬,再說,本人小兵拉子一個,哪裡有門路找到一個銷路穩定的加氫產品啊,這條路肯定走不通。王近之搖了搖頭。
因為工廠規模的擴大,正在開挖著冷卻水池。看到這裡,王近之心裡一動,我們加工一個大體積的蓄氫貯罐,把多餘氫放貯罐里,再加一個高壓泵,要用時通過高壓泵打到加氫釜中,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想到這裡,王近之連忙提起電話,給高老師打了個電話。
「這個叫氣櫃,很多氣體的臨時貯存都是採取這樣的方法的,圖書館裡有這方面的資料,從結構與體積的計算到現成的圖紙都有,你過來複印一份就行。」高老師斬釘截鐵地說。
這是經典的現成的技術,一個直徑二十米,高二十米的雙層碳鋼貯罐,中間加水密封,就組成了一個可以裝近萬立方氫氣的氣櫃,體積雖大,可結構極簡單,加工起來沒有絲毫的難度。幾十年後,類似的事百度一下就找到答案了,而在當時,卻是個難倒大家的大難題。想到了,舉手之勞,想不到,想破腦袋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