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入相府(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在李豐這一場鬧劇並未引起太大的波瀾,百里坊的生意一切如故。

  這日,張毣來尋衛弘,言明奉父親張裔之命,請他入府一趟。

  衛弘自是沒敢耽擱,剛巧百里蘭也要去看看張夫人,於是將百里坊的生意託付給鹿氏老夫婦,他們則搭乘張毣的馬車,向張府而去。

  不多時,馬車便到了張府地界。

  衛弘聽見外面嘈雜的喧鬧聲音,掀開車簾看了看外面,才發現張府的大門口外,聚攏了烏泱泱一群人影,各色車馬將門前圍得水泄不通。

  衛弘皺起眉頭,低聲對張毣問道:「怎麼這麼多人圍在大門口,像極了討債的?」

  「可不就是來討債的嗎……」

  張毣無奈的抱怨了一句,不用他吩咐,趕車的馬夫就繞過人群,向後門駛去。

  聽著外面的動靜小了些,張毣才嘆了一口氣說道:「唉,冶金治所積弊久矣,如今我爹也算是能騰出手來了,可不得好好的整飭整飭嗎。這些人基本上是冶金治所內世襲的豪族,都是來找我爹來說情的。」

  聞言,衛弘也感到意外。

  他的印象里,叔父張裔是崇尚中庸之道的老好人,怎麼行事會變得如此凌厲?

  很快,馬車停在了張府東北角的偏門處,幾人下了馬車,悄悄地走進了張府,沒有驚動任何人。

  張裔坐在內堂的竹蓆上,閉目養神。

  看似悠閒寡淡,實則內心中的焦灼,絲毫不比外面那些急得團團亂的人遜色多少。

  冶金治所積弊久矣,此番「刮骨去毒」式的改制,勢必會引起那些蜀中相關世家的不滿。

  按理來說,這些依附冶金治所蛀蝕朝廷根本的世家,所貪圖的鐵交易之利,在臨邛曲生鐵供應增長和新式鍛鐵技法的應用後,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但張裔卻知道,人的野心是沒有盡頭的,對利益的貪婪與生俱來。

  若是自己不提前布局,這些人就像是嗅到血腥味的狼群,盯著冶金治所這龐大的肉體,磨牙吮血,拼了命地咬上一大口。

  所以,這些年,對冶金治所內部貪腐、走私成風的作風,頗為不滿,卻礙於鐵器供應須得到穩定的保證,只能對這些人的行徑視而不見。

  如今騰出手來,張裔深知再不料理掉這些中飽私囊的朝廷敗類,難道等他們吃的腦滿腸肥的時候再反過頭來對付自己嗎!

  他要做的,便是將冶金治所內的風氣重塑得天朗氣清。

  即便代價是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被罷官免職,亦在所不惜。

  張裔深知,當自己府前這些人影的耐心逐漸消磨殆盡,作鳥獸散的時候,自己這司金中郎將也算是做到頭了。

  罷了罷了,先帝對他有知遇之恩,自己這般做了,就權當是報還了恩情吧。

  張裔這般想著,就聽見庭院中的腳步聲,一看是自己的長子張毣帶著衛弘、百里蘭過來了。

  見他們行完禮後,張裔微微點頭,從臉上擠出一絲笑容,道:「今日午食就在家裡吃吧,正午過後,衛弘你跟老夫去一趟相府。」

  張裔頓了一會兒,便對衛弘點明:「是諸葛丞相要親自見見你。」

  聽見這個消息,衛弘也頗為欣喜,終於要親自見一見這輪大漢明月了,他等得太久了。

  ……

  ……

  正午過後,相府內。

  張裔報了名號過後,就被守門的小吏引到了廳堂中坐下,靜待著諸葛丞相的到來。

  不過很快,就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自庭中響起來,跟在張裔身後的衛弘抬頭去看,發現居然是黃喬。

  黃喬也瞧見了衛弘,僅僅眼神交匯一陣,便對著張裔說道:「司金中郎將,相府剛接到的消息,逆魏發動五十萬兵馬,將四面伐蜀,丞相正召集相府諸多屬吏,在正廳議事,還請司金中郎將移步正廳內,共商大事!」

  張裔自是不敢耽擱,又想起了身邊的衛弘,一陣猶豫。

  按理來說衛弘現在並無官職在身,張裔在思量,將其帶入相府正廳是否合適。

  黃喬見狀,連忙說道:「諸葛丞相親自打過招呼,將衛弘一併帶入議事廳。」

  於是,張裔帶著衛弘,跟在黃喬的身後,徑直到了議事廳。


  相府內的議事廳極大,裡面擠滿了近百道身影,周圍儘是一片喧鬧,諸葛亮閉著眼睛揉著鼻樑,坐在上位一言不發。

  這裡面無論是坐著的,還是站著的,都是大漢當前或者未來數十年舉足輕重的人物,連衛弘都不由得拘謹了三分。

  讓注意到衛弘此時拘謹姿態的黃喬,亦是揚起了嘴角。

  衛弘的目光,直接越過了熙熙攘攘的眾人,看到了主位上的諸葛亮,身影有些清瘦,一臉倦容。

  蔣琬將張裔安排在了靠近諸葛丞相的左下位,廳內皆是相府屬吏,倒是很少見到張裔這類的兩千石大吏,自是不能怠慢。

  衛弘當然能跟著占了便宜,靠著張裔的身邊坐下。

  說來也巧,大概是察覺到了身邊有人落座,諸葛亮輕抬起頭,睜開眼睛掃了一眼,旋即笑道:「是君嗣來了啊。」

  張裔作揖,諸葛亮莞爾一笑,示意他不用拘謹,目光便掃到了衛弘的臉上,打量了片刻,仿佛有些意外的神色:「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君嗣身邊,便是那位少年軍候衛弘吧。」

  「正是,正是……」

  張裔連連點頭,讓出半個身子,示意衛弘對諸葛亮行禮。

  衛弘自是心領神會,站起身來對著諸葛亮抱拳道:「卑職衛弘,見過丞相。」

  諸葛亮頗為讚許地說道:「年方十七,便能立下平定一郡叛亂的功勳,做的很不錯。說起來,你現在還是宮府吏,這次相府議事,你當積極建言獻策才是。」

  諸葛亮的語氣極為和藹,在衛弘聽起來,就像是諄諄教導的師者,對著自己的弟子細心地教誨著。

  衛弘輕輕點頭。

  畢竟是上百人的大場合,諸葛亮顯然不可能對衛弘再多加關注。隨後諸葛亮目光四掃,稍稍提高了一些腔調,說道:「人差不多到齊了,諸君落座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