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隆隆鼓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廖化沒有回應陳邵的約戰,為了不透露山中的情報,他還扣留了使者。

  儘管沒有帶領主力下山,廖化還是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進山的要害部位都追加兵力,增強了防禦力度。

  廖化軍主力沒有輕動,在營里休息。

  到達前線的幾個山頭,廖化勘察了地形,檢查了將士們的後勤保障,鼓舞了士氣。

  廖化卻沒有採取實質性軍事行動。

  求戰無果,陳邵主動派人攻山。

  第一波進攻的呂蒙軍,有五百人。

  陳邵似乎也沒想過在一波進攻中取勝,主力在郭村營地休整,觀望戰局。

  兵力不足加上軍心不穩,進山的呂蒙軍只能集中兵力,層層推進。

  依託地形,利用陷阱,廖化軍進行層層阻擊。

  呂蒙軍剛剛到達戰場,士氣正旺,雖然出現了傷亡,但是,部隊向著山里推進。

  隨著傷亡數量增加,進攻速度開始放慢。

  廖化軍的阻擊力度開始增強。

  除了正面阻擊的將士,兩翼的廖化軍也開始行動,朝著敵人的側翼發起進攻。

  呂蒙軍先鋒的攻勢很快被擋住。

  廖化與關平親自帶隊偷襲糧道和後路,呂蒙軍開始轉攻為守,而且,這支部隊有被包圍的風險。

  進攻不利,陳邵沒有魄力動用主力,提前進入全面戰爭。

  陳邵派人召回了呂蒙軍先鋒,還派出部隊接應。

  面對敵人的全力撤退,廖化和關平不約而同的讓開通道,第一天白天的戰鬥,就這麼結束了。

  夜晚,呂蒙軍在郭村營地休息。

  陳邵很小心,為了防備廖化軍下山偷襲,他在下山要道上部署了多支隊伍警戒。

  分析了敵軍的守備情況,廖化放棄了下山突襲的計劃。

  確認敵人做好了防禦準備,不會攻山,廖化命令將士傳令全軍,集合戰鼓。

  戰鼓全部部署在前線山頭上。

  廖化準備故技重施,對敵軍進行襲擾。

  如果陳邵跟隨呂蒙進攻過房陵,那麼,他一定會對廖化有更深的了解,可惜,他並沒有。

  夜深人靜,廖化認為時機成熟,命令將士們開始擂鼓。

  廖化親自敲響了第一統戰鼓。

  山頭上的鼓聲陸續響起,很快,隆隆鼓聲迴蕩在整個山腳。

  廖化軍將士提前得到提醒,可以放心安睡。

  呂蒙軍將士卻被驚醒了,山下大營冒出了大量火光。

  即使訓練有素的隊伍也很難在夜間穩定。

  即使,大軍會面臨炸營的風險。

  陳邵的士兵,成分更複雜,很多人沒有從軍經驗,出現混亂倒也不奇怪。

  鼓聲持續了很久才停止。

  呂蒙軍一度派出部隊,到山下巡邏,確認廖化軍沒有下山之後,才重新收兵回營。

  等了一段時間,廖化再次命令將士們擂鼓。

  有過之前的經歷,這一次,呂蒙軍反應速度更快。

  部隊出營之後來到山口,當然,仍然無功而返。

  陳邵對鼓聲的忍耐力遠遠低於呂蒙,沒有給廖化第三次騷擾機會,連夜組織將士後撤。

  撤軍的時候,陳邵沒有忘記那些警戒山口的部隊。

  主力撤退之後,警戒部隊也隨之撤離。

  連防守山道的將士們也統統撤離。

  得到斥候的反饋,確認敵人遠離熊山之後,廖化組織部隊,攜帶火把下山。

  將士們迅速對敵軍營地進行焚燒。

  陳邵發現了廖化軍的行動,帶兵殺回郭村的時候,晚了一步。

  營地被焚毀,廖化軍燒營部隊也重新上山。

  吃虧之後,呂蒙軍恢復了一些山下重點區域的布防。

  第二天,面對不利形勢下,陳邵再度派人向廖化請戰,廖化再次扣留了使者,陳邵組織部隊攻山。

  從郭村搬離,陳邵不但要在更遠位置紮營,而且,敵兵的進攻距離,更遠。


  第三天,第四天。

  呂蒙軍的攻勢越來越弱,效果也越來越差。

  隨著廖化軍的防禦戰法成型,呂蒙軍很難繼續向山里推進。

  意識到前線戰局穩定,將士們有了一套成熟的防禦手段後。

  廖化把前線軍務交給關平處置。

  回到後方,廖化檢查了墾荒進度。

  申儀雖然把精力用在了奪權上,但墾荒任務卻沒有受影響,按部就班的進行下去。

  尤其最開始的墾荒區,已經基本成型。

  只等春種時機一到,播種行動就可以開始。

  趕到現場的時候,將士們正在擴大墾荒規模。

  負責這部分軍務的,是蘇由。

  見到蘇由,廖化肯定了對方的功勞,要求墾荒工作繼續進行。

  同時,廖化給蘇由下達了新命令。

  廖化要求蘇由挑選幾名意志堅定,聰明伶俐的年輕人,穿越熊山,前往上庸。

  這些年輕人有兩個任務,首先,繪製山裡的地圖。

  確認哪些地方可以順利通行,哪些地方有障礙物阻攔。

  所有可以存放物資的場所,水源位置,適合伏兵的地點適宜行軍的路線,都要標註出來。

  繪製地圖的最重要目的,是打通糧道,畢竟,糧食問題是將士們需要面對的最大問題。

  戰事想要持續下去,單靠攻打城池,搶奪糧食是不夠的。

  那時候,上庸的陸運,蜀地的水運,都是廖化軍糧食補充的重要途徑。

  廖化對熊山有一個大規模開發想法,但是,所有的想法都需要根據地圖進行落實。

  除了派人勘測山里地形,進一步開展墾荒工作之外。

  廖化還給蘇由安排了一個任務。

  那就是,設計並且組裝木牛。

  木牛是由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在未來的北伐中與『流馬』一同投入戰爭。

  這兩件工具投入戰爭,有效緩解蜀漢北伐後勤壓力,節省人力資源。

  木牛的本質是獨輪車,加裝了護板和刀刃後,兼具作戰能力。

  廖化並不是木匠,前世對木牛也沒有進行深入了解。

  但是,他參與過北伐,知道木牛的用處,也知道木牛的優點。

  巴東城戰事的時候,為了轉運糧食,廖化依靠解救出的俘虜和大批百姓,採用接力的方式成功轉移了糧食。

  巴東戰事的時候,廖化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敵人的援助不及時。

  而且,及時解救戰俘,獲得了大量人力。

  廖化很難複製巴東戰事的成功。

  不論是節省運力,還是加快糧食運輸效率,藉助工具,都勢在必行。

  幸運的是,廖化並不需要自己去研發,諸葛亮的木牛完全可以拿來使用。

  難得可貴的是,山裡有足夠的木材,木牛的主要材料完全可以就地取材。

  至於工匠方面,廖化同樣不需要擔心,山上這麼多青壯,即使現在開始培訓,也來得及。

  把木牛的作用和製作方法告訴了蘇由。

  前兩條任務,蘇由還有信心完成,聽完第三條任務,蘇由愣住了。

  廖化不得不仔細講解,為了便於對方理解,用沙土做畫板,樹枝當畫筆,畫出木牛的大致形狀。

  蘇由是一個合格的將領,雖然提出了很多困難,但是,看到廖化態度認真,蘇由也就沒有堅持。

  結合圖片,反覆解釋,蘇由這才明白廖化的目的,承諾會安排專人研究。

  從蘇由處離開,廖化找到了詹晏。

  廖化很關心這位助手的傷勢恢復情況,畢竟軍中已無人可用了。

  關平在前線,蘇由負責後勤,廖化手下沒有其他放心人才可用。

  忙於瑣碎的軍務,就沒有精力制定作戰計劃。

  詹晏恢復的倒是不錯,見到廖化之後,他主動打了招呼。

  詹晏似乎聽到了不少傳聞,「我聽說,陳邵的部隊準備攻山,不知道是真是假?」


  廖化點點頭,把戰事的經過和自己的判斷告訴對方。

  聽說廖化挫敗了陳邵的進攻計劃,詹晏長呼一口氣,但還是進行了叮囑,「現在戰事還沒有結束,千萬不能大意。」

  廖化點點頭,「陳邵雖然很驍勇,但是,缺乏謀略,現在威信大幅下降,我認為,他的攻勢持續不了太久。」

  話題立即被轉移,「詹將軍,你現在已經是伏波將軍了,將士們的主心骨,可得趕緊恢復傷情,將士們還等著你呢。」

  詹晏聽到後,立即試圖起身,「我現在就可以上戰場,還能揮舞長槍,殺敵報國。」

  猛烈起身似乎牽扯到傷口,詹晏露出痛苦表情。

  把詹晏按倒在地之後,廖化主動開口了,「說起來,我有件事想問你。」

  詹晏在本地任職時間更長,熟悉熊山地勢。

  所以,廖化把自己給蘇由下達的命令,轉告了詹晏,「你認為,我的這個想法可行嗎?」

  詹晏笑了笑,「廖將軍,你雖然翻過了熊山,但不理解熊山的可怕。」

  「這裡不僅有群山,而且,還有很多無人區,別說是繪製地圖,順利往返大營和上庸已經很困難了。」

  「恕我直言,熊山的險峻遠遠超出你的想像,很多地方,或許只能容納一人通行,這些地方並不具備軍事作用。」

  詹晏沒有把話說完,但廖化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熊山的大部分區域甚至無法容納一個人通行。

  修出一條通道,直接通往上庸,不僅需要花費幾年功夫,還得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

  廖化陷入沉思。

  詹晏的下一句話重新給了廖化希望,「這並不意味著廖將軍的計劃不可行,咱們可以想別的方法。」

  (抱歉啊,今天特別忙,只有一章,明天會補,不出意外,明天會上架,第一章肯定免費,再次表達歉意,抱歉。)

  (ps.本來第83章是免費的,不知道怎麼變成了付費章節,很抱歉啊,想調整狀態發現改不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