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話 鄉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洛寧縣。

  「父親,母親!」

  見到門前等候自己的父母,張世馨連忙下了車拜見,在父母之後走進了故宅中。

  他一家本是洛寧縣寒門,因祖上曾出過一位三品官,因此物質條件並不算差。

  家宅與產業並未因為他當任了一年縣令而有所光大,一年來有所變化的只有父母日漸蒼老的容顏。

  雖說在整個玄玉島上,瀾江郡因優越的地利屬於是位列前三的富裕大郡,清河縣雖然在整個郡中並不起眼,但若是有善於聚斂者想要從中撈些油水,實在並非難事。

  可惜張縣令並不將為官的重點放在此左道,平素的俸祿雖不能說少,但絕對不算富貴。此次回家,只是帶了特產和油、鹽與米而已。

  好有在父母一直理解支持著自己。

  自從祖上顯赫過那一代之後,他們家便不再有人能繼承過去的顯貴,他的父親是個無名秀才,母親來自當地書香寒門,算得上門當戶對。張世馨從小從事耕讀,曾對著祖上留下的那塊象牙笏板發誓:自己將來要做到比三品官更高的位置去。

  他的父親問:「兒啊,這次回家準備待幾日?」

  「回父親的話,兒在正月三日就要回去了,公事在身,實在無奈。」張世馨垂首道。

  他父親年輕的時候,家裡遠遠要比現在貧窮的多,邊耕邊讀考中了秀才後,父親又連考了幾年鄉試,結果連連不中,鑑於家境的日漸窘迫,於是留在了老家私塾做先生,靠著微薄的收入和耕種營生。

  雖然父親對他一向嚴厲,每當他將要遠行繼續向上走的時候,父親從來不會留一滴眼淚,他想:父親一定也把當年的那份未能考中的遺憾寄托在了自己身上。

  於是自己少年時不曾懈怠過讀書,連考連捷,最終拿到了進士出身,算是完成了父親寄於自己的心愿。

  依稀記得,自己在年少時曾經問過父親自己名字的含義。

  父親的回答是:「世馨,一世孤芳,亦是萬世流芳。」但他從來不會對此再做過多的解釋。

  這個回答他一直記在心裡。

  於是上任以來,雖然張縣令如古來清客、雅士一般,有著獨特的愛好在身,卻從未敢耽誤公事,在面對上級時也講究曲直法理。

  幾個月前在破獲了清河與伊川縣交界處那一夥匪徒後,張世馨即刻上書彈劾了伊川縣縣令,哪怕是伊川縣縣令在此先確實協助了圍剿行動,並且在事後奉送了大量錢財,他也沒留任何情面,將贓款全部封存起來,同自己那份彈劾一同交到了瀾江郡郡治所——潞州縣處。

  此後沒過多久,那封證據確鑿的彈劾從潞州縣轉交的彈劾送至中央,命令將伊川縣令下獄拷問。

  拷問的工作是張世馨親自主持的,但很可惜,沒能問出什麼有用的東西,最終只能判定為是彼貪了小利的大意而已。不過「張司獄」嚴酷的名號已經在清河與伊川周邊幾縣傳開了。

  他憎恨那些紋著紅色圖案的「安平賊」不是沒有原因的,前些年裡,幾伙安平賊經常襲擊經過洛寧縣邊陲的商隊,往往人與財俱失,許多幼時看著自己長大的鄉親也遭到毒手。自那時起他便致力於搜集相關情報和安置線人,試圖破獲這群賊人的蹤跡與行動,好將他們一網打盡,替洛寧縣以及天下百姓伸張正義。

  這是張縣令的職責,也是張世馨的職責。

  據自己得到的情報來看,這夥人的動機恐怕絕非打家劫舍那麼簡單,恐怕從新一年開始,他們的動作會更大。

  他並沒有在父母面前表現過多的憂慮,要走的那天,他只是說:「父親,母親,這次回去,兒準備打些家裡的瓜果帶上。」

  差點忘了和某個傢伙的口頭約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