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話 重九
天地之間,自有生數、成數之變,古稱其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以九為極,陰數以六為最,陽者,天地生發之氣也,陰者,天地閉藏之氣。
九月九日,本該是天地極陽之時,又何以謂之有厄?蓋因「日中有損,月盈則虧」,以其陽氣過盛之故也,過則有損。
況且此時正值一年夏至日後,冬至日前,正是天地陰氣滋長之時,此時雖為陽極,定不作長久論也。
以一個合法身份定居在清河縣還沒多久的魏道自然不會明白玄玉國傳統文化中這樣陰陽五行變化的大道理,他只知道,今天似乎是個什麼對當地人來說非常特殊的節日。
只一大早,在縣衙中輪班宿守的他便看到自己的大恩公匆匆從外面闖進了縣令的宅邸中,沒多久兩人就同乘著一輛馬車急匆匆地向東去了。
沒過多久,前來接替自己值班的衙役與自己交換了崗位,魏道偷偷撇了一眼看去,卻見這人臉上略有些遺憾的神色。
緊接著有一看著有些眼熟的掾吏自府中倉促跑了出來,大聲在縣衙內宣讀著縣令尚未來得及公布的公文。
大體是在說什麼今日全縣衙放假一日的事情,魏道就只堪堪聽到了幾個字,一是由於這人口音比較重,二是本該後續值班的官兵們之歡呼聲幾乎掩蓋了掾吏的聲音。
和他們不一樣,自己是沒有家可回的。
於是魏道只好有些失落地回到了平時值班衙役們休息的班房內,簡單用了些粥後,便躺在硬鋪上睡下了。
這一覺直睡到午,未交接之時,小窗外暖陽正好,實在是舒爽無比。
先是半年多的食不果腹,又是多達月余的魚腥水厄,始知如今這些雖說平淡,但卻難得的安穩的日子是那樣可貴,連一碗只摻了些丁點菜葉的,本作為早飯已經涼了的白粥,送到口中都覺得鮮美了起來。
「這是什麼吃的?」
魏道站在街巷的一處,眼睛直直地盯著一家鋪子,小心翼翼地問到。
鋪子的玻璃櫃檯中擺的東西,看上去是一枚枚雕琢相當精緻的糕點,顏色各異,大體略有五色,上有小彩旗環簇,皆捏成獅子模樣,看起來相當可愛。
魏道曾在禁中見過不少西方的珍品美食,對於這種東方糕點,剛剛才擺脫了流浪漢身份的他自然全然不知。
他只知道的是,只是看到那東西,自己便也覺得口中生津。
低頭專心忙著做糕的師傅回應道:「獅蠻栗糕,30文一斤,來點吧。」
魏道如臨大敵地握緊了自己的錢包,但眼球卻始終在櫃檯那邊怎麼挪也挪不動了。
美味!
魏道手中握著半個栗糕,只覺得心中百感交集。
表層應該是塗著一層薄薄的糖霜,內部又有著果乾和熟栗肉混合起來的餡料,糕的外部應該是由各色的米粉做成的,一口下去嚼勁十足,仔細去回味,還能感到在口中雀躍著的麝香和蜂蜜味道。
若不是恩公,自己哪有這種機會品味這等美味。
一個褐發大鬍子就那樣站在大街中央感慨起來,好在一旁路過的、各自捧著束菊花或是頭上別著菊花的姑娘們各有各的事情要忙,無暇去管這個怪人。
風捲殘雲般解決了半斤栗糕後,非但沒讓他感到滿足,反而開始更加飢餓起來。
是該弄點正餐去吃了。
不必等他這個異國客人自己去尋找,街頭早有叫賣著的餐館傭人正「召喚」著他了。
外貌與周圍人格格不入的魏道有些窘迫地坐在餐館角落裡,瞠目結舌地看著擺在飯桌上的菜單。
東方人說話的方式真奇怪啊,有些字他其實單個能看懂,但合在一起卻又看不懂是什麼意思了。
「老闆...?來一份這個什麼'洗手蟹'。」
魏道抱著獵奇的心態隨便點了一份看起來能吃的菜品,在服務生把這道菜端上桌之前,他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不安,心想待會看到什麼也別表現的太驚恐。
不幸中的萬幸,只是幾隻看起來蠻正常的螃蟹而已,旁邊還擺了些鹽與醋之類的調料。
不過...這個顏色?
魏道連忙叫住服務生,問:「朋友,是不是沒熟?」
服務生以及周圍的人聞言大笑,笑完之後,服務生才說:「客官,這道菜也叫蟹生,本就是生吃的,所謂洗手蟹,其實是人洗完手就能去吃的意思。」
魏道將信將疑地掰開一截蟹肉,沾了些鹽與醋之後,竟然發現確實鮮美無比。
「那再給我來一份'三脆羹'吧,謝謝!」魏道點菜說。
很快,一碗由嫩筍、枸杞、小蕈(一種菌類)燉成的羹湯便端了上來。
魏道看著轉瞬間空空如也的木碗,讚嘆說:「今日才真正知道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出店沒多久,又覺得似乎腹中仍然有些飢餒,堪堪躲過「炒銀杏」,「梧桐子」等的誘惑後,魏道看向街上另一處掛著「白腸」招牌的店鋪,不自覺的就已經來到了門店前。
「客官,來根白腸吧,旋煎的!」
魏道好容易才克制住自己想去問什麼是「旋煎」的想法,靜靜地等待那人遞給自己的一根白腸。
入口一品,才知道原來這白腸正是羊腸,在灌腸的工序時還添加了不少香料用以調和羊血本身的膻與腥味,實在是美妙。全吃完後,這才回過味來,原來這「旋煎」就是「現煎」的意思。
當然,他有所不知的是,此時距離清河縣百里處,幾乎在瀾江郡與河陽郡交界處的山陽縣中,兩名登高者才剛剛登上半山腰休息,享用著遠比他剛剛嘗過的東西還要稀奇的寶貝。
魏鑫打開食盒,取出一隻「荔枝蓼花」便往嘴裡送。
大抵是荔枝肉外圈裹上了麥芽糖之類的瓏纏製品,就是味道太甜了些。
還有河陽棗製成的「棗圈」,乃是去核的河陽大棗烘焙乾而成,時人稱之為奇果,想來也有河陽棗本身大而甜的緣故在。
張世馨看著魏鑫,說:「你倒是挺愛吃這些果子,我的家鄉就在河陽郡洛寧縣,大棗和'洛寧雨梨'乃是當地特產。」
說罷,他指了指一個方向,雖然魏鑫眯著眼看去什麼也看不到,但還是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試試這個,'春蘭秋菊',你肯定喜歡。」
張世馨從背包中掏出一個食盒,魏鑫從沒聽過這種東西,但一想到平日這傢伙的「奢靡」作風,想必是好東西才對。
這「春蘭秋菊」,原來是紫蘇種子浸泡在梅鹵中後,和蔗糖、橙切、梨切、石榴組合成的果盤,口感大致酸甜有致,的確深合魏鑫口味。
張世馨則自顧自地拿出幾塊重陽糕來大口吃著。
這重陽糕倒是與那獅蠻栗糕有所不同,是葷非素,大抵是鴨肉、糖面蒸製而成的,他又取出一盒用酒、醋蒸成的熟蟹膏,沾著鹽與醋吃了起來。
魏鑫食指大動,他說:「這什麼好東西,給我分一點。」
「螃蟹釀棖,鮮美無比,不可不嘗。」
「你倒是給我個機會嘗啊。」看著幾乎光速蒸發掉的食盒,魏鑫心中有些鬱悶不已。
「好了,收拾好東西,我們要繼續登高了。」張世馨狡猾一笑,背上自己的背包便閃人了。
「你可知何為何在重陽這一日,人們都要帶茱萸,賞菊花?」
手臂上繫著一隻茱萸囊的張世馨在山頭插上一支菊花,笑問到。
魏鑫聞言沒有反應,只是專心嚼著叼在嘴裡的那支茱萸草,半晌才說:
「傳說茱萸名為辟邪客,菊花喚作延壽客,兩物以酒服之,可以消陽九之厄。」
他將嘴裡的殘渣吐出,這東西實在是酸澀到難以下咽。
「說的不錯。」
張世馨取出一隻陶罐,不用猜魏鑫也知道那裡面是什麼東西。
他說:「我不飲酒。」
「知道。」
張世馨邊忙著取酒,邊說:「但我也不是什麼厚道之人,醇酒就別想了,我給你帶來的肯定是淡的不能再淡的薄酒。」
聞到淡淡的酒香味,魏鑫咧嘴道:「就知道你這吝嗇翁定是拿了薄酒來糊弄我。」
二人站在山頂上,向北望去。雲層下的萬畝綠色中,定有一塊是屬於清河縣的。
「清河與河陽交界的這一眾山脈,比起九龍郡與河陽交界處的竦峙眾山,實在是差的遠了,當年我科舉自河陽郡入九龍郡赴考時,那時才知道驚駭二字該如何書寫。」
張世馨泯了口菊花酒,繼續說:「何不科舉入仕,既是爭一口氣,也算不把才能埋沒在地里。」
「子非我,安知我之憂?」魏鑫將空碗放在草地上,說,「古人尚且有以退為進的思慮,我不過是怕將來科考之後,失去的只會比得到的更多。」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這是值得的。」張世馨說。
魏鑫笑著搖搖頭,說:「你會這麼想,也許是你曾經沒失去過。」
「真是猜不透你啊。」
張世馨說:「明年未月就要再一次科考了,錯過了可又是下一個三年,還是早做準備吧,人總是會變的,也許到時候你就不這麼想了呢。」
「也許吧。」
魏鑫俯瞰著北方,伸手試圖抓住一團飄過的雲朵。
他說:「過幾日,我恐怕還要回去桃園縣一趟,仍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妥當。」
張世馨說:「你想做的事,我從來是一件都管不了的,記得年節前回來就行,不然拿你試問。」
張世馨嘆了口氣,又說:「你在那邊名頭不小啊,即使遠在清河的我都有所耳聞了。若非官身,我倒想同你一起前去闖些禍來尋樂。」
「哈哈哈...那可不行啊,明府若是與我同去,豈不把人家桃園縣鬧個天翻地覆,雞飛狗跳了?」魏鑫說。
二人起身,悠哉悠哉地下山去了。
九月九日,本該是天地極陽之時,又何以謂之有厄?蓋因「日中有損,月盈則虧」,以其陽氣過盛之故也,過則有損。
況且此時正值一年夏至日後,冬至日前,正是天地陰氣滋長之時,此時雖為陽極,定不作長久論也。
以一個合法身份定居在清河縣還沒多久的魏道自然不會明白玄玉國傳統文化中這樣陰陽五行變化的大道理,他只知道,今天似乎是個什麼對當地人來說非常特殊的節日。
只一大早,在縣衙中輪班宿守的他便看到自己的大恩公匆匆從外面闖進了縣令的宅邸中,沒多久兩人就同乘著一輛馬車急匆匆地向東去了。
沒過多久,前來接替自己值班的衙役與自己交換了崗位,魏道偷偷撇了一眼看去,卻見這人臉上略有些遺憾的神色。
緊接著有一看著有些眼熟的掾吏自府中倉促跑了出來,大聲在縣衙內宣讀著縣令尚未來得及公布的公文。
大體是在說什麼今日全縣衙放假一日的事情,魏道就只堪堪聽到了幾個字,一是由於這人口音比較重,二是本該後續值班的官兵們之歡呼聲幾乎掩蓋了掾吏的聲音。
和他們不一樣,自己是沒有家可回的。
於是魏道只好有些失落地回到了平時值班衙役們休息的班房內,簡單用了些粥後,便躺在硬鋪上睡下了。
這一覺直睡到午,未交接之時,小窗外暖陽正好,實在是舒爽無比。
先是半年多的食不果腹,又是多達月余的魚腥水厄,始知如今這些雖說平淡,但卻難得的安穩的日子是那樣可貴,連一碗只摻了些丁點菜葉的,本作為早飯已經涼了的白粥,送到口中都覺得鮮美了起來。
「這是什麼吃的?」
魏道站在街巷的一處,眼睛直直地盯著一家鋪子,小心翼翼地問到。
鋪子的玻璃櫃檯中擺的東西,看上去是一枚枚雕琢相當精緻的糕點,顏色各異,大體略有五色,上有小彩旗環簇,皆捏成獅子模樣,看起來相當可愛。
魏道曾在禁中見過不少西方的珍品美食,對於這種東方糕點,剛剛才擺脫了流浪漢身份的他自然全然不知。
他只知道的是,只是看到那東西,自己便也覺得口中生津。
低頭專心忙著做糕的師傅回應道:「獅蠻栗糕,30文一斤,來點吧。」
魏道如臨大敵地握緊了自己的錢包,但眼球卻始終在櫃檯那邊怎麼挪也挪不動了。
美味!
魏道手中握著半個栗糕,只覺得心中百感交集。
表層應該是塗著一層薄薄的糖霜,內部又有著果乾和熟栗肉混合起來的餡料,糕的外部應該是由各色的米粉做成的,一口下去嚼勁十足,仔細去回味,還能感到在口中雀躍著的麝香和蜂蜜味道。
若不是恩公,自己哪有這種機會品味這等美味。
一個褐發大鬍子就那樣站在大街中央感慨起來,好在一旁路過的、各自捧著束菊花或是頭上別著菊花的姑娘們各有各的事情要忙,無暇去管這個怪人。
風捲殘雲般解決了半斤栗糕後,非但沒讓他感到滿足,反而開始更加飢餓起來。
是該弄點正餐去吃了。
不必等他這個異國客人自己去尋找,街頭早有叫賣著的餐館傭人正「召喚」著他了。
外貌與周圍人格格不入的魏道有些窘迫地坐在餐館角落裡,瞠目結舌地看著擺在飯桌上的菜單。
東方人說話的方式真奇怪啊,有些字他其實單個能看懂,但合在一起卻又看不懂是什麼意思了。
「老闆...?來一份這個什麼'洗手蟹'。」
魏道抱著獵奇的心態隨便點了一份看起來能吃的菜品,在服務生把這道菜端上桌之前,他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不安,心想待會看到什麼也別表現的太驚恐。
不幸中的萬幸,只是幾隻看起來蠻正常的螃蟹而已,旁邊還擺了些鹽與醋之類的調料。
不過...這個顏色?
魏道連忙叫住服務生,問:「朋友,是不是沒熟?」
服務生以及周圍的人聞言大笑,笑完之後,服務生才說:「客官,這道菜也叫蟹生,本就是生吃的,所謂洗手蟹,其實是人洗完手就能去吃的意思。」
魏道將信將疑地掰開一截蟹肉,沾了些鹽與醋之後,竟然發現確實鮮美無比。
「那再給我來一份'三脆羹'吧,謝謝!」魏道點菜說。
很快,一碗由嫩筍、枸杞、小蕈(一種菌類)燉成的羹湯便端了上來。
魏道看著轉瞬間空空如也的木碗,讚嘆說:「今日才真正知道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出店沒多久,又覺得似乎腹中仍然有些飢餒,堪堪躲過「炒銀杏」,「梧桐子」等的誘惑後,魏道看向街上另一處掛著「白腸」招牌的店鋪,不自覺的就已經來到了門店前。
「客官,來根白腸吧,旋煎的!」
魏道好容易才克制住自己想去問什麼是「旋煎」的想法,靜靜地等待那人遞給自己的一根白腸。
入口一品,才知道原來這白腸正是羊腸,在灌腸的工序時還添加了不少香料用以調和羊血本身的膻與腥味,實在是美妙。全吃完後,這才回過味來,原來這「旋煎」就是「現煎」的意思。
當然,他有所不知的是,此時距離清河縣百里處,幾乎在瀾江郡與河陽郡交界處的山陽縣中,兩名登高者才剛剛登上半山腰休息,享用著遠比他剛剛嘗過的東西還要稀奇的寶貝。
魏鑫打開食盒,取出一隻「荔枝蓼花」便往嘴裡送。
大抵是荔枝肉外圈裹上了麥芽糖之類的瓏纏製品,就是味道太甜了些。
還有河陽棗製成的「棗圈」,乃是去核的河陽大棗烘焙乾而成,時人稱之為奇果,想來也有河陽棗本身大而甜的緣故在。
張世馨看著魏鑫,說:「你倒是挺愛吃這些果子,我的家鄉就在河陽郡洛寧縣,大棗和'洛寧雨梨'乃是當地特產。」
說罷,他指了指一個方向,雖然魏鑫眯著眼看去什麼也看不到,但還是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試試這個,'春蘭秋菊',你肯定喜歡。」
張世馨從背包中掏出一個食盒,魏鑫從沒聽過這種東西,但一想到平日這傢伙的「奢靡」作風,想必是好東西才對。
這「春蘭秋菊」,原來是紫蘇種子浸泡在梅鹵中後,和蔗糖、橙切、梨切、石榴組合成的果盤,口感大致酸甜有致,的確深合魏鑫口味。
張世馨則自顧自地拿出幾塊重陽糕來大口吃著。
這重陽糕倒是與那獅蠻栗糕有所不同,是葷非素,大抵是鴨肉、糖面蒸製而成的,他又取出一盒用酒、醋蒸成的熟蟹膏,沾著鹽與醋吃了起來。
魏鑫食指大動,他說:「這什麼好東西,給我分一點。」
「螃蟹釀棖,鮮美無比,不可不嘗。」
「你倒是給我個機會嘗啊。」看著幾乎光速蒸發掉的食盒,魏鑫心中有些鬱悶不已。
「好了,收拾好東西,我們要繼續登高了。」張世馨狡猾一笑,背上自己的背包便閃人了。
「你可知何為何在重陽這一日,人們都要帶茱萸,賞菊花?」
手臂上繫著一隻茱萸囊的張世馨在山頭插上一支菊花,笑問到。
魏鑫聞言沒有反應,只是專心嚼著叼在嘴裡的那支茱萸草,半晌才說:
「傳說茱萸名為辟邪客,菊花喚作延壽客,兩物以酒服之,可以消陽九之厄。」
他將嘴裡的殘渣吐出,這東西實在是酸澀到難以下咽。
「說的不錯。」
張世馨取出一隻陶罐,不用猜魏鑫也知道那裡面是什麼東西。
他說:「我不飲酒。」
「知道。」
張世馨邊忙著取酒,邊說:「但我也不是什麼厚道之人,醇酒就別想了,我給你帶來的肯定是淡的不能再淡的薄酒。」
聞到淡淡的酒香味,魏鑫咧嘴道:「就知道你這吝嗇翁定是拿了薄酒來糊弄我。」
二人站在山頂上,向北望去。雲層下的萬畝綠色中,定有一塊是屬於清河縣的。
「清河與河陽交界的這一眾山脈,比起九龍郡與河陽交界處的竦峙眾山,實在是差的遠了,當年我科舉自河陽郡入九龍郡赴考時,那時才知道驚駭二字該如何書寫。」
張世馨泯了口菊花酒,繼續說:「何不科舉入仕,既是爭一口氣,也算不把才能埋沒在地里。」
「子非我,安知我之憂?」魏鑫將空碗放在草地上,說,「古人尚且有以退為進的思慮,我不過是怕將來科考之後,失去的只會比得到的更多。」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這是值得的。」張世馨說。
魏鑫笑著搖搖頭,說:「你會這麼想,也許是你曾經沒失去過。」
「真是猜不透你啊。」
張世馨說:「明年未月就要再一次科考了,錯過了可又是下一個三年,還是早做準備吧,人總是會變的,也許到時候你就不這麼想了呢。」
「也許吧。」
魏鑫俯瞰著北方,伸手試圖抓住一團飄過的雲朵。
他說:「過幾日,我恐怕還要回去桃園縣一趟,仍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妥當。」
張世馨說:「你想做的事,我從來是一件都管不了的,記得年節前回來就行,不然拿你試問。」
張世馨嘆了口氣,又說:「你在那邊名頭不小啊,即使遠在清河的我都有所耳聞了。若非官身,我倒想同你一起前去闖些禍來尋樂。」
「哈哈哈...那可不行啊,明府若是與我同去,豈不把人家桃園縣鬧個天翻地覆,雞飛狗跳了?」魏鑫說。
二人起身,悠哉悠哉地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