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19.18
19.18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曾子繼續回憶孔子言,論孟莊子之孝。曾子說:我曾經聽孔夫子說過,孟莊子的孝行,有些行為我們是能夠模仿做到的,但是他在父親去世後,仍能繼續任用其父的舊臣並沿用舊政,沒急於熱衷去搞變革,這是難能可貴的。
對比一下學而篇, 1.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朱熹說:孟莊子,魯大夫,名速。其父獻子,名蔑。獻子有賢德,而莊子能用其臣,守其政。故其它孝行雖有可稱,而皆不若此事之為難。
邢昺說:此章論魯大夫仲孫連之孝行也。言其他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他人可能及之也。其在諒陰之中,父臣及父政雖有不善者,不忍改之也,是他人難能也。
當父親的惦記和關照兒子,似乎天經地義。但當兒子的在沒當老子之前能體諒父親的,似乎不是普遍現象。古代一個父親大都會有多個兒子(包括同父異母),兒子們之間的兄弟關係,處理不好就是嚴重的利益衝突,相互爭奪、傾軋的故事太多了。當然也有做的好的,比如孤竹國的國君兩個兒子伯夷、叔齊互相讓國的故事,比如周文王的伯父泰伯、仲雍讓國的故事……權與利之上,還是有人性的溫暖的。
孔子一向主張人要有人的溫情,人道中要有「仁義」「德行」,超越名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比如繼承得到了來自父親的權力、財富,是利令智昏、為所欲為,還是飲水思源、謹慎用權、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展現的就是一個人「孝」的「可能」與「難能」。
曾子繼續回憶孔子言,論孟莊子之孝。曾子說:我曾經聽孔夫子說過,孟莊子的孝行,有些行為我們是能夠模仿做到的,但是他在父親去世後,仍能繼續任用其父的舊臣並沿用舊政,沒急於熱衷去搞變革,這是難能可貴的。
對比一下學而篇, 1.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朱熹說:孟莊子,魯大夫,名速。其父獻子,名蔑。獻子有賢德,而莊子能用其臣,守其政。故其它孝行雖有可稱,而皆不若此事之為難。
邢昺說:此章論魯大夫仲孫連之孝行也。言其他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他人可能及之也。其在諒陰之中,父臣及父政雖有不善者,不忍改之也,是他人難能也。
當父親的惦記和關照兒子,似乎天經地義。但當兒子的在沒當老子之前能體諒父親的,似乎不是普遍現象。古代一個父親大都會有多個兒子(包括同父異母),兒子們之間的兄弟關係,處理不好就是嚴重的利益衝突,相互爭奪、傾軋的故事太多了。當然也有做的好的,比如孤竹國的國君兩個兒子伯夷、叔齊互相讓國的故事,比如周文王的伯父泰伯、仲雍讓國的故事……權與利之上,還是有人性的溫暖的。
孔子一向主張人要有人的溫情,人道中要有「仁義」「德行」,超越名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比如繼承得到了來自父親的權力、財富,是利令智昏、為所欲為,還是飲水思源、謹慎用權、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展現的就是一個人「孝」的「可能」與「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