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下部隊前的臨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時間總是那麼的不近人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1936年6月12日,分配通知單還是發到了每個畢業學員的手中,有去了好部隊的學員,正在歡天喜地的和自己的好友慶祝著,而去向不盡如人意的學員,則是默默收拾著自己的物品,儘快的去部隊報到,也是省得看到別人眼紅煩心。

  韓棟他自己的通知單也拿到了:

  姓名:韓棟

  軍銜:中尉

  接收單位: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185師

  韓棟感覺自己有點懵逼了,他使勁的回想著這個185師是個什麼情況,自己如果沒記錯的話,前世十八軍是沒有這個部隊番號的啊!

  難道是因為自己穿越過來,有了一點蝴蝶效應?那自己這隻蝴蝶翅膀,還夠有勁的啊,竟然能有這麼大的改變?

  韓棟開始有點想入非非了,他以前也想自己能改變世界,改變一切。現在吊打小東洋,腳踩北極熊,猛抽美麗國的想法或許可以實現了。

  收到通知單的第二天,韓棟收到了一封同學聚會邀請函,這次分到十八軍的包括自己在內一共有二十多人,這次的聚會就是自己這二十多人的一次小範圍聚會,即是畢業慶祝,也是這些人的一次私下交流會。

  畢竟,生活中在哪都有圈子,它無處不在,國民黨軍隊也一樣。

  大家既然都是一期畢業的,還都分到了同一個大部隊中,按道理上來說,平時應該互相照應一二的,這要真打起仗來,多一個人願意來救你,總歸是沒壞處的。

  這次聚會的發起人是王建東,他是本期學員畢業考核的第五名,屬於成績優異的那類人,王建東老家是江蘇泰興人,家境也是還算不錯的,王建東的父親在當地創辦了工廠,生意也是做的有一定規模,而王建東這個人平時為人也沒什麼架子,至少韓棟本人對他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附近,有一家名為「醉瓊樓」的大酒樓,此時在酒樓三樓的大包間內,一群身穿軍校學員制服的年輕人,正在一起抽著煙喝著茶,等著正式的飯局開始。

  「阿棟,以後要是發達了,可得多照顧照顧兄弟幾個啊。」和韓棟一個宿舍的黃振宇,一邊給韓棟遞過去一根煙,一邊笑呵呵的半開玩笑道。

  「就是,阿棟,到了部隊上,以後可得多多幫著點老同學啊。」邊上的姜文齋也跟著韓大河的話附和著說道。

  韓棟笑呵呵的準備回應,剛接過黃振宇遞過來的香菸,旁邊姜文齋就劃著名手中的火柴給他點上,順便也給自己點上了一根香菸。

  「大家都是同學,說什麼照顧不照顧的,以後大家都互相關照著點,怎麼說都是一起混過幾年的老兄弟,大家都知根知底。」韓棟客套的回應了一下。

  他也清楚,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該做的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誰也保不准哪天上了戰場就能用得上,說不好就能救自己一命,韓棟也沒想過靠自己那個用處不太大的系統,就能霸氣側漏的打敗日本這個工業國,那不現實。

  等了大約二十分鐘,看人都到齊後,聚會的組織者王建東站了起來,大聲的吆喝著,讓所有人都趕緊入座,開始上菜乾飯了,當然,乾飯前,少不了又是一頓互相勉勵,再次重申了大家的同窗之情,然後就是大家的乾飯時間。

  附:「七七事變」前夕,國軍陸軍共有步兵師183個,獨立步兵旅58個,獨立步兵團43個;騎兵師8個,獨立騎兵旅5個,獨立騎兵團3個;獨立炮兵旅2個,獨立炮兵團15個,獨立炮兵營13個,獨立工兵團2個,交通兵團3個,通信兵團2個,憲兵團11個,憲兵營2個,總兵力202.9萬人,經整編到37年12月底共有188個師、44個獨立旅,但仍極不統一,分屬大大小小几十個派系,1937年12月各師旅分屬的派系如下:

  1.中央軍:1.2.3.4.9.10.11.14.21.25.28.36.43.47.49.51.58.59,60,61,67,78,79,80.83.85.87.88.89.92.93.94.95.96.97.98.99師,獨立第6旅共37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騎兵第7師及稅警總團、教導總隊。

  2.贛軍餘部:第5師

  3.浙軍餘部:第6師

  4.朱培德部滇軍:第7、12師

  7.湘軍(包括唐系湘軍、譚系湘軍和賀系湘軍):第8、15、16、18、19、23、24、46、50、53、62、63、77師,獨立32旅,暫編第11、12、13旅,計13師4旅。


  8.鄂軍(萬耀煌部):第13師

  9.楊虎城部陝軍:第17、42、169、177師

  10.西北軍韓復榘部:第20、22、29、74、81師,第55軍手槍旅,共5師1旅

  11.川軍郭汝棟部:第26師

  12.西北軍之孫連仲部:第27.30、31、33師

  13.原西北軍梁冠英25路軍縮編部隊:第32師,獨立第5旅

  14.西北回軍馬鴻賓部:第35師

  15.西北軍之宋哲元部:第37、38、132、143師,獨立第40旅,59軍特務旅,計步兵4個師2個旅,騎兵第9師

  16.西北軍旁系龐炳勛部:第39師

  17.湖北地方部隊:第40、82師

  18.直魯聯軍餘部(徐源泉部):第41、48師

  19.國民軍第5軍(方振武部)餘部:第44師、獨立第46旅

  20.河南地方部隊:第45師

  21.福建地方部隊:第52師

  22.東北軍旁系(原郭松嶺餘部):第54師

  23.陳調元部蘇皖軍:第55、57師

  24.原皖軍餘部:第56師

  25.河南土著部隊鎮嵩軍:第64、65師。

  26.晉綏軍:第66、68、69、70、71、72、73、101師、新編第2師,步兵第196、200、203、205、209、211、215、218旅,獨立第2、3、7、8旅,新編第5、6旅計步兵9個師14個旅,騎兵第1.2師,新編騎兵第2旅,騎兵2個師1個旅。

  27.河南土著軍隊之第20路軍(張鍅部):第75、76師

  28.國民2軍餘部(高桂滋部):第84師

  29.陝軍之井岳秀部:第86師

  30.粵軍(除余漢謀部):第90師

  31.東北軍:第91、105、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6、130師,計步兵12個師,騎兵第3、4、6、10師,計騎兵4個師。

  32.西北回軍之馬步芳部:第100師,騎兵第5師、暫編騎兵第1師。

  33.黔系餘部:第102、103、121、140師。

  34.川軍之李家鈺部:第104師

  35.西北軍石友三餘部投東北軍部隊:第106師

  36.共產黨軍隊:第115、120、129師。

  37.川軍之孫震部:第122、123、124師。

  38.川軍之鄧錫侯部:第125、126、127、128、131師,計5師。

  39.川軍之楊森部:第133、134、135師。

  40.川軍之劉文輝部::第136、137、138師。

  41.晉綏軍分裂出來之商震部:第139、141、142師。

  42.川軍之劉湘部:第144、145、146、147、148、149、150、161、162、163、164、167師,獨立第11、12、13、14、15、16、17旅,計12師7旅。

  43.粵軍之餘漢謀部:第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師,獨立第9旅,計10師1旅。

  44.甘肅土著軍隊(魯大昌部):第165師

  45.河南建國豫軍餘部:第166師

  46.西北回軍之馬鴻逵部:第168師,騎兵第1、2旅。

  47.桂系:第170、171、172、173、174、175、176師,計7師。

  48.湘西陳榘珍部:新編第34師

  49.西安事變中降蔣之王勁哉部:新編第35師,獨立第20旅。

  50.滇系:步兵第1、2、3、5、7、9旅,計6旅。

  51.直魯聯軍餘部之劉珍年殘部:獨立第45旅

  52.西北軍騎兵第3師縮編部隊:騎兵第14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