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智慧機器人跟它的任務介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面談話中的蟻王是今年黑市風傳最神秘的一款隱形機器人。傳說中它由一千隻螞蟻形狀的機器人組裝而成,可以拼成多種造型,每隻螞蟻機器人還可以獨立行動。機器人身體採用最新的生物材料製成小巧靈活,每隻小螞蟻淨重5mg,但它最大的亮點還不在這裡,而是每隻螞蟻的外表覆蓋一層折射率等於負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讓光投射過來時將光線引導繞過它們在另一邊出現,使這些螞蟻機器人無法被眼睛捕獲,從而達到隱形的效果。

  這項技術如果面世準會讓哈迷們激動不已,因為他們也有機會擁有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了。光是想像一番都令人起一身雞皮疙瘩,試想你披上隱形斗篷走在街上行俠仗義,看到為非作歹的壞人被未知的力量嚇得屁滾尿流該有多暢意;然後又悄無聲息地幫天真爛漫的小孩實現他們天馬行空的願望,看著他們開心得手舞足蹈多美妙,畢竟很多時候人生最美的風景不過兒時的回憶。

  只是隱形技術被率先用在見不得光的地方,對此技術人員也有很多的無奈。新發明最好的歸宿應該是企業。因為企業家們爭先恐後的創新會把它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只是這項技術因其特殊性沒法在市面上直接投入使用。而企業家是受經濟利潤驅動的,斷不會輕易採用政策風險過大的技術來創新,因為政策不確定性比市場的不確定性更容易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但科學研究需要資金支援。

  其實這類技術比較適合在政府機構發展,就像五角大樓每年都有不少秘密進行的研究。這項技術可以應用於開發傳統意義上的隱形武器或戰士。但在中央集權的國家,對非中央部門的權力約束往往不夠。於是幾經複雜的折騰,蟻王成了風靡黑市的武器,能用上蟻王的人除了非富即貴,目的恐怕也不單純。

  蟻王還有一個特點是可以接入其他的智能系統。最近幾年隨著存儲設備跟GPU的降價,搭建大型分布式計算網絡的成本下降,掌握數據源或者能購買到數據源的人大都搭建了自己的AI系統,它們的智能程度取決於代碼、模型、算法的質量跟對應的數據源數量、質量。比如上面的八爪魚機器人就是一個AI助理,我們暫且隨他的老闆稱呼小八,他還有一副足以讓千千萬萬人羨慕的仿真的八爪魚身體。即便是現在,運動自如的機械身體跟逼真的皮膚外表還是昂貴的消費,這些都彰顯了他老闆不菲的身家。市面上最常見的智能助手是手環形狀的,因為手環非常方便攜帶,又可以充當裝飾品,常用的菜單可以放置在手環的小屏幕上,更多的就需要投屏出來操作。這也帶火了顯示屏的運用。很多地方的牆上、門上、桌面、杯身等都靈活安裝了不同形狀、五彩繽紛的顯示屏。當然如果在公眾場合投屏得確保你不介意其他人也瀏覽你的信息,好奇心人皆有之。

  另一方面人們也在試探機器的自我進化,只是小八這方面的能力還是稍弱。畢竟人類進化到知化可是花了好幾億年的時間。跑去踩林貓這麼幼稚的行為就明顯不是任何一個設計師預想的,更像是兩三歲處於狗都不理階段的小孩會做的事情。

  但大部分情況下小八是一個很優秀的助理。前天小八收到老闆的緊急通知要去A國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研究基地秘密錄製一些視頻,試圖找出該公司近半年大幅減產基質的真實原因。小八在接到任務當天就派一隻攜帶監控設備的烏鴉來基地附近了解環境,並結合它已存儲的數據進行分析,設計出一個妥善的進入跟撤離方案。

  基地是一個封閉的圓形建築,外圍牆上裝有多個360度無死角的監控,外牆上不同高度的地方還裝備了多個能發射高壓水槍的武器。基地外圍被一條很深的河圍繞著,河對岸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跟多處人造沼澤地,這些地理優勢讓基地易守難攻,甚至想在附近製造混亂聲東擊西趁機溜進去的想法都不現實。另外即使進入基地內部,最大的障礙還是讓眾多竊賊聞風喪膽的械衛士。械衛士是負責基地防衛的安保公司獨創的守衛機器人,它雙眼配備X光系統,鼻子裡眾多的傳感器相當於10億嗅覺細胞的能力,相當於5個最厲害的警犬,讓它很擅長通過氣味識別並跟蹤目標。它身高2米,臂長1米,手腳關節可以360度旋轉,由當今最堅硬最輕便的材料製成,刀槍不入,不易被酸液腐蝕,赤手空拳可以打出一噸的力,精通多種搏擊術,手持擊中即可讓人體生物電短路5分鐘以上的電擊槍,它身體的反應可以跟上系統毫秒級的處理速度,攻守能力極強,且隨身配備下潛跟飛翔的裝置,上天入海無所不能。所以小八對械衛士的態度是,不要碰上,如果真的那麼不幸遇上別無選擇,那就拼盡全力,逃命吧,因為蟻王跟它交手毫無勝算。而讓小八遠程操縱蟻王行動是因為有形體的AI助手都在警察局有備案,如果AI助手違法對應的主人也會被追責,所以小八不方便出現在現場。

  這裡再介紹下任務相關的基質,它是生物公司用來列印不同的人體器官或動物的基礎材料。當今生物科技已經允許人們用3D列印技術列印設計好的人體器官跟動物身體。但人體器官所需的材質比較特別,全球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科技公司擁有培育它的技術,最大的一家就是A國的生科技術公司。採用3D列印器官的流程從設計師拿到病人的基因測序圖開始,到設計器官並列印出來送往醫院供醫生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僅需要1天的時間,相對於傳統的器官替換流程它更短暫也更安全,由於它跟病人體內原本的器官一模一樣,也就不存在器官排斥的問題。所以這項技術廣受歡迎,也為相關企業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

  生科公司作為這個行業唯一的翹楚,每年的盈利高達幾千個億。然而上個季度開始生科在毫無徵兆下將器官列印的接單量減半,官方的解釋是受某些原料產量縮減的影響。突如其來的變化引起市場很大的動盪。先是列印器官價格大幅飆升,因為商品供不應求時價高者得像是天經地義的規律,患者們只能為它支付更高的價格。生科雖然看起來沒受益更多,因為產量大幅縮減,但也沒虧損,因為高昂的價格彌補了產量的差距。然而這一改變也帶來災難性的問題,起碼三分之一患者花費重金都沒能購買到適合自己的器官。這些患者只能跟出不起錢的病患一樣等待器官捐獻,使原本就供不應求的器官捐獻資源愈加緊張,巨大的心理落差導致患者跟家屬不停地在網絡上質疑生科公司減產原因的真實性,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恰巧上周生科一個主管在出門上班時突發心梗身亡,導致整個事件更加撲簌迷離。政界、新聞界、法制部門、老百姓都高度關注這些事情。但生科畢竟是大公司,公關部門做得滴水不漏,沒人知道官方解釋外的事情。只是這更激起了外界對生科內部消息的探究熱度。於是出現了上面的一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