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個「歷史」的角度談戲曲的傳承與發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壹·「歷史」決定戲曲的發展歷程

  此處我們將「歷史」一詞解讀為:「歷史」所包含的社會、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背景。

  從歷史的角度看戲曲的傳承與發展,我們首先從「過去」開始看戲曲。

  戲曲的誕生、發展,以及其價值作用的產生與演變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社會、文化、經濟、政策、交通、交流等多方面背景。

  我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戲曲的形成與發展歷程』:從最開始的優孟衣冠、角牴戲,到漢唐的參軍戲,宋金的南戲,元雜劇到各地方戲種的形成、發展與交流互鑒,乃至於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種為主要戲種的新時代戲曲基本構成,以及建國以來特殊時期所形成的『樣板戲』,無一不受到「歷史環境」的直接影響。

  一、從不同時段看戲曲

  ①戲曲的萌芽階段:受到君權帶有神秘色彩的影響,從為神的「巫」發源,逐漸在春秋戰國時期,展現出其「勸教世人」,為變法革新服務的價值。

  ②戲曲的雛形階段:南北文化劇烈交流與碰撞,連綿不斷的戰爭後地理與政治意義上的長期統一,促使經濟的繁榮,從上至下對娛樂的需求逐步擴大,戲曲也應運而生了其娛樂性質的一面。

  ③戲曲的成熟與繁榮階段:唐末期在大城市繁榮起的「夜市」、宋坊市界限的消失、勾欄瓦舍等娛樂項目的興起。長期穩定的政權統治,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於此同時,元朝在軍事上建立的成就,也進一步穩定了內部社會的平穩運轉,為戲曲的發展提供了社會環境的必然。

  ④新中國成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以來:不同的時間下,政策給予了戲曲以不同的機遇與挑戰。在特殊時期,戲曲演變出了「樣板戲」的新形式,在『文化強國』的道路與理論下,國家提供的各項資源支持,也決定了許多展現「時代風貌」的新戲產生。

  二、從戲曲演繹元素看戲曲發展

  忠孝節義在心頭:《牧羊記》背後所展現的「忠君愛國」思想是中華文化,尤其是其在封建社會時代,對於「道德品質」的追求。

  才子佳人好風流:《牡丹亭》、《西園記》中對於「自由愛情」的嚮往與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造成的「悲劇」進行塑造,書寫「」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與其產生時代息息相關。

  時代英雄頌凱歌:《紅色娘子軍》、《張桂梅》謳歌時代英雄形象,樹立榜樣模範的時代政策要求,也是時代社會環境下,人民對於文化需求的集中體現。

  三、受眾市場導致「折子戲」的誕生

  貳·「歷史」上的戲曲傳承與發展

  此處我們將「歷史」一詞解讀為:過去的時間中所發生的事件。

  一、「歷史」上的戲曲傳承與發展

  二、發展中的加與減

  經徽班進京、徽漢合流,京劇最初的行當劃分繁複多樣。如今的京劇則劃分為「生、旦、淨、丑」四大行當,在吸收與兼容並包的過程中。化繁為簡。

  同是清末民初時期,地方戲種錫劇則在發展過程中將地方小調,一生一旦的簡單搭檔,逐漸發展為行當明確,內容成熟,影響力廣大的地方優秀戲曲。

  三、戲文內容的增減修改

  叄·縱觀古今戲曲傳承發展的價值

  此處我們將「歷史」一詞解讀為:戲曲的「歷史」存在。

  一、古今戲曲價值的演變

  ①「神秘色彩」

  ②「勸諫」

  ③「文化交流與傳播」、

  「文化娛樂」

  ④「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

  肆·「歷史」與新時代的觀念變化

  此處我們將「歷史」一詞解讀為:戲曲中帶有「歷史」價值觀的內容。

  一、時代環境與思想變化

  楊家將系列劇目:背後所傳達的「保家衛國」、「巾幗不讓鬚眉」的道德思想古今認可,膾炙人口。

  《西園記》:在觀看《西園記》時,同學們都在群里對男主「普信男」的人設進行嘲笑與抨擊,但在歷史上《西園記》的塑造是對「自由愛情」的追求,也是對於「封建禮教」的批判,大膽而進步,男主形象「生動可愛」。

  《描朱記》:作為新編劇,將歷史以傳統的「戲曲」價值觀展現,雖然追求了「自我價值」的時代哲理,但依舊使大部分觀眾無法真正的、直接的與劇中人物的三觀產生共鳴。


  伍·抓住「歷史」謀戲曲發展道路

  此處我們將「歷史」一詞解讀為:「歷史」上所發生的事件,與文化、哲思等可以通過戲曲形式展現新時代價值的部分。

  「守正創新」的時代命題決定了我們必須從傳統劇目、歷史故事、中華傳統文化中哲理、人文、道德觀念中「取其精華」,成就新時代戲曲新面貌。

  新編歷史戲:《嬴駟與商鞅》聚焦商鞅變法,演繹「依法治國」,「公利」與「私利」,「舍小家為大家」的核心道德觀念,將歷史故事新編演繹,挖掘歷史中符合現代價值觀,於社會發展有價值的內容,是戲曲在新時代的必由道路。

  經典劇目:《五女拜壽》的經典劇目,從古至今上演著如今依舊存在的家庭關係與矛盾,是舊戲於現代社會的「寓教於樂」價值,將現代家庭倫理關係的新秩序新問題融入老劇目,或許是戲曲新時代發展值得探索的一條道路。

  陸·古今皆成「歷史」何為入史冊

  此處我們將「歷史」一詞解讀為:過去的事件,將為人書面記錄、描述、評論和研究的內容。

  一、當下時代的問題與答案

  如何讓當今的戲曲發展走向正確的道路,留下新時代歷史的豐碑?

  「守正創新」,將傳承作為中心,西戲中演到底是否算「新」,脫離產生背景的「西方戲劇」又能否成為戲曲經典,還是永遠只停留在「實驗戲曲」?

  「新」與「承」之間,到底孰重孰輕?三七分?五五分?又或者……這樣的百分比下,什麼應該是被留下的那一部分?

  到底怎樣才算做好傳承?

  或許現在的我們還不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不只因為我們在「傳承與發展」戲曲的道路上還停留在指尖筆下,沒有足夠的實踐。

  同樣,就像戲曲曾被歷史決定、被歷史選擇,處在還未成為「歷史」的當下,我們或許只能拋出一個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許多年後回望,但願你我就是那個答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