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分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天,黃謙作為秘書長要求土地管理代表王明應該向總督提出正式議案分配土地。王明在黃謙的指導下寫好了議項書提交給林沖。林沖招集九個代表開會表決。十人都投贊成票,在議項書上簽了名,林沖最後簽名通過。王明選了四十名水手分四組要去全島堪探,小七簽字同意王明調走四十人。這一切繁鎖的過程讓眾人覺得是浪費人力物力。只有黃謙知道,只有控制權力,社會才會正常發展。

  小七問林沖:「大哥,做什麼都要大多數人同意,還要你我簽字這也太麻煩了吧。如果要是敵人打來,也要這樣做嗎?那我們早被對方消滅了。」林沖:「那是特殊情況,防禦的權力沒人剝奪。你可以隨時下命令阻擊來犯的敵人。但到外面搶地盤去打敵人就要受權。」小七:「我還是喜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林沖:「你沒見那些朝廷官老爺,他們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結果是民不聊生。你想讓我們這裡也變成那樣嗎?」小七:「有那麼嚴重嗎?」林沖:「何止是嚴重,至秦以來,所有王朝都是這樣滅亡的。」燕青道:「你們都有事做,看來我會清閒一段時間。」林沖:「大家安定下來後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找你,以後你的事可能多的做不完。」

  王明讓四十人分成四組,讓四個隊長各帶九人去探險。王明的要求立小七否決,原因是韋昌是重要的防卸人員,不能輕易調動。王明只能自己帶隊和周濤兩組人員乘船從東西兩個方向繞島航行,記錄途中所遇到的河口。劉福和馬行遠探索港口內是否有河流,大家入港以來從沒去過東北水域。王明懷疑東北是主河道。

  劉福馬行遠馬只船沿河北上,走了約四五里地出現一個三叉口。劉福道:「小馬呀,你探索東邊河道,東邊河道可能沒多長。你要多注意河道樹枝上,那上面可能蛇很多。你們最好砍幾根長竹竿,拍打河道上的樹枝,把蛇趕走。還有不要將手腳伸入河中,河中可能有鱷魚。千萬注意,別讓人受傷。」

  馬行遠一行人在一處長有竹子的地方靠了岸。受到劉福的叮囑馬行遠帶了兩人跳上河岸,仔細的看了一遍眼前竹叢上是否有蛇。看過竹子上沒蛇後不放心,用手中的刀拍了幾下竹竿。兩條和竹葉一樣顏色的青蛇掉了下來,很快爬入草叢中。三人嚇了一大跳,這可是竹葉青。被它咬上一口不死也丟半條命。三人膽顫心驚的砍了三四根兩丈多長的竹竿上了船,繼續沿河道向東行走。

  船沿河道走過五里地後,越來越窄,水流也急了很多。很多樹枝長到了河中間,馬行遠手握長竹竿拍打伸進河上的樹枝,一條條的竹葉青落在水裡啪啪作響。船行進大約十里地後進入一個水潭,水潭四周的小溪流匯入水潭中。水很清澈,不像中下游渾濁。水中魚很多,來回遊動也不怕人。岸上一隻長像似鱷魚的爬行生物,全身黑漆漆的,七八尺來長。見到船上馬行遠一群人,吐著蛇一樣的信子朝湖中飛快爬來。

  馬行遠覺得這應該是劉福所說的蜥蜴,認為還是不要招惹的好。讓人掉轉船頭順流而下。船行到河流中段時水中好幾處露出了木頭一樣東西,只是木頭兩邊露著一對綠瑩瑩的眼睛。一隻野鴨飛落水面,一張血盆大口眨眼間將整隻野鴨吞入口中,沉入水下不見了蹤影。眾人不禁打個寒顫,那張口足夠咬下一個牛腦袋。幸虧劉福交待不要將手腳放入水中。來時之所以大家沒見到鱷魚是因為大夥將注意力全放在了頭頂的樹上。

  第二天劉福和馬行遠兩人把戰艦上釣大魚的鉤子各自準備四五個,以及一大塊鹹豬肉。小七覺得他倆今天今太奇怪了,問道:「劉大哥、馬哥,河裡沒有大魚可釣吧?」劉福道:「我準備釣幾條鱷魚,用鱷魚皮做點東西。」小七驚訝道:「鱷魚皮可以做東西?」劉福:「鱷魚皮堅韌做袋子鞋子結實耐用。」劉福說完和馬行遠去探索主航道的其它支流。

  劉福前一天逆著主航道一直進入了一個大湖才確定了河流的長度。河長大約二十來里,河流有幾個大支流。劉福相信那些支流肯定不長。河水較深,劉福好幾次看見水中有鱷魚。馬行遠一行人去了東邊一條支流,劉福選擇了西邊支流。劉福將鹹豬肉割成手掌大小,掛在了用指頭粗的麻繩上。讓王二用竹竿拍打頭頂的樹枝,自己掃視著河面。一條五尺來長的鱷魚,向船游過來。劉福提著魚鉤旋轉著鉤子上的肉拋向了游來的鱷魚,那傢伙不等肉落水,一張口那塊肉掉入了它口中。它尾巴一甩鑽入水下。

  劉福手中的繩子開始變緊。劉福一點也不緊張,繩子拉力只要太大,他就松點繩子。只要繩子沒了拉力,劉福就使勁往回拉。鱷魚在水中翻滾,拉著小船到處跑。劉福死死拉著繩子不放手,鱷魚嘴被魚鉤鉤想吐又吐不掉,只能在水中時而亂竄,時而翻滾。但劉福就是不松繩子,半點機會也不給那被鉤住的鱷魚。船有兩丈長,加上十個人的重量,鱷魚的力量一盞茶後被耗盡。劉福讓葉雨將鱷魚拉出水面,自己拿出一根細麻繩在鱷魚嘴上繞了幾圈,兩隻手將繩頭一拉把鱷魚嘴給系了起來。


  不能張嘴的鱷魚被劉福抓住前爪拖進了船艙。鱷魚仰面朝天露出白肚皮,劉福用匕首一刀刺進了鱷魚肚子。手順著鱷魚肚皮一拉,腸子露了出來。劉福三兩刀就割出了鱷魚內臟扔入河中。

  劉福解開鱷魚嘴上的繩子,取出鱷魚嘴裡的魚鉤,重新掛了塊肉,等待下一條鱷魚出現。

  晚上回來劉福船上有六條剝了皮的鱷魚肉,馬行遠他們也逮了四條死鱷魚,只是沒剝皮。葉雨和王二拖過四條鱷魚,拿出匕首在戰艦甲板上將四條鱷魚剝了皮。兩人將鱷魚皮收好,對前來拿鱷魚肉的幾個女廚師說:「我們倆幫你們把肉剝出來了,吃飯時多打些肉給我。」一旁的其他人都說烤鱷魚很好吃,帶回來的鱷魚肉就是給大家也嘗嘗鮮。女廚師們道:「你們的工作真不錯,既把事做了還能吃烤鱷魚肉,這是讓我們羨慕。」她們邊說邊將三四百斤的鱷魚肉拿去蒸煮。

  兩天後三個隊長和王明做了兩份調查報告。島南邊東西各有兩處河口,北面西北有八處河口。島的四周都是紅樹林,紅樹林根系發達,非常密集。人很難在其中行走。林中有鱷魚,陸地上有一種很大的蜥蜴,蜥蜴有毒。他們親眼看到蜥蜴咬中水牛大腿,水牛因大腿腐爛而死。蜥蜴就吃那些腐肉。請大家外出時一定要避開蜥蜴和鱷魚。

  王明和四十人要探索所有河流和陸地。出發點以現在的河為中心分四組分別探索東南西北。劉福和馬行遠兩人選擇探索西邊,王明和周濤探索東邊。出發前王明和周濤帶人準備路上用的工具和乾糧。劉福叮囑兩人一定要注意毒蛇鱷魚。

  王明帶著九人沿東邊的平原地帶向東走。一路上都是高過人的蘆葦茅草,到處是積水沼澤。根本無法下腳,半天也就走了兩三里地。一大片雲飄過來,幾人立馬成了落湯雞。好的是大雨過後天立刻晴了。當遇一個大水坑後,幾條鱷魚沖了出來,大家嚇得拔腿飛奔。十人連滾帶爬的總算逃過了鱷魚的追擊。其他幾人立刻反對:「王代表,這麼深的蘆葦叢這麼走下去遲早會把命搭上,還是回家另想辦法吧。」王明也覺得這樣的環境太危險,立刻帶隊反回。

  王明一行人返回艦上就見到了同樣打道回府的周濤,結果倆人遇到的情況差不多。王明不得不讓其他人幫忙想辦法。

  晚上劉福馬行遠兩隊人沒回來。王明問:「林總督,劉福馬行遠兩隊人怎麼沒回來。」林沖道「他們兩隊人領了兩條船,根據你提供的地圖說從西邊和北邊河口進入腹地更容易,他們準備了三天的乾糧從海上去了。」王明和周濤立刻找來地圖查看。東北有兩條河,東南方有一條河。我們也可以從河道進入腹地。

  兩天後劉福馬行遠回來了,兩人向黃謙介紹了自己了解的情況。馬行遠先說:「我從北邊河道進入腹地。河很短,十來里長,河盡頭是個大湖。地圖上北邊那個大河口不河,是內海不太大。四周全是紅樹林和沼澤。」劉福介紹:「我們從西北角邊一條河進入腹地,見到了兩個湖。我站在小頂發現那兩個湖是我們先前考察過的那兩個湖。劉福用手指著地圖上標註兩個湖的位置了。另外南邊有一個看似河口的內海,比我們現在這個海港略大一些。它旁邊有條河。」黃謙根據兩人所講大致描繪出了這塊土地西邊的大小長大概三十里左右,寬二十里左右。現在等王明和周濤的考察結果。

  兩天過後王明和周濤回來了,周濤從東南邊河道進入腹地有一個湖。湖北面為山地。河全長不足十五里,河兩邊全是平原沼澤,沒有山地。如果開墾出來將是一塊產糧的好地方。王明考查了東北邊幾條河流都很短,沒有超過十五里的。而且整個東北都是山地。

  黃謙看著一張自己推測出來的大致地形圖。經過了四十人半個月的日曬雨淋,探索大致搞清了全島情況。島上有四個淡水湖,全島可耕種面積對二百人來說非常可觀。土地上熱帶植物密集,不太容易開發。大家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島南邊一條河的入海口處形成的內陸港。內陸港西邊是河道。河東邊還有一條枝流。島上不缺淡水,所有人可以居住在港口附近。

  王明很快提交了議案,議案提出了兩個土地分配方案:一、將土地分給所有人,個人自由耕種買賣。二、每個人分兩塊土地,一塊為耕種土地一百畝,另一塊是建立城堡集市,在集市中的房屋居住地。多餘的土地留作以後人員分配或賣給將來新加入人員。王明還附帶了一份詳細地圖。

  林沖和黃謙看了王明提交的方案,兩人認為第二種方案更好。其他八個代表看了分配方案後認為全體表決更好。大家召開的分配方案大合。

  大會上王明講解:「我提出了兩種土地分配方案,第一種方案大家可以分到更多的土地。但問題是大家很難受到保護。第二種方案大家分到的土地少一些,但也足夠大家生活。好處是大家都居住在一起,可以相互抵抗入侵。請大家自行選擇方案,我們將按多數人意見分配。大家認為第一種方案好的人站左邊,認為第二種方案好的人站右邊。」結果百分之八十的人站在了右邊。王明宣布用第二種方式分配。


  王明宣布分配方式後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我們雖然沒有參與奪艦的戰鬥但收香料後的戰鬥全部參加,而新加入的人也分一百畝土地不太公平。經過所有人表決,最後分配方案為新加入人五十多人分地一百畝,挑選土地輪到最後。一百來名船員分地二百畝,林沖、燕青、小七、何海、張程、劉福、周濤、韋昌、馬行遠、孫猴子十人分地四百畝,有優先挑選權。並給予了十人多選一百畝地的作為戰艦公有的補嘗。

  經過大家一至投票確定以河為基準,每塊土地沿河寬一百步縱深一百步為一百畝。縱深一百步處留六尺寬修公共道路。港口周圍土地一百步內不得分配,那裡的土地將成為公用土地。港口東南角那塊土地作為港口防卸工程用地。所有人在那裡可獲得一塊住宅用地。住宅將以集市的方式建設,房屋裡可做買賣經營。這幾條的通過讓所有人覺得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所有人都希望先建住房,形成街道。

  經過黃謙父子和其他九個代表對土地丈量,計算最終規劃出了街道的方向和長度。沿港口東北向西南設三條路,每家房屋地基寬十步,長二十步建房。

  黃謙和十個代表用了四天時間就分好了一百六十多人的台基,每個台基之間用三尺長的木樁打在了四個角上,以免鄰里之間鬧矛盾。

  台基分配完成後,天就開始下雨。除了每天在港口四班倒值勤的人外。只要是休息時間,新分的建房地基上船員們就會冒雨在自家地基上平地基。這兒有雜草樹木砍了,那兒高了剷平,低的地方填好。幾乎所有人都在忙。十個女廚師,和那十六個十三四歲的小孩哪做得了這種體力活。只能站在自己的台基上抹眼淚。

  燕青看著這群難過的人問林沖:「大哥,我們可不可以組織人將所有房子統一建,這樣可以解決婦女小孩的困難。」林沖:「你說的是個好方法,統一建房還可以保證房子質量。讓王明打個報告,動員一下大家,爭取投票通過。」兩人正商量著,孫猴子向小七報告:「有一艘大船向港口駛來。」小七立刻下令艦上所有執勤人員警戒。林沖燕青黃謙也一同來到了甲板上,韋昌的火炮也瞄準了海港入口。

  一艘大船緩緩駛進了海港,船頭有人頭有人呼喊:「我們是路過的商船,想到這裡休整補充生活物資。躲避颱風。」小七和代表們同意了對方請求。對方取了一些淡水,讓木工修補了船上一些破損的甲板,付過工錢。五天後這艘大商船離去。

  汪洋和呂政立刻向林沖提交了議向書。汪洋在代表會上認為:「我們應該在港內建設一個碼頭,可搬運貨物。凡是外來船隻停靠修理都要交費。我們應該組建一個修理廠,廠長可讓姜存志擔任。收錢由黃善德管理,姜存志出據票據。」呂政的議向書是:「讓私人建立修理廠,商品銷售店。政府只管收稅。」呂政的表述和汪洋的表述完全不同。兩人經過了激烈的辯論:

  汪洋:「政府成立經營公司資金充實,人員充足,可以高效的運作。」呂政:「政府運作牽扯的人員事情複雜,不利於精細化管理。很難有具體負責人員。做的事情一定是馬馬虎虎。」汪洋:「只要我們管理到位,明確責任一定可以將事情做好。」呂政:「集體做事,集體成擔責任。做事多的人和做事少的人肯定會工錢一樣,責任一樣。這種情況下誰願多出了力拿一樣多的錢?」呂政:「你所說的就是管理問題。」汪洋:「你這完全是偷換概念。我說的是責任何分配的問題,你卻說是管理問題。如果管理的人以權謀私,那是不是要派個人監督管理人員。如果監督的人被收買是不是再派個人監督監督人員,如此循環下去,全部的人就監督都會不夠用,那誰去幹活。」呂政這個推論直接把汪洋懟的說不出話來。其他代表立刻支持呂政的觀點。

  呂政繼續說:「政府要做的事儘可能簡單,政府的開支就會越少。所以我們政府部門制定規則,所有人照章辦事。政府只當裁判和收稅。」呂政的發言獲得大家一致的掌聲。

  最終在多數代表的表決下林沖簽屬了政府不經營任何商業的文書。姜存志當即向汪洋遞交成立船泊維修廠的書面材料,得到了多數代表的同意。林沖簽下了准許姜存志辦廠的書面申請。

  呂政提出了姜存志修理廠的稅收多少問題,經眾代表一致表決後認為應該三十稅一。林沖簽字通過了島上第一條稅收政策。

  陳三在眾人犯難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沒必要砍自己島上的樹,木材我們可以找各地土著去買,一定非常便宜。現在我們的存糧不多了,正好出去買些大米回來,一舉兩得。」燕青的話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同意。最終由陳三和何海帶三十人駕駛商船去購買糧食和木材。

  經過二十來天的分配統計最終完成了耕種土地的分配,每個人都擁有了自己的耕地。包括燕青帶來的十六個孩子,廚房做飯的十個女人,新加入的梅芳。那個名叫葉辰的一家三口也加入了進來,獲得三百畝土地。小七選了主河道一塊三角州的土地,那裡可以種地捕魚兩不誤,離港口又不遠。林沖燕青選了港口西邊的土地,主要是離港口近。分土地時所有人高興的忘記吃飯,分到土地後大家都犯了愁。土地是有了,長滿荊棘藤蔓的土地上到處是蛇蟲螞蝗,看了就讓人頭皮發麻。地上爬的蜥蜴和爬在河邊的鱷魚讓人膽寒。這樣的土地怎久開墾?土地分配完成後陳三何海帶著三十人買糧食和木材去了。

  所有人都犯難時黃謙提了個意見:「我們有一百六十多人,留下六十人守護港口,組織七十人去把那些土地的的植被清理出來。」黃謙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贊成。但毒蛇、蜥蜴、鱷魚的難題如何解決?

  在大家犯難時梅芳站了出來,梅芳道:「土地上蛇蟲很多,生石灰、草木灰可以很好的驅除它們。」大家一聽梅芳有好辦法共同推選梅芳為帶頭人。正好商船上有很多的農用工具,每人選了一樣工具在梅芳的帶領下開始開荒。

  梅芳帶著七十來人收集了很多乾柴草,存放在了港口河上游。她選了一個天氣好的日子,乘晚上的西風讓人點燃了河道兩邊的樹木。沖天的大火升起,攜帶著濃濃的黑煙席捲了河道兩岸。大火足足燒了五六天,直到遇上河流的阻隔才停止。地上全是草木灰,冒著淡淡的煙霧。

  管理土地的代表王明立刻讓人丈量出河岸到路的距離,將木樁打入土中做上標記。七十來人經過兩個月時間,在河兩邊開挖出了一條供大家行走的路。王明特意讓人在路邊釘上木牌,寫上土地所屬人的姓名。很多人認為以後划船運送貨物方便,應該在河邊也修上路。王明帶著大家又幹了兩個月才將河兩邊的路修好。

  在大家修路的同時陳三和何海採購回了大量的糧食和木材。陳三確實是個倒買倒賣的料,他讓何海把船開到南越金甌、迪石一帶,用低價購買了幾千袋大米,將船艙裝得滿滿的。然後沿巴蜀一帶的半島用大米換木材。陳三要求一袋大米換二十根十寸粗細不得短於兩丈長的木料。當地人的大樹都是原始森林,只要有力氣,不計得失的砍伐。等到陳三帶領的商船進港,大家看到了甲板上碼放的木材堆了一丈多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