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莘王可做宰相
…
趙宋王朝其實早就在走下坡路了。
幸好還有范仲淹、王安石等一些正直熱血的大臣,他們選擇站出來號召革除弊政實行新政,並提出了一些能解決部分問題的改革措施。
而趙頊、趙煦都不腐朽,想實現趙宋王朝的中興。
所以趙宋王朝斷斷續續的開始了改革。
可改革,就是動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
很多國家蛀蟲(新舊兩黨中都有),不能解決問題,卻擅長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發展到了現如今,新黨已經不等同於改革派;舊黨也不等同於保守派。這兩黨中都有想要幫國家改革的正直熱血的大臣,區別只在於,有些認同王安石搞的新政,有些不認同王安石搞的新政;這兩黨也都有不顧國家利益只想維護他們自身利益的蛀蟲。而現在新舊兩黨之爭,其實就是在進行黨爭,與改不改革、變不變法沒關係。
那些自私的蛀蟲用陰謀手段攻擊改革派,並製造輿論,借結黨的罪名攻擊新政。
在君主專制時代,結黨被視作牛鬼蛇神、毒蛇猛獸,無論任何人,一旦被視作朋比結黨,就等同於犯下了彌天大罪,就對皇權有了威脅。
他們再收買改革派官員,指使手下偽造書信,穿鑿附會改革派想要廢帝奪權。
而在深宮中長大承父祖之庇登基的皇帝,最警惕大臣擅權結黨,肯定會動搖,最後改革失敗。
縱觀歷史,宋朝的幾次改革,差不多都是這麼失敗的。
所以說,要想改革,肯定得有一位意志力堅定的皇帝。
比如雍正。
清雍正時期,雍正自上而下推動了一場影響極為深遠的土地制度改革,它首次廢除了封建地主對土地的壟斷,按照農民的實際耕作能力進行了重新分配,同時取消了人頭稅,按照個人持有土地的數量進行繳稅,史稱「攤丁入畝」。
這場波及全國的變革,對廣大旗人及地主利益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要知道,作為封建王朝的第一大利益群體,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可是有著難以想像的破壞力和影響力。
儘管如此,攤丁入畝最終還是得以推行,並為乾隆攢下了六十年都沒有敗光的家底。
趙俁哪怕不加以改進,只走雍正的路線,也絕對能完成對趙宋王朝的改革,為自己攢下足以橫掃天下的家底。
所以,對趙俁來說,解決趙宋王朝的問題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還是怎麼當上皇帝。
為了達到當上皇帝的目的,趙俁開啟了瘋狂送禮模式。
當然,趙俁沒有送金銀珠寶這些容易引起別人非議的東西,而是利用香皂的火熱,給後宮中的妃嬪女官宦官送自家產的香皂。
可以說,除了劉清菁那裡,後宮中排得上號的人,趙俁全都給他們送了香皂。
在趙俁大送香皂之前,因為交易費勁、層層加價,在後宮中,香皂已經炒到了十幾貫一塊,就這,還因為貨源不充足而有價無市。
僅靠送香皂,趙俁就刷足了好感度,向太后、趙煦身邊的人,大多都念趙俁的好,說起趙俁時,儘是美言。
不久前,太原發生了大地震,趙煦將國庫中僅剩的一點點錢拿去賑災了。
到了九月下旬,由於朝廷拿不出來京畿禁軍的軍餉,駐紮在近京地區的好幾支京畿禁軍都在鬧響,甚至有些京畿禁軍都存在著譁變的可能性。
就在趙煦君臣為此事都快愁死了之際,趙俁來求見趙煦,主動說出:「臣弟近來賣香皂小有盈餘,願拿出一百萬貫,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這已經是趙俁賣香皂賺到的所有的錢了(還有不少他收到的預付款),可以說,這次趙俁真是下了血本。
趙煦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感動。他沒想到趙俁這麼會賺錢,更沒想到趙俁會如此慷慨解囊。
要知道,親王是不允許參政、不允許從軍、不允許干預國家大事,但是,對於親王經商,朝廷向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連官員都在幹這種事,沒道理不讓宗室這麼賺錢。
因此,趙俁通過正常的商業手段賺到的錢,完全可以不借給趙煦。
君不見,那麼多宗室,其中不乏家產數十萬貫,甚至數百萬貫的,卻沒有一個從自己家裡拿錢,幫趙煦一把嗎?
所以,趙俁此舉,無疑是雪中送炭。
可作為一個皇帝,疑心病是他們的通病。
趙煦也不例外。
在感動之餘,趙煦心底也悄然泛起一絲疑慮:「莘王傾囊相助,背後當真毫無所求?」
在趙煦看來,雖說趙俁是他弟弟,可在這權力的漩渦中心,親情時常被利益裹挾,所有人他都不能盡信。
趙煦緩緩問道:「莘王所求何事?」
趙俁聞言,微微一笑,笑容中全是誠摯:「皇兄多慮了,臣弟不過是見國家有難,不願坐視不理罷了。若說所求,臣弟只願我大宋國泰民安,皇兄龍體康健。」
趙煦聽後,疑慮更盛。他深知,這世間少有無緣無故的善舉,尤其是涉及皇權與利益之時。
然而,趙俁的態度誠懇,言辭懇切,又讓趙煦一時之間難以找出破綻。
就在這時,趙俁又說:「對了,臣弟還真有一事相求。」
趙煦心道:「來了,主動拿出這麼大一筆錢,怎麼可能無所求?」
趙煦不動聲色地說:「莘王但說無妨。」
讓趙煦萬萬沒想到的是,趙俁所求的竟然是:「臣弟只求,陛下不要告訴任何人,此錢乃臣弟所出。」
趙煦一怔,他很不解地問道:「為何?」
趙俁笑著說:「臣弟怕他們借錢。」
趙煦知道趙俁在開玩笑,但他不知道,趙俁這是不是在堵他今後跟趙俁借錢的路?
趙煦沉吟片刻後,終是開口贊道,「此事朕會銘記於心,待日後朝廷度過難關,必當厚報。」
趙俁慨然道:「大宋乃我趙氏江山社稷,我宗室與之休戚與共,若大廈傾倒,臣弟豈能獨活?」
雖然趙俁都已經這麼說了,可趙煦依舊懷疑趙俁的用心,不過他還是勉勵道:「莘王大義之舉,實乃國之幸事,朕心甚慰!」
接著,趙煦就向趙俁詢問起《土地改革疏》,逼趙俁說出最真實的想法。
迫於趙煦給的壓力,趙俁不得不將親王不得干政一事暫時扔在一邊,如實跟趙煦說了趙煦想知道的一切,包括這些年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趙俁甚至跟趙煦說清楚了,用了《土地改革疏》,就是跟全天下的達官貴胄、士紳望族、豪門大戶階層為敵。
最後,趙俁很明確地給趙煦總結,要想實施《土地改革疏》,有兩個必須達成的前提條件:一是皇帝要有堅定不移的態度;二是優化好穩健且龐大的中央集權。
趙俁反覆強調:「即便二者俱全,如此改革,亦是兇險萬分。」
趙俁還給了趙煦一個很誠懇的建議:「在未想好用臣弟之策進行改革之前,皇兄切記不可聲張,不然絕無成功之可能。」
想到章惇、韓忠彥、曾布對《土地改革疏》的態度,趙煦明白,趙俁的提醒很有道理。
經過這番推心置腹的交談,趙煦終於知道了趙俁到底有著怎樣的才華和見識,他看著趙俁心想:「莘王可做宰相。」
接著,趙煦又有點心理不平衡了,同樣是一個爹生的,他比趙俁還大了將近十歲,兩人之間的見識和能力怎麼會差得這麼多?
最後趙煦將責任全都歸咎到高滔滔身上:「皆怪那擅國老奸,若不是她操控了朕八年,教朕空耗八年光陰,豈會如此?」
旋即,趙煦看著趙俁,不無遺憾地想:「可惜你是親王,不然由你來幫朕搞變法,我大宋或可中興也……」
……
趙宋王朝其實早就在走下坡路了。
幸好還有范仲淹、王安石等一些正直熱血的大臣,他們選擇站出來號召革除弊政實行新政,並提出了一些能解決部分問題的改革措施。
而趙頊、趙煦都不腐朽,想實現趙宋王朝的中興。
所以趙宋王朝斷斷續續的開始了改革。
可改革,就是動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
很多國家蛀蟲(新舊兩黨中都有),不能解決問題,卻擅長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發展到了現如今,新黨已經不等同於改革派;舊黨也不等同於保守派。這兩黨中都有想要幫國家改革的正直熱血的大臣,區別只在於,有些認同王安石搞的新政,有些不認同王安石搞的新政;這兩黨也都有不顧國家利益只想維護他們自身利益的蛀蟲。而現在新舊兩黨之爭,其實就是在進行黨爭,與改不改革、變不變法沒關係。
那些自私的蛀蟲用陰謀手段攻擊改革派,並製造輿論,借結黨的罪名攻擊新政。
在君主專制時代,結黨被視作牛鬼蛇神、毒蛇猛獸,無論任何人,一旦被視作朋比結黨,就等同於犯下了彌天大罪,就對皇權有了威脅。
他們再收買改革派官員,指使手下偽造書信,穿鑿附會改革派想要廢帝奪權。
而在深宮中長大承父祖之庇登基的皇帝,最警惕大臣擅權結黨,肯定會動搖,最後改革失敗。
縱觀歷史,宋朝的幾次改革,差不多都是這麼失敗的。
所以說,要想改革,肯定得有一位意志力堅定的皇帝。
比如雍正。
清雍正時期,雍正自上而下推動了一場影響極為深遠的土地制度改革,它首次廢除了封建地主對土地的壟斷,按照農民的實際耕作能力進行了重新分配,同時取消了人頭稅,按照個人持有土地的數量進行繳稅,史稱「攤丁入畝」。
這場波及全國的變革,對廣大旗人及地主利益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要知道,作為封建王朝的第一大利益群體,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可是有著難以想像的破壞力和影響力。
儘管如此,攤丁入畝最終還是得以推行,並為乾隆攢下了六十年都沒有敗光的家底。
趙俁哪怕不加以改進,只走雍正的路線,也絕對能完成對趙宋王朝的改革,為自己攢下足以橫掃天下的家底。
所以,對趙俁來說,解決趙宋王朝的問題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還是怎麼當上皇帝。
為了達到當上皇帝的目的,趙俁開啟了瘋狂送禮模式。
當然,趙俁沒有送金銀珠寶這些容易引起別人非議的東西,而是利用香皂的火熱,給後宮中的妃嬪女官宦官送自家產的香皂。
可以說,除了劉清菁那裡,後宮中排得上號的人,趙俁全都給他們送了香皂。
在趙俁大送香皂之前,因為交易費勁、層層加價,在後宮中,香皂已經炒到了十幾貫一塊,就這,還因為貨源不充足而有價無市。
僅靠送香皂,趙俁就刷足了好感度,向太后、趙煦身邊的人,大多都念趙俁的好,說起趙俁時,儘是美言。
不久前,太原發生了大地震,趙煦將國庫中僅剩的一點點錢拿去賑災了。
到了九月下旬,由於朝廷拿不出來京畿禁軍的軍餉,駐紮在近京地區的好幾支京畿禁軍都在鬧響,甚至有些京畿禁軍都存在著譁變的可能性。
就在趙煦君臣為此事都快愁死了之際,趙俁來求見趙煦,主動說出:「臣弟近來賣香皂小有盈餘,願拿出一百萬貫,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這已經是趙俁賣香皂賺到的所有的錢了(還有不少他收到的預付款),可以說,這次趙俁真是下了血本。
趙煦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感動。他沒想到趙俁這麼會賺錢,更沒想到趙俁會如此慷慨解囊。
要知道,親王是不允許參政、不允許從軍、不允許干預國家大事,但是,對於親王經商,朝廷向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連官員都在幹這種事,沒道理不讓宗室這麼賺錢。
因此,趙俁通過正常的商業手段賺到的錢,完全可以不借給趙煦。
君不見,那麼多宗室,其中不乏家產數十萬貫,甚至數百萬貫的,卻沒有一個從自己家裡拿錢,幫趙煦一把嗎?
所以,趙俁此舉,無疑是雪中送炭。
可作為一個皇帝,疑心病是他們的通病。
趙煦也不例外。
在感動之餘,趙煦心底也悄然泛起一絲疑慮:「莘王傾囊相助,背後當真毫無所求?」
在趙煦看來,雖說趙俁是他弟弟,可在這權力的漩渦中心,親情時常被利益裹挾,所有人他都不能盡信。
趙煦緩緩問道:「莘王所求何事?」
趙俁聞言,微微一笑,笑容中全是誠摯:「皇兄多慮了,臣弟不過是見國家有難,不願坐視不理罷了。若說所求,臣弟只願我大宋國泰民安,皇兄龍體康健。」
趙煦聽後,疑慮更盛。他深知,這世間少有無緣無故的善舉,尤其是涉及皇權與利益之時。
然而,趙俁的態度誠懇,言辭懇切,又讓趙煦一時之間難以找出破綻。
就在這時,趙俁又說:「對了,臣弟還真有一事相求。」
趙煦心道:「來了,主動拿出這麼大一筆錢,怎麼可能無所求?」
趙煦不動聲色地說:「莘王但說無妨。」
讓趙煦萬萬沒想到的是,趙俁所求的竟然是:「臣弟只求,陛下不要告訴任何人,此錢乃臣弟所出。」
趙煦一怔,他很不解地問道:「為何?」
趙俁笑著說:「臣弟怕他們借錢。」
趙煦知道趙俁在開玩笑,但他不知道,趙俁這是不是在堵他今後跟趙俁借錢的路?
趙煦沉吟片刻後,終是開口贊道,「此事朕會銘記於心,待日後朝廷度過難關,必當厚報。」
趙俁慨然道:「大宋乃我趙氏江山社稷,我宗室與之休戚與共,若大廈傾倒,臣弟豈能獨活?」
雖然趙俁都已經這麼說了,可趙煦依舊懷疑趙俁的用心,不過他還是勉勵道:「莘王大義之舉,實乃國之幸事,朕心甚慰!」
接著,趙煦就向趙俁詢問起《土地改革疏》,逼趙俁說出最真實的想法。
迫於趙煦給的壓力,趙俁不得不將親王不得干政一事暫時扔在一邊,如實跟趙煦說了趙煦想知道的一切,包括這些年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趙俁甚至跟趙煦說清楚了,用了《土地改革疏》,就是跟全天下的達官貴胄、士紳望族、豪門大戶階層為敵。
最後,趙俁很明確地給趙煦總結,要想實施《土地改革疏》,有兩個必須達成的前提條件:一是皇帝要有堅定不移的態度;二是優化好穩健且龐大的中央集權。
趙俁反覆強調:「即便二者俱全,如此改革,亦是兇險萬分。」
趙俁還給了趙煦一個很誠懇的建議:「在未想好用臣弟之策進行改革之前,皇兄切記不可聲張,不然絕無成功之可能。」
想到章惇、韓忠彥、曾布對《土地改革疏》的態度,趙煦明白,趙俁的提醒很有道理。
經過這番推心置腹的交談,趙煦終於知道了趙俁到底有著怎樣的才華和見識,他看著趙俁心想:「莘王可做宰相。」
接著,趙煦又有點心理不平衡了,同樣是一個爹生的,他比趙俁還大了將近十歲,兩人之間的見識和能力怎麼會差得這麼多?
最後趙煦將責任全都歸咎到高滔滔身上:「皆怪那擅國老奸,若不是她操控了朕八年,教朕空耗八年光陰,豈會如此?」
旋即,趙煦看著趙俁,不無遺憾地想:「可惜你是親王,不然由你來幫朕搞變法,我大宋或可中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