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輸在了發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鄭顯肅和王懿肅畢竟是女人,不是張純想獻身的男人。

  而且,張純知道,鄭顯肅和王懿肅,尤其是前者,繼承了宋宮「樂進淑女」的傳統,願意給自己的男人送女人,以示大度。

  基於這些,儘管有些難以啟齒,但張純還是吞吞吐吐地說出:「小妹……小妹幾個聽聞,要選教習宮女……」

  鄭顯肅的鳳目動了動,不動聲色地試探道:「確有此事,幾位妹妹有意去教導大王床笫之私?」

  張純連忙解釋道:「小妹幾個知曉二位姐姐須得派人前去經營,不敢奢求四個名額,只得一二即可。」

  看了一眼謹小慎微的張純,又看了一眼並不太上心的李琳四女,鄭顯肅哪還能不明白到底是誰想要這個機會?

  鄭顯肅拉起張純的手:「幾位妹妹真善解人意,我二人確實得各派一人去為大王打理王府、操持家務,再者,為我家和睦,不論郭小娘子需要與否,我們都得給她留個名額不是?所以只能給幾位妹妹一個名額,還望見諒。」

  張純心想:「全中!我現在真有點『文通三略,武解六韜,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意思。」

  不想,很快張純就樂極生悲。

  只見,鄭顯肅語氣一轉,繼續說道:「其實早幾個月晚幾個月相差也不大,這次不如就讓這位妹妹先去為你們經營一二,過幾個月我們剩下的人再一塊回家,如何?」

  張純順著鄭顯肅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見,鄭顯肅指著的人竟然是麻曉嬌。

  張純一下就火了,她很不忿地心想:「為什麼是麻曉嬌不是我?」

  霎那間,張純心底就湧起了無數陰謀論。比如,鄭顯肅忌憚她,不讓她上位什麼的。

  這時,鄭顯肅主動給出她選麻曉嬌不選張純的原因:「姐姐知曉,你幾個著急懷上大王子嗣,只是,你們年紀尚小,若早早便嘗試懷孕,對你們的身體損傷太大,若一著不慎,或將致使你們終生不孕。」

  說到這裡,鄭顯肅看向張純:「尤其是你,你是最小的罷?我建議你,最好兩年後再侍寢,別因一時心急,悔恨一生。」

  張純想說:「你從哪看出來我是最小的?不論上一世,還是這一世,我都不是我們五個中最小的好不好!」

  就在張純準備糾正鄭顯肅的錯誤時,就見鄭顯肅正在看她的胸口。

  張純低頭一看,一眼就看到了她平坦的小腹。

  瞬間,張純就明白了,鄭顯肅的判斷依據。

  不只張純明白了,李琳、葉詩韻、袁傾城也在那邊偷笑不已。

  只有麻曉嬌還有點暈,不明白這個機會怎麼就落到她頭上了?

  鄭顯肅將頭轉向麻曉嬌:「你們幾個中,就這位妹妹發育的不錯,可以一試,旁人都再等等罷。」

  張純很想反駁,可她看見麻曉嬌那高高隆起的胸脯,再想想自己上一世都二十多歲了還有一個「小太子奶」的綽號,頓時就感覺,她不論說什麼,都是蒼白無力的。

  張純萬萬沒想到,她機關算盡,最後竟然輸在了發育上。

  而幸運地撿到了這個天賜良機的麻曉嬌,完全沒有意識到,她耽誤了張純多大的買賣。

  在麻曉嬌看來,選上了她,也只不過就是她比別人早幾個月到趙俁身邊而已,或許……她還能幫趙俁做點什麼。

  至於這樣一來張純怎麼給趙俁出謀劃策,麻曉嬌就不知道了……

  ……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莘王府完成了大換血,本來失意不得志的黃經臣、梁師成和李彥,交到了好運,成了趙俁的親信、莘王府的新貴,出入都是前呼後擁,到哪都受人敬仰。

  趙俁感慨:「這可能就是很多人喜歡追求權力的原因吧?」

  這天,黃經臣來找趙俁:「殿下,奴婢有一好友,文武雙全,奴婢想將他引入府中。」

  趙俁很痛快地說:「你將他帶來,教本王看看。」

  黃經臣沒動,而是主動說出:「奴婢這好友乃已故李帥義子,曾隨李帥在西北大敗夏軍……」

  「已故李帥?大敗夏軍?」

  反應了一下,趙俁才意識到,黃經臣說的是,在宋神宗時期活躍於西北邊境,與以「奇計、奇捷、奇賞」著稱,戲稱之「三奇副使」的王韶一同收復河州,又擊降吐蕃首領瞎木征,並攻克蘭州,主持秦鳳路及熙河路軍事,曾被任命為西北五路統帥,掌有節制諸路重權的大宦官李憲。


  「李憲的義子……那不就是童貫嗎?!」

  趙俁一下子就猜到了,黃經臣是想把六賊之一的童貫引薦給自己。

  在《水滸傳》中,童貫是個無能的草包形象,他率領幾十萬大軍征討水泊梁山,結果中了梁山好漢的埋伏,被打得丟盔卸甲,隻身逃回京師。

  不過這只是小說杜撰而已。

  歷史上真實的童貫並不是這樣的。

  歷史上的童貫,率軍攻打過吐蕃,攻打過西夏,戰功顯赫,為宋朝收復了廣袤的疆土,緩解了宋朝西北邊境的軍事壓力,威震西北,但並沒有攻打過水泊梁山。

  童貫鎮壓的農民起義是宋朝最大的農民起義——方臘起義。

  這些是童貫怎麼都抹不去的功績,這也是童貫在歷史上能成為第三個被封王的宦官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另一方面,童貫與蔡京相互勾結,在朝中排除異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嚴重擾亂了當時的政治秩序,導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而且,在與遼國的戰爭中,童貫作為宋軍統帥表現不佳,先是在攻遼時失敗,不得不乞求金軍援助代取燕京,後在金軍攻宋時,他在太原聞訊後逃回汴梁城,並隨趙佶南逃,致使金軍長驅直入,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還有,童貫雖然成功平定了方臘起義,但他在鎮壓方臘起義的過程中手段殘忍,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加劇了社會的動盪不安。

  另外,童貫這個人,不擇手段搜刮奇珍異寶,以供趙佶揮霍享樂,靠此獲得大權;又喜歡用錢財籠絡手下將士,讓他們聽其命令行事。

  總之,歷史上的童貫,權傾一時,掌控軍權,在北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這樣的童貫,縱然不是最頂級的人才,也肯定比一般人才好用,對於現在一窮二白的趙俁來說,肯定是多多益善。

  只不過,趙俁有些納悶,童貫為什麼願意來投自己這個閒散王爺?他不應該是一個極有政治抱負的人嗎?

  經過黃經臣的介紹,趙俁才搞明白:

  原來,高滔滔臨朝時期,以高滔滔、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全面否定了王安石的改革。

  為此,他們甚至不惜將趙頊君臣好不容易才打下來的大片疆土全都還給西夏,還清算了當時的一眾功臣。

  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李憲被彈劾「貪功圖名」、「罔上害民,貽患國家」,被高滔滔、司馬光等一貶再貶,最後鬱鬱而終。

  而童貫則因為受到李憲的連累,被降成了一個小小的殿頭,主要任務是,去陝西地區傳旨,不得重用,前途黯然。

  趙俁恍然大悟,旋即不禁有些膩味:「別人穿越,盡收忠臣猛將,良才美器;為什麼我穿越,只能收宦官,還儘是大奸臣?」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