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澹臺子羽
河伯已經習慣了乘龍車而行,也習慣了河伯的職責,他仍然會回到堤首村,在父母墓前靜坐徹夕,但次數越來越少。他是河伯,對他而言,歲月永恆,時間已經沒有意義。對永恆而言,一年十次和十年一次,難道有多大區別嗎?何況,他已經漸漸記不得時間了。總是在偶爾經過華陰,或者看到人間誰家父子嘻嘻,才偶一動心,想起父母來。
而做河伯日久,在可以任意操縱他人命運的情況下,他的心也變得堅硬如石。他也終於知道,對上任河伯白龍,殺死他父親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更何況,白龍可能都沒有親自出手,就讓大河裡的水族把父親解決掉了。
為此他無比感激父親,如果不是父親歷盡艱辛找到西王母,又如果不是父親毅然赴死震撼了西王母,這件微不足道的事,壓根進不了西王母的視野之內,沒見他殺了洛伯,奪取了洛河,上帝都不放在心上?何況父親這麼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凡人。
父母這一生,平凡的到了卑微的地步,幾乎沒享受過任何安逸的生活,河伯為此十分遺憾,他經常將人們供奉給他的珍品,獻到父母墓前,儘管這不能再帶給父母什麼,卻給他以安慰。
就像一次,齊地一個傻瓜,到他的廟裡許願,願以十斛珍珠求他現身,笑話,他以為自己是誰?不過河伯也沒有拒絕,只是讓一條巨鯉在那天露了下背脊,翻了個水花,那傢伙就以為自己成功了,向齊王討了不少賞賜。
而那十斛珍珠,最終則供到了父母的墓前。
不過不知哪個傢伙,傳說他河伯喜歡珍珠寶玉,他也不屑闢謠,喜歡又如何呢?
而這次就有些不像話了,竟然有人來對他說,有個叫澹臺子羽的魯人,正在濟陽的渡口過夜,打算過河去,將一塊價值千金的玉璧送給魯邦的司寇孔丘。而孔丘是澹臺子羽的老師,大概想用這種辦法,讓孔丘對他另眼相看,還是想從孔丘手下謀個美差?
河伯對手下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無語了,他河伯稀罕什麼玉璧嗎,價值千金的玉璧,需要謀什麼樣的差事,又要用多久,才能收回等價的布?河伯也懶得跟他們生氣,只是揮手將他們全趕了出去。不過讓他們一提起,他才想起來,又有很久,沒去看過父母了。河伯聳身而起,喚起了車駕。
濟陽的渡口,澹臺子羽帶著兩個僮僕,正解纜登舟。老師近年來樂讀易,僅編簡的革帶,就磨壞了數次,以老師的學識,應當是很有心得了,據說已經開始動筆著易論。這次他偶然得到一塊玉璧,所謂君子如玉,讓老師佩這塊璧,當是再合適不過了。想到這裡,澹臺子羽再次正了正冠,將衣、裳、帶、履細細檢查一遍,確認並無一絲瑕疵,方才向僮僕頷首,示意行船。
才撐出不久,一個僮僕忽然大叫起來,「天,公士,看那是什麼。」
澹臺子羽向水中望去,就見在船的前方,忽然翻湧起了波浪,似乎水下有什麼東西,向著他的這船直奔過來。澹臺子羽皺皺眉,沒有表示什麼,須知子不語怪力亂神,何必為水中的些許事物大驚小怪?
然而更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水中的物事在快到船頭時,一分為二,沿著船的兩邊游去,直到船的後方,忽然又旋了個身,又向船兩邊游來。透過略渾的河水,可以看到,是兩個黑黝黝的魚形物事,但就澹臺子羽所知,還沒有誰見過這麼大的魚。而看這兩條怪魚的動靜,竟是夾著他的船而行,如果說沒什麼古怪,那可是沒人信了。
兩個僮僕早已嚇得兩腿發軟,癱倒在地,嘴裡不停的叫著「公士,怎麼辦啊,這是水怪!」
澹臺子羽面色不變,只是將雙臂的長袖卷到肘處,一手按住腰中的銅劍,眼睛卻注意著水中的兩條怪魚。怪魚?澹臺子羽心中嘆息,老師啊,你一生不語怪力亂神,難道是你也知道有怪力亂神,但不能告訴我們嗎?
心中雖作如此想,澹臺子羽的注意力卻始終貫注於怪魚身上,如果它們膽敢露頭,他澹臺子羽可是精習刺擊術,正好可以用它們試劍。
船已經失去控制,好在天氣良好,沒有風,船被水推動,慢慢向下游漂動。不過也是慢慢向對岸漂過去。兩條怪魚見澹臺子羽始終警惕,終於開始動作,其中一條猛地旋了個身,向船直撲過來,一下撞到船上。澹臺子羽不為所動,牢牢站在船上,兩個僮僕則在船上被撞的翻了個個,兩人還撞在一起。澹臺子羽冷冷地說:
「不想死的話,兩人拉在一起,抓住舷。」
這時另一條怪魚也衝過來,就在它即將撞上船的一刻,澹臺揮手拔劍,如電光般閃擊過去,正中怪魚的背鰭。怪魚嘴裡發出一聲悶響,一道血從背鰭激射出來,隨即沉入水中,船下頃刻一片血渾。一道帶著暗紅的影子向水底游去,很快就不見了身影。
另一條怪魚卻還在船的一邊,似乎在猶豫,卻最終沒有離開,只是仍不遠不近,與船同行。澹臺子羽踢了踢兩個僮僕,示意他們起身,繼續撐船。僮僕們見到澹臺子羽的神勇後,似乎恢復了力氣,雖然仍有些顫抖,不過還是站了起來,兩個人一同抓起了篙,用力下撐。
河伯靜靜地站在父母的墓前,龍車停在院外。以往獻祭的珍寶還在,沒有人敢來他家的院子裡經過。河伯不想說話,只想靜靜地站著,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想。已經多少年了,該說的話,他都已經向父母訴說過,該想的事,他也早已想清楚,該做的,也都已經做過了。現在,在父母面前,他只能靜靜站立,如同一尊石像。
不知過了多久,河伯從凝神中醒來。看天色,還不到午初。再看看父母目前的珠玉,心中略哂,那些河魚,竟然想用這些東西來討他歡心。嗯,對了,昨天說的是什麼,玉璧?河伯皺起眉頭,他知道那些河族們想做什麼了。雖然對他來說,並無所謂,不過,去看看吧,似乎也沒什麼。
河伯喚起龍車,騰雲而馳。
等他到濟陽時,正看到一條船在靠岸,一個峨冠博帶的士人,手扶著兩個僮僕,從船上搭著的木板一步步走下來。而大河中,遍是昏暗的血色,兩條青鮫已經翻過白肚,緩緩被河水送走,這就是那兩個蠢貨了。河伯心裡暗罵,一邊降下龍車。
方才在船上,澹臺子羽已經耗盡了力氣。第二條怪魚,改變了策略,不停地從船下面撞擊,幾乎將船撞散。而澹臺子羽,則在算到怪魚即將撞上船底時,雙手握劍,用力下刺,一下將怪魚刺住,在怪魚帶著船扭動數十下之後,終於死掉了。而第一條怪魚,則不顧一切地從水下衝出來,甚至跳出水面,要上船來攻擊。澹臺子羽拔出劍,用進全身力氣,與怪魚搏擊十餘下,才找准機會,一劍刺入怪魚眼中,一擊斃命。
此時澹臺子羽已經渾身是血,銅劍也在刺入怪魚眼中後,沒能拔出來被怪魚帶走,現在還在水中沉浮。眼前忽然又降下一輛龍車,兩條白龍兇惡無比,衝著他怒瞪。澹臺子羽在水邊淨了淨手,脫下沾滿血的外衣,讓已然目瞪口呆的僮僕從行李中拿出新衫穿上,動作一絲不苟。他讓僮僕拿出銅鏡,看著銅鏡中的冠冕吉服,滿意地點點頭。這才信步而行,走向龍車。
龍車內是一個面色沉沉的年輕人,澹臺子羽沖對方拱了拱手:「澹臺滅明見過河伯。」
河伯不置可否,並未出聲。澹臺子羽拱手姿勢不變,對河伯道:「河伯此來,想必是為了滅明的玉璧。玉璧並不是難得之物,既然河伯想要,滅明贈與河伯便是了。」說完,他示意僮僕從行李中取過玉璧,雙手遞給河伯。
河伯並無反應,他坐在車中,手扶車沿,雙目似乎在看著澹臺子羽,而澹臺子羽卻真切地感到,河伯的目光穿透了他的身體,看到了遠方。
澹臺子羽嘆了口氣,轉過身,走到大河邊上,將玉璧投入水中。河伯的目光這才動了動,他將左驂的白龍身上的繩索抖下來,白龍騰身而起,落入水中。只一會兒,白龍濕淋淋地躍出水面,嘴裡銜著玉璧,遞到河伯面前。河伯並不言語,白龍等了片刻,似乎明白了什麼,轉過身來,將玉璧遞向澹臺子羽。澹臺子羽看了看河伯,又看了看玉璧,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將玉璧接了過來,隨即又轉身,走到大河邊,又將玉璧投了下去。
這次不待河伯示意,白龍再次入水,將玉璧銜了上來,再次遞給澹臺子羽。澹臺子羽則再次將玉璧投了下去。
白龍這次沒有即刻下水,而是等待河伯命令。而河伯始終沒有出聲,也沒有任何示意,良久,白龍再次將玉璧銜出水面。
澹臺子羽接過玉璧,猛然向河邊的石上摔下去,玉璧登時被摔得粉碎。澹臺子羽向河伯再次拱手,示意僮僕收拾好行裝,小心翼翼地避開河伯的龍駕,不顧而去。
河伯將繩索搭到白龍身上,抖了抖,兩條白龍飛騰而起,向西馳去,瞬間便消失在白雲內,無影無蹤。
而做河伯日久,在可以任意操縱他人命運的情況下,他的心也變得堅硬如石。他也終於知道,對上任河伯白龍,殺死他父親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更何況,白龍可能都沒有親自出手,就讓大河裡的水族把父親解決掉了。
為此他無比感激父親,如果不是父親歷盡艱辛找到西王母,又如果不是父親毅然赴死震撼了西王母,這件微不足道的事,壓根進不了西王母的視野之內,沒見他殺了洛伯,奪取了洛河,上帝都不放在心上?何況父親這麼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凡人。
父母這一生,平凡的到了卑微的地步,幾乎沒享受過任何安逸的生活,河伯為此十分遺憾,他經常將人們供奉給他的珍品,獻到父母墓前,儘管這不能再帶給父母什麼,卻給他以安慰。
就像一次,齊地一個傻瓜,到他的廟裡許願,願以十斛珍珠求他現身,笑話,他以為自己是誰?不過河伯也沒有拒絕,只是讓一條巨鯉在那天露了下背脊,翻了個水花,那傢伙就以為自己成功了,向齊王討了不少賞賜。
而那十斛珍珠,最終則供到了父母的墓前。
不過不知哪個傢伙,傳說他河伯喜歡珍珠寶玉,他也不屑闢謠,喜歡又如何呢?
而這次就有些不像話了,竟然有人來對他說,有個叫澹臺子羽的魯人,正在濟陽的渡口過夜,打算過河去,將一塊價值千金的玉璧送給魯邦的司寇孔丘。而孔丘是澹臺子羽的老師,大概想用這種辦法,讓孔丘對他另眼相看,還是想從孔丘手下謀個美差?
河伯對手下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無語了,他河伯稀罕什麼玉璧嗎,價值千金的玉璧,需要謀什麼樣的差事,又要用多久,才能收回等價的布?河伯也懶得跟他們生氣,只是揮手將他們全趕了出去。不過讓他們一提起,他才想起來,又有很久,沒去看過父母了。河伯聳身而起,喚起了車駕。
濟陽的渡口,澹臺子羽帶著兩個僮僕,正解纜登舟。老師近年來樂讀易,僅編簡的革帶,就磨壞了數次,以老師的學識,應當是很有心得了,據說已經開始動筆著易論。這次他偶然得到一塊玉璧,所謂君子如玉,讓老師佩這塊璧,當是再合適不過了。想到這裡,澹臺子羽再次正了正冠,將衣、裳、帶、履細細檢查一遍,確認並無一絲瑕疵,方才向僮僕頷首,示意行船。
才撐出不久,一個僮僕忽然大叫起來,「天,公士,看那是什麼。」
澹臺子羽向水中望去,就見在船的前方,忽然翻湧起了波浪,似乎水下有什麼東西,向著他的這船直奔過來。澹臺子羽皺皺眉,沒有表示什麼,須知子不語怪力亂神,何必為水中的些許事物大驚小怪?
然而更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水中的物事在快到船頭時,一分為二,沿著船的兩邊游去,直到船的後方,忽然又旋了個身,又向船兩邊游來。透過略渾的河水,可以看到,是兩個黑黝黝的魚形物事,但就澹臺子羽所知,還沒有誰見過這麼大的魚。而看這兩條怪魚的動靜,竟是夾著他的船而行,如果說沒什麼古怪,那可是沒人信了。
兩個僮僕早已嚇得兩腿發軟,癱倒在地,嘴裡不停的叫著「公士,怎麼辦啊,這是水怪!」
澹臺子羽面色不變,只是將雙臂的長袖卷到肘處,一手按住腰中的銅劍,眼睛卻注意著水中的兩條怪魚。怪魚?澹臺子羽心中嘆息,老師啊,你一生不語怪力亂神,難道是你也知道有怪力亂神,但不能告訴我們嗎?
心中雖作如此想,澹臺子羽的注意力卻始終貫注於怪魚身上,如果它們膽敢露頭,他澹臺子羽可是精習刺擊術,正好可以用它們試劍。
船已經失去控制,好在天氣良好,沒有風,船被水推動,慢慢向下游漂動。不過也是慢慢向對岸漂過去。兩條怪魚見澹臺子羽始終警惕,終於開始動作,其中一條猛地旋了個身,向船直撲過來,一下撞到船上。澹臺子羽不為所動,牢牢站在船上,兩個僮僕則在船上被撞的翻了個個,兩人還撞在一起。澹臺子羽冷冷地說:
「不想死的話,兩人拉在一起,抓住舷。」
這時另一條怪魚也衝過來,就在它即將撞上船的一刻,澹臺揮手拔劍,如電光般閃擊過去,正中怪魚的背鰭。怪魚嘴裡發出一聲悶響,一道血從背鰭激射出來,隨即沉入水中,船下頃刻一片血渾。一道帶著暗紅的影子向水底游去,很快就不見了身影。
另一條怪魚卻還在船的一邊,似乎在猶豫,卻最終沒有離開,只是仍不遠不近,與船同行。澹臺子羽踢了踢兩個僮僕,示意他們起身,繼續撐船。僮僕們見到澹臺子羽的神勇後,似乎恢復了力氣,雖然仍有些顫抖,不過還是站了起來,兩個人一同抓起了篙,用力下撐。
河伯靜靜地站在父母的墓前,龍車停在院外。以往獻祭的珍寶還在,沒有人敢來他家的院子裡經過。河伯不想說話,只想靜靜地站著,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想。已經多少年了,該說的話,他都已經向父母訴說過,該想的事,他也早已想清楚,該做的,也都已經做過了。現在,在父母面前,他只能靜靜站立,如同一尊石像。
不知過了多久,河伯從凝神中醒來。看天色,還不到午初。再看看父母目前的珠玉,心中略哂,那些河魚,竟然想用這些東西來討他歡心。嗯,對了,昨天說的是什麼,玉璧?河伯皺起眉頭,他知道那些河族們想做什麼了。雖然對他來說,並無所謂,不過,去看看吧,似乎也沒什麼。
河伯喚起龍車,騰雲而馳。
等他到濟陽時,正看到一條船在靠岸,一個峨冠博帶的士人,手扶著兩個僮僕,從船上搭著的木板一步步走下來。而大河中,遍是昏暗的血色,兩條青鮫已經翻過白肚,緩緩被河水送走,這就是那兩個蠢貨了。河伯心裡暗罵,一邊降下龍車。
方才在船上,澹臺子羽已經耗盡了力氣。第二條怪魚,改變了策略,不停地從船下面撞擊,幾乎將船撞散。而澹臺子羽,則在算到怪魚即將撞上船底時,雙手握劍,用力下刺,一下將怪魚刺住,在怪魚帶著船扭動數十下之後,終於死掉了。而第一條怪魚,則不顧一切地從水下衝出來,甚至跳出水面,要上船來攻擊。澹臺子羽拔出劍,用進全身力氣,與怪魚搏擊十餘下,才找准機會,一劍刺入怪魚眼中,一擊斃命。
此時澹臺子羽已經渾身是血,銅劍也在刺入怪魚眼中後,沒能拔出來被怪魚帶走,現在還在水中沉浮。眼前忽然又降下一輛龍車,兩條白龍兇惡無比,衝著他怒瞪。澹臺子羽在水邊淨了淨手,脫下沾滿血的外衣,讓已然目瞪口呆的僮僕從行李中拿出新衫穿上,動作一絲不苟。他讓僮僕拿出銅鏡,看著銅鏡中的冠冕吉服,滿意地點點頭。這才信步而行,走向龍車。
龍車內是一個面色沉沉的年輕人,澹臺子羽沖對方拱了拱手:「澹臺滅明見過河伯。」
河伯不置可否,並未出聲。澹臺子羽拱手姿勢不變,對河伯道:「河伯此來,想必是為了滅明的玉璧。玉璧並不是難得之物,既然河伯想要,滅明贈與河伯便是了。」說完,他示意僮僕從行李中取過玉璧,雙手遞給河伯。
河伯並無反應,他坐在車中,手扶車沿,雙目似乎在看著澹臺子羽,而澹臺子羽卻真切地感到,河伯的目光穿透了他的身體,看到了遠方。
澹臺子羽嘆了口氣,轉過身,走到大河邊上,將玉璧投入水中。河伯的目光這才動了動,他將左驂的白龍身上的繩索抖下來,白龍騰身而起,落入水中。只一會兒,白龍濕淋淋地躍出水面,嘴裡銜著玉璧,遞到河伯面前。河伯並不言語,白龍等了片刻,似乎明白了什麼,轉過身來,將玉璧遞向澹臺子羽。澹臺子羽看了看河伯,又看了看玉璧,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將玉璧接了過來,隨即又轉身,走到大河邊,又將玉璧投了下去。
這次不待河伯示意,白龍再次入水,將玉璧銜了上來,再次遞給澹臺子羽。澹臺子羽則再次將玉璧投了下去。
白龍這次沒有即刻下水,而是等待河伯命令。而河伯始終沒有出聲,也沒有任何示意,良久,白龍再次將玉璧銜出水面。
澹臺子羽接過玉璧,猛然向河邊的石上摔下去,玉璧登時被摔得粉碎。澹臺子羽向河伯再次拱手,示意僮僕收拾好行裝,小心翼翼地避開河伯的龍駕,不顧而去。
河伯將繩索搭到白龍身上,抖了抖,兩條白龍飛騰而起,向西馳去,瞬間便消失在白雲內,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