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山聽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一段如歌如詩的歲月!

  落雨山,將永遠銘刻在我人生記憶的深處!

  2015年8月開始,全國脫貧攻堅的衝鋒號就燎亮地吹響了!

  每個貧困村配備了一名第一書記,一名縣領導,一名科級幹部,一個工作組長在。落雨山村原來是不屬於B鎮的,在2006年全縣建制調整時,才從被撤銷的J鎮劃到我們B鎮。長期以來,因為這個村不但地處偏僻,山高坡陡,交通閉塞,而且基層組織軟弱渙散,自然而然就在發展中慢慢掉了隊。這次脫貧攻堅行動,可真是下了大決心的:不管困難有多大,投入有多少,每一個貧困村都要補齊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短板,讓每戶貧困戶收入超過貧困線,實現「兩不愁(吃飯、穿衣),三保障(住房、教育、醫療)。」

  落雨山村是市上J部長定點幫扶的,他是一個作風務實,要求嚴格的好同志,動不動就要批評人的,全市好多幹部都怕他得很呢。

  為什麼呢?因為他管他們的帽子呢!J部長每兩個月就到村里來督導一次,抓得很細很緊。於是,大筆的資金紛紛向落雨山投入進來,大大小小的工程項目也逐一啟動起來。如此一來,縣上自然對落雨山村也就高度重視起來。只要J部長每來落雨山村上一次,縣W書記都要召集一次相當高規格的落雨山村工作專題會,認真仔細地研究如何分頭落實好J部長的指示,哪怕是晚上,當天就必須開會,書記態度堅決地說,為了把落雨山村建設好,我們要舉全縣之力,要錢出錢,要人出人!

  這樣,鎮D委Z書記就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了落雨山村的重擔。他帶領分管領導和工作隊的同志們,三天兩頭到村里開展工作,非常辛苦,周末也少有休息。我每次見他從落雨山村上回來,都是眉頭緊鎖的樣子,聽到他總是在埋怨:各項工程進度慢了,貧困戶們思想落後,「等靠要」想法普遍,發展產業一點兒不積極,村組幹部們也不得力,就像癩蛤蟆一樣,啥子事都要靠鎮上領導去戳一下才動一下!

  這樣的狀況肯定是正常的。過去幾年裡,像落雨山村這樣的地方,鎮上從來就沒有指望它發展起來,只要太太平平不出什麼亂子,少幾個人去找麻煩,也就算是阿彌陀佛萬事大吉了。

  六年前,鎮上好不容易招商了一個老闆在村里投資養殖場,把一直放荒的三百多畝山地利用起來,群眾不但有了土地租金收入,還可以解決本村二十多人就業,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可是,一部分人卻百般刁難,不依不饒,鬧得河翻水漲不亦樂乎。現在要實施那麼多的項目,要把產業發展起來,那是談何容易啊。

  我還得,在是兩年前,縣移動通信公司要在落雨山村建一座通訊基站,需要安裝幾根電桿,因為幾個電桿窩子要占用比屁股還小那麼幾塊地,涉及到的人家卻漫天要價,最後,他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是就沒有把電桿安下去,基站自然也就沒有建成。所以村裡的手機信號一直很差,咎由自取啊啊啊!更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前一任的村支部何書記,因為受不了一些村民的騷擾謾罵,去年竟然不辭而別,悄悄地去外地打工了。

  落雨山村的D一書記是市上下派的一個年輕同志,陝西人,操普通話的高高大大,肥肥胖胖的一個小伙子。他也挺不容易的,從八月份開始全脫產到落雨山村上工作,就住在村小學裡的一間屋裡,每天早出晚歸各種忙啊!我同他聊過兩次,感覺他雖然認真負責,勤勤懇懇,但是因為缺乏農村工作經驗,工作始終上不了手,他自己也十分著急難受。

  到了2015年底,J部長對落雨山村的工作不很滿意。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了,J部長可是一個了不得的能人,「5.12」後在四川三州任縣W書記,執行力槓槓滴,曾經得到中Y表彰為優秀。按他的想法,幹事情就要大手筆!

  鑑於落雨山村的基礎條件的確太差了,縣W提出重新換一個條件好一點兒的村給他聯繫。可是,J部長堅決不同意避重就輕換地方,就要盯著把落雨山村抓起來才肯善罷甘休!

  J部長的固執,讓B鎮的形勢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12月下旬,市縣領導來到鎮上,突然宣布讓我主抓落雨山村的工作。

  這樣一來,可就把老娘置於一個異常尷尬的境地。

  Z書記是一個有話就說的耿直人,長期在鄉鎮工作,基層經驗豐富,能力也很強。要說起落雨山的工作,他也算是盡心竭力了的。

  我立即在當天下午主動同他溝通,真的害怕因為落雨山村的事兒引起我們個人之間的矛盾。我說,我心裡可是一萬個不願意,真的沒有任何想法去同書記搶風頭,去牽頭落雨山村的工作,上面的這個決定讓我他媽的感到莫名其妙!Z書記不愧是老,他十分大度,讓我儘管放心,從此要多把精力放在落雨山,鎮上的其他工作他頂著就是。Z書記還在鎮班子會上表態,為了趕時間抓進度,落雨山村的工作如果需要鎮班子集體研究的,只要不是明顯地違規違紀,可以由鎮長個人先行決定,事後班子會再追加確認就是。這是一種多麼大的信任和支持啊!


  直到現在,我和Z書記之間都保持了良好的個人友誼。在一些鄉鎮,即便沒有如此尷尬的事件,黨W書記同鄉鎮長之間也會鬧矛盾的,甚至後來形同路人。說實在話,我一直為能有這樣好的書記和同事們而感到萬分慶幸。

  落雨山村換將,我知道這將是一件凶多吉少的事兒。干好了,那是你鎮長理所應當做好的事兒,沒有什麼值得表揚的;干不好,那可就慘道了,可能一輩子的修行都得葬送了。本來,按慣例,我是順其自然地能夠在明年提拔重用的,現在因為落雨的事兒,變成了不確定的事情了。但是,你是一名幹部,生是組織的人,死是組織的鬼,還有什麼價錢可講呢?!

  那就只有義無反顧,竭盡駑鈍了!

  經過幾十年人生的風風雨雨,尤其是從企業到體制內若干個崗位獨當一面的摔打歷練,我已經有點兒泰山壓頂,面不改色的境界了。在面臨難題的時候,我就喜歡吟誦毛老人家這句詩:「任你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接手主抓落雨山工作的第一天晚上,我在家裡用毛筆再次抄寫了兩遍這句詩。我在心底暗暗地對自己說,接下來,你娃娃可就要好好在落雨山上「閒庭信步」一段時間了。

  第二天,我剛好準備去村里,卻接到出差通知。原來,縣上組織了一個電商產業考察團到河南、浙江開眼界,又點名要我參加。因為我不久前在市上關於電商的發言被市W書記高度評價,讓我已經成為全市的所謂「電商專家」了。一個周的考察行程結束後,我才從容不迫地到落雨山村召開了一次村組幹部會,先把情況初步摸了一下。

  情況並沒有想像的糟糕。村裡的幾個項目都在正常推進:硬化兩條村道公路4公里多,新建村自來水廠,新建村公所,學校提升改造,異地搬遷聚居點建設。這個不複雜,安排分管領導每天盯緊,及時解決施工單位的困難,稍微加快一些建設進度,儘快出形象就可以了。可能最大的問題還是產業發展不起來,這個可不是「想愛就能愛」的事兒。J部長要求全村發展3000畝翠冠梨,梨樹下配套種植辣椒,養殖業要達到年出欄10萬隻地標產品山地烏骨雞的規模。貧困戶家家都要有產業來支撐收入。可是老百姓們,尤其是貧困戶們積極性普遍不高,產業發展差距很大,如翠冠梨只發展了500畝左右,還是村幹部們帶頭流轉土地來搞的,一般貧困戶根本沒有動起來。

  「功夫在詩外」!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於是,我決定做點兒其他功夫,先不管全村產業如何發展的問題。

  我要求每個小組先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在外經商辦企業的成功人士幫我梳理出來。我在其中確定了八名同志,作為名譽村主任的候選人,在下一次村支兩委會議上通過後印制聘書,我稱他們為落雨山的「八大金剛」。

  這時候,已經臨近春節,在外地做事的落雨山人紛紛回家來過年了。我想,總得讓全村人民不同往常地熱鬧一番。他們說,落雨山最歷史悠久的熱鬧活動,就是每年正月初一在雞啄咀踩山。這裡是苗族聚居地,周邊幾個村都有不少苗族同胞,大年初一那天,大家就自發地聚到那個叫雞啄咀的山坡上踏青,交友,交易,幾百人在一起鬧熱得很。那就好,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文化活動最能夠凝聚人心。在農曆臘月二十六那天晚上,我召集村組幹部開會,我提議說我們在大年初一舉辦首屆落雨山踩山節,讓落雨山老百姓過一個有史以來最鬧熱的新年。大家都表示懷疑,時間這麼緊,而且要好幾萬塊錢的費用哩,這個踩山節辦得成不?!

  我信心滿滿地說,聽我的就是,一切都沒有問題!大家基於對我的信任,就一致同意了。會上,我一一把辦踩山節的任務分解下去,大家就分頭去組織落實。

  四天時間裡。縣裡最好的舞美公司火速行動,在落雨山雞啄咀露天搭建好舞台,把當時最新的電子舞台屏也裝上了,那種「高大上」的感覺可並不比電視裡的差,洋氣得很。演出的節目就動用全鎮各社會團體和學校已經編排好的歌舞節目,我把縣裡的金牌主持人小楊請來當主持人,她也是苗族,樂於支持本民族的各種活動。

  文藝演出前,我們請縣苗族文化促進會的長老們到現場,舉行了莊重的「祭花杆」儀式,這可是苗家的風俗,要尊重。我在講話中只說了一個關鍵詞:「改變」。我們要改變落雨山的落後面貌,要摘掉貧困村這頂並不光榮的帽子,我們就必須改變一切不好的習慣,改變一切陳舊的觀念,積極投身到幹事創業中來。

  演出之前還安排了三個儀式,一是給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發紅包,每人120元;二是給名譽村主任發聘書,讓全村人都知道這「八大金剛」是自己的模範;三是名譽村主任,部分企業為落雨山村獻愛心。動員了縣內五家企業參與,他們的名字都醒目地亮在舞台大屏幕上,是為本次活動的贊助商,我說這比在縣電視台里打GG有價值得多,一下子就收到十來萬元的捐款,還缺什麼錢呢?


  為了這個踩山節活動,我可是蠻拼的。除夕那天晚上,我把一家人都接到雞啄咀的養豬場裡住下,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沒有在自己家裡過的除夕夜。

  老百姓們都是喜歡熱鬧的。正月初一那天上午,雞啄咀那匹坡上密密麻麻地站滿了人,本村的,外村的,苗族的,漢族的,男女老少熙熙攘攘,據粗略估計大概有五千多人。雖然天氣比較冷,可是人們的熱情可高著呢,聞訊而來在那裡賣小吃雜貨的商販們也忙得不亦樂乎,生意興隆得很,直到演出結束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辦完踩山節活動後,春節放假那幾天,我在家裡也沒閒著。為落雨山村起草了兩份材料,一是「八項村規」,二是落雨山村三大產業發展政策。都是我一字一句用筆寫出來的,這是即將召開的全體CM大會上要用的「法寶」。

  春節假期結束,正月初七一上班,我就給分管領導和村上講,要在正月十一召開落雨山全體CM大會。這個會議時間必須要趕在正月十五以前。因為按照農村的習慣,正月十五以後多數人就外出了,還開什麼會呢?他們都擔心這個會開不起,沒有人來。他們說,現在而今眼目下,哪裡還開得起這麼大規模的群眾會!我叫他們通知到戶就行了,通知時就說鎮長要親自來參加大會,每戶至少要來一個人,來參會的每個人發20元的誤工費。

  可是天公不作美啊,正月初十那天天氣預報,第二天有雨。落雨山之所以得名,就因為那匹山一年到頭雨多霧大,明明鎮上其它地方的是晴天或者陰天,這裡也肯定有雨,因之得名。同志們問我,明天要下雨,落雨山村民大會還開不?我回答:風雨無阻,哪怕天上落刀也要按時舉行,一定不要失信於民!

  第二天上午,村民大會如期舉行,差不多一千人穿著一次性雨衣,齊齊整整地坐在村小的操場上開會。當時拍下的幾張照片保存在村辦公室里,那場面幾乎震撼了每一個後來到訪落雨山的領導和參觀者。都說,在這樣的年頭,能夠把村民召集起來開一個群眾會就不簡單了,而且還冒雨啊!

  會議首先通過「八項村規」,在我做了解釋後,所有與會村民都齊刷刷地在雨中莊嚴地舉手同意。我已經在另外一章里較為詳細地談了「八項村規」的由來及發揮的作用,在此不再費筆墨。

  然後,四家為產業提供種苗、技術支持和產品回購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分別介紹翠冠梨、烏骨雞、美人椒三大產業,主要是他們在其它地方與農戶成功合作的經驗,村民有問題可以下來現場了解諮詢。會上,給每戶人發了兩樣東西:一是鎮政府為落雨山村量身定製的產業發展政策文件,二是「有求必應連心卡」,上面有我和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的電話號碼。

  我在講話中提醒村民們,發展產業是為自己,不是為幹部。遵循自願原則,政策這麼好,政策就是真金白銀,指標有限先到先得,大家可要抓住機遇。只要你要幹事情,我們就會服好務,解決你們一切的難題。不發展產業,就只有一直窮下去,這兩年時間一過,一點兒政策也沒有了,可買不到後悔藥啊!

  那天晚上,「八大金剛」之一的張天元請我到他家裡吃飯。張姓在落雨山占了半邊天,他是家族中的精神領袖,很早就出去闖蕩,做土建孔樁工程,帶了好多人出去一起做工程,都掙到錢了,修了漂亮的房子,買上了小轎車。他動員了本家十個有經濟實力,有幹勁的人,準備成立一個農民合作社,流轉幾百畝土地來栽翠冠梨,梨樹下栽海椒。我勸他們不要弄得太多,一來指標有限,二來也有風險,多了害怕管不好。他們說不怕,準備把六組七組凡是可以拿出來的土地都集中起來,那裡有好多地荒蕪了十年左右了,原來不曉得幹啥子,今天村民大會一開,鎮政府文件一發到手裡,大家心裡踏實了,大家也看到希望了。

  第二天,他們的「清河郡」合作社就開始行動起來。先把那些荒坡地上的雜草雜灌林砍開,請了幾十個人,熱火朝天地栽起了梨子來了。

  過了兩天,十二組的龍組長和一個搞裝修的小楊老闆晚上到養豬場來找我,談產業發展的事兒。那時,我已經在養豬場住下來了,除了周末回家換洗衣服,縣上開會,每天都在落雨山。他倆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坐不住了,也想成立一個合作社,流轉土地來發展三大產業,請鎮長支持他們給予安排政策指標。我把對張天元他們說的話也同樣說了一遍,他們決心已下,在本組流轉三百畝撂荒的土地,同樣轟轟烈烈地幹起來了。

  村上聘了一個廣播員,每天把村歌,「八項村規」,產業政策文件進行播放,上下午各一次。原來村上廣播只有兩個大喇叭掛在村公所,我協調縣文廣局,重新在其他組又安裝了八個大喇叭,這樣就可以全村無死角廣播了。

  鎮上又抽調了二十四個年輕幹部,組成十二個小分隊,每個小分隊對應一個生產小組,每天到組裡召開動員會發展產業,或者入戶收集了解村民的各種問題,匯總後交給我,統一安排及時解決。


  不到二十天時間,1500畝翠冠梨就被村民們全部栽下去了。記得在養豬場裡發梨苗那天,人們爭先恐後,用各種運輸工具,貨車、小車、三輪車、摩托車、肩挑背扛。一時間,搞得我們二三十個幹部手忙腳亂。我一邊不停地同村民們打招呼攀談,一邊提醒發梨苗的幹部小心別搞錯。那個場面至今記憶猶新,多麼可愛的鄉親們啊,多麼辛苦的鄉鎮幹部啊!

  因為農時不等人,剩下的1000畝翠冠梨只能年底才能栽了,面積雖然已經落實到人家戶,但是不能違背科學蠻幹,不能勞民傷財。這已經栽下去的1500畝,就已經把全村土地都刨紅了,如果去幾條村道走一走,目力所及,處處是迎風招展的翠綠梨苗,它們真正投產了,農民可真要發家致富了。

  山地烏骨雞養殖也發展起來了,我驕傲地說,落雨山就是「中華烏雞第一村」。107戶貧困戶中,除了舉家外出或者確無勞動力的外,89戶每家都養上了至少300隻山地烏骨雞,幾個大戶正在建設雞舍,存欄量可以達到20000多隻,每年出欄二批雞,10萬隻的目標也完全實現了。

  四月份開始栽美人椒,在梨樹下面套種,以增加當年收入。最大的困難是缺人手,我們動員鎮幹部四十多人上去幫忙栽了三天,又給合作社補貼車費,從鄰近的G鎮請人工,每天拉兩大客車上來,終於在梨園裡栽滿了美人椒。

  彈指一揮,整整兩個月過去,我在養豬場每天同工人們一起吃飯。他們去餵豬種菜,我則指揮全鎮全村工作。一般是頭天下午,駕駛員會把要簽的文件和需要處理的材料送上來,我第二天一早起床就處理好,然後吃早飯,步行半小時到村辦公室,開始忙碌地工作,麻雀雖小,事情不少啊。單就接待各級領導督查檢查三天兩頭的來,也應接不暇。最忙的時候,我不得不定了一個規矩:凡是正縣級以下的我不參加陪同。晚上要同村組幹部,重點戶談話,一些重點組晚上還要去走訪,甚至開社員會。村上累積的歷史問題也要一樁樁化解。除了產業發展,那麼多項目的推進可不是說起來那麼容易。修聚居點要遷三座墳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費時一個月才搬走。

  縣W考慮我的工作量太大,三月份開始派了兩名掛職鎮黨委副書記,協助我在落雨山開展工作。真是太好了,兩個小伙子年富力強,頭腦靈活,一些具體的事就可以讓他們去處理了。

  到了五月份,大局已定,我就恢復在鎮上上班,不再在落雨山養豬場住宿了。

  除了前述的項目,我們又從鎮上修了一條6米多寬的黑色油路到落雨山村,僅用了兩個月時間。這個項目的艱辛,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也已經敘述。同時還進行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落雨山的梨園真如嫁衣一般漂亮。2016年十月份,開辦了烏雞宴餐廳,舉辦了落雨山烏雞文化節,萬人赴村,熱鬧非凡。

  啊!我給落雨山村設定的願景就在眼前:「田裡富硒稻、滿山梨花飄、樹下烏雞跑、滿村遊人笑」。

  2016年底,全市脫貧攻堅現場會在落雨山召開。落雨山從此成為全市的一面旗幟,省市媒體作了報導,獲得了從中省市的多項榮譽。後來,省上還拍了一部扶貧電影,主角是以落雨山第一書記為原型。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在叢中笑。

  最後,我以在落雨山養豬場宿舍里一邊聽著淅淅瀝瀝的春雨,一邊詩意偶得,寫下的一首《落雨山聽雨》來結束本章:

  好年好月好春光,翠冠梨花滿村香。

  問客能有幾時閒,落雨山前苗家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