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導火索
馬丁·路德走出維滕貝格大學的校門。受一位牧師朋友之託,他要去拜訪一位木匠。
馬丁·路德經過教堂,牧師早已不見了蹤影,門口購買贖罪券的攤子卻熱鬧依舊。
路德蹙蹙眉,加快腳步,按照牧師的說法,不遠處的山腳就是那位木匠的住所。
不久,路德就站在山腳下,但木屋卻被一圈木板圍住。
「您好,請問那是傑斯·羅森特家嗎?」路德拉住一個往教堂趕的人指著山腳下的木屋問。
「您是……」那人上下打量著路德。
「我是維滕貝格大學的教授,受朋友之託來拜訪他。」
「哦,這樣啊。」那人鬆了口氣,「那裡曾經是的,但在前不久,羅森特患上黑死病死了。他是個好人,之前常常幫我搬東西來著……」那人打開話匣子,開始和路德誇讚羅森特。
「……不過最後他還是沒逃過黑死病的魔咒。」那人唏噓的咂咂嘴,搖著頭走開了。
死了?路德有些不可置信。按牧師的說法,他不應該去世的這麼早。
馬丁·路德無功而返。他順著原路回去,再次經過教堂,還是一樣的嘈雜。回到大學宿舍,他靜靜的坐在書桌前,腦海中路人的話和教堂外兜售贖罪券的聲音不斷迴響
路人說,羅森特死時,手中緊緊攥著的,是一張贖罪券。
路德喉頭髮緊,手猛的收緊,攤開一張紙,提筆寫下標題——
《九十五條論綱》
墨水浸透紙背,夾雜著憤怒、批判:
(1)當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說「你們應當悔改」的時候,他是說信徒一生應當悔改。
…………
(27)那些說錢幣一叮噹落入錢筒,靈魂就超脫煉獄的人,是在傳人的捏造。
(28)很顯然,當錢幣投入錢櫃中「叮噹」作響的時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貪慾心,至於代禱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為轉移。
…………
(31)誠實買贖罪票的人,是與誠實懺悔的人一樣很稀罕。
…………
(95)所以他們進入天堂,要靠經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
窗外日月輪轉,但馬丁·路德的筆卻絲毫不停。
他看過無數張贖罪券,在神職人員手裡、在教徒手裡……無論在哪,它都不過是薄薄一張,這個事實並不會改變。
他憤怒,他惋惜,他要反抗。
終於,馬丁·路德放下筆,抓起密密麻麻寫滿拉丁字母的紙張摔門而去。
他來到大學教堂,教堂門口還排著長隊等待購買贖罪券。
「讓一讓!讓一讓!」路德撥開人群,掀倒錢箱,將論綱張貼在教堂門口。
同樣薄的一張紙。如果說贖罪券是通往天堂的鑰匙,那麼《九十五條論綱》就像一粒石子,落入16世紀昏暗的教會之海中,激起千層之浪。
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終於拉開了序幕。
——
後來,教皇利奧十世將此事當做「修士們間的爭吵」來處理,但隨著論綱被翻譯成德語並廣泛傳播,以及相伴而來的公開辯論,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而馬丁·路德也在1521年被流放。
馬丁·路德並不意外,這只不過是教會慣用的手段罷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還得忙著翻譯《聖經》,以便於教徒閱讀。如果必要,他還想在德意志建立獨立教會……
歐洲迎來一場巨變。而傑斯·羅森特無疑成為了這場巨變的「導火索」。但造成這場巨變的卻又不止他一個悲劇——是千千萬萬個像他這樣的悲劇匯集起來形成了一根導火索,一根引爆了天主教會騙局的導火索。
—正文完—
馬丁·路德經過教堂,牧師早已不見了蹤影,門口購買贖罪券的攤子卻熱鬧依舊。
路德蹙蹙眉,加快腳步,按照牧師的說法,不遠處的山腳就是那位木匠的住所。
不久,路德就站在山腳下,但木屋卻被一圈木板圍住。
「您好,請問那是傑斯·羅森特家嗎?」路德拉住一個往教堂趕的人指著山腳下的木屋問。
「您是……」那人上下打量著路德。
「我是維滕貝格大學的教授,受朋友之託來拜訪他。」
「哦,這樣啊。」那人鬆了口氣,「那裡曾經是的,但在前不久,羅森特患上黑死病死了。他是個好人,之前常常幫我搬東西來著……」那人打開話匣子,開始和路德誇讚羅森特。
「……不過最後他還是沒逃過黑死病的魔咒。」那人唏噓的咂咂嘴,搖著頭走開了。
死了?路德有些不可置信。按牧師的說法,他不應該去世的這麼早。
馬丁·路德無功而返。他順著原路回去,再次經過教堂,還是一樣的嘈雜。回到大學宿舍,他靜靜的坐在書桌前,腦海中路人的話和教堂外兜售贖罪券的聲音不斷迴響
路人說,羅森特死時,手中緊緊攥著的,是一張贖罪券。
路德喉頭髮緊,手猛的收緊,攤開一張紙,提筆寫下標題——
《九十五條論綱》
墨水浸透紙背,夾雜著憤怒、批判:
(1)當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說「你們應當悔改」的時候,他是說信徒一生應當悔改。
…………
(27)那些說錢幣一叮噹落入錢筒,靈魂就超脫煉獄的人,是在傳人的捏造。
(28)很顯然,當錢幣投入錢櫃中「叮噹」作響的時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貪慾心,至於代禱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為轉移。
…………
(31)誠實買贖罪票的人,是與誠實懺悔的人一樣很稀罕。
…………
(95)所以他們進入天堂,要靠經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
窗外日月輪轉,但馬丁·路德的筆卻絲毫不停。
他看過無數張贖罪券,在神職人員手裡、在教徒手裡……無論在哪,它都不過是薄薄一張,這個事實並不會改變。
他憤怒,他惋惜,他要反抗。
終於,馬丁·路德放下筆,抓起密密麻麻寫滿拉丁字母的紙張摔門而去。
他來到大學教堂,教堂門口還排著長隊等待購買贖罪券。
「讓一讓!讓一讓!」路德撥開人群,掀倒錢箱,將論綱張貼在教堂門口。
同樣薄的一張紙。如果說贖罪券是通往天堂的鑰匙,那麼《九十五條論綱》就像一粒石子,落入16世紀昏暗的教會之海中,激起千層之浪。
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終於拉開了序幕。
——
後來,教皇利奧十世將此事當做「修士們間的爭吵」來處理,但隨著論綱被翻譯成德語並廣泛傳播,以及相伴而來的公開辯論,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而馬丁·路德也在1521年被流放。
馬丁·路德並不意外,這只不過是教會慣用的手段罷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還得忙著翻譯《聖經》,以便於教徒閱讀。如果必要,他還想在德意志建立獨立教會……
歐洲迎來一場巨變。而傑斯·羅森特無疑成為了這場巨變的「導火索」。但造成這場巨變的卻又不止他一個悲劇——是千千萬萬個像他這樣的悲劇匯集起來形成了一根導火索,一根引爆了天主教會騙局的導火索。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