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孫臏:圍魏救趙--生死對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桂陵之戰12年後,魏國將軍穰疵五戰五勝,使韓國軍遭對受重創。魏國國君又派龐涓帶領大軍圍困了韓國都城新城,大有一舉滅國的氣勢。

  韓昭侯趕緊派使者向齊國求救。

  韓國使者日夜兼程,快馬加鞭地趕到了齊國。馬蹄揚起的塵埃尚未落定,使者便匆匆踏入了齊國的朝堂。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韓國使者面容疲憊卻眼神急切,他恭敬地向齊威王行禮後,便開始闡述韓國的困境。

  「尊敬的齊王陛下,如今韓國正遭受魏國的猛烈攻擊。魏國大軍來勢洶洶,韓國雖奮力抵抗,但實力懸殊,恐難以長久支撐。懇請齊王陛下出兵相助,韓國上下必感恩戴德,永記齊國之恩。」使者言辭懇切,聲音微微顫抖,顯然是一路奔波加上內心的焦慮所致。

  相國鄒忌本來還是像桂陵之戰那次一樣,反對救援韓國,他認為勞師遠征,對齊國純害無益,然而,一個人卻改變了鄒忌的建議,從而使鄒忌支持出兵救趙,謀劃攻打魏國。這個人便是他的忠心夥伴公孫閱。他深知鄒忌與田忌之間的矛盾所在。

  公孫閱趴在他耳朵邊輕聲建議道:相國可以積極支持伐魏,推舉田忌擔任你將軍,如果打了勝仗,那是您運籌帷幄策劃得當;一旦失敗,田忌要麼死在戰場,要麼回國被軍法處置。最終還不是由您來說了算。」

  鄒忌認為有道理,於是勸說齊威王派田忌討伐魏國。

  「大王,我們理應儘快發兵救援韓國,一來展現我們齊國之軍威,二來可以打擊魏國稱霸中原之野心。桂陵之戰,我們大勝魏軍,就連那魏國名將龐涓都被我們活捉了,不是大王仁慈將他放回,哪有他今天圍困新政之舉。這一次,仍由田忌將軍領兵,我想一定可以再次大獲全勝。」

  孫臏也敏銳地看到了魏國的弱點。鄒忌建議伐魏之後,孫臏也對著使者微微點頭,然後轉向齊威王,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此時出兵救韓,乃明智之舉。」

  「魏國雖強,但此次攻打韓國,戰線拉長,其國內必然空虛。而且,魏國在南梁(今HEN省汝州市西)和霍(今HEN省汝州市西南)取得勝利後,必然驕傲自滿,對國內的防守會有所鬆懈。再者,魏國的主力部隊在與韓國的戰鬥中也會有所消耗,此時正是齊國出兵的好時機。我們可以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一旦大梁告急,魏軍必然回師救援,韓國之圍自解。」

  使者聽後,頻頻點頭,但心中仍有疑慮:「孫將軍,魏國的龐涓將軍足智多謀,上一次他已經上了一次當,這次會不會有所防備呢?」

  孫臏眼神堅定,自信地說道:「龐涓雖有謀略,但他性格急躁,且過於自信。上次圍魏救趙,他是吃了一次虧,此次未必能想到我們會再次使用同樣的戰術。而且,我們此次出兵,可以更加出其不意,讓龐涓措手不及。」

  就在孫臏與使者交談之際,齊國朝堂上也響起了不同的聲音。一些大臣提出了反對意見。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不可輕易出兵。魏國強大,我們貿然出兵,若失敗了,齊國必將遭受重創。而且,韓國與我們並非盟友,此次出兵,我們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陛下。魏國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我們不能為了一個韓國而冒險。不如坐山觀虎鬥,等韓國和魏國兩敗俱傷時,我們再坐收漁翁之利。」

  面對大臣們的反對,孫臏並沒有急於反駁,而是靜靜地等待著齊威王的反應。齊威王微微皺眉,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出兵的風險,但也明白齊國不能坐視韓國被魏國吞併。若魏國實力進一步壯大,對齊國來說將是巨大的威脅。

  過了片刻,齊威王看向孫臏,問道:「孫愛卿,你可有十足的把握?此次出兵,若失敗了,齊國將陷入被動。」

  孫臏再次拱手,堅定地說道:「陛下,臣雖不敢說有十足的把握,但此次出兵,我們有很大的勝算。首先,我們的戰術出其不意,可以打亂龐涓的部署。其次,魏國主力部隊在韓國,國內防守薄弱,我們可以迅速攻占大梁周邊的重要城池,給魏國造成巨大的壓力。最後,我們可以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對抗魏國,讓魏國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齊威王聽了孫臏的分析,心中的疑慮漸漸消除。他又看向那些反對出兵的大臣,說道:「諸位愛卿,孫愛卿所言不無道理。韓國若被魏國吞併,魏國的實力將更加強大,對齊國來說絕非好事。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要著眼於長遠。此次出兵,既是為了救韓國,也是為了齊國的未來。」

  反對出兵的大臣們見齊威王已經下定決心,也不再多言。但他們心中仍有擔憂,畢竟與魏國交戰,風險巨大。


  齊威王接著說道:「孫愛卿,此次出兵,你有何具體計劃?」

  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道:「陛下,臣計劃兵分兩路。一路由精兵組成,迅速向魏國首都大梁進發,沿途製造聲勢,讓魏國誤以為我們要全力攻打大梁。另一路由部分兵力組成,在魏國邊境附近埋伏,等待魏軍回師救援時,給予其沉重打擊。同時,我們可以派遣使者,聯絡其他國家,讓他們也對魏國施加壓力,共同對抗魏國。」

  齊威王點頭表示贊同:「好,就依孫愛卿之計。此次出兵,務必謹慎行事,不可輕敵。」

  孫臏和田忌再次率領齊軍踏上了征程。他們迅速行動,日夜兼程,不敢有絲毫懈怠。

  當齊軍接近魏國邊境時,孫臏下令放慢行軍速度,派出探子打探魏國的動靜。探子回報說,魏國國內防守確實有所鬆懈,而且龐涓正率領魏軍主力在韓國與韓軍激戰,對齊國的行動毫無察覺。

  孫臏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他下令齊軍加速前進,直逼魏國首都大梁。

  大梁城中,魏惠王得知齊軍來襲,頓時驚慌失措。他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大臣們有的主張堅守大梁,等待龐涓回師救援;有的主張主動出擊,與齊軍決一死戰。魏惠王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是好。

  此時,龐涓在韓國也得到了齊軍攻打大梁的消息。他氣得暴跳如雷,大罵孫臏狡詐。但他也明白,大梁是魏國的根本,不能有失。於是,龐涓下令魏軍主力迅速回師救援大梁。

  然而,當龐涓率領軍隊匆忙趕回魏國時,卻發現齊軍此時已向魏國的西方進軍了。原來,孫臏早已料到龐涓會回師救援,他故意讓齊軍向西進,製造出一種假象,讓龐涓誤以為齊軍害怕龐涓,已經放棄了攻打大梁。

  龐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不知道齊軍的真正意圖是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但他深知,不能讓齊軍繼續在魏國境內肆意行動。於是,龐涓決定率領軍隊追擊齊軍,試圖找到齊軍的主力並與之決戰。

  而孫臏則在等待著龐涓的到來。他精心布置了一個又一個陷阱,準備給龐涓一個沉重的打擊。

  一路上,龐涓心急如焚,不斷催促著部隊加快行進速度。

  大軍行進第一天,龐涓來到齊軍首個紮營之處,他看著那密密麻麻的爐灶,數量之多,足以供 10萬人吃飯之用。龐涓的臉上露出一絲疑惑,但很快,他那自負的心態又占了上風。

  他叫來一名士兵,大聲問道:「你看這爐灶,你覺得齊軍有多少人?」士兵戰戰兢兢地回答:「將軍,看這爐灶數量,怕是有 10萬之眾。」龐涓冷哼一聲,說道:「哼,齊軍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我看他們也沒什麼可怕的。」說罷,他一甩衣袖,繼續率軍前行。

  第二天,龐涓再次追趕到齊軍的紮營之地。他仔細觀察著爐灶的數量,發現比第一天少了許多,只夠 5萬人吃飯用了。龐涓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他又招來一名士兵,問道:「你說說,這齊軍是不是在逃跑?」

  士兵小心翼翼地回答:「將軍,這爐灶數量減少,或許齊軍真的在撤退。」

  龐涓哈哈大笑,說道:「我就知道,齊兵都是膽小鬼。才兩天時間,就已經有一半人逃跑了。」他的心中充滿了對齊軍的輕視,認為齊軍根本不堪一擊。

  第三天,龐涓迫不及待地來到齊軍新的紮營處。當他看到爐灶的數量只夠 3萬人吃飯時,他徹底放了心。他站在那裡,仰天大笑,說道:「哈哈,我早就說過,齊兵都是膽小如鼠之輩。到魏國才 3天,10萬大軍就逃散了一大半。看來這齊國也不過如此。」他轉身對著身邊的將領們說道:「傳我命令,急追齊軍。我要讓他們知道,與魏國作對的下場。」

  龐涓此時已經被自己的輕狂和自負沖昏了頭腦。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孫臏精心設計的陷阱。他一心只想追上齊軍,將他們一舉擊敗,以彰顯自己的軍威。他發誓這一次一定要打敗孫臏,一雪前恥。然而,他卻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孫臏為他準備的毀滅之路。

  孫臏深知龐涓急於求勝的心理,他故意示弱,命令齊軍在進入魏國境內後,每天減少灶的數量,製造出齊軍士兵大量逃亡的假象。龐涓果然中計,以為齊軍膽小怯戰,士兵紛紛逃亡,於是率領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趕齊軍。

  龐涓在追趕的過程中,心中充滿了復仇的火焰。他不斷催促士兵加快速度,恨不得立刻追上齊軍。

  大地在戰火的炙烤下似乎也在微微顫抖。在龐涓的心中,齊軍不過是一群膽小如鼠的烏合之眾,此次追擊定要將他們徹底擊敗,重振魏國的威名。


  而孫臏則冷靜地計算著龐涓的行軍速度,在馬陵(現在的河南范縣城西至山東莘縣大張家鎮馬陵村的範圍),這個地勢險要的地方,孫臏早已布下了天羅地網。

  他精心挑選了齊軍中一萬名善射的弓箭手,讓他們埋伏於道路兩側的山上,山上堆放著無數的石塊和柴草。

  孫臏坐在高處,望著遠方,心中思緒萬千。他規定到夜裡以火光為號,一齊放箭。這個信號將如同死神的召喚,給魏軍帶來致命的打擊。

  同時,孫臏讓人把上溝道路旁一棵大樹的皮剝掉,在上面書寫「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字樣。這不僅僅是一種心理戰術,更是對龐涓命運的一種預言。他知道,龐涓看到這句話時,一定會被激怒,從而失去理智。而這正是孫臏所期望的。

  當魏軍進入馬陵地區時,夜幕已經降臨。這裡的山林寂靜無聲,仿佛一切都很平靜。但龐涓卻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他的心中只有對齊軍的輕視和對勝利的渴望。

  天黑的時候,龐涓帶領魏國士兵追到了馬陵道。突然,他看到了路旁那棵剝皮的大樹。他心中湧起一絲好奇,便叫人點起火把照明。當火光亮起的那一刻,他看到了樹幹上的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龐涓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孫臏,你竟然如此狂妄!我龐涓豈會被你所敗?」他大聲怒吼著。

  然而,他的話音還未落,齊軍便萬弩齊發。一時間,箭如雨下,密集的箭矢如同狂風暴雨般射向魏軍。魏國的10萬大軍頓時陷入了驚恐失措之中,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遭遇齊軍的伏擊。

  「啊!啊!啊!……」慘叫聲此起彼伏,許多士兵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箭矢射中,倒在了地上。魏軍頓時大亂,士兵們四處逃竄,互相踩踏。

  龐涓奮力指揮部隊抵抗,但此時的魏軍已經失去了戰鬥的意志。他們在齊軍的猛烈攻擊下,逐漸崩潰。

  「穩住!給我穩住!」龐涓大聲呼喊著,但他的聲音卻被喊殺聲和慘叫聲淹沒。

  齊軍的弓箭手們不斷地發射著箭矢,他們的動作嫻熟而迅速。每一支箭都帶著死亡的氣息,射向敵人。

  一會,還從上山不斷地滾下巨石和著火的柴草,魏軍士兵們在箭雨、大火、滾石中不斷地奔跑著,慘叫著,山谷里瞬間成了人間地獄。

  在混亂中,龐涓看著自己的部隊陷入絕境,士兵們一個個地倒下,他的心中充滿了絕望。他知道,敗局已定,自己再也無法挽回。

  就在這時,田忌和孫臏在士兵們的簇擁下出現在了他的面前。孫臏看著滿身血污的龐涓,眼中沒有一絲憐憫。他說:「龐涓,你我之間的恩怨今日該有個了結了。你嫉妒我的才能,陷害於我,今日落得如此下場,也是你咎由自取。」

  龐涓看著坐在戰車中的孫臏,眼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他說:「孫臏,你不要得意。今日我雖敗,但你也不會有好下場。」

  孫臏微微一笑,說:「龐涓,你錯了。我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恩怨,而是為了天下蒼生。你為了一己之私,挑起戰爭,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今日我打敗你,是為了結束戰爭,讓百姓過上安寧的生活。」

  說完,孫臏轉身離去。龐涓看著孫臏的背影,心中充滿了絕望。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在自殺前,他想到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想到了自己對不起孫臏,害得孫臏成了瘸子,於是大聲叫道:「孫臏,今天我命休矣,也是我龐涓咎由自取,是我先害你在前,今天是我應該得到的報應,我的必生所學已寫成兵書,藏的地方寫在我懷裡的竹簡上,你來拿走吧!」說完,吻頸自盡。

  孫臏聞言,回頭來到龐涓遺體跟前,從他懷中掏出一卷竹簡,竹簡上寫著兵書收藏的地方。孫臏看完後,淚流滿面,久久不能自已。

  龐涓已死,魏軍大敗,齊軍乘勝追擊,他們士氣高昂,戰鬥力強大,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

  魏軍在齊軍的攻擊下,徹底崩潰。士兵們紛紛投降,將領們也四處逃竄。齊軍又連續大破魏軍,還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這場戰鬥,以齊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馬陵之戰後,孫臏將龐涓的首級葬在齊國淄川留仙湖,並為其立了碑文,保存至今。

  馬陵之戰是孫臏軍事生涯中的又一次重大勝利。他以卓越的謀略和出色的指揮,再次擊敗了強大的魏軍,徹底摧毀了魏國的霸主地位。這場戰役也讓孫臏的名字更加響亮,成為了戰國時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傳奇人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