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孫臏: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
公元前 354年的夏天,驕陽似火,酷熱難耐,齊國的王宮大殿內卻瀰漫著一股緊張凝重的氣氛。
趙國使者一路風塵僕僕,滿臉焦急地衝進大殿,「撲通」一聲跪地,連拜數拜後,聲淚俱下地高呼:「齊國國君陛下,救救趙國吧!衛國背信棄義,背叛我趙國,轉投魏國懷抱。我趙國自是不能容忍,出兵討伐,然魏國卻橫加干涉,那龐涓率著魏國大軍洶湧而來,如惡狼撲食,瞬間將我趙國首都邯鄲重重包圍。城中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我趙國君主特遣我前來,懇請齊國出兵相救,若齊國能施援手,趙國上下必感恩戴德,永誌不忘!」
齊威王坐在王座之上,面色凝重,微微點頭示意使者起身,隨後轉身望向群臣,沉聲道:「諸位愛卿,趙國求救之事,你們且各抒己見,說說該當如何應對。」
相國鄒忌率先出列,他身姿挺拔,一襲朝服更顯儒雅。只見他微微拱手,神色嚴肅地說道:「大王,臣以為齊國不應出兵救援趙國。當下局勢複雜,若我齊國捲入其中,怕是會陷入戰爭的泥沼難以脫身。一旦出兵,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此乃齊國之損失。再者,魏國實力強勁,魏武卒天下無敵,與魏國直接衝突,勝負難料,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燒身,動搖齊國之根基。為齊國的長治久安著想,臣建議齊國保持中立,坐山觀虎鬥,待時機成熟,再做定奪。」鄒忌言辭懇切,目光堅定地望著齊威王,似乎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
鄒忌話音剛落,大臣段干朋快步上前,他的眼神中透著一股睿智與果敢。向齊威王行了一禮後,便侃侃而談:「大王,臣卻有不同看法。此乃天賜良機,齊國萬不可錯過。若我齊國出兵,可兵分兩路,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SX省LF市襄汾縣襄陵鎮)。襄陵乃是魏國之要地,我軍攻打此處,魏軍必分兵回援,如此一來,魏軍長途跋涉,疲於奔命,實力定會大減。而另一路則可救援趙國,解邯鄲之圍。如此這般,既彰顯了齊國之仁義,又能在這亂世之中巧妙布局,同時削弱魏、趙兩國。趙國經此一役,元氣大傷,魏國亦會因我軍的攻擊而實力受損,齊國便可在這三國博弈之中脫穎而出,為日後的發展開闢更為廣闊的道路,奠定堅實之基礎。」段干朋說得激情澎湃,身體微微前傾,似乎已看到了齊國在這場戰爭中獲利的美好前景。
大殿內頓時議論紛紛,群臣們交頭接耳,各執一詞。齊威王坐在王座上,眉頭緊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權衡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建議。良久,齊威王緩緩抬起頭,眼神中透著一股決斷:「寡人以為段干朋之言甚是有理。齊國不能錯失此等良機,當出兵救援趙國,且依其計,兵分兩路。一路由齊軍與宋國的景敵、衛國公孫倉所率領的部隊會合,全力圍攻魏國的襄陵;另一路則交予田忌、孫臏,即刻奔赴趙國,解邯鄲之圍。眾愛卿需齊心協力,為齊國之榮耀與未來而戰!」
齊威王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群臣們紛紛跪地領命:「大王聖明,臣等定當全力以赴!」
田忌和孫臏兩人率領著八萬齊軍,踏上了救援趙國的征程。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孫臏坐在帶著蓬帳的車子中,為齊軍指引方向。
田忌心中充滿了焦慮,他不斷催促士兵加快腳步,渴望儘快趕到邯鄲,與魏軍主力交戰,一舉擊敗魏國,解救趙國。然而,孫臏卻阻止了他。
「田將軍,魏國的軍事力量強大,直接與魏軍主力交戰並非明智之舉。我們此刻應當採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搗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魏國一撤軍,趙國自然就得救了。」孫臏建議道。
田忌停下腳步,轉身面向孫臏,語氣中帶著不解:「孫先生,你提出的這圍魏救趙之策,我實在有些不明。我們明明是要去救援趙國,為何不趕緊趕到邯鄲,與魏國的主力決戰,擊敗他們,卻要轉而攻打魏國呢?這豈不是捨近求遠?」
孫臏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睿智與從容。他輕輕搖了搖手中的羽扇,緩緩說道:「將軍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解亂絲不能整團地抓住了去硬拉,勸解打架的人不能在雙方相持很緊的地力去搏擊,只要擊中要害,衝擊對方空虛之處,形勢就會禁止相鬥,危急的局面也就因此自行解除了。」
「現在魏國和趙國打仗,魏國輕裝精銳的士兵必定全部集中在國外,老弱疲敝的士兵留在國內。您不如率領部隊迅速奔赴魏國都城大梁,占領它的要道,攻擊它正當空虛之處,他們一定會放棄圍趙而回兵解救自己。我們若直接去與魏軍主力交戰,勝負難料,且就算勝了,也必然損失慘重。而若我們直搗魏國首都大梁(今HEN省KF市西北),那魏惠王必然驚慌,定會急令龐涓回師救援。這樣我們一舉既可解除趙國被圍的局面,又可收到使魏軍疲憊的效果。」孫臏接著說道。
田忌微微頷首,但仍有疑慮:「可若是龐涓不回師救援呢?」
孫臏神色鎮定,繼續解釋道:「將軍放心,龐涓此人,一心想在戰場上建立功勳。他得知我們攻打大梁,必然不會坐視不管。」
田忌沉思片刻,又問道:「那我們攻打大梁,若魏國堅守不出,又當如何?」
孫臏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將軍,我們並非真的要攻破大梁,只需做出攻打之勢,讓魏惠王感到威脅即可。我們的目的是迫使龐涓回師,而不是真的占領大梁。一旦龐涓回師,我們便可在途中設伏,以逸待勞,擊敗魏軍。而且,龐涓自恃兵力強大,不會想到我們會設伏。我們只要精心布置,必能一舉擒獲龐涓。」
田忌聽了孫臏的解釋,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他眼中露出欽佩之色,讚嘆道:「孫先生果然智謀過人,我田忌自愧不如。此計甚妙,就依先生所言。」
「我們先南下佯攻魏國的平陵(今山東菏澤定陶區東北)。平陵,城池雖小,但管轄的地區很大,人口眾多,兵力很強,是東陽(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區)地區的戰略要地。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國,北面是衛國,進軍途中要經過市丘(大概今天ZZ市西北),容易被切斷糧道。佯攻此地,能很好地迷惑魏軍,造成龐涓產生齊軍主將指揮無能的錯覺。」孫臏向田忌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計劃。
田忌聽了孫臏的建議,心中雖然有些疑慮,但他深知孫臏的智慧和謀略。他決定採納孫臏的計謀,拔營向平陵進軍。
「將軍當令臨淄、高唐兩城的都大夫率軍直接向平陵發動攻擊,吸引魏軍主力。我們先不要參戰。」當齊軍接**陵時,孫臏再次向田忌提出建議。
沒幾天,傳來了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遭遇慘敗的消息。
「」不必驚慌,這都在我的預料之中,這可讓龐涓更加輕視我們,我們現在需要輕車減從,直搗魏國首都大梁(今HEN省KF市西北)。」孫臏告訴田忌。
田忌按孫臏的要求一一照辦。輕裝戰車迅速向大梁的城郊挺進,一路上揚起陣陣塵土。魏惠王得知齊軍逼近大梁,瞬間陷入了恐慌之中,急忙命令龐涓回師救援。
「無恥齊軍,竟敢偷襲大梁,看我魏國大軍不把你們碾為齏粉。」得知齊軍進攻大梁的消息後,龐涓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焦慮。他深知大梁的重要性,如果大梁被齊軍攻破,魏國將面臨巨大的危機。於是,他決定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
得知龐涓上當,孫臏讓田忌派出幾千人的部隊佯裝阻擊魏軍,但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時,他們故意裝作膽小怯戰的樣子,一觸即潰,丟棄輜重。落荒而逃。
「哼,果然不堪一擊,還敢與魏國為敵,真是不自量力!將士們,加速前進,早日解除大梁之圍,本將軍重重的有賞。」輕易的勝利,讓龐涓更加堅信齊軍主將指揮無能,他為了早日解救大梁之圍,不顧一切地向大梁趕去。
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地處要衝,地勢險要。這裡山巒起伏,峽谷縱橫,茂密的樹林為伏兵提供了絕佳的掩護。山間的小道蜿蜒曲折,狹窄難行,一旦敵軍進入,便如同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陷阱。這條道是魏軍救援大梁的必經之地。
孫臏帶領著主力部隊早早地來到了桂陵,他親自勘察地形,精心布置伏兵。士兵們隱藏在山林之中,悄無聲息,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們摩拳擦掌,等待著龐涓的到來,心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孫臏站在高處,望著遠方,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他知道,這場戰役的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和伏兵的突然襲擊。他不斷地思考著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孫臏在布置伏兵之時,曾夜觀天象,見星辰閃爍,隱隱有祥瑞之兆,心中更加堅定了此戰必勝的信心。此刻,孫臏的心中也有著一絲複雜的情緒。他想起了龐涓,那個曾經與他一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的師兄。他們曾有過深厚的情誼,卻因為龐涓的嫉妒和野心,如今走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孫臏心中既有著對龐涓的惋惜,又有著必須戰勝他的決心,為了正義,為了齊國,也為了天下蒼生。
而在另一邊,龐涓率領著部隊一路急行軍,疲憊不堪。他們為了回援大梁,日夜兼程,士兵們的體力和士氣都受到了極大的消耗。
龐涓騎在戰馬上,眉頭緊鎖。他不斷地催促著部隊加快速度,心中卻隱隱有著一絲不安。當龐涓的部隊進入桂陵地區時,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這裡的山林寂靜無聲,仿佛一切都很平靜。然而,就在他們放鬆警惕的時候,孫臏一聲令下,萬箭齊發,齊軍伏兵四起,喊殺聲響徹山谷,隨著魏國士兵的慘叫聲,不斷地有人倒在血泊之中。
孫臏在伏兵的布置上極為巧妙。他將士兵分成多個小隊,分別隱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小隊隱藏在山坡上,準備用滾石和箭矢攻擊魏軍;有的小隊隱藏在山谷兩側,等待時機截斷魏軍的退路;還有的小隊則潛伏在樹林中,準備在關鍵時刻發動突襲。這樣的布置讓魏軍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無從應對。
「穩住,穩住,準備反擊!」龐涓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驚呆了。他高叫著,奮力指揮部隊抵抗。但齊軍的攻勢太猛了,士兵們奮勇向前,毫不畏懼。他們有的手持長矛,猛刺魏軍;有的揮舞著大刀,砍向敵人。他們配合默契,形成了強大的攻擊力。
龐涓見局勢不妙,立刻冷靜下來,開始分析戰場形勢。他發現齊軍的攻擊雖然猛烈,但似乎並沒有全力進攻,而是在有意引導魏軍向某個方向移動。龐涓心中一動,他意識到這可能是齊軍的計謀,想要將魏軍引入陷阱。於是,龐涓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命令部隊向相反的方向突圍。
然而,孫臏早已料到龐涓的反應。他在魏軍可能突圍的方向上也布置了重兵。當魏軍轉向突圍時,齊軍立刻迎頭痛擊。箭如雨下,密集的箭矢如同狂風暴雨般射向魏軍。魏軍士兵們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遭遇齊軍的伏擊。許多士兵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箭矢射中,倒在了地上。
龐涓看著自己的部隊陷入混亂,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絕望。他知道,如果不能迅速扭轉局勢,自己將面臨失敗的命運。他大聲呼喊著,激勵士兵們奮勇抵抗,但此時的魏軍已經失去了信心,他們的抵抗顯得軟弱無力。
龐涓決定親自帶領精銳部隊突圍。他騎著戰馬,揮舞著寶劍,向齊軍衝去。他的身邊聚集了一些勇敢的士兵,他們跟隨龐涓,試圖衝破齊軍的包圍。
然而,齊軍的防線堅如磐石。他們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用盾牌和長矛組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龐涓的衝鋒一次次被擊退,他的士兵們也不斷地倒下。
在激烈的戰鬥中,龐涓的戰馬也受了傷。它嘶鳴著,踉蹌著向前奔跑。龐涓緊緊地抓住韁繩,努力保持著平衡。但最終,他還是從馬上摔了下來。
龐涓落馬後,仍然不肯放棄。他掙扎著站起來,繼續指揮戰鬥。但此時的他已經孤立無援,齊軍士兵們迅速圍了上來。
龐涓被擒獲了。他看著周圍的齊軍士兵,心中充滿了悔恨和不甘。他知道,自己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齊軍的強大,更是因為自己的輕敵和魯莽。龐涓被擒後,仰天長嘆:「吾命休矣!」
當龐涓被帶到孫臏面前時,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孫臏靜靜地看著龐涓,眼神中沒有一絲勝利者的驕傲,只有深深的感慨。
龐涓看著孫臏,咬著牙說道:「孫臏,你欺騙了我,沒想到你竟然沒有死,還跑到了齊國與我為敵,今日敗在你的手中,是因為你在暗處,我不服!」
孫臏微微搖頭,說道:「龐涓,你我本是同門師兄弟,為何要走到今天這一步?你為了一己之私,陷害於我,如今又陷入這困境之中。你可曾後悔過?」
龐涓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我不後悔。在這個亂世之中,只有強者才能生存。我只是想實現自己的抱負,成為天下霸主。」
孫臏嘆了口氣,說道:「你的野心太大了,最終只會害了你自己。你應該明白,戰爭帶來的只有痛苦和毀滅。只有通過和平的方式,才能實現真正的繁榮和穩定。」
龐涓冷笑一聲,說道:「你太天真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和平只是一種幻想。只有擁有強大的武力,才能保護自己和國家。」
孫臏看著龐涓,說道:「你錯了。武力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真正的強大在於智慧和品德。只有擁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信任。」
龐涓不再說話,他知道自己無法說服孫臏。他低下了頭,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悔恨。
公元前 354年的夏天,驕陽似火,酷熱難耐,齊國的王宮大殿內卻瀰漫著一股緊張凝重的氣氛。
趙國使者一路風塵僕僕,滿臉焦急地衝進大殿,「撲通」一聲跪地,連拜數拜後,聲淚俱下地高呼:「齊國國君陛下,救救趙國吧!衛國背信棄義,背叛我趙國,轉投魏國懷抱。我趙國自是不能容忍,出兵討伐,然魏國卻橫加干涉,那龐涓率著魏國大軍洶湧而來,如惡狼撲食,瞬間將我趙國首都邯鄲重重包圍。城中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我趙國君主特遣我前來,懇請齊國出兵相救,若齊國能施援手,趙國上下必感恩戴德,永誌不忘!」
齊威王坐在王座之上,面色凝重,微微點頭示意使者起身,隨後轉身望向群臣,沉聲道:「諸位愛卿,趙國求救之事,你們且各抒己見,說說該當如何應對。」
相國鄒忌率先出列,他身姿挺拔,一襲朝服更顯儒雅。只見他微微拱手,神色嚴肅地說道:「大王,臣以為齊國不應出兵救援趙國。當下局勢複雜,若我齊國捲入其中,怕是會陷入戰爭的泥沼難以脫身。一旦出兵,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此乃齊國之損失。再者,魏國實力強勁,魏武卒天下無敵,與魏國直接衝突,勝負難料,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燒身,動搖齊國之根基。為齊國的長治久安著想,臣建議齊國保持中立,坐山觀虎鬥,待時機成熟,再做定奪。」鄒忌言辭懇切,目光堅定地望著齊威王,似乎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
鄒忌話音剛落,大臣段干朋快步上前,他的眼神中透著一股睿智與果敢。向齊威王行了一禮後,便侃侃而談:「大王,臣卻有不同看法。此乃天賜良機,齊國萬不可錯過。若我齊國出兵,可兵分兩路,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SX省LF市襄汾縣襄陵鎮)。襄陵乃是魏國之要地,我軍攻打此處,魏軍必分兵回援,如此一來,魏軍長途跋涉,疲於奔命,實力定會大減。而另一路則可救援趙國,解邯鄲之圍。如此這般,既彰顯了齊國之仁義,又能在這亂世之中巧妙布局,同時削弱魏、趙兩國。趙國經此一役,元氣大傷,魏國亦會因我軍的攻擊而實力受損,齊國便可在這三國博弈之中脫穎而出,為日後的發展開闢更為廣闊的道路,奠定堅實之基礎。」段干朋說得激情澎湃,身體微微前傾,似乎已看到了齊國在這場戰爭中獲利的美好前景。
大殿內頓時議論紛紛,群臣們交頭接耳,各執一詞。齊威王坐在王座上,眉頭緊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權衡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建議。良久,齊威王緩緩抬起頭,眼神中透著一股決斷:「寡人以為段干朋之言甚是有理。齊國不能錯失此等良機,當出兵救援趙國,且依其計,兵分兩路。一路由齊軍與宋國的景敵、衛國公孫倉所率領的部隊會合,全力圍攻魏國的襄陵;另一路則交予田忌、孫臏,即刻奔赴趙國,解邯鄲之圍。眾愛卿需齊心協力,為齊國之榮耀與未來而戰!」
齊威王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群臣們紛紛跪地領命:「大王聖明,臣等定當全力以赴!」
田忌和孫臏兩人率領著八萬齊軍,踏上了救援趙國的征程。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孫臏坐在帶著蓬帳的車子中,為齊軍指引方向。
田忌心中充滿了焦慮,他不斷催促士兵加快腳步,渴望儘快趕到邯鄲,與魏軍主力交戰,一舉擊敗魏國,解救趙國。然而,孫臏卻阻止了他。
「田將軍,魏國的軍事力量強大,直接與魏軍主力交戰並非明智之舉。我們此刻應當採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搗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魏國一撤軍,趙國自然就得救了。」孫臏建議道。
田忌停下腳步,轉身面向孫臏,語氣中帶著不解:「孫先生,你提出的這圍魏救趙之策,我實在有些不明。我們明明是要去救援趙國,為何不趕緊趕到邯鄲,與魏國的主力決戰,擊敗他們,卻要轉而攻打魏國呢?這豈不是捨近求遠?」
孫臏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睿智與從容。他輕輕搖了搖手中的羽扇,緩緩說道:「將軍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解亂絲不能整團地抓住了去硬拉,勸解打架的人不能在雙方相持很緊的地力去搏擊,只要擊中要害,衝擊對方空虛之處,形勢就會禁止相鬥,危急的局面也就因此自行解除了。」
「現在魏國和趙國打仗,魏國輕裝精銳的士兵必定全部集中在國外,老弱疲敝的士兵留在國內。您不如率領部隊迅速奔赴魏國都城大梁,占領它的要道,攻擊它正當空虛之處,他們一定會放棄圍趙而回兵解救自己。我們若直接去與魏軍主力交戰,勝負難料,且就算勝了,也必然損失慘重。而若我們直搗魏國首都大梁(今HEN省KF市西北),那魏惠王必然驚慌,定會急令龐涓回師救援。這樣我們一舉既可解除趙國被圍的局面,又可收到使魏軍疲憊的效果。」孫臏接著說道。
田忌微微頷首,但仍有疑慮:「可若是龐涓不回師救援呢?」
孫臏神色鎮定,繼續解釋道:「將軍放心,龐涓此人,一心想在戰場上建立功勳。他得知我們攻打大梁,必然不會坐視不管。」
田忌沉思片刻,又問道:「那我們攻打大梁,若魏國堅守不出,又當如何?」
孫臏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將軍,我們並非真的要攻破大梁,只需做出攻打之勢,讓魏惠王感到威脅即可。我們的目的是迫使龐涓回師,而不是真的占領大梁。一旦龐涓回師,我們便可在途中設伏,以逸待勞,擊敗魏軍。而且,龐涓自恃兵力強大,不會想到我們會設伏。我們只要精心布置,必能一舉擒獲龐涓。」
田忌聽了孫臏的解釋,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他眼中露出欽佩之色,讚嘆道:「孫先生果然智謀過人,我田忌自愧不如。此計甚妙,就依先生所言。」
「我們先南下佯攻魏國的平陵(今山東菏澤定陶區東北)。平陵,城池雖小,但管轄的地區很大,人口眾多,兵力很強,是東陽(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區)地區的戰略要地。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國,北面是衛國,進軍途中要經過市丘(大概今天ZZ市西北),容易被切斷糧道。佯攻此地,能很好地迷惑魏軍,造成龐涓產生齊軍主將指揮無能的錯覺。」孫臏向田忌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計劃。
田忌聽了孫臏的建議,心中雖然有些疑慮,但他深知孫臏的智慧和謀略。他決定採納孫臏的計謀,拔營向平陵進軍。
「將軍當令臨淄、高唐兩城的都大夫率軍直接向平陵發動攻擊,吸引魏軍主力。我們先不要參戰。」當齊軍接**陵時,孫臏再次向田忌提出建議。
沒幾天,傳來了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遭遇慘敗的消息。
「」不必驚慌,這都在我的預料之中,這可讓龐涓更加輕視我們,我們現在需要輕車減從,直搗魏國首都大梁(今HEN省KF市西北)。」孫臏告訴田忌。
田忌按孫臏的要求一一照辦。輕裝戰車迅速向大梁的城郊挺進,一路上揚起陣陣塵土。魏惠王得知齊軍逼近大梁,瞬間陷入了恐慌之中,急忙命令龐涓回師救援。
「無恥齊軍,竟敢偷襲大梁,看我魏國大軍不把你們碾為齏粉。」得知齊軍進攻大梁的消息後,龐涓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焦慮。他深知大梁的重要性,如果大梁被齊軍攻破,魏國將面臨巨大的危機。於是,他決定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
得知龐涓上當,孫臏讓田忌派出幾千人的部隊佯裝阻擊魏軍,但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時,他們故意裝作膽小怯戰的樣子,一觸即潰,丟棄輜重。落荒而逃。
「哼,果然不堪一擊,還敢與魏國為敵,真是不自量力!將士們,加速前進,早日解除大梁之圍,本將軍重重的有賞。」輕易的勝利,讓龐涓更加堅信齊軍主將指揮無能,他為了早日解救大梁之圍,不顧一切地向大梁趕去。
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地處要衝,地勢險要。這裡山巒起伏,峽谷縱橫,茂密的樹林為伏兵提供了絕佳的掩護。山間的小道蜿蜒曲折,狹窄難行,一旦敵軍進入,便如同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陷阱。這條道是魏軍救援大梁的必經之地。
孫臏帶領著主力部隊早早地來到了桂陵,他親自勘察地形,精心布置伏兵。士兵們隱藏在山林之中,悄無聲息,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們摩拳擦掌,等待著龐涓的到來,心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孫臏站在高處,望著遠方,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他知道,這場戰役的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和伏兵的突然襲擊。他不斷地思考著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孫臏在布置伏兵之時,曾夜觀天象,見星辰閃爍,隱隱有祥瑞之兆,心中更加堅定了此戰必勝的信心。此刻,孫臏的心中也有著一絲複雜的情緒。他想起了龐涓,那個曾經與他一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的師兄。他們曾有過深厚的情誼,卻因為龐涓的嫉妒和野心,如今走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孫臏心中既有著對龐涓的惋惜,又有著必須戰勝他的決心,為了正義,為了齊國,也為了天下蒼生。
而在另一邊,龐涓率領著部隊一路急行軍,疲憊不堪。他們為了回援大梁,日夜兼程,士兵們的體力和士氣都受到了極大的消耗。
龐涓騎在戰馬上,眉頭緊鎖。他不斷地催促著部隊加快速度,心中卻隱隱有著一絲不安。當龐涓的部隊進入桂陵地區時,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這裡的山林寂靜無聲,仿佛一切都很平靜。然而,就在他們放鬆警惕的時候,孫臏一聲令下,萬箭齊發,齊軍伏兵四起,喊殺聲響徹山谷,隨著魏國士兵的慘叫聲,不斷地有人倒在血泊之中。
孫臏在伏兵的布置上極為巧妙。他將士兵分成多個小隊,分別隱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小隊隱藏在山坡上,準備用滾石和箭矢攻擊魏軍;有的小隊隱藏在山谷兩側,等待時機截斷魏軍的退路;還有的小隊則潛伏在樹林中,準備在關鍵時刻發動突襲。這樣的布置讓魏軍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無從應對。
「穩住,穩住,準備反擊!」龐涓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驚呆了。他高叫著,奮力指揮部隊抵抗。但齊軍的攻勢太猛了,士兵們奮勇向前,毫不畏懼。他們有的手持長矛,猛刺魏軍;有的揮舞著大刀,砍向敵人。他們配合默契,形成了強大的攻擊力。
龐涓見局勢不妙,立刻冷靜下來,開始分析戰場形勢。他發現齊軍的攻擊雖然猛烈,但似乎並沒有全力進攻,而是在有意引導魏軍向某個方向移動。龐涓心中一動,他意識到這可能是齊軍的計謀,想要將魏軍引入陷阱。於是,龐涓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命令部隊向相反的方向突圍。
然而,孫臏早已料到龐涓的反應。他在魏軍可能突圍的方向上也布置了重兵。當魏軍轉向突圍時,齊軍立刻迎頭痛擊。箭如雨下,密集的箭矢如同狂風暴雨般射向魏軍。魏軍士兵們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遭遇齊軍的伏擊。許多士兵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箭矢射中,倒在了地上。
龐涓看著自己的部隊陷入混亂,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絕望。他知道,如果不能迅速扭轉局勢,自己將面臨失敗的命運。他大聲呼喊著,激勵士兵們奮勇抵抗,但此時的魏軍已經失去了信心,他們的抵抗顯得軟弱無力。
龐涓決定親自帶領精銳部隊突圍。他騎著戰馬,揮舞著寶劍,向齊軍衝去。他的身邊聚集了一些勇敢的士兵,他們跟隨龐涓,試圖衝破齊軍的包圍。
然而,齊軍的防線堅如磐石。他們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用盾牌和長矛組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龐涓的衝鋒一次次被擊退,他的士兵們也不斷地倒下。
在激烈的戰鬥中,龐涓的戰馬也受了傷。它嘶鳴著,踉蹌著向前奔跑。龐涓緊緊地抓住韁繩,努力保持著平衡。但最終,他還是從馬上摔了下來。
龐涓落馬後,仍然不肯放棄。他掙扎著站起來,繼續指揮戰鬥。但此時的他已經孤立無援,齊軍士兵們迅速圍了上來。
龐涓被擒獲了。他看著周圍的齊軍士兵,心中充滿了悔恨和不甘。他知道,自己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齊軍的強大,更是因為自己的輕敵和魯莽。龐涓被擒後,仰天長嘆:「吾命休矣!」
當龐涓被帶到孫臏面前時,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孫臏靜靜地看著龐涓,眼神中沒有一絲勝利者的驕傲,只有深深的感慨。
龐涓看著孫臏,咬著牙說道:「孫臏,你欺騙了我,沒想到你竟然沒有死,還跑到了齊國與我為敵,今日敗在你的手中,是因為你在暗處,我不服!」
孫臏微微搖頭,說道:「龐涓,你我本是同門師兄弟,為何要走到今天這一步?你為了一己之私,陷害於我,如今又陷入這困境之中。你可曾後悔過?」
龐涓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我不後悔。在這個亂世之中,只有強者才能生存。我只是想實現自己的抱負,成為天下霸主。」
孫臏嘆了口氣,說道:「你的野心太大了,最終只會害了你自己。你應該明白,戰爭帶來的只有痛苦和毀滅。只有通過和平的方式,才能實現真正的繁榮和穩定。」
龐涓冷笑一聲,說道:「你太天真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和平只是一種幻想。只有擁有強大的武力,才能保護自己和國家。」
孫臏看著龐涓,說道:「你錯了。武力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真正的強大在於智慧和品德。只有擁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信任。」
龐涓不再說話,他知道自己無法說服孫臏。他低下了頭,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