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道規一愣,南郡公,不就是桓溫幼子桓玄嗎?

  他怎麼到了京口?

  不過當年他爹桓溫亦鍾愛此道,也將家當也輸得精光,債主逼上門來,最後求助樗蒲高手袁耽,方才平了舊帳。

  謝安謝太傅也曾流連博坊,輸光了錢財,還將牛車一併輸了去,走回烏衣巷。

  還有始安郡公溫嶠,經常與揚州、淮中一帶的商人樗蒲,有一次輸得很慘,無法抽身,遂在船中大喊好友庾亮:「卿可贖我!」

  庾亮立刻送去贖金,溫嶠才得以脫身,「卿可贖我」四字遂成典故。

  見他與劉敬宣的親近模樣,劉道規心中也猜到了七七八八。

  謝玄去後,劉牢之受到打壓,北府軍便被冷落,桓玄特意趕來京口,與劉敬宣如此親近,當然不是為了樗蒲。

  當年桓溫掌權,用盡手段,從郗愔手中奪下北府兵權。

  北府軍的根基就在京口。

  桓玄作為桓溫最寵愛的兒子,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拉攏劉敬宣,便是拉攏劉牢之,亦是在拉攏北府軍。

  連天師道都在向京口滲透,更別提桓氏。

  當年桓溫自領徐兗二州刺史,兼併北府軍,督鎮京口,在京口也培植了一些勢力。

  正思索之際,不由與桓玄目光碰觸,立即吸引到了對方注意,「足下何人?」

  劉敬宣道:「寄奴之弟,劉道規,亦我族弟。」

  之前劉懷肅應該與他打過招呼,又都是劉氏一族,抬頭不見低頭見。

  不過劉敬宣當眾認劉道規為族弟,給了不少面子,儘管劉牢之被朝廷打壓,但誰都知道,只要北府軍在,劉牢之的地位牢不可破。

  劉牢之的權勢是來自京口諸將的支持,一呼百應。

  所以朝廷雖然打壓他,但也不敢得罪的太狠,仍舊保留了武岡縣男的爵位,不然以劉牢之的聲望和實力,振臂一呼,便是下一個蘇峻。

  「見過南郡公!」劉道規拱手一禮。

  「此地無南郡公,只有桓靈寶。」桓玄笑起來,臉上肥肉堆擠,兩眼眯成一條線,精光閃閃。

  「見過桓公。」劉道規不敢托大,劉敬宣可以叫他靈寶,不代表其他人可以這麼稱呼。

  桓玄微笑點頭,專注於樗蒲。

  劉裕的手氣仿佛迴光返照一方,再也沒有擲出貴采,還被人踩中,輸了三矢。

  「雉雉白白白,貴采!」對面的一精瘦漢子高呼起來,連走十二步,恰好又踩中劉裕的馬,退回起點,再輸五矢。

  「娘的,晦氣!」劉裕面色不變。

  劉道規掃了一眼台面,他的六隻馬,只剩下三顆,有一馬還陷入坑中,死活出不來,剩下兩馬,被人前後堵截。

  「寄奴,今日手氣不佳,不如隨我去二樓投壺。」劉敬宣勸道。

  「既然上了秤,便不能半途而廢。」

  話剛出口,又有一馬被下家踩中了。

  劉道規掃了幾人,忽覺不對,感覺幾個人似乎有意無意在針對他。

  方才一局,那人明明可以走他的第二馬,向前五步,踩中另一人,但他卻選擇走第四馬,去踩劉裕的第三馬……

  敵意太過明顯。

  不僅劉道規感覺到了,劉敬宣也感覺到了,眉頭蹙起,不住的打量那幾人。

  眼下劉裕已經深陷其中,現在退出,等於投降認輸,不僅折了面子,還要再賠三矢。

  這絕不是一個賭徒的作風,更非劉裕性格。

  秤盤上,廝殺越發激烈起來。

  對方已經不加掩飾,四人合力圍堵劉裕。

  劉敬宣非常夠意思,殺過來,試圖解圍,桓玄的六隻馬則跟在後面,靜觀其變。

  另外的幾個玩家,已經看出這局非同一般,直接認輸,賠了三矢。

  「黑黑雉雉白,撅!」

  越是困境,劉裕鬥志越高,擲了一個撅采,前進三步,剛好踩中一個對手的馬,令其退回起點。

  但很快,四五匹馬圍了上來。

  將劉敬宣的兩隻馬踩了回去。

  對方的目的越發清晰明了,一心一意對付劉裕。


  而就在這個時候,桓玄擲出黑黑黑犢雉,雖是雜采,卻能走出六步,如果挪動第四馬,剛好能踩中對手的馬。

  劉道規送了一口氣,劉敬宣加上桓玄,局面就能大大緩解。

  劉裕不至於陷入孤軍奮戰的局面。

  這一手頗為關鍵,桓玄殺上來,不僅能打亂對方的陣腳,還能在後面策應劉裕。

  然而,桓玄並沒有走第四馬,而是走最後面的第六馬,已經選擇跟在後面,靜觀其變……

  對面四人互相看了一眼,也是滿臉驚訝。

  劉道規掃了一眼桓玄,他臉上笑容依舊,雙眼眯成一條線,仿佛人畜無害,誰也不得罪。

  不過轉念一想,桓玄拉攏的是劉敬宣,而非自己兄弟二人,人家方才客套,並不是真的看得上自己。

  樗蒲形同戰場,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便也無力回天。

  對方三人,接連踩中劉裕和劉敬宣的馬,又殺回兩子,敗局已定。

  「哎呀呀,又他娘的輸了。」劉裕輸的只剩下一矢,若剛才直接認輸,反而不會輸這麼多。

  劉敬宣掏出五矢丟了過來,「這一局算我的。」

  「輸了就是輸了,怎能算你的?」劉裕是非分明,將五條矢還了回去。

  「此局尚未結束,勝敗言之尚早。」桓玄自負的笑了一聲,胖乎白嫩的手輕輕一擲,剛好擲出黑黑黑犢犢。

  「盧!」

  眾人歡呼一聲。

  桓玄士氣大振,不再掩藏鋒芒,一人獨斗三人,越戰越勇,竟然還能殺出重圍。

  不過劉道規也看出來,對面三人對他並無敵意,沒有像剛才那般趕盡殺絕,甚至還在刻意忍讓,應該是知道他的身份,不願與他為敵。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桓家再失勢,也不是刁家可比的。

  桓家經營荊州數十載,根基深厚,在朝中也有不少門生故吏。

  一局終了,桓玄贏了二十一矢,指尖一挑,全部撥給劉裕,笑眯眯的望著劉裕。

  只是身上不經意散發出來的傲氣,令人有些不舒服,仿佛宣示這不是贈予,而是施捨。

  劉家雖然窮了些,但在母親蕭文壽的操持下,骨氣沒丟。

  吃了別人的嗟來之食,便要受別人的驅使。

  「好意心領了,然則我手上尚有一矢,大可不必。」劉裕不卑不亢的將面前細矢推了回去。

  桓玄的笑容僵在臉上。

  劉敬宣察覺氣氛不對,埋怨道:「寄奴,靈寶一番好意,何必推辭?」

  看著是在幫桓玄說話,實則還是站在劉裕一邊。

  「無功不受祿,願賭就要服輸,拿別人東西,算什麼?」劉裕笑著朝桓玄拱了拱手。

  「真豪傑也。」桓玄本就是來拉攏劉牢之父子的,自然不會駁了劉敬宣的面子,鬧的太僵。

  不過看劉裕的眼神有些變了,好奇多於惱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