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魚
劉裕好賭,但為人豪爽,交了不少朋友,與孟氏兄弟經常一起樗蒲,所以關係親近。
「劉兄有所不知,從明日起,郗、刁兩家便要在此堆田,魚蝦也吃不著了。」旁邊一人悲憤道。
灘涂里的淤泥是上乘的肥料,又處在江邊,不擔心乾旱,稍微堆出一條水壩來,便有萬畝良田,旱澇保收。
「刁家這是不給我們活路!」
劉道規心平氣和,旁邊的劉遵怒了。
他孤家寡人,天不怕地不怕。
「逼急了,投天師道去!」劉新之一屁股坐在泥地里。
北方流民大舉南下,士族豪強瘋狂兼併,一場小小的旱災,就讓這原本富足之地也餓殍遍野。
普通人除了賣身士族門閥為奴,不想餓死,就剩投奔天師道當長生人一途。
「你家還拿得出五斗米麼?」劉道規給他破了一盆冷水。
想入天師道也沒那麼容易。
這年頭能拿出五斗米的人,非富即貴,拿不出五斗米也行,但需熟人引入。
天師道本來也算正教,張道陵設立二十四治以教化民眾,「三宣五令,令民知法」,曹魏時,天師道徒幾萬戶被曹操從漢中安置於長安、洛陽、鄴城等地,越發壯大。
因擅長製造「五石散」,大得權貴之心,盛行一時。
到了兩晉,無數權貴醉生夢死,越發趨之若鶩。
凡是名中有「之」字的都是天師道徒,王羲之、顧愷之都是此輩中人,就連北府大將劉牢之,也跟天師道有幾分香火緣分。
劉新之名中也帶一個「之」字,也只是附庸風雅,並未真正入教。
天師道發展了四五百年,門派眾多,內部較為鬆散,龍蛇混雜,並非鐵板一塊。
一聽入教需五斗米,劉新之和劉遵頓時無言以對。
有這五斗米,就能活下去,還入天師道幹什麼……
「行了,明日之日明日再說,今日多抓些魚蝦。」
到底是劉裕聲望高,一句話,眾人紛紛下水,築泥圍堰,開始舀水。
人多力量大,幾十號青壯,不到兩個時辰便將水窪里的水舀空,一地的魚蝦蟹活蹦亂跳,還有螺和蚌。
若是捨得下力氣,淤泥裡面還有鱔魚和泥鰍。
眾人隨意揀拾,裝的盤滿箕滿。
江左物產豐足,土地肥沃,四五斤重的鯉魚、青魚,還有達官貴人們喜食的鱖魚和鱸魚,還有鮰魚、鰣魚、刀魚。
最名貴的莫過於銀魚,二寸見長,骨細無鱗,色如銀,鮮美無比,與白蝦、刀魚並稱「長江三鮮」。
劉道規專挑白蝦和銀魚。
漁獲太多,很多人脫下了麻衣,用來裝魚。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難得的笑容。
但就在這時,東南忽然亮起一條火龍,人聲喧譁起來,「你等好大的膽子,竟敢偷刁家的魚,今日休想走脫一人!」
接著幾匹快馬「噠噠噠」的本來,手中長刀在火把照耀下寒光閃閃。
後面跟著的一眾家僮,人高馬大,最前排的幾人,竟然穿著鐵甲,甲士後面,長刀舉起,分成三隊,陣列嚴整。
先不論戰力如何,只憑這股氣勢,直接令人膽寒。
霎那間,偌大的灘涂上一片死寂。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刁家的人早就等在這兒,只想一網打盡……
刁家對京口和廣陵的控制無孔不入,這麼多人來捕魚,刁家除非瞎了,否則不可能不知道,應該是早就設好了埋伏,一直按兵不動,就等著坐收漁利,黑吃黑。
「這京口的天姓刁,京口的地也姓刁,京口的水還是姓刁,爾等賤民,還能翻過天去不成!」為首一員刁氏家將,舉著環首刀,十分囂張。
眾人越發惶恐。
如果被他們抓到,輕則一場毒打,重則吃官司,籍沒為奴。
「劉兄!」
「寄奴!」
危急關頭,眾人自動向劉裕靠攏,劉道規掃了一眼,將近三百多人,除了孟家,還有向氏、何氏、趙氏等京口諸姓。
都是被天災人禍逼得走投無路之人。
劉道規非但不害怕,反而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刁家虛張聲勢,不過四五百眾,我等亦有三百餘,狹路相逢勇者勝!」
到了這種時候害怕也沒有用。
「對,跟他們拼了!」
「拼了!」
泥地里,幾百把刀弓舉起,沒有一個慫的,全都躍躍欲試。
眾人早就對刁家怨聲載道。
刁氏兄弟三人,全都貪得無厭,家中已然巨富,卻還要與小民爭利,霸占山澤。
旱災剛剛開始,刁家就已經到處放高利貸,逼的無數人家賤賣兒女為奴為婢。
刁家人本來氣勢洶洶,一見眾人殺氣騰騰,一副要搏命的架勢,反而先軟了下來,「小小賤民,莫要不知天高地厚!識相的,快快將魚交上來,免受皮肉之苦!」
京口民風,遠近皆知。
北府軍成軍以來,所向披靡,除了劉牢之的臨漳慘敗,幾無敗績。
臨漳之戰,也是因為士卒爭搶燕軍遺棄的財物,導致陣型散亂,對手又是鼎鼎大名的一代戰神慕容垂,以騎兵突襲,北府軍措手不及,方才著了道。
如果兩軍正面廝殺,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魚交出去,我等就沒了活路!」孟懷玉對刁家恨之入骨。
「乾脆乘著月黑風高,一不做二不休!」左邊的向靖更激進,捧起一把黑泥往臉上塗。
眾人紛紛效仿。
晉陵郡的流民十餘萬,若是加上江北的廣陵,至少三十萬往上,並且人數還在增長之中。
別說刁家,便是朝廷也不敢徹底得罪兩地的流民。
很多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吁——
刁家的那幾名騎兵本來已經衝到岸邊,見這氣勢,連忙後退,韁繩撤的太急,戰馬一陣驚嘶。
劍拔弩張之際,劉裕卻笑了一聲,「樗蒲里有一種詐術,先聲奪人。」
眾人疑惑不解,劉裕已經提著刀衝出,指著東面,大聲吆喝:「孟家兄弟從東面迂迴,包抄其後,向家帶著人從西面衝殺,其他人等隨我正面廝殺,不可走脫了一人!」
嘹亮的聲音撕破夜空。
「領命!」眾人也不管真假,齊聲大吼,氣勢如虹。
隊伍一分為三,爭先恐後,泥水飛濺,環首刀在月光照耀下,陣型雖然散亂,但每個人身上出的殺氣如有實質。
其中不少人是從北府軍中退下來的老卒。
在京口,士卒與平民並無本質區別,南渡的六七十年來,男丁家家戶戶皆有舞刀弄劍的傳統,為的便是有朝一日,重新殺回故土。
或許刁家人的裝備更為精良,看上去也更訓練有素。
但兩邊的氣勢不可同日而語,打仗、廝殺,憑的就是一股氣勢。
說白了,刁家的僮僕們只是為了一口飯,而京口眾人是為了生存……
「劉兄有所不知,從明日起,郗、刁兩家便要在此堆田,魚蝦也吃不著了。」旁邊一人悲憤道。
灘涂里的淤泥是上乘的肥料,又處在江邊,不擔心乾旱,稍微堆出一條水壩來,便有萬畝良田,旱澇保收。
「刁家這是不給我們活路!」
劉道規心平氣和,旁邊的劉遵怒了。
他孤家寡人,天不怕地不怕。
「逼急了,投天師道去!」劉新之一屁股坐在泥地里。
北方流民大舉南下,士族豪強瘋狂兼併,一場小小的旱災,就讓這原本富足之地也餓殍遍野。
普通人除了賣身士族門閥為奴,不想餓死,就剩投奔天師道當長生人一途。
「你家還拿得出五斗米麼?」劉道規給他破了一盆冷水。
想入天師道也沒那麼容易。
這年頭能拿出五斗米的人,非富即貴,拿不出五斗米也行,但需熟人引入。
天師道本來也算正教,張道陵設立二十四治以教化民眾,「三宣五令,令民知法」,曹魏時,天師道徒幾萬戶被曹操從漢中安置於長安、洛陽、鄴城等地,越發壯大。
因擅長製造「五石散」,大得權貴之心,盛行一時。
到了兩晉,無數權貴醉生夢死,越發趨之若鶩。
凡是名中有「之」字的都是天師道徒,王羲之、顧愷之都是此輩中人,就連北府大將劉牢之,也跟天師道有幾分香火緣分。
劉新之名中也帶一個「之」字,也只是附庸風雅,並未真正入教。
天師道發展了四五百年,門派眾多,內部較為鬆散,龍蛇混雜,並非鐵板一塊。
一聽入教需五斗米,劉新之和劉遵頓時無言以對。
有這五斗米,就能活下去,還入天師道幹什麼……
「行了,明日之日明日再說,今日多抓些魚蝦。」
到底是劉裕聲望高,一句話,眾人紛紛下水,築泥圍堰,開始舀水。
人多力量大,幾十號青壯,不到兩個時辰便將水窪里的水舀空,一地的魚蝦蟹活蹦亂跳,還有螺和蚌。
若是捨得下力氣,淤泥裡面還有鱔魚和泥鰍。
眾人隨意揀拾,裝的盤滿箕滿。
江左物產豐足,土地肥沃,四五斤重的鯉魚、青魚,還有達官貴人們喜食的鱖魚和鱸魚,還有鮰魚、鰣魚、刀魚。
最名貴的莫過於銀魚,二寸見長,骨細無鱗,色如銀,鮮美無比,與白蝦、刀魚並稱「長江三鮮」。
劉道規專挑白蝦和銀魚。
漁獲太多,很多人脫下了麻衣,用來裝魚。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難得的笑容。
但就在這時,東南忽然亮起一條火龍,人聲喧譁起來,「你等好大的膽子,竟敢偷刁家的魚,今日休想走脫一人!」
接著幾匹快馬「噠噠噠」的本來,手中長刀在火把照耀下寒光閃閃。
後面跟著的一眾家僮,人高馬大,最前排的幾人,竟然穿著鐵甲,甲士後面,長刀舉起,分成三隊,陣列嚴整。
先不論戰力如何,只憑這股氣勢,直接令人膽寒。
霎那間,偌大的灘涂上一片死寂。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刁家的人早就等在這兒,只想一網打盡……
刁家對京口和廣陵的控制無孔不入,這麼多人來捕魚,刁家除非瞎了,否則不可能不知道,應該是早就設好了埋伏,一直按兵不動,就等著坐收漁利,黑吃黑。
「這京口的天姓刁,京口的地也姓刁,京口的水還是姓刁,爾等賤民,還能翻過天去不成!」為首一員刁氏家將,舉著環首刀,十分囂張。
眾人越發惶恐。
如果被他們抓到,輕則一場毒打,重則吃官司,籍沒為奴。
「劉兄!」
「寄奴!」
危急關頭,眾人自動向劉裕靠攏,劉道規掃了一眼,將近三百多人,除了孟家,還有向氏、何氏、趙氏等京口諸姓。
都是被天災人禍逼得走投無路之人。
劉道規非但不害怕,反而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刁家虛張聲勢,不過四五百眾,我等亦有三百餘,狹路相逢勇者勝!」
到了這種時候害怕也沒有用。
「對,跟他們拼了!」
「拼了!」
泥地里,幾百把刀弓舉起,沒有一個慫的,全都躍躍欲試。
眾人早就對刁家怨聲載道。
刁氏兄弟三人,全都貪得無厭,家中已然巨富,卻還要與小民爭利,霸占山澤。
旱災剛剛開始,刁家就已經到處放高利貸,逼的無數人家賤賣兒女為奴為婢。
刁家人本來氣勢洶洶,一見眾人殺氣騰騰,一副要搏命的架勢,反而先軟了下來,「小小賤民,莫要不知天高地厚!識相的,快快將魚交上來,免受皮肉之苦!」
京口民風,遠近皆知。
北府軍成軍以來,所向披靡,除了劉牢之的臨漳慘敗,幾無敗績。
臨漳之戰,也是因為士卒爭搶燕軍遺棄的財物,導致陣型散亂,對手又是鼎鼎大名的一代戰神慕容垂,以騎兵突襲,北府軍措手不及,方才著了道。
如果兩軍正面廝殺,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魚交出去,我等就沒了活路!」孟懷玉對刁家恨之入骨。
「乾脆乘著月黑風高,一不做二不休!」左邊的向靖更激進,捧起一把黑泥往臉上塗。
眾人紛紛效仿。
晉陵郡的流民十餘萬,若是加上江北的廣陵,至少三十萬往上,並且人數還在增長之中。
別說刁家,便是朝廷也不敢徹底得罪兩地的流民。
很多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吁——
刁家的那幾名騎兵本來已經衝到岸邊,見這氣勢,連忙後退,韁繩撤的太急,戰馬一陣驚嘶。
劍拔弩張之際,劉裕卻笑了一聲,「樗蒲里有一種詐術,先聲奪人。」
眾人疑惑不解,劉裕已經提著刀衝出,指著東面,大聲吆喝:「孟家兄弟從東面迂迴,包抄其後,向家帶著人從西面衝殺,其他人等隨我正面廝殺,不可走脫了一人!」
嘹亮的聲音撕破夜空。
「領命!」眾人也不管真假,齊聲大吼,氣勢如虹。
隊伍一分為三,爭先恐後,泥水飛濺,環首刀在月光照耀下,陣型雖然散亂,但每個人身上出的殺氣如有實質。
其中不少人是從北府軍中退下來的老卒。
在京口,士卒與平民並無本質區別,南渡的六七十年來,男丁家家戶戶皆有舞刀弄劍的傳統,為的便是有朝一日,重新殺回故土。
或許刁家人的裝備更為精良,看上去也更訓練有素。
但兩邊的氣勢不可同日而語,打仗、廝殺,憑的就是一股氣勢。
說白了,刁家的僮僕們只是為了一口飯,而京口眾人是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