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樵夫
山風呼嘯,略微寒涼,劉道規揉了揉生疼的額頭,愕然的看著眼前的一切。
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京口城隱沒在山野之間,大地蒼茫。
一切都沒有變,十八年來都是這般模樣,但隱隱約約感覺有什麼東西變了。
方才夢中的那個世界,實在光怪陸離,令眼前一切生出一種格格不入的脫離感。
仿佛那邊才是真實世界,這邊才是夢境。
自從被雷劈了後,經常會做這種夢,一睡一整天。
「咕……」
直到肚子不爭氣地叫了起來,才將他拉回了現實,「兄長,可有吃的?」
「醒了就吃,吃了就睡,都三個時辰了,柴沒見你砍一根,你這廝跟欄中豕有得一比。」正在砍樹的劉裕罵道。
罵的這麼難聽,劉道規也不惱,「兄長還有臉說,若不是你耍樗蒲輸光了家中多年積蓄,用得著趕幾十里路,跑來這荒山野嶺砍柴當樵夫麼?」
劉裕放下柴刀,乾笑一聲,「嘿,咱家中那點錢,能熬幾天?你前些時日被雷劈了,雖未受傷,但經常昏睡,阿母請游醫為你看病,已經花去不少,剩下那點錢,本想發個利市,怎料手氣不佳……」
「錢扔水裡面還能聽個響,去耍樗蒲,就沒見你贏過。」
劉道規一陣鬱悶,這個兄長什麼都好,就是好賭,原本父親劉翹是郡功曹,離世前留下了幾畝薄田,加上劉氏宗族的照應,日子還能維持下去。
但壞就壞在一個「賭」字上,家中錢糧輸光了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爛帳……
兄弟二人不得不跑到這荒山野嶺來,做起了最累最苦最危險的樵夫。
京口城附近聚集了大量青徐兗南下避亂的流民,別說木柴,連根草都被挖的乾乾淨淨,到處都是光禿禿的。
周邊也有蒜山、北固山、莽山、小青山等,野草野樹漫山遍野,但這年頭,山、河、林、澤都是有主的。
大一些的,不是姓刁,便是姓郗,小一些的山丘、水窪,也是褚家庾家的。
「你懂甚?樗蒲是老子所創,奪天地之造化,兵法玄理皆在其中,賭徒與名將,沒什麼分別,桓宣武好此道,所以能一戰滅蜀,後來不敢賭了,在灞水、枋頭縮手縮腳,輸的一塌糊塗,淝水之戰為何能贏?謝車騎八千人馬就敢殺過淝水,與苻堅決戰!敢賭,至少有一半勝算,不敢賭,以前贏的也會吐回去!」
一聊到樗蒲,劉裕便滔滔不絕起來,一手握著柴刀,一手指著山下的河流、城池、田野。
雖說都是歪理,但聽起來確實有幾分道理……
「還大丈夫,咱老劉家一門兩條光棍,飯都快吃不上了……」
劉道規今年十八,雖沒有兄長劉裕那般高大魁梧,但相貌也說得過去。
這年頭有條件的人家,十四五歲就娶親了,劉裕今年二十六了,倒是娶親了,但二十五的二兄劉道憐和劉道規至今都沒人上門說親,眼看要黃了……
母親蕭文壽頭髮都愁白了,到處托關係,尋找合適人家,但人窮志短,劉家的現狀,正常人家也不敢將女兒往火坑裡面推。
「大丈夫何患無妻?不死總會出頭,你這廝有心思想女人,不如用在讀書習武上,將來搏一個前程。」劉裕倒是毫不氣餒。
劉道規狡辯:「飽漢不知餓漢飢,我這般年紀,若是不想女人……說不過去吧?」
話剛落音,「唰」的一聲,破風聲尖嘯,寒光大作,柴刀猛地劈在一棵胳膊粗的樹幹上,整棵樹斜斜倒下,剛好倒向躺在草地上的劉道規。
劉道規一個激靈,連滾帶爬的躲過了倒來的樹,「呸,我話說的直了些,兄長也用不著惱怒啊。」
劉裕手中柴刀一抖,虎虎生風,「你來。」
別看樹幹只有胳膊粗,但柴刀也不是什麼神兵利器,連砍一天的樹,鋒口已經卷了。
而且這種山野間生長出來的野樹又硬又結,別說一刀,正常狀況下沒個十幾刀根本無法砍斷。
關鍵現在肚子正餓著,有勁兒也使不出來。
接過柴刀,掂了掂,又看了看面前的樹,劉道規懶洋洋的劈下,「哚「的一聲,木屑紛飛,柴刀入木不及兩寸。
「知道為何斬不斷嗎?」
「肚子餓。」
「能有點出息嗎?」
「再有出息,也扛不住一天沒吃的。」劉道規實事求是。
這時劉裕的肚子也叫了一聲,乾笑一聲,「我也沒吃……」
「兄長心中無女人,出刀自然神!小弟豈能相提並論?」劉道規張口就來了一句。
劉裕睜大眼睛,「你這話跟誰學的……倒是有趣,也有幾分道理,你這廝膂力不弱,奈何性子懶散。」
「兄長有此勇力,乾脆投軍算了。」劉道規岔開話題。
論武勇,劉裕打遍京口無敵手,所以即便老劉家大不如前,也能保住父親留下的幾畝薄田,維持生計。
早幾年便有人拉著他去投北府軍,混個出身,只是父親劉翹早死,劉道規多病,二兄劉道憐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埋頭竹簡之中,書讀多了,也就做不得粗活。
母親蕭文壽拉扯大兄弟三人已經非常不容易,身體多病,家中還有個六歲的侄女劉興弟,劉裕若是從軍,家中便少了一根頂樑柱。
劉裕道:「你以為為兄不想?可惜謝太傅去後,北府軍一日不如一日,家中又是這般光景……」
一說起劉家的現狀,劉道規也無話可說了,劉家目前還離不開自己這位大哥。
「我病不礙事,好的也差不多了,家中有我,兄長儘管前去投軍,莫要錯過前程。」
兄弟二人嘴上吵吵鬧鬧,實則非常和睦。
劉裕爽朗一笑,「到時再說吧,這兩年北府軍的日子也不好過,投軍也難有出頭之日。」
劉道規知道是實情,自從停止北伐後,北府軍就被閒置,連大將劉牢之都被翻起了舊帳,追責臨漳之敗,其他北府將領日子都不太好過。
北府軍起自流民帥,每個將領都各擁部曲,雙方有人身依附關係,將領倒霉,麾下部曲也要跟著喝西北風。
眼下這檔口去投軍,連西北風都喝不到一口。
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京口城隱沒在山野之間,大地蒼茫。
一切都沒有變,十八年來都是這般模樣,但隱隱約約感覺有什麼東西變了。
方才夢中的那個世界,實在光怪陸離,令眼前一切生出一種格格不入的脫離感。
仿佛那邊才是真實世界,這邊才是夢境。
自從被雷劈了後,經常會做這種夢,一睡一整天。
「咕……」
直到肚子不爭氣地叫了起來,才將他拉回了現實,「兄長,可有吃的?」
「醒了就吃,吃了就睡,都三個時辰了,柴沒見你砍一根,你這廝跟欄中豕有得一比。」正在砍樹的劉裕罵道。
罵的這麼難聽,劉道規也不惱,「兄長還有臉說,若不是你耍樗蒲輸光了家中多年積蓄,用得著趕幾十里路,跑來這荒山野嶺砍柴當樵夫麼?」
劉裕放下柴刀,乾笑一聲,「嘿,咱家中那點錢,能熬幾天?你前些時日被雷劈了,雖未受傷,但經常昏睡,阿母請游醫為你看病,已經花去不少,剩下那點錢,本想發個利市,怎料手氣不佳……」
「錢扔水裡面還能聽個響,去耍樗蒲,就沒見你贏過。」
劉道規一陣鬱悶,這個兄長什麼都好,就是好賭,原本父親劉翹是郡功曹,離世前留下了幾畝薄田,加上劉氏宗族的照應,日子還能維持下去。
但壞就壞在一個「賭」字上,家中錢糧輸光了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爛帳……
兄弟二人不得不跑到這荒山野嶺來,做起了最累最苦最危險的樵夫。
京口城附近聚集了大量青徐兗南下避亂的流民,別說木柴,連根草都被挖的乾乾淨淨,到處都是光禿禿的。
周邊也有蒜山、北固山、莽山、小青山等,野草野樹漫山遍野,但這年頭,山、河、林、澤都是有主的。
大一些的,不是姓刁,便是姓郗,小一些的山丘、水窪,也是褚家庾家的。
「你懂甚?樗蒲是老子所創,奪天地之造化,兵法玄理皆在其中,賭徒與名將,沒什麼分別,桓宣武好此道,所以能一戰滅蜀,後來不敢賭了,在灞水、枋頭縮手縮腳,輸的一塌糊塗,淝水之戰為何能贏?謝車騎八千人馬就敢殺過淝水,與苻堅決戰!敢賭,至少有一半勝算,不敢賭,以前贏的也會吐回去!」
一聊到樗蒲,劉裕便滔滔不絕起來,一手握著柴刀,一手指著山下的河流、城池、田野。
雖說都是歪理,但聽起來確實有幾分道理……
「還大丈夫,咱老劉家一門兩條光棍,飯都快吃不上了……」
劉道規今年十八,雖沒有兄長劉裕那般高大魁梧,但相貌也說得過去。
這年頭有條件的人家,十四五歲就娶親了,劉裕今年二十六了,倒是娶親了,但二十五的二兄劉道憐和劉道規至今都沒人上門說親,眼看要黃了……
母親蕭文壽頭髮都愁白了,到處托關係,尋找合適人家,但人窮志短,劉家的現狀,正常人家也不敢將女兒往火坑裡面推。
「大丈夫何患無妻?不死總會出頭,你這廝有心思想女人,不如用在讀書習武上,將來搏一個前程。」劉裕倒是毫不氣餒。
劉道規狡辯:「飽漢不知餓漢飢,我這般年紀,若是不想女人……說不過去吧?」
話剛落音,「唰」的一聲,破風聲尖嘯,寒光大作,柴刀猛地劈在一棵胳膊粗的樹幹上,整棵樹斜斜倒下,剛好倒向躺在草地上的劉道規。
劉道規一個激靈,連滾帶爬的躲過了倒來的樹,「呸,我話說的直了些,兄長也用不著惱怒啊。」
劉裕手中柴刀一抖,虎虎生風,「你來。」
別看樹幹只有胳膊粗,但柴刀也不是什麼神兵利器,連砍一天的樹,鋒口已經卷了。
而且這種山野間生長出來的野樹又硬又結,別說一刀,正常狀況下沒個十幾刀根本無法砍斷。
關鍵現在肚子正餓著,有勁兒也使不出來。
接過柴刀,掂了掂,又看了看面前的樹,劉道規懶洋洋的劈下,「哚「的一聲,木屑紛飛,柴刀入木不及兩寸。
「知道為何斬不斷嗎?」
「肚子餓。」
「能有點出息嗎?」
「再有出息,也扛不住一天沒吃的。」劉道規實事求是。
這時劉裕的肚子也叫了一聲,乾笑一聲,「我也沒吃……」
「兄長心中無女人,出刀自然神!小弟豈能相提並論?」劉道規張口就來了一句。
劉裕睜大眼睛,「你這話跟誰學的……倒是有趣,也有幾分道理,你這廝膂力不弱,奈何性子懶散。」
「兄長有此勇力,乾脆投軍算了。」劉道規岔開話題。
論武勇,劉裕打遍京口無敵手,所以即便老劉家大不如前,也能保住父親留下的幾畝薄田,維持生計。
早幾年便有人拉著他去投北府軍,混個出身,只是父親劉翹早死,劉道規多病,二兄劉道憐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埋頭竹簡之中,書讀多了,也就做不得粗活。
母親蕭文壽拉扯大兄弟三人已經非常不容易,身體多病,家中還有個六歲的侄女劉興弟,劉裕若是從軍,家中便少了一根頂樑柱。
劉裕道:「你以為為兄不想?可惜謝太傅去後,北府軍一日不如一日,家中又是這般光景……」
一說起劉家的現狀,劉道規也無話可說了,劉家目前還離不開自己這位大哥。
「我病不礙事,好的也差不多了,家中有我,兄長儘管前去投軍,莫要錯過前程。」
兄弟二人嘴上吵吵鬧鬧,實則非常和睦。
劉裕爽朗一笑,「到時再說吧,這兩年北府軍的日子也不好過,投軍也難有出頭之日。」
劉道規知道是實情,自從停止北伐後,北府軍就被閒置,連大將劉牢之都被翻起了舊帳,追責臨漳之敗,其他北府將領日子都不太好過。
北府軍起自流民帥,每個將領都各擁部曲,雙方有人身依附關係,將領倒霉,麾下部曲也要跟著喝西北風。
眼下這檔口去投軍,連西北風都喝不到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