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修凳子與寸土不讓
「啊!」正上數學課時,陸振翔突然喊了一聲,周圍的目光齊刷刷朝他射了過來。陸振翔尷尬地朝老師笑了笑,偷偷兒挪了挪屁股。
陸振翔心道:這凳子真是不能再湊合了,說什麼也得拿回家修修。
剛才是不小心被凳子上兩塊板之間的縫隙夾住了屁股,疼得陸振翔一時沒忍住叫了出來。主要是固定兩塊板子的釘子活了,不定什麼時候就得夾住肉。
一下課,陸振翔看了看凳子,有兩個釘子已經竄了出來。找了塊磚頭,先砸實了再說。
放學時陸振翔把凳子帶回了家。也沒回家,直接拿了凳子去找王木匠,他那裡有工具也有釘子。本村兩大姓,分別是陸姓和余姓,姓王的只有王木匠一家,他是陸家的入贅女婿。說是入贅,他的孩子還是跟了他的姓,只是為沒有兒子的陸家丈人養老了。
還沒到王木匠家,在胡同里就聽到他尖尖的嗓門在掐架:「我說你這個陸兆祥呀,你有良心沒有?我白給你打了多少家具,我要過你一分錢嗎?我吃過你一口飯沒?我這房子根腳就占了你一寸地,你就不依不饒的。你早說也行,這都砌了一尺磚了你才說,你教我咋弄?總不能扒了再蓋吧。再說了,你說多了一寸就多了一寸呀,有啥證據?」
「就得拆了再蓋。你打地基的時候就應該讓我看看,你以為我不在家你就能想咋弄咋弄?翻了天了你還。人家村里幹部量好插的木橛你弄哪兒了?還證據,證據都讓你給毀了?
再說你幫我打那家具,你還好意思提,哪個不是吱扭亂晃?我還給你送肉送菜的,也沒白讓你干吧?」
「你說這就不講理了,誰家蓋屋不得打夯呀,打的夯不得比根腳大點兒,那不就得把橛兒拔掉,誰還故意占你那點兒便宜?」王木匠有點兒要敗陣的意思。
「這你承認占我便宜了吧?要說這街里街坊的,我吃點兒虧,讓你占點兒便宜也沒啥大不了的,可這是房子呀。你占我這一寸地,我的子孫後代要埋怨我幾千年,我可不能做這種事兒。」
「還幾千年,就咱這號屋子,哪個能撐五十年?」王木匠還想辯解,可已經辭窮。
「你啥意思?你意思是就想占我這幾十年光?你算老幾呀?別說你,村長也別想。」
一句話,把王木匠說惱了:「我就是不拆,看你能咋著。」
「你不拆我拆。」陸兆祥脾氣也上來了,拿住抓鉤就去扒牆。
陸振翔一看這架勢,也別指望王木匠了,乾脆自己動手吧。
低頭在王木匠家院子裡仔細踅摸,還真讓他找到幾個破木螺絲。找王木匠老婆借了鉗子和起子,把凳子上的老釘子拔了,再擰上木螺絲,陸振翔心道:再也不用擔心我這屁股了。
後來陸振翔聽他娘說,最後還是驚動了村長,重新丈量,讓王木匠讓出了半寸,這才各自滿意。
下午是和班主任吳老師溝通好的,班會上討論為什麼學習的事兒。
會上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就是多認字,能看報就行;有的說不知道為啥,反正教學就學唄;有的說要考大學,好多人都笑了。那個時候,平均一個村也出不了一個大學生,包括大專。
吳老師的臉變凝重了,他怎麼也沒想到班裡同學是這個心態,還沒上戰場就投降了。
「同學們,」他語重心長地說,「大家應該往前看。整個中國已經確定了發展方向,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可以說是百廢待興。什麼是經濟?就是滿足人民各種需要嘛。科學社會主義你們不是正在學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話不是隨便講的,是要落到實處的。我告訴你們,誰能吃透政治這門課,當官可做大官,經商可發大財。扯遠了啊。
現在要什麼沒什麼,重要的生活物資要憑票,有些還要憑特權才能買到。社會需要人才,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人才從哪裡來?還不是要從你們這些學生中選拔出來再放到大學培養。不要到時候大學擴招了,你們卻退學了,正好給那些城裡人留了位置,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
不是我看不起農村人,我的父母也是農村人。但是任何社會都是要有錢有權說話才硬氣,就你們家裡分那點兒地一年能掙多少錢?幾百塊而已。還要交公糧,也就夠一家人吃穿吧,家裡一旦有個大事小情,馬上抓瞎。不要怪我說話難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幾千年來農民的宿命。你們若不服,回去問問你們的父母,哪一家沒有借過糧、借過錢。」
吳老師越說越激動:「你們知道為什麼城裡人覺得他們比我們金貴嗎?僅僅是城裡有自來水、有電燈、生活方便嗎?想想你們自己的父母過去干一天最多拿多少錢,一毛呀。城裡人呢?一天至少一塊,還有更多的。明白了吧,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就是家庭內部也是一樣,誰掙的錢多,誰的話語權就大。」
吳老師繼續侃:「為什麼農村人不孝的多,城市的少呢?人家城裡人退休有工資,不靠兒女養活,還能貼補他們的孩子。可我們農村人呢,老了,干不動了,馬上就成了吃乾飯的,要靠子女養。」
「就是你們老師我,雖然不能算是城裡人,但我退休了有退休金,不怕子女不孝,這就是做人的底氣。今天話說多了,有些話可能不太合適,甚至有些反動,你們聽聽就好,不要外傳。我說這些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你們珍惜在校的時光,好好學習,早脫農門。即使脫不了農門,也要好好學習。有句話說得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不見得在農村就非得種地,我說的對吧?」
陸振翔覺得吳老師不是一般人,對社會看得透徹,比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要站得高,看得遠。
看著好多學生呆若木雞的樣子,陸振翔心道:這次班會沒白開。
散會了,會上陸振翔竟然沒能插上一句話,可是效果要比他預想的好了太多。
以後得多找吳老師談談心,陸振翔心裡想道。
出了教室,陸振翔目視西方,西方已是彩霞滿天。
陸振翔心道:這凳子真是不能再湊合了,說什麼也得拿回家修修。
剛才是不小心被凳子上兩塊板之間的縫隙夾住了屁股,疼得陸振翔一時沒忍住叫了出來。主要是固定兩塊板子的釘子活了,不定什麼時候就得夾住肉。
一下課,陸振翔看了看凳子,有兩個釘子已經竄了出來。找了塊磚頭,先砸實了再說。
放學時陸振翔把凳子帶回了家。也沒回家,直接拿了凳子去找王木匠,他那裡有工具也有釘子。本村兩大姓,分別是陸姓和余姓,姓王的只有王木匠一家,他是陸家的入贅女婿。說是入贅,他的孩子還是跟了他的姓,只是為沒有兒子的陸家丈人養老了。
還沒到王木匠家,在胡同里就聽到他尖尖的嗓門在掐架:「我說你這個陸兆祥呀,你有良心沒有?我白給你打了多少家具,我要過你一分錢嗎?我吃過你一口飯沒?我這房子根腳就占了你一寸地,你就不依不饒的。你早說也行,這都砌了一尺磚了你才說,你教我咋弄?總不能扒了再蓋吧。再說了,你說多了一寸就多了一寸呀,有啥證據?」
「就得拆了再蓋。你打地基的時候就應該讓我看看,你以為我不在家你就能想咋弄咋弄?翻了天了你還。人家村里幹部量好插的木橛你弄哪兒了?還證據,證據都讓你給毀了?
再說你幫我打那家具,你還好意思提,哪個不是吱扭亂晃?我還給你送肉送菜的,也沒白讓你干吧?」
「你說這就不講理了,誰家蓋屋不得打夯呀,打的夯不得比根腳大點兒,那不就得把橛兒拔掉,誰還故意占你那點兒便宜?」王木匠有點兒要敗陣的意思。
「這你承認占我便宜了吧?要說這街里街坊的,我吃點兒虧,讓你占點兒便宜也沒啥大不了的,可這是房子呀。你占我這一寸地,我的子孫後代要埋怨我幾千年,我可不能做這種事兒。」
「還幾千年,就咱這號屋子,哪個能撐五十年?」王木匠還想辯解,可已經辭窮。
「你啥意思?你意思是就想占我這幾十年光?你算老幾呀?別說你,村長也別想。」
一句話,把王木匠說惱了:「我就是不拆,看你能咋著。」
「你不拆我拆。」陸兆祥脾氣也上來了,拿住抓鉤就去扒牆。
陸振翔一看這架勢,也別指望王木匠了,乾脆自己動手吧。
低頭在王木匠家院子裡仔細踅摸,還真讓他找到幾個破木螺絲。找王木匠老婆借了鉗子和起子,把凳子上的老釘子拔了,再擰上木螺絲,陸振翔心道:再也不用擔心我這屁股了。
後來陸振翔聽他娘說,最後還是驚動了村長,重新丈量,讓王木匠讓出了半寸,這才各自滿意。
下午是和班主任吳老師溝通好的,班會上討論為什麼學習的事兒。
會上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就是多認字,能看報就行;有的說不知道為啥,反正教學就學唄;有的說要考大學,好多人都笑了。那個時候,平均一個村也出不了一個大學生,包括大專。
吳老師的臉變凝重了,他怎麼也沒想到班裡同學是這個心態,還沒上戰場就投降了。
「同學們,」他語重心長地說,「大家應該往前看。整個中國已經確定了發展方向,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可以說是百廢待興。什麼是經濟?就是滿足人民各種需要嘛。科學社會主義你們不是正在學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話不是隨便講的,是要落到實處的。我告訴你們,誰能吃透政治這門課,當官可做大官,經商可發大財。扯遠了啊。
現在要什麼沒什麼,重要的生活物資要憑票,有些還要憑特權才能買到。社會需要人才,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人才從哪裡來?還不是要從你們這些學生中選拔出來再放到大學培養。不要到時候大學擴招了,你們卻退學了,正好給那些城裡人留了位置,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
不是我看不起農村人,我的父母也是農村人。但是任何社會都是要有錢有權說話才硬氣,就你們家裡分那點兒地一年能掙多少錢?幾百塊而已。還要交公糧,也就夠一家人吃穿吧,家裡一旦有個大事小情,馬上抓瞎。不要怪我說話難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幾千年來農民的宿命。你們若不服,回去問問你們的父母,哪一家沒有借過糧、借過錢。」
吳老師越說越激動:「你們知道為什麼城裡人覺得他們比我們金貴嗎?僅僅是城裡有自來水、有電燈、生活方便嗎?想想你們自己的父母過去干一天最多拿多少錢,一毛呀。城裡人呢?一天至少一塊,還有更多的。明白了吧,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就是家庭內部也是一樣,誰掙的錢多,誰的話語權就大。」
吳老師繼續侃:「為什麼農村人不孝的多,城市的少呢?人家城裡人退休有工資,不靠兒女養活,還能貼補他們的孩子。可我們農村人呢,老了,干不動了,馬上就成了吃乾飯的,要靠子女養。」
「就是你們老師我,雖然不能算是城裡人,但我退休了有退休金,不怕子女不孝,這就是做人的底氣。今天話說多了,有些話可能不太合適,甚至有些反動,你們聽聽就好,不要外傳。我說這些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你們珍惜在校的時光,好好學習,早脫農門。即使脫不了農門,也要好好學習。有句話說得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不見得在農村就非得種地,我說的對吧?」
陸振翔覺得吳老師不是一般人,對社會看得透徹,比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要站得高,看得遠。
看著好多學生呆若木雞的樣子,陸振翔心道:這次班會沒白開。
散會了,會上陸振翔竟然沒能插上一句話,可是效果要比他預想的好了太多。
以後得多找吳老師談談心,陸振翔心裡想道。
出了教室,陸振翔目視西方,西方已是彩霞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