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善孝為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龐涓敗於馬陵之戰,劉邦推翻秦朝,楚漢之爭建立漢朝,東漢劉秀會展乾坤,漢室大業長春,魏蜀吳三分,遂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這日,進入明朝中葉,正是明朝鼎盛時期,教育格外發達。梁玠,乘坐馬車,一路無話。卻說,戚府,得知貴人將至,格外的安靜。戚繼光早早地讀起了書,他認為課前複習功課,是對梁老師的尊敬,況且梁老師這樣的大人物,可以駕車光臨戚府,明知戚繼光家中貧寒,駕不得馬車,感激之心,不以言表。此時戚繼光對於老師的品格,崇敬萬分。

  人說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伯益治水,養馬倡導,伯樂賞識人才之說。梁玠深知,戚繼光為可造之才,如若耐心教誨,它日定成大業。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人說,梁玠這等有志之士,心比天高,澤有志者事竟成。自開國,家祖遷至登州府,儒學思想飽受相傳,但梁玠認為,單純儒書,難成大任,祖上能文能武,並非一日之談,去往戚府授業,並駕車前去,如若,沒有半點成績,一來,枉費此心,二來,有違師道,被人說成,授業不專,棄老祖宗太乙之美德,讓人恥笑。

  卻說梁玠,舉人出身,自幼飽得經書相傳,能文能武,但卻半個進士為中,自此,雖家財萬貫,但男子漢大丈夫,不為朝廷重用,此乃一生遺憾。梁玠授業傳教儒學,但梁玠並非文官,自梁義入駐登州府——宿(xu)家埠,梁門南郡世族也,小雲南是故家,諸谷望族之說,傳至登州。梁玠授業,儒師故有些大材小用。

  梁玠車馬行至數里,馬夫停車道,大人戚府到。梁玠點了點頭,急忙下車,梁玠第一次到戚府,聽聞戚繼光父親為登州刺史。看了看,戚府的布局,梁玠沒有在意。至戚繼光書房,教書。戚繼光看到,跟隨多年的老師來了,急忙噓寒問暖,老師你來了,儒生戚繼光有失遠迎。梁玠點了點頭,忙擺了擺手道,開始上課。梁玠至戚府的第一堂課,講的是忠義,人說忠義,有很多種,對於母親,父親的忠義,此乃孝道,人自出生起受得父親母親的恩惠,長大成人,父母的百般呵護,自應當感激,故百善孝為先,步入學堂老師授業,有功無過,定因尊師助道,古往今來,尊敬師長是種美德,如若能聽懂此意,老師定會將自己的本領相傳於你,這就是良知。戚繼光聽得,老師的言傳身教,急忙叩頭謝恩,至此梁玠今日的授業差不多了,老師留下功課,便要離開,可是戚繼光,忙說老師,我準備了一桌飯菜,請您享用,此事梁玠不悅,我傳得你儒學,卻是為這一桌飯菜,梁玠揚袖而去道,明日繼續上課,便急忙駕車而去。

  課後戚繼光,一人獨坐書房,自知自己家中貧寒,老師的言傳身教中,更是透漏了精進意識的方向性,如若不努力,辜負父母,師長。戚繼光這個年歲,本應駕車去學習,但是車馬的費用,不是戚繼光的家庭能支付的起的,老師卻駕車來到戚府,戚繼光如若,辜負老師的恩情,有違百善孝為先的使命,有違男子漢大丈夫,不思進取何以效忠國家,何以對得起百姓,想到這,戚繼光便更加努力的讀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