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童生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這位儒家八品、舉人功名的張子謙張先生心中如何糾結,龍場書院那位「雲深不知處」的山長,似乎仍是疾病纏身,始終不曾現身一面。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大盛成皇十六年。

  二月二十三。

  龍場縣,童生式正日。

  昨夜下了場小雨,邁步走在縣城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還能嗅到空氣中交織著的泥土芬芳,也頗清新。

  黎明前。

  晨光微熹,霧靄沉沉。

  沈言換了身漂洗得乾乾淨淨的灰布長衣,隨身攜帶自己用得最順手的那套筆墨硯台,不緊不慢,向縣衙所在的方向走去。

  少年心中,也難免有幾分激動。

  自穿越以來,每日讀書、筆耕不輟的結果,今日便要見個分曉了!

  天時尚早,縣城中幾乎沒有行人。

  沈言轉過一處街角時——

  忽的。

  「閒人閃開!」

  「閒人閃開!」

  自街道另一端,有人大呼小叫之餘,卻是帶著種轟轟烈烈的氣勢沖了過來。

  沈言趕緊閃避。

  忙不迭地後退兩步,再轉過頭,鼻尖便被陣陣猛烈勁風颳過。

  一駕馬車在少年眼前,橫衝直撞地狂奔而去,想來適才發話的,正是車轅上那位將手中馬鞭,在半空中噼里啪啦挽了十幾個鞭花的老車夫。

  沈言眨了下眼睛。

  馬車已然遠去,只從風裡,傳來幾道含糊不清的交談聲:

  「福老伯,不必這樣快,萬一衝撞了剛才那位行人,就不好了......」

  「小公子見諒,不過今個是小公子應試的日子,若然真的耽誤了時辰,老僕我百死莫贖。」

  「......」

  再要細聽,馬車卻已然離得遠了。

  沈言怔了片刻,旋即,被氣得笑出聲來:

  什麼人啊!

  你家小公子要考試,可這通往縣衙的路上,有幾個不是奔赴考場的啊?

  少年一時不忿。

  與此同時,耳畔,有人莫名悵然地嘆息一聲:

  「唉!」

  沈言扭頭望去。

  視線中,凍得瑟瑟發抖,卻兀自嘆氣的,卻是位頭髮花白,脊背佝僂,大約年近花甲,手中還牽著個十歲上下的小孩子的老翁。

  「老先生,您可有什麼事情?」

  「啊,無事,無事!」

  老翁搖了搖頭:

  「就是一時感慨,沒想到今年的童生試,連龍場神童都來了。」

  「龍場神童?」沈言一時好奇。

  「就是剛才馬車上的小兒,那可是本縣,出了名的神童啊!」

  花白頭髮的老翁頓了頓,繼而語氣感慨道:

  「七歲熟讀經典,十歲倒背如流,十二歲時便出口成章,寫出來的詩,本省學政老爺看了,也是讚不絕口。

  「今年龍場神童年滿十四,也該到了考取功名,躋身仕途的年齡了。」

  說著,邊走邊聊,老翁對這所謂的「龍場神童」,倒很是推崇。

  行至縣衙左近,沈言向這位老先生拱拱手,半開玩笑地說:

  「令孫今年不過十歲,就能參加縣試,想來比那位神童,還要強上幾分。」

  「他?」

  老翁一時失笑:

  「他才讀了幾本書,識得幾個字啊!

  「不是他考,是我來考試,家中這小孫子,無非是跟著他爺爺,過來看看熱鬧。」

  啊?

  少年啞然。

  童生童生,只要縣試未過,即便六十歲了,也還是要考童生!

  ......

  龍場縣地處西南,文風不盛,每年報名縣試的學子向來也多不到哪去。

  故此。


  童生試的考棚,就設置在縣衙里。

  選一方大院,院北正門大開,為「龍門」。

  沈言隨著人群,在這道龍門下方,被幾名穿公服、配腰刀、頭戴烏紗小帽的衙役,從頭到腳,仔仔細細地摸索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夾帶紙張後,這才被放進院中。

  隨即,朝拜聖人像。

  再然後,眾多白身學子們,就只能在院落中,侍立,靜候。

  「這位兄台。」

  忽的,有人拉扯了下沈言的衣角:

  「我向你致歉。」

  說話的人衣著錦繡,眉目精緻,不過十三四歲年紀,卻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龍場神童。

  「家中老人心急,不小心冒犯了你,還望閣下不要見怪。」

  沈言略一沉吟,隨即壓低了聲音:

  「怎麼這個時候來找我道歉?」

  龍場神童理所當然道:

  「自然是因為之前衝撞了閣下,我身為龍場縣案首,更不可能在禮儀上有半分疏漏。」

  案首便是童生試第一。

  沈言微微皺眉:

  「還沒開考,便知你是本縣案首,莫非......」他豎起一根手指,向上方虛點兩下。

  「你可不要亂說!」

  小公子臉色微變:

  「科考作弊,依律,是要上枷遊街示眾的,賄賂考官,罪加一等,更要打廷杖一百,發配煙瘴之地充軍。」

  接著,不等沈言繼續發問,這位龍場神童便繃起臉,眉宇間頗有一分倨傲:

  「我才華橫溢,揚名多年,區區一個童生案首,不是手到擒來?」

  「呼......」

  原來如此。

  沈言輕舒了一口氣。

  還以為童生的名額,都被你們給預定了,那我還考個錘子?

  自己吹自己,還裝得這麼煞有介事的幹嘛?

  緊接著。

  少年搖了搖頭,擺脫種種紛亂情緒的同時,眸光又再度堅定起來。

  他並不介意所謂案首,但務求通過。

  考成童生,才有資格參加接下來的修文府府試,考秀才!

  ......

  稍後,童生試考官,也就是本縣縣令盧鈺,在眾多縣衙官員、當地秀才的簇擁下,受了院中眾多考生一禮。

  俯身下拜時,沈言偷眼觀瞧:

  這位龍場縣的盧縣令,大約三十來歲,養尊處優多年的身材稍有發福,不過罩在那件繡鴛鴦補服的七品文官青袍下,倒也顯出了幾分地方父母官的氣勢。

  其人面容白皙,臉頰有肉,幾捋梳理整齊的鬍鬚飄蕩胸前,確實如人所言,氣質風雅。

  隨後,盧縣令帶人回歸內院。

  只留下一名差役,念一個考生姓名,聽到有人應聲,內院裡的保舉秀才也確認過一遍,這才遞出一個寫了文字的紙袋。

  不多時,輪到沈言。

  他出聲上前,聽著內院中,高明揚抑揚頓挫地唱了聲「確是此人」後,少年接過紙袋。

  眼見上面寫著的是「丙三」。

  沈言瞥了眼糊紙燈牌,到第三排第三個的位置上坐下。

  等到唱名完畢。

  他撕開紙袋,取出其中試卷。

  只看一眼,沈言便情不自禁地露出笑意。

  兩頁紙上,黑白分明,題目且不談,抄寫試卷的字跡,他可再熟悉不過了。

  字體規整,方方正正,通篇全用館閣體......

  這分明是抄書鋪的孫老先生手書!

  也難怪,數日之前,老爺子便封閉了大門,謝絕見客,連沈言上門抄書的工作都停掉了。

  這位孫老先生,為人倒還真是方正不阿。

  一笑過後,少年收斂心神,重新看向手中試卷:

  童生試的考題,分為三個部分——

  貼文,經義,詩賦。


  最先是「貼文」題四十道,也就是默寫填空。

  沈言無聲閱讀紙面上第一列文字:

  「不誠無物。」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

  這是《中庸》中的句子,中間少了一句,沈言的四書五經,已然小成,早已將其中內容,做到了倒背如流。

  他微微一笑,在留空處寫下:

  「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第一題便做好了。

  之後一題:

  「樂只君子。」

  「此之謂民之父母。」

  此句出自《大學》,出題人故意選取了從中斷開,前後不倫不類的句子。

  對沈言而言,這種考法依舊毫無難度。

  他提筆書寫:

  「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便又算是完成了一題。

  後面接連三十八道「貼文」,沈言揮毫潑墨,接連作答,筆下無一絲凝滯。

  第二部分是兩道「經義」題,一道出自《四書》,一道出自《五經》。

  題目要求考生,各自論述某篇文章中,其中一句所包含的學問、要義。

  沈言稍加小心,反覆回憶了書院教授的內容。

  再結合自身四書五經小成後,反饋到經學本身上的理解。

  謹慎落筆,分別寫了百餘字的論述。

  少年擦了擦汗,抬眼望天,此時才過去了多半個時辰。

  天光逐漸放亮。

  童生試至多,允許考生在考棚內逗留一天,甚至還可以隨身攜帶乾糧清水,唯獨只限一日,天黑便要清理考棚,不給燭火。

  隨後依考生多少,多則三五日,少的話,最快隔日便能放榜。

  時間尚早,沈言也並不著急。

  他抿了一口,隨身水帶中,盛著的涼開水。

  隨即,少年將試卷翻到第二頁。

  這也是在沈言看來,最難,最需要賭運氣的一部分。

  在稀里嘩啦、惹得附近考生,紛紛怒目而視的翻卷聲里,沈言凝神看去:

  童生試第三部分,詩賦題。

  以「春」為題,做五言律詩一首,不限韻。

  春......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材,可寫的內容也極多,春花春草春風,有太多文人騷客,曾寄情於這一片美好春光。

  不過,若是想寫得恰到好處,合乎情理,又不至於與我這個白身讀書人的身份相牴觸......

  穿越前讀過、背過的種種詩詞,過眼雲煙般在他的腦海中盤旋。

  最終。

  沈言提起毛筆,在試卷第二頁上,目不斜視地寫下四個字:

  《春夜喜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