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蓮華鏡由來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在長安不遠處的秦嶺山脈的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座被歲月溫柔對待的小鎮。
這裡四季分明,春日山花爛漫,夏日溪水潺潺,秋日層林盡染,冬日銀裝素裹。小鎮的房屋錯落有致,青磚黛瓦,古樸而寧靜。一條清澈的小溪穿鎮而過,溪水在陽光下閃爍著銀光,仿佛是大地的脈絡,滋養著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袁欣悅就出生在這座小鎮上,一個被秦嶺山脈的靈秀之氣滋養的地方。她的家坐落在小鎮的東頭,家族世世代代以務農為主,直到父親這一代才有所改觀。
袁欣悅的家雖然不大,卻處處透著古樸與雅致。院中種著幾株老梅樹,每到冬日,梅花盛開,暗香浮動,仿佛為這個小院披上了一層淡淡的詩意。
書房裡,一盞柔和的檯燈下,袁欣悅正伏案翻閱著一本泛黃的《唐書》。她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書頁,仿佛能從中觸摸到那個盛世的繁華與滄桑。
袁欣悅,名副其實的才女,現就讀於省內大學的歷史系,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作為一名研三的學生。她的生活被厚重的書籍、古老的文字和無盡的思考填滿。
她的父親是一位歷史學者,一生致力於研究漢唐的歷史,而母親則是一位溫柔賢淑的地地道道陝西女子,夫妻兩孕育了一對兒女,兒子袁奕峰學業有成,早早去了大城市並成家立業,現如今也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
袁欣悅在父母的培養下既溫婉又堅韌。她繼承了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美貌,
她有著一張鵝蛋小臉,輪廓分明,眉如遠山含翠,靈動的丹鳳眼中透露出俏皮可愛,眼睛亮如黑夜的星星,鼻樑挺拔,嘴唇輕薄而小巧,她的皮膚白皙如雪,透著淡淡的光澤,身體纖細而高挑,仿佛未經雕琢的美玉,散發著天然的溫潤。烏黑濃密的披肩長發,柔順而光澤,更添了幾分長安女子的柔美和貴氣。
袁欣悅的性格活潑開朗,卻又不失溫婉。她對歷史有著近乎痴迷的熱愛,尤其是對大唐盛世的繁華與紛爭。她常常沉浸在古籍中,試圖從那些泛黃的文字里尋找被歲月掩埋的真相。她的聰慧與敏銳讓她在學術研究中脫穎而出,而她的善良與正義感又讓她無法對不公之事視而不見。
在書房裡,有一件不太起眼的物件——一面古樸的銅鏡。這面鏡子是曾外祖父從西安的古董市場淘來的,上面雕刻著精美的蓮花紋飾,被袁家人稱為「蓮華鏡」。
蓮花鏡並不算大,它與普通的銅鏡並與太大區別,直徑約有七寸,邊緣微微向內收斂,呈現出一種古樸而莊重的圓形。鏡身厚重,質地堅硬,表面覆蓋著一層淡淡的銅綠色,那是歲月沉澱下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它歷經的滄桑。
鏡面並非完全光滑,仔細看去,上面布滿了細密的磨痕。這些磨痕或深或淺,縱橫交錯,像是歲月的刻刀在銅鏡上留下的印記。它們或許是古人擦拭銅鏡時不小心留下的劃痕,或許是銅鏡在歲月流轉中與硬物碰撞的結果。
這些痕跡讓銅鏡顯得有些斑駁,卻也增添了一份歲月的厚重感。銅鏡的背面雕刻著精美的蓮花紋飾。蓮瓣纖細而優雅,層層疊疊,從鏡鈕處向外展開,仿佛一朵盛開的蓮花。
蓮瓣之間,還雕刻著一些細小的水波紋,象徵著蓮花生長的池塘。這些紋飾線條流暢,刀工細膩,雖然歷經歲月的侵蝕,依然清晰可見。在蓮瓣的間隙中,還能看到一些銅鏽的痕跡,它們與蓮花紋飾融為一體,讓整個銅鏡更顯古樸。
鏡鈕位於銅鏡的中心,是一個小巧的圓形凸起,上面也雕刻著簡單的花紋。鏡鈕的邊緣有些磨損,顯然是經過無數次的觸摸和使用。從鏡鈕處延伸出的蓮瓣,仿佛是從這裡生長出來的,充滿了生機與靈動。整面銅鏡雖然古舊,卻透出一種神秘的氣息。它靜靜地躺在那裡,仿佛能透過歲月的迷霧,窺探到另一個時空的秘密。
袁欣悅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仿佛這面鏡子背後隱藏著一個未知的世界,等待著她去探索。
袁欣悅從小就對這面鏡子情有獨鍾,常常幻想它背後隱藏的秘密。她總覺得,這面鏡子不僅僅是一件普通的古董,它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力量。
這天,袁心悅像往常一樣坐在書房的窗前,手中把玩著那面「蓮華鏡」。她輕輕撫摸著鏡面,目光卻落在桌上攤開的《唐書》上,那是關於武則天時期的歷史記載。
「若能回到那個時代,不知會是何種光景?」她輕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嚮往。「欣悅,該吃飯了。」母親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打斷了她的思緒。
「你問問導師論文答辯通過了嗎?實習單位你爸爸幫你找好了,」母親邊盛飯邊有意無意地說著。
「哪有那麼快,不過我很多同學都去大城市實習,將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會更多,我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袁欣悅不緊不慢抬起頭像唱歌似的地向母親訴說著自己的願望。
母親可管不了那麼多,生氣地質問道:「大城市到底有多好?哪有我們陝西好,這裡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十三朝古都,生活自然愜意,民風淳樸。你哥哥已經離家很遠了,你就不能老老實實呆在家鄉,陪伴我和你爸爸,不要老想著去外地工作。」
看著母親怒氣沖沖,袁欣悅也不再試圖說服她了,她只是急匆匆地吃了幾口飯,便找藉口轉身走向書房。
書房——那是袁欣悅最容易放鬆心情的地方。在這裡她可以與各類書籍為伍,她喜歡讀書,什麼天文、地理、科學、文學、歷史……,當然特別是自己擅長的歷史領域,她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學家,她想通過自己的足跡踏遍祖國的美好河山,她多想和徐霞客一般: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蒼梧,女兒家為何不能有其雄心壯志也?
想到這裡,袁欣悅若有所思地說到:
深閨鎖清秋,繡簾遮望眼。
獨坐幽篁里,心系雲水間。
玉指撥琴弦,弦上流水寒。
一曲未終了,淚落濕青衫。
窗外花正艷,枝頭鳥語歡。
何日出樊籠,逐夢向遠方?
夢中馳千里,策馬過青山。
功名未竟處,回首已斑斑。
誰解其中味,孤影對斜陽。
願借東風力,扶搖上九天。
這裡四季分明,春日山花爛漫,夏日溪水潺潺,秋日層林盡染,冬日銀裝素裹。小鎮的房屋錯落有致,青磚黛瓦,古樸而寧靜。一條清澈的小溪穿鎮而過,溪水在陽光下閃爍著銀光,仿佛是大地的脈絡,滋養著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袁欣悅就出生在這座小鎮上,一個被秦嶺山脈的靈秀之氣滋養的地方。她的家坐落在小鎮的東頭,家族世世代代以務農為主,直到父親這一代才有所改觀。
袁欣悅的家雖然不大,卻處處透著古樸與雅致。院中種著幾株老梅樹,每到冬日,梅花盛開,暗香浮動,仿佛為這個小院披上了一層淡淡的詩意。
書房裡,一盞柔和的檯燈下,袁欣悅正伏案翻閱著一本泛黃的《唐書》。她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書頁,仿佛能從中觸摸到那個盛世的繁華與滄桑。
袁欣悅,名副其實的才女,現就讀於省內大學的歷史系,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作為一名研三的學生。她的生活被厚重的書籍、古老的文字和無盡的思考填滿。
她的父親是一位歷史學者,一生致力於研究漢唐的歷史,而母親則是一位溫柔賢淑的地地道道陝西女子,夫妻兩孕育了一對兒女,兒子袁奕峰學業有成,早早去了大城市並成家立業,現如今也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
袁欣悅在父母的培養下既溫婉又堅韌。她繼承了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美貌,
她有著一張鵝蛋小臉,輪廓分明,眉如遠山含翠,靈動的丹鳳眼中透露出俏皮可愛,眼睛亮如黑夜的星星,鼻樑挺拔,嘴唇輕薄而小巧,她的皮膚白皙如雪,透著淡淡的光澤,身體纖細而高挑,仿佛未經雕琢的美玉,散發著天然的溫潤。烏黑濃密的披肩長發,柔順而光澤,更添了幾分長安女子的柔美和貴氣。
袁欣悅的性格活潑開朗,卻又不失溫婉。她對歷史有著近乎痴迷的熱愛,尤其是對大唐盛世的繁華與紛爭。她常常沉浸在古籍中,試圖從那些泛黃的文字里尋找被歲月掩埋的真相。她的聰慧與敏銳讓她在學術研究中脫穎而出,而她的善良與正義感又讓她無法對不公之事視而不見。
在書房裡,有一件不太起眼的物件——一面古樸的銅鏡。這面鏡子是曾外祖父從西安的古董市場淘來的,上面雕刻著精美的蓮花紋飾,被袁家人稱為「蓮華鏡」。
蓮花鏡並不算大,它與普通的銅鏡並與太大區別,直徑約有七寸,邊緣微微向內收斂,呈現出一種古樸而莊重的圓形。鏡身厚重,質地堅硬,表面覆蓋著一層淡淡的銅綠色,那是歲月沉澱下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它歷經的滄桑。
鏡面並非完全光滑,仔細看去,上面布滿了細密的磨痕。這些磨痕或深或淺,縱橫交錯,像是歲月的刻刀在銅鏡上留下的印記。它們或許是古人擦拭銅鏡時不小心留下的劃痕,或許是銅鏡在歲月流轉中與硬物碰撞的結果。
這些痕跡讓銅鏡顯得有些斑駁,卻也增添了一份歲月的厚重感。銅鏡的背面雕刻著精美的蓮花紋飾。蓮瓣纖細而優雅,層層疊疊,從鏡鈕處向外展開,仿佛一朵盛開的蓮花。
蓮瓣之間,還雕刻著一些細小的水波紋,象徵著蓮花生長的池塘。這些紋飾線條流暢,刀工細膩,雖然歷經歲月的侵蝕,依然清晰可見。在蓮瓣的間隙中,還能看到一些銅鏽的痕跡,它們與蓮花紋飾融為一體,讓整個銅鏡更顯古樸。
鏡鈕位於銅鏡的中心,是一個小巧的圓形凸起,上面也雕刻著簡單的花紋。鏡鈕的邊緣有些磨損,顯然是經過無數次的觸摸和使用。從鏡鈕處延伸出的蓮瓣,仿佛是從這裡生長出來的,充滿了生機與靈動。整面銅鏡雖然古舊,卻透出一種神秘的氣息。它靜靜地躺在那裡,仿佛能透過歲月的迷霧,窺探到另一個時空的秘密。
袁欣悅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仿佛這面鏡子背後隱藏著一個未知的世界,等待著她去探索。
袁欣悅從小就對這面鏡子情有獨鍾,常常幻想它背後隱藏的秘密。她總覺得,這面鏡子不僅僅是一件普通的古董,它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力量。
這天,袁心悅像往常一樣坐在書房的窗前,手中把玩著那面「蓮華鏡」。她輕輕撫摸著鏡面,目光卻落在桌上攤開的《唐書》上,那是關於武則天時期的歷史記載。
「若能回到那個時代,不知會是何種光景?」她輕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嚮往。「欣悅,該吃飯了。」母親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打斷了她的思緒。
「你問問導師論文答辯通過了嗎?實習單位你爸爸幫你找好了,」母親邊盛飯邊有意無意地說著。
「哪有那麼快,不過我很多同學都去大城市實習,將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會更多,我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袁欣悅不緊不慢抬起頭像唱歌似的地向母親訴說著自己的願望。
母親可管不了那麼多,生氣地質問道:「大城市到底有多好?哪有我們陝西好,這裡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十三朝古都,生活自然愜意,民風淳樸。你哥哥已經離家很遠了,你就不能老老實實呆在家鄉,陪伴我和你爸爸,不要老想著去外地工作。」
看著母親怒氣沖沖,袁欣悅也不再試圖說服她了,她只是急匆匆地吃了幾口飯,便找藉口轉身走向書房。
書房——那是袁欣悅最容易放鬆心情的地方。在這裡她可以與各類書籍為伍,她喜歡讀書,什麼天文、地理、科學、文學、歷史……,當然特別是自己擅長的歷史領域,她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學家,她想通過自己的足跡踏遍祖國的美好河山,她多想和徐霞客一般: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蒼梧,女兒家為何不能有其雄心壯志也?
想到這裡,袁欣悅若有所思地說到:
深閨鎖清秋,繡簾遮望眼。
獨坐幽篁里,心系雲水間。
玉指撥琴弦,弦上流水寒。
一曲未終了,淚落濕青衫。
窗外花正艷,枝頭鳥語歡。
何日出樊籠,逐夢向遠方?
夢中馳千里,策馬過青山。
功名未竟處,回首已斑斑。
誰解其中味,孤影對斜陽。
願借東風力,扶搖上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