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鏢人
西駟鏢局送鏢的隊伍里中途進了個拿著總瓢把子憑信的青年。
唐梓琴觀察過這個青年了。
眉宇開闊,眼神清明,臥蠶恰好,平常也嘴角淺帶笑意。
估摸著這人看狗的眼神都會顯得深情。
老是抱著劍,穿衣著裝也不精細講究,行事閒散,愛看熱鬧、聽八卦、擺龍門陣。性子隨和,雖是半路加入倒也和其他的鏢師關係融洽,平時歇腳的時候需要幫忙搭把手也不含糊拖沓。不打聽走鏢細節也不多過問走鏢事務,分寸拿捏挺好,總瓢把子並沒有塞進來一個麻煩。
李肆知道這位是唐門下來借著走鏢作江湖歷練的大小姐,原想著大小姐就算嬌氣得緊,但江湖過客就是緣分,不作江湖「過」客最好,路上做好了被刁難的準備。後來發現這姑娘性格穩重、行事幹練,也不多對他盤根問底。
大格大氣、精緻直爽。
老頭子找人幫忙是找得舒服,只能說老江湖總有老江湖的經驗,像說書先生口中那些一輩子混江湖,但在主角面前顯得格外粗笨毛躁的老一輩,到底只是在小說里容易找到了。
只是不知道這姑娘會不會蜀州女俠絕技,「老子蜀道山」。
李肆放任意馬脫韁。
車行不停。
自從越過秦嶺,就是「外面在打仗」和「天下在打仗」的轉變了。
相似的山嶺重重,但雞犬交聞的恬淡場景倏然遠去,破敗村落、逃難村民忽然就出現在了眼前。
小孩不復頑劣,大多臉帶菜色,骨瘦肌弱。大人亦無散漫,往往面染苦澀,疲憊苦澀。
一路上不乏有老叟暈倒跌地,大多是因為飢餓體虛。
不過一般輪不到李肆去當好人,唐梓琴會先他一步上前扶起老人家,對百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按壓推拿,配著度送自身內炁,引導著老人氣息在體內中溫和周轉。
往往不多時,老人自然醒來,雖是仍舊飢餓,但面色紅潤不少。圍在旁邊的一家子人對唐梓琴再三感謝。
人體,很神奇吧。
李肆在隊伍里抱著劍,笑呵呵的。
唐門自然也有自己的修行法。並非世間演義小說里那樣只會「暴雨梨花」,修行得來的「炁」也沒有毒性。「性」與「命」,「內修」和「外功」,從千年前道祖指明「性命雙修」這條修行路徑之後,便成為了天下修行的大統。三教九流、江湖門派,大都是摸索著路修行,只是各家關於「性」和「命」的側重不同,光明正統自然是「性命雙修」,其餘百家門派則是有所取捨,也不乏有一方偏行的,終歸不多。
如道教的《太上老君常清靜經》、《沖虛經》、《參同契》、《悟真篇》,佛教的《金剛經》、《六祖壇經》、《心經》,儒教的《論語》、《孟子》、《中庸》等,都是養性修德、聚炁洗身的「內修」。
而少林的《易筋經》、《拈花指》,龍虎山的《五雷正法》,崖山學院的《周山板正訣》,牧業幫的《棄天絕地功》等,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功法秘籍,便都是「外功」。
內修得炁,是「炁之所從來」,以文誠心、正意、生炁,再以炁洗身、伐髓,做自身洞天造化。此世間大抵僅儒、釋、道三家有成體系且有「結果」的修行體系以及完整傳承,其餘各家大多依賴此三家進行衍化,因此將此三家又尊為「三教」。三教中又以道教學說最合天理以至「眾妙之門」,卻也唯有道教的正統法脈沒有直接衍生的「外功」,這又涉及到「無用之用,有無相生」的說法,世人也無甚了解。
而外功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對經由內修所得「炁」的運行規則、或者是對自身筋力的使用。例如龍虎雷法、武當奇門等,便是憑藉自身所得炁的自身特性,再以心意引導其在體內沿經脈周轉,按照特殊的走經規則與天地自然相通,借天地之力於人體。此外也有兵家武修,摒棄正統「內外雙修」對於時間、天資的要求,秉持「人身小天地,拳腳乃人身之鋒銳,兵器乃手足之外延」的信念,舍了「內修生炁」不要,以自身筋力,走「以力舉天」的路數……
「我們是蜀州西駟鏢局的,車上有些盈餘的乾糧,你們要是不嫌棄,我們可以贈給你們一些應急。」唐梓琴將老人攙扶起來,面帶笑意,對那一大家子溫聲說道。看那一家人神色感動,也不等多說,唐梓琴便示意隊伍里的鏢師將早先準備好的乾糧按照計算好的數量取來。
見此,周圍難民形色激動,從四下圍來央求著「行行好」。不必要唐梓琴再做指示,幾個鏢師按著計劃有序分發糧食。有幾個機靈猴精的領過一次,又悄悄發動家裡的其他人過來再領,被旁邊盯著的鏢師攔了回去。
等分發完畢,鏢局一行人不和那些難民做久留,便又繼續趕路了。
「唐小姐也是好心。」
路上等唐梓琴走近,李肆笑著說到。
「哈哈哈,李公子謬讚了,」唐梓琴洒然咧嘴搖搖頭,「借著難民四散開去,做些西駟鏢局的口碑而已。畢竟蜀州憑著前人水利和地理,免去戰亂,這幾年也稱得上豐收,一點點粗谷雜糧倒也不算什麼好大的成本,利人利己只是不利同行的一點投機手段嘛。」
「要是盈餘的乾糧不夠又怎麼辦呢?」
「不夠那就不提這茬了唄。」
李肆笑意更深,點點頭表示明白。
「鏢頭——」前面駕車的鏢人聲音傳來「還有二十里,要到黃城了——」
「知道了——」
唐梓琴不多和李肆閒談,對李肆致意之後便轉身離去,進行進城以後的相關安排去了。
別楚有七年,匡岳去,九江遙,元豐景陽間乞兒幸得無恙;
越嶺近一月,黃城即,天水近,強陳悍楚邊百姓何以家為。
小乞兒,趙政。這怎地就是一個人呢?
心猿折騰,李肆默不作聲。
忽然眼睛一亮,一拍腦袋。
對啊,東鄉!東鄉羊肉!
似乎是想像著終於吃上香悶了的羊肉,李肆撓著頭,咧嘴作笑,好像心猿也消停下來一般。
馬蹄頻頻。
唐梓琴觀察過這個青年了。
眉宇開闊,眼神清明,臥蠶恰好,平常也嘴角淺帶笑意。
估摸著這人看狗的眼神都會顯得深情。
老是抱著劍,穿衣著裝也不精細講究,行事閒散,愛看熱鬧、聽八卦、擺龍門陣。性子隨和,雖是半路加入倒也和其他的鏢師關係融洽,平時歇腳的時候需要幫忙搭把手也不含糊拖沓。不打聽走鏢細節也不多過問走鏢事務,分寸拿捏挺好,總瓢把子並沒有塞進來一個麻煩。
李肆知道這位是唐門下來借著走鏢作江湖歷練的大小姐,原想著大小姐就算嬌氣得緊,但江湖過客就是緣分,不作江湖「過」客最好,路上做好了被刁難的準備。後來發現這姑娘性格穩重、行事幹練,也不多對他盤根問底。
大格大氣、精緻直爽。
老頭子找人幫忙是找得舒服,只能說老江湖總有老江湖的經驗,像說書先生口中那些一輩子混江湖,但在主角面前顯得格外粗笨毛躁的老一輩,到底只是在小說里容易找到了。
只是不知道這姑娘會不會蜀州女俠絕技,「老子蜀道山」。
李肆放任意馬脫韁。
車行不停。
自從越過秦嶺,就是「外面在打仗」和「天下在打仗」的轉變了。
相似的山嶺重重,但雞犬交聞的恬淡場景倏然遠去,破敗村落、逃難村民忽然就出現在了眼前。
小孩不復頑劣,大多臉帶菜色,骨瘦肌弱。大人亦無散漫,往往面染苦澀,疲憊苦澀。
一路上不乏有老叟暈倒跌地,大多是因為飢餓體虛。
不過一般輪不到李肆去當好人,唐梓琴會先他一步上前扶起老人家,對百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按壓推拿,配著度送自身內炁,引導著老人氣息在體內中溫和周轉。
往往不多時,老人自然醒來,雖是仍舊飢餓,但面色紅潤不少。圍在旁邊的一家子人對唐梓琴再三感謝。
人體,很神奇吧。
李肆在隊伍里抱著劍,笑呵呵的。
唐門自然也有自己的修行法。並非世間演義小說里那樣只會「暴雨梨花」,修行得來的「炁」也沒有毒性。「性」與「命」,「內修」和「外功」,從千年前道祖指明「性命雙修」這條修行路徑之後,便成為了天下修行的大統。三教九流、江湖門派,大都是摸索著路修行,只是各家關於「性」和「命」的側重不同,光明正統自然是「性命雙修」,其餘百家門派則是有所取捨,也不乏有一方偏行的,終歸不多。
如道教的《太上老君常清靜經》、《沖虛經》、《參同契》、《悟真篇》,佛教的《金剛經》、《六祖壇經》、《心經》,儒教的《論語》、《孟子》、《中庸》等,都是養性修德、聚炁洗身的「內修」。
而少林的《易筋經》、《拈花指》,龍虎山的《五雷正法》,崖山學院的《周山板正訣》,牧業幫的《棄天絕地功》等,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功法秘籍,便都是「外功」。
內修得炁,是「炁之所從來」,以文誠心、正意、生炁,再以炁洗身、伐髓,做自身洞天造化。此世間大抵僅儒、釋、道三家有成體系且有「結果」的修行體系以及完整傳承,其餘各家大多依賴此三家進行衍化,因此將此三家又尊為「三教」。三教中又以道教學說最合天理以至「眾妙之門」,卻也唯有道教的正統法脈沒有直接衍生的「外功」,這又涉及到「無用之用,有無相生」的說法,世人也無甚了解。
而外功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對經由內修所得「炁」的運行規則、或者是對自身筋力的使用。例如龍虎雷法、武當奇門等,便是憑藉自身所得炁的自身特性,再以心意引導其在體內沿經脈周轉,按照特殊的走經規則與天地自然相通,借天地之力於人體。此外也有兵家武修,摒棄正統「內外雙修」對於時間、天資的要求,秉持「人身小天地,拳腳乃人身之鋒銳,兵器乃手足之外延」的信念,舍了「內修生炁」不要,以自身筋力,走「以力舉天」的路數……
「我們是蜀州西駟鏢局的,車上有些盈餘的乾糧,你們要是不嫌棄,我們可以贈給你們一些應急。」唐梓琴將老人攙扶起來,面帶笑意,對那一大家子溫聲說道。看那一家人神色感動,也不等多說,唐梓琴便示意隊伍里的鏢師將早先準備好的乾糧按照計算好的數量取來。
見此,周圍難民形色激動,從四下圍來央求著「行行好」。不必要唐梓琴再做指示,幾個鏢師按著計劃有序分發糧食。有幾個機靈猴精的領過一次,又悄悄發動家裡的其他人過來再領,被旁邊盯著的鏢師攔了回去。
等分發完畢,鏢局一行人不和那些難民做久留,便又繼續趕路了。
「唐小姐也是好心。」
路上等唐梓琴走近,李肆笑著說到。
「哈哈哈,李公子謬讚了,」唐梓琴洒然咧嘴搖搖頭,「借著難民四散開去,做些西駟鏢局的口碑而已。畢竟蜀州憑著前人水利和地理,免去戰亂,這幾年也稱得上豐收,一點點粗谷雜糧倒也不算什麼好大的成本,利人利己只是不利同行的一點投機手段嘛。」
「要是盈餘的乾糧不夠又怎麼辦呢?」
「不夠那就不提這茬了唄。」
李肆笑意更深,點點頭表示明白。
「鏢頭——」前面駕車的鏢人聲音傳來「還有二十里,要到黃城了——」
「知道了——」
唐梓琴不多和李肆閒談,對李肆致意之後便轉身離去,進行進城以後的相關安排去了。
別楚有七年,匡岳去,九江遙,元豐景陽間乞兒幸得無恙;
越嶺近一月,黃城即,天水近,強陳悍楚邊百姓何以家為。
小乞兒,趙政。這怎地就是一個人呢?
心猿折騰,李肆默不作聲。
忽然眼睛一亮,一拍腦袋。
對啊,東鄉!東鄉羊肉!
似乎是想像著終於吃上香悶了的羊肉,李肆撓著頭,咧嘴作笑,好像心猿也消停下來一般。
馬蹄頻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