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篇《長安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蓋聞乾坤定位,華夏居中,關中形勝,三秦稱雄。西安古都,上承天命,下啟人文,為華夏之瑰寶,世界之奇觀。北枕渭水,蜿蜒若巨龍蟠臥,奔涌千秋浩氣,猶聞往昔金戈鐵馬,鼓角爭鳴,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巨變;南倚秦嶺,巍峨如翠屏橫亘,涵養萬載靈秀,常思歲月滄海桑田,風雲變幻,孕育著天地的鐘靈毓秀。山河表里,盡顯王者之都磅礴氣象;古今交融,方彰華夏故地深厚底蘊。古稱長安,意寓長治久安,其史源遠流長,其文底蘊沉厚,實乃中華文明之濫觴,亦為世界文明之璀璨明珠。

  遙溯鴻蒙初辟,藍田猿人,破混沌而出,啟人類進化之先聲,遺蹟斑駁,承載生命起源之奧秘,恰似幽微古籍,待後人探尋解讀,其意義深遠,為人類發展奠定基石。半坡先民,漁獵農耕,於斯土繁衍生息,彩陶絢麗,繪就遠古智慧之華章,猶如璀璨星辰,照亮文明初始之路,其生活智慧,為後世留下無盡啟迪。周文肇基,豐鎬初興,制禮作樂,立華夏禮儀之根本,以仁政治國,奠定千秋基業;分封諸侯,天下歸心,宗周文化,於歷史長河熠熠生輝,其澤被後世,綿延千載,塑中華民族之精神魂魄,成為華夏文明的精神源頭。春秋戰國,秦據關中,商鞅變法,以雷霆之勢,富國強兵,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軍功,國力大增;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於血火洗禮中,淬成虎狼之師,為一統六合奠定鴻基,奏響華夏大一統之序曲,自此華夏大地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及夫大秦,嬴政稱尊,雄圖偉略,橫掃六合,四海歸一,終結亂世紛爭,開首代之大一統基業,建立起中央集權的龐大帝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此等盛舉,若日月高懸,照亮華夏文明通途,使文化得以統一傳承,經濟得以繁榮發展;其功至偉,其澤甚遠,為後世文化傳承與發展,築牢堅實根基,對華夏文明的延續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長城萬里,蜿蜒盤亘,御外敵於疆外,護中原之安寧,每一塊磚石,皆凝古人血淚與智慧,它是抵禦外敵的堅固防線,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兵馬俑陣,氣勢恢宏,陶俑栩栩如生,似在訴說大秦輝煌榮耀,盡顯帝國雄渾氣魄,令人撫今追昔,感慨歷史滄桑變遷,這些兵馬俑宛如地下軍團,守護著大秦的榮耀與威嚴。

  漢承秦制,長安為都,文景之治,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盛,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武帝英武,開疆拓土,北擊匈奴,南收百越,絲綢之路,自此肇始,長安遂成世界商貿文化交流之樞紐,成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樑。張騫出使西域,心懷壯志,涉險越漠,遠達中亞、西亞,漫漫征途,踏出中西交流之黃金通衢,開啟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紀元。駝鈴聲聲,滿載絲綢、瓷器、茶葉等東方瑰寶,遠銷海外,傳播了華夏文明;異域奇珍、文化藝術,亦紛至沓來,中華文化於交流互鑒中,博採眾長,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多元包容的文化格局。彼時長安西市,胡姬當壚,酒香四溢,各國商旅,摩肩接踵,多元文化交融之盛景,宛如瑰麗畫卷,盡顯大唐開放包容之胸懷,成為當時世界文化交流的生動寫照。漢樂府詩,傳唱於市井閭閻,采民間之菁華,融宮廷之典雅,成文化融合之佳證,彰顯時代獨特風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百態。

  逮至大唐,國運昌隆,長安之盛,如日中天。城郭宏偉,布局嚴整,朱雀大街,寬衢通達,盡顯大國之都威嚴氣度,彰顯出大唐的盛世氣象。貞觀之治,政通人和,萬邦來朝,長安城內,胡商雲集,各國使臣,絡繹不絕,呈現一派繁榮昌盛之象,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其豪放灑脫之詩篇,盡展大唐風流,展現了大唐的文化自信與豪邁情懷;玄奘西行取經,歷經險阻,穿越沙漠戈壁,翻越崇山峻岭,攜佛教經典而歸,大雁塔聳,莊嚴肅穆,見證佛教文化交融發展,其建築融合中印特色,成文化融合之不朽豐碑,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彼時長安,為世界文化熔爐,音樂、舞蹈、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百花齊放,霓裳羽衣曲,輕盈曼妙,盡顯大唐風華,展現了大唐文化的豐富多彩。上元佳節,長安城內,燈火輝煌,「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百姓華服盛裝,賞燈猜謎,歡聲笑語,處處洋溢歡樂祥和之氛圍;詩歌繪畫,對斯節盛景之描繪,成後世了解大唐社會生活之珍貴史料,展盛世下百姓富足安樂之貌,讓後人得以領略大唐盛世的繁華。

  宋元以降,長安雖不復為國都,然其文化底蘊,如陳釀美酒,愈久彌香。朝代更迭,長安政治地位雖有變遷,然城市煙火未減,民間秦腔戲班,於街頭巷尾,搭台唱戲,其高亢激昂之唱腔,唱出百姓悲歡離合,傳承地域文化獨特魅力,成為長安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秦腔博採眾長,從說唱藝術漸成集唱、念、做、打為一體之綜合表演,於歲月長河中,不斷沉澱升華,盡顯藝術魅力,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藝術風格深受民眾喜愛。明清之際,西安城牆修築,巍峨聳立,磚石斑駁,見證歲月滄桑,成城市堅固屏障,歷史忠實守護者,它不僅是城市的防禦工事,更是歷史的見證者。每一塊城磚,皆承載往昔故事,默默訴說朝代興衰,其精湛建築工藝與完備防禦體系,為古代城市建設傑出典範,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近代以降,時局動盪,西安於歷史洪流中,亦肩負重任。西安事變,兵諫救國,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促成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由此形成,為抗戰勝利,奠定堅實基礎,西安遂成改變中國命運之關鍵之地,於歷史長河,留下濃墨重彩之筆,改寫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佇立事變舊址,仿若時光回溯,當年風雲激盪之景,如在眼前,愛國將領拳拳赤子之心,令人動容,其家國情懷與民族擔當,成激勵後人奮進之精神源泉,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觀夫世界,羅馬古城,歷經千年風雨,鬥獸場見證帝國興衰,殘垣斷壁,訴說往昔輝煌,其建築風格,盡顯古羅馬雄渾氣魄,成為古羅馬文明的象徵;巴黎浪漫之都,艾菲爾鐵塔高聳入雲,象徵工業文明崛起,時尚藝術,於此交融,散發獨特現代氣息,展現了現代文明的魅力;倫敦歷史悠久,大本鐘沉穩報時,記錄歲月變遷,古老現代,於此碰撞,彰顯深厚歷史底蘊與創新活力,成為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典範。而西安,以其獨特東方魅力,與之交相輝映,於全球化浪潮中,再煥勃勃生機。西安古老城牆與現代高樓並立,傳統與現代,於此和諧共生,古老文化為現代發展提供精神滋養,現代科技為文化傳承注入全新活力,展現出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文化魅力。

  今之西安,交通暢達四方,為連接東西之樞紐。鐵路、公路、航空,縱橫交錯,中歐班列,自此始發,滿載中國製造之精品,駛向歐洲大陸,續寫絲綢之路輝煌篇章,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科技日新月異,航天、軍工等領域,成果豐碩,眾多高校、科研機構,匯聚於此,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創新動力,推動著西安在科技領域不斷創新發展。教育資源豐沛,莘莘學子,於此汲取知識,傳承文化,追逐夢想,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大唐不夜城,重現大唐盛世繁華,燈火輝煌,遊人如織,沉浸式體驗大唐文化獨特魅力,成為西安文化旅遊的新名片;各類博物館,珍藏豐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之兵馬俑、陝西歷史博物館之唐墓壁畫等,以實物藝術形式,展示西安悠久歷史,使人穿越時空,感受歷史厚重,讓人們對西安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美食文化獨具風情,肉夾饃酥脆可口,羊肉泡饃香氣四溢,涼皮酸辣清爽,每一口皆蘊含濃郁地域風味,吸引各地食客,紛至沓來,大快朵頤,成為西安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西安,此古老而又年輕之城,承載千年歷史記憶,邁向未來無限輝煌。其為中華民族之精神家園,世界了解中國之重要窗口。漫步西安街頭,觸摸古老城牆,感受歷史與現代交融,心中滿溢對斯城之熱愛與敬畏。自遠古起源,至現代繁榮,從文化傳承,到創新發展,西安始終以其獨特魅力,於歷史長河閃耀光芒。願西安文化之光,永耀於世,於新時代,續寫燦爛篇章,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獨特力量,使世界領略東方古都永恆魅力,於世界文化舞台,綻放更加絢麗光彩,成為人類文明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