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入古田村
在我18歲那年,高中剛畢業,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獨自一人去探索當地傳說的南越王候古墓。
在此之前我也已經準備好了繩索、開山刀一類的戶外裝備,因為以前經常跟我的爺爺上山打獵,有一定野外生存經驗,當時自信滿滿,攜帶好乾糧和飲用水就準備第二天出發。
正值炎熱的夏季,早上5點,天剛蒙蒙亮我就已經全副武裝,騎著我的摩托前往了如今湘粵古道上的古田村,大約騎行了一個小時,快進村的時候,飢餓感突然上來了,於是在進村入口找了棵古樹停留吃早餐。
停好我的摩托,隨便找了個路邊的小土墩一屁股坐了上去品味著家裡帶來的南瓜餅和牛奶,欣賞樹林裡鳥兒的歌聲,好不愜意。
突然,視線一轉,在我前面這堆雜草叢中隱約看到了一塊小石碑,圓頭規制,大約只有三四十公分高,我抬起屁股湊過去看,碑文是陰刻的字體,字體風化比較嚴重但隱約可見幾個字清故什麼何氏,想來,年代久遠,估計早已經沒有後人來祭奠了,多年的水土流失後只剩個小土堆了。
周圍觀摩一番後發現,原來這一片是清代何氏家族的古墓葬群,因為在路邊,保存還比較完好。不遠處也有如今現代的古墓,現代的古墓有人打理,看起來非常乾淨,而這片古墓,早已被人遺忘,用不了多久,小土包估計也不復存在了。
休息會兒,吃完早餐,繼續尋找傳說中的王墓。
如今的古田村位於山腰部,靠山的一側是現在的水泥路,而另一側則是河谷,地勢陡峭,只有走古道才能下到河床。
河床距離村莊垂直距離大約有200多米,我想古墓肯定不會在這頭,應該沿著古河道往上走,河谷群山環繞,根據風水學來說,古墓一般是在山脈坡度最緩的那一邊,行內的說法叫做「來龍」,而風水學說在宋代是一個分水嶺,如果在宋以前的古墓,大概率就會在河床附近,特別是漢朝。如果是宋以後講究前有案山,後有後靠,那很有可能是會出現在河流纏繞的山脈附近,風水學上,這叫做「腰纏玉帶水,家中出顯貴」。
古人講究風水,現代人也一樣,往往有時候現代的墳墓下,說不定就有古代的墓葬,各個朝代的墓葬深度不一樣,南方北方也有差異,北方「肉」更厚一些。
所以民考隊,俗稱民間考古隊,也就是盜墓賊,就是照著風水書里挖,而古人也剛好照著風水書里埋,所以很多風水好點的古墓都不能倖免於難。風水好的地方,更容易被光顧。
古田村的傳說是這樣的,當年有一個農夫沿著河道進山砍柴,因為當時河道周圍的柴火被村民砍得差不多了,於是一直沿著古河道往上遊走,走了一個多鐘頭的樣子,發現了一座石橋。
於是在古石橋底下休息,不一會兒,突然雷聲陣陣,農夫被嚇得不輕,因為大晴天怎麼可能打雷,走出橋底一看,石山中央腰部位置濃煙滾滾夾雜著滿天灰塵,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都落到了河床,這給他嚇的不輕,連滾帶爬回了村,於是見人就說這番奇事。根據他的描述,我也沿著這條古河道走就對了。
找了個陰涼的地方停好我的摩托,沿著現有村附近的土路往前走,看著寬闊的河谷,陡峭的高山,心想有山有水,這地方風水準不會差。
走完村道,要走古道下河谷,古道全部都是由青石板鋪成,青石板30公分寬,長1米左右,這條路原本是本地商幫從廣東販鹽販茶的通道,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奇怪的是這麼久沒有人走過的青石板,卻依舊非常光亮,只是石板周圍長滿了雜草。
在此之前我也已經準備好了繩索、開山刀一類的戶外裝備,因為以前經常跟我的爺爺上山打獵,有一定野外生存經驗,當時自信滿滿,攜帶好乾糧和飲用水就準備第二天出發。
正值炎熱的夏季,早上5點,天剛蒙蒙亮我就已經全副武裝,騎著我的摩托前往了如今湘粵古道上的古田村,大約騎行了一個小時,快進村的時候,飢餓感突然上來了,於是在進村入口找了棵古樹停留吃早餐。
停好我的摩托,隨便找了個路邊的小土墩一屁股坐了上去品味著家裡帶來的南瓜餅和牛奶,欣賞樹林裡鳥兒的歌聲,好不愜意。
突然,視線一轉,在我前面這堆雜草叢中隱約看到了一塊小石碑,圓頭規制,大約只有三四十公分高,我抬起屁股湊過去看,碑文是陰刻的字體,字體風化比較嚴重但隱約可見幾個字清故什麼何氏,想來,年代久遠,估計早已經沒有後人來祭奠了,多年的水土流失後只剩個小土堆了。
周圍觀摩一番後發現,原來這一片是清代何氏家族的古墓葬群,因為在路邊,保存還比較完好。不遠處也有如今現代的古墓,現代的古墓有人打理,看起來非常乾淨,而這片古墓,早已被人遺忘,用不了多久,小土包估計也不復存在了。
休息會兒,吃完早餐,繼續尋找傳說中的王墓。
如今的古田村位於山腰部,靠山的一側是現在的水泥路,而另一側則是河谷,地勢陡峭,只有走古道才能下到河床。
河床距離村莊垂直距離大約有200多米,我想古墓肯定不會在這頭,應該沿著古河道往上走,河谷群山環繞,根據風水學來說,古墓一般是在山脈坡度最緩的那一邊,行內的說法叫做「來龍」,而風水學說在宋代是一個分水嶺,如果在宋以前的古墓,大概率就會在河床附近,特別是漢朝。如果是宋以後講究前有案山,後有後靠,那很有可能是會出現在河流纏繞的山脈附近,風水學上,這叫做「腰纏玉帶水,家中出顯貴」。
古人講究風水,現代人也一樣,往往有時候現代的墳墓下,說不定就有古代的墓葬,各個朝代的墓葬深度不一樣,南方北方也有差異,北方「肉」更厚一些。
所以民考隊,俗稱民間考古隊,也就是盜墓賊,就是照著風水書里挖,而古人也剛好照著風水書里埋,所以很多風水好點的古墓都不能倖免於難。風水好的地方,更容易被光顧。
古田村的傳說是這樣的,當年有一個農夫沿著河道進山砍柴,因為當時河道周圍的柴火被村民砍得差不多了,於是一直沿著古河道往上遊走,走了一個多鐘頭的樣子,發現了一座石橋。
於是在古石橋底下休息,不一會兒,突然雷聲陣陣,農夫被嚇得不輕,因為大晴天怎麼可能打雷,走出橋底一看,石山中央腰部位置濃煙滾滾夾雜著滿天灰塵,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都落到了河床,這給他嚇的不輕,連滾帶爬回了村,於是見人就說這番奇事。根據他的描述,我也沿著這條古河道走就對了。
找了個陰涼的地方停好我的摩托,沿著現有村附近的土路往前走,看著寬闊的河谷,陡峭的高山,心想有山有水,這地方風水準不會差。
走完村道,要走古道下河谷,古道全部都是由青石板鋪成,青石板30公分寬,長1米左右,這條路原本是本地商幫從廣東販鹽販茶的通道,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奇怪的是這麼久沒有人走過的青石板,卻依舊非常光亮,只是石板周圍長滿了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