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精彩五對,民間高手對決聯壇名家
第32章:精彩五對,民間高手對決聯壇名家
副標題:五組妙聯,民間高手與聯壇名家交鋒
開篇詞:
聯壇高手鬥智謀,老字缺,意悠悠。二三四五藏深意,六七八九,困苦求。上下憑等戲官氣,福禍轉,智巧流。二猿伐木深山中,一馬陷足,妙句留。
在老舍茶館的溫馨氛圍中,墨韻與詩翁正在聊起那些奇聯軼事。墨韻輕輕呷了口茶,開始娓娓道來:
其一:老字(子)一點沒有
曾經,有一位樸實的農民,因遭遇不幸而欠下了財主一大筆債務。他無力償還,焦急之中,便請村裡的書生為他撰寫了一副深意十足的對聯,細心地貼在了自家門楣之上。
那副對聯寫著:
上聯:借新帳,還舊帳,借帳還帳,帳還帳。
下聯:拆東牆,補西牆,拆牆補牆,牆補牆。
橫批:一個『老』字,但『老』字並沒有裡面那一點。
這兩行字,透露著農民的無奈與艱辛。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橫批上僅有一個『老』字,奇特的是,這個『老』字裡面並沒有那一點。
不久,財主來到農民的家中討債。他站在門口,目光落在那副對聯上,面露疑惑之色。他喃喃自語:「這橫批上的『老』字,看似像『考』,卻又不太對,若說是『老』,又怎會缺了一點?」
就在這時,農民從屋內走出,聽到了財主的自語。他苦笑著接口道:「老字(諧音「老子」)要是有一點,那筆債我早就還你了。」
此言一出,財主愕然,隨後苦笑不已。原來,這一點之差,正是農民巧妙表達自己困境的方式。
墨韻講完,茶館裡響起了會心的笑聲。詩翁點頭讚嘆:「這農民倒是個妙人,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困境,又不失體面。這『老』字缺一點,真是神來之筆啊!」
其二:鄭板橋見聯濟貧
墨韻輕輕呷了口茶,又講起了第二個故事:
才子鄭板橋,他不僅有繪畫的天分,更有一顆體恤百姓的仁心。當他身為縣令之時,常常微服私訪,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
有一日,他漫步於鄉間小道,陽光斜照,微風輕拂。眼前出現了一戶破敗的農舍,那扇破舊的大門上,貼著一副對聯,吸引了他的目光。只見上聯寫著:
上聯:二三四五;
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鄭板橋駐足沉思,眼中閃過一絲明悟。這副對聯,表面看似簡單,實則寓意深遠。
上聯無「一(諧音-衣)」,下聯缺「十(諧音-食)」,這不正是暗示著「缺衣少食」嗎?百姓的困苦,就這樣被巧妙地表達在對聯之中。
他心中感慨萬分,急忙命令隨從回衙門取來米麵、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當戶主接過這些救濟品時,眼中閃爍著感激的淚光,連聲道謝。鄭板橋則輕輕擺手,表示這是他應盡之責。
墨韻講完這個故事,茶館裡一片寂靜。詩翁輕輕點頭,感嘆道:「鄭板橋真乃仁心仁德之人,能讀懂百姓的心聲,實屬難得。」
墨韻微微一笑,接著說:「是啊,對聯雖小,卻能承載大智慧。這不僅僅是一種文學形式,更是人們表達心聲的一種方式。」
其三:戲謔的上下「憑」等
墨韻輕輕一笑,講起了第三個故事:
封建社會那種『上尊下卑』的官氣,實在是令人不滿。有人就巧妙地用一副對聯來戲謔這種社會現象。
說著,他緩緩念出這副對聯:
上聯: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對對對。
下聯: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
橫批:上下平等。(憑』與『平』諧音)。
墨韻接著說,看看這橫批,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上下『憑』等,實際是個諧音,意在表達『上下平等』的期望,卻巧妙地用『憑』字代替了『平』,意在諷刺這種所謂的『平等』其實並不存在。
這副對聯生動地描繪了官場中的不平等現象,上司隨便說點什麼,下屬就忙不迭地應和;而下級即使有千言萬語,最終也只能化作無奈的附和。」
詩翁聽後點了點頭,笑道:「這真是一副絕妙的諷刺對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一個生動的官場小畫面。墨韻兄,請繼續。」
其四:王羲之巧計避「揭」
第四個故事開始了,墨韻繼續分享。
「說到王羲之,大家都知道他的字是千金難求。」墨韻抿了口茶,緩緩講述,「有一年除夕,王家遇到了個棘手的問題。他們家門口的對聯,貼了又被揭,貼了又被揭,就像是有人惡作劇一般。」
詩翁點頭表示理解:「名家手筆,自然令人趨之若鶩。」
墨韻繼續說道:王羲之心生一計,寫了一副看似不太吉利的對聯:
上聯:福無雙至;
下聯:禍不單行。
「果然,因為這對聯寓意不太吉利,所以沒人再去揭了。到了第二天凌晨,王羲之叫來了他的兒子王獻之,給這副對聯添了個尾巴。」
詩翁好奇地問:「哦?那後來是怎麼添的?」
墨韻笑了笑,揭曉答案:「王羲之讓王獻之這樣添上了結尾:」
上聯:福無雙至今朝至;
下聯:禍不單行昨夜行。
「哈哈,這樣一來,原本看似不吉利的對聯立刻變得充滿了喜慶和吉祥!」詩翁撫掌大笑,「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了啊!」
墨韻點頭:「的確,王羲之的聰明才智和對聯的巧妙運用,真是令人佩服。」
其五:才子解縉巧對應
最後一個故事,墨韻興致勃勃地開講。
「說到解縉,這位才子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為人正直,不懼權貴。」墨韻的聲音在老舍茶館中迴蕩,「有一次,一些權貴策劃了一個宴會,企圖讓解縉當眾出醜。宴會上,一位自視甚高的貴人站了起來,對解縉說:『老朽有句上聯,久思無對,不知可否賜教?』然後,他就念出了這個頗具挑釁的上聯:」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句);
「他話音剛落,一群幫手立刻喧譁喝彩,意圖以此奚落解縉。」詩翁插話道:「這上聯確實巧妙,利用了『鋸』和『句』的諧音,暗指解縉不敢應對。」
墨韻點頭,繼續說道:「確實如此,但這可難不倒解縉。他毫不畏懼,沉穩應對,說道:『恕墨韻冒犯』,接著便對出了精妙絕倫的下聯:」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
「聽到這下聯,那些權貴們面面相覷,目瞪口呆。」詩翁撫掌大笑,「解縉這下聯更是絕妙,不僅工整對應了上聯,還用『蹄』和『題』的諧音反諷了那位貴人,真是高明!」
墨韻總結道:「是啊,解縉的機智與才華讓那些權貴們無言以對,紛紛離席而去。這才是真正的才子風範!」
【墨韻悟聯】
其一:
上聯:借新帳,還舊帳,借帳還帳,帳還帳。
下聯:拆東牆,補西牆,拆牆補牆,牆補牆。
橫批:老(字中無一點)
此聯運用了「重字」這一修辭手法,通過「借帳還帳」和「拆牆補牆」的動作詞語的重複,以及四個「帳」字和四個「牆」字的連續使用,凸顯了農民在債務中的無奈掙扎和生活的艱辛困境。這種修辭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讓讀者深刻感受到農民的沉重負擔。
橫批「老(字中無一點)」巧妙地利用漢字的構造特點,寓意「老子(字)一點沒有」,暗示農民的債務像一座難以逾越的山,始終無法徹底還清。這一點之差不僅代表了農民的無盡苦惱和掙扎,更是對聯藝術的精妙體現,展示了漢字文化的獨特魅力。
其二:
上聯:二三四五;
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此聯運用了「隱字」「諧音」兩獨特的修辭手法,巧妙地通過數字的缺失來傳達更深層的含義。上聯「二三四五」中巧妙地隱去了「一」,而下聯「六七八九」中則隱去了「十」。這種隱去的數字,實際上是中國文字含蓄性表達的典型體現。
隱去的「一」和「十」,其諧音為「衣(一)」和「食(十)」,這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通過這種方式,對聯含蓄地表達了即使到了新的一年,人們仍然面臨著衣物和食物的匱乏,生活依然充滿艱辛。
其三:
上聯: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對對對。
下聯: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
橫批:上下「憑」等
此對聯利用「疊字法」,通過「是是是、對對對」和「嗯嗯嗯、噢噢噢」的重複,形象地展現了職場中上下級溝通的場景。上聯描述上司剛開口,下屬就急忙附和;下聯則展現下屬陳述時,上司心不在焉的態度。橫批「上下『憑』等」反諷了職場中的不平等關係,憑與平諧音,含義深遠。整副對聯揭示了職場中的等級和溝通難題。
其四:
上聯:福無雙至;
下聯:禍不單行。
(後續補充)
上聯:福無雙至今朝至;
下聯:禍不單行昨夜行。
這組對聯首先給出了一個簡短的上下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然後在此基礎上通過添字的方式擴展為:「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這種修辭手法被稱為「添字法」(也可以視為原對聯使用了「減字法」),通過增減字詞來改變原有的意義或增加新的意境。
原對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表達的是一種人生哲理,即好運不會連續到來,而厄運則常常接連不斷。這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無常、命運多舛的感慨。
而在擴展後的對聯「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中,通過添加「今朝至」和「昨夜行」,寓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表達的厄運接連的悲觀情緒被完全顛覆,轉而傳遞出一種樂觀、積極的信息:即使好運不常來,但今天它終於到來了;即使厄運常常接連不斷,但昨天它已經過去了。這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勇敢面對困難的人生態度,鼓勵著人們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相信好運終會到來。
其五:
上聯: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句);
下聯: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
此聯巧妙地運用了諧音和雙關暗喻,呈現出老少兩代在才智與經驗上的有趣對比。
上聯「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句)」通過「鋸」與「句」的諧音,形象地描繪了年輕後輩在面對資深前輩時的敬畏與謙遜,如同小猴子在大猿猴面前不敢造次一樣。
下聯「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則利用「蹄」與「題」的諧音,以一種幽默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馬,也有陷入困境、難以自拔的時候,暗示了經驗並非萬能,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挑戰和困境。
整副對聯既富含哲理,又充滿機智與幽默,展現了人生的多樣性與不確定性。
副標題:五組妙聯,民間高手與聯壇名家交鋒
開篇詞:
聯壇高手鬥智謀,老字缺,意悠悠。二三四五藏深意,六七八九,困苦求。上下憑等戲官氣,福禍轉,智巧流。二猿伐木深山中,一馬陷足,妙句留。
在老舍茶館的溫馨氛圍中,墨韻與詩翁正在聊起那些奇聯軼事。墨韻輕輕呷了口茶,開始娓娓道來:
其一:老字(子)一點沒有
曾經,有一位樸實的農民,因遭遇不幸而欠下了財主一大筆債務。他無力償還,焦急之中,便請村裡的書生為他撰寫了一副深意十足的對聯,細心地貼在了自家門楣之上。
那副對聯寫著:
上聯:借新帳,還舊帳,借帳還帳,帳還帳。
下聯:拆東牆,補西牆,拆牆補牆,牆補牆。
橫批:一個『老』字,但『老』字並沒有裡面那一點。
這兩行字,透露著農民的無奈與艱辛。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橫批上僅有一個『老』字,奇特的是,這個『老』字裡面並沒有那一點。
不久,財主來到農民的家中討債。他站在門口,目光落在那副對聯上,面露疑惑之色。他喃喃自語:「這橫批上的『老』字,看似像『考』,卻又不太對,若說是『老』,又怎會缺了一點?」
就在這時,農民從屋內走出,聽到了財主的自語。他苦笑著接口道:「老字(諧音「老子」)要是有一點,那筆債我早就還你了。」
此言一出,財主愕然,隨後苦笑不已。原來,這一點之差,正是農民巧妙表達自己困境的方式。
墨韻講完,茶館裡響起了會心的笑聲。詩翁點頭讚嘆:「這農民倒是個妙人,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困境,又不失體面。這『老』字缺一點,真是神來之筆啊!」
其二:鄭板橋見聯濟貧
墨韻輕輕呷了口茶,又講起了第二個故事:
才子鄭板橋,他不僅有繪畫的天分,更有一顆體恤百姓的仁心。當他身為縣令之時,常常微服私訪,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
有一日,他漫步於鄉間小道,陽光斜照,微風輕拂。眼前出現了一戶破敗的農舍,那扇破舊的大門上,貼著一副對聯,吸引了他的目光。只見上聯寫著:
上聯:二三四五;
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鄭板橋駐足沉思,眼中閃過一絲明悟。這副對聯,表面看似簡單,實則寓意深遠。
上聯無「一(諧音-衣)」,下聯缺「十(諧音-食)」,這不正是暗示著「缺衣少食」嗎?百姓的困苦,就這樣被巧妙地表達在對聯之中。
他心中感慨萬分,急忙命令隨從回衙門取來米麵、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當戶主接過這些救濟品時,眼中閃爍著感激的淚光,連聲道謝。鄭板橋則輕輕擺手,表示這是他應盡之責。
墨韻講完這個故事,茶館裡一片寂靜。詩翁輕輕點頭,感嘆道:「鄭板橋真乃仁心仁德之人,能讀懂百姓的心聲,實屬難得。」
墨韻微微一笑,接著說:「是啊,對聯雖小,卻能承載大智慧。這不僅僅是一種文學形式,更是人們表達心聲的一種方式。」
其三:戲謔的上下「憑」等
墨韻輕輕一笑,講起了第三個故事:
封建社會那種『上尊下卑』的官氣,實在是令人不滿。有人就巧妙地用一副對聯來戲謔這種社會現象。
說著,他緩緩念出這副對聯:
上聯: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對對對。
下聯: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
橫批:上下平等。(憑』與『平』諧音)。
墨韻接著說,看看這橫批,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上下『憑』等,實際是個諧音,意在表達『上下平等』的期望,卻巧妙地用『憑』字代替了『平』,意在諷刺這種所謂的『平等』其實並不存在。
這副對聯生動地描繪了官場中的不平等現象,上司隨便說點什麼,下屬就忙不迭地應和;而下級即使有千言萬語,最終也只能化作無奈的附和。」
詩翁聽後點了點頭,笑道:「這真是一副絕妙的諷刺對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一個生動的官場小畫面。墨韻兄,請繼續。」
其四:王羲之巧計避「揭」
第四個故事開始了,墨韻繼續分享。
「說到王羲之,大家都知道他的字是千金難求。」墨韻抿了口茶,緩緩講述,「有一年除夕,王家遇到了個棘手的問題。他們家門口的對聯,貼了又被揭,貼了又被揭,就像是有人惡作劇一般。」
詩翁點頭表示理解:「名家手筆,自然令人趨之若鶩。」
墨韻繼續說道:王羲之心生一計,寫了一副看似不太吉利的對聯:
上聯:福無雙至;
下聯:禍不單行。
「果然,因為這對聯寓意不太吉利,所以沒人再去揭了。到了第二天凌晨,王羲之叫來了他的兒子王獻之,給這副對聯添了個尾巴。」
詩翁好奇地問:「哦?那後來是怎麼添的?」
墨韻笑了笑,揭曉答案:「王羲之讓王獻之這樣添上了結尾:」
上聯:福無雙至今朝至;
下聯:禍不單行昨夜行。
「哈哈,這樣一來,原本看似不吉利的對聯立刻變得充滿了喜慶和吉祥!」詩翁撫掌大笑,「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了啊!」
墨韻點頭:「的確,王羲之的聰明才智和對聯的巧妙運用,真是令人佩服。」
其五:才子解縉巧對應
最後一個故事,墨韻興致勃勃地開講。
「說到解縉,這位才子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為人正直,不懼權貴。」墨韻的聲音在老舍茶館中迴蕩,「有一次,一些權貴策劃了一個宴會,企圖讓解縉當眾出醜。宴會上,一位自視甚高的貴人站了起來,對解縉說:『老朽有句上聯,久思無對,不知可否賜教?』然後,他就念出了這個頗具挑釁的上聯:」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句);
「他話音剛落,一群幫手立刻喧譁喝彩,意圖以此奚落解縉。」詩翁插話道:「這上聯確實巧妙,利用了『鋸』和『句』的諧音,暗指解縉不敢應對。」
墨韻點頭,繼續說道:「確實如此,但這可難不倒解縉。他毫不畏懼,沉穩應對,說道:『恕墨韻冒犯』,接著便對出了精妙絕倫的下聯:」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
「聽到這下聯,那些權貴們面面相覷,目瞪口呆。」詩翁撫掌大笑,「解縉這下聯更是絕妙,不僅工整對應了上聯,還用『蹄』和『題』的諧音反諷了那位貴人,真是高明!」
墨韻總結道:「是啊,解縉的機智與才華讓那些權貴們無言以對,紛紛離席而去。這才是真正的才子風範!」
【墨韻悟聯】
其一:
上聯:借新帳,還舊帳,借帳還帳,帳還帳。
下聯:拆東牆,補西牆,拆牆補牆,牆補牆。
橫批:老(字中無一點)
此聯運用了「重字」這一修辭手法,通過「借帳還帳」和「拆牆補牆」的動作詞語的重複,以及四個「帳」字和四個「牆」字的連續使用,凸顯了農民在債務中的無奈掙扎和生活的艱辛困境。這種修辭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讓讀者深刻感受到農民的沉重負擔。
橫批「老(字中無一點)」巧妙地利用漢字的構造特點,寓意「老子(字)一點沒有」,暗示農民的債務像一座難以逾越的山,始終無法徹底還清。這一點之差不僅代表了農民的無盡苦惱和掙扎,更是對聯藝術的精妙體現,展示了漢字文化的獨特魅力。
其二:
上聯:二三四五;
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此聯運用了「隱字」「諧音」兩獨特的修辭手法,巧妙地通過數字的缺失來傳達更深層的含義。上聯「二三四五」中巧妙地隱去了「一」,而下聯「六七八九」中則隱去了「十」。這種隱去的數字,實際上是中國文字含蓄性表達的典型體現。
隱去的「一」和「十」,其諧音為「衣(一)」和「食(十)」,這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通過這種方式,對聯含蓄地表達了即使到了新的一年,人們仍然面臨著衣物和食物的匱乏,生活依然充滿艱辛。
其三:
上聯: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對對對。
下聯: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
橫批:上下「憑」等
此對聯利用「疊字法」,通過「是是是、對對對」和「嗯嗯嗯、噢噢噢」的重複,形象地展現了職場中上下級溝通的場景。上聯描述上司剛開口,下屬就急忙附和;下聯則展現下屬陳述時,上司心不在焉的態度。橫批「上下『憑』等」反諷了職場中的不平等關係,憑與平諧音,含義深遠。整副對聯揭示了職場中的等級和溝通難題。
其四:
上聯:福無雙至;
下聯:禍不單行。
(後續補充)
上聯:福無雙至今朝至;
下聯:禍不單行昨夜行。
這組對聯首先給出了一個簡短的上下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然後在此基礎上通過添字的方式擴展為:「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這種修辭手法被稱為「添字法」(也可以視為原對聯使用了「減字法」),通過增減字詞來改變原有的意義或增加新的意境。
原對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表達的是一種人生哲理,即好運不會連續到來,而厄運則常常接連不斷。這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無常、命運多舛的感慨。
而在擴展後的對聯「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中,通過添加「今朝至」和「昨夜行」,寓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表達的厄運接連的悲觀情緒被完全顛覆,轉而傳遞出一種樂觀、積極的信息:即使好運不常來,但今天它終於到來了;即使厄運常常接連不斷,但昨天它已經過去了。這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勇敢面對困難的人生態度,鼓勵著人們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相信好運終會到來。
其五:
上聯: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句);
下聯: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
此聯巧妙地運用了諧音和雙關暗喻,呈現出老少兩代在才智與經驗上的有趣對比。
上聯「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句)」通過「鋸」與「句」的諧音,形象地描繪了年輕後輩在面對資深前輩時的敬畏與謙遜,如同小猴子在大猿猴面前不敢造次一樣。
下聯「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則利用「蹄」與「題」的諧音,以一種幽默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馬,也有陷入困境、難以自拔的時候,暗示了經驗並非萬能,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挑戰和困境。
整副對聯既富含哲理,又充滿機智與幽默,展現了人生的多樣性與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