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荇怵
李稷騫頓了頓,繼續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如今疫病蔓延,既是危機,亦是轉機。可派遣得力官員前往南方,嚴查賑災糧食發放事宜,將那些中飽私囊之徒嚴懲不貸,以正視聽。同時,召集天下名醫,研製抗疫之方,調撥藥材送往南方及京師各處疫區。如此,既能解百姓之苦,又能彰顯陛下心繫天下之德,讓百官看到陛下之能,從而誠心歸附。」
皇帝微微點頭,沉思片刻道:「卿所言極是。只是這派往南方的官員,須得是信得過且有能力之人,卿可有合適人選?」
李稷騫思索一番,拱手道:「微臣舉薦戶部侍郎蘇銘。此人清正廉潔,能力出眾,定能不負陛下所託。」
皇帝揉了揉太陽穴,道:「蘇銘……朕也有所耳聞,確是個人才。此事便交予他去辦。還有那長公主和小皇子,至今下落不明,朕已令大理寺全力追查,可仍無半點消息,卿對此有何看法?」
李稷騫心中一緊,暗自揣測這背後是否有什麼陰謀,斟酌著字句道:「陛下,長公主和小皇子身份尊貴,失蹤之事恐非偶然。或許是有人蓄意為之,欲亂我朝綱。大理寺辦案雖盡心盡力,但此事頗為棘手。微臣以為,可令京城駐軍加強戒備,封鎖城門,盤查進出人員,同時擴大搜尋範圍,務必將長公主和小皇子平安找回。」
皇帝面色陰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狠厲:「若是讓朕查出是何人所為,定要讓他付出慘痛代價!」
此時,門外傳來太監的聲音:「啟稟陛下,皇后娘娘求見。」
皇帝揮了揮手:「讓她進來吧。」
皇后匆匆走進來,福身行禮後,焦急地說道:「陛下,聽聞您龍體欠安,臣妾放心不下。還有這疫病之事,如今鬧得人心惶惶,宮中也有不少人為此擔憂,不知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皇帝嘆了口氣,將與李稷騫商議之事告知了皇后。皇后微微皺眉,道:「陛下聖明。只是這疫病來勢洶洶,還望陛下保重龍體,莫要過於操勞。臣妾方才聽聞拓跋盼歸求見,說是有關於重啟『肆祭』之事要奏,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皇帝看向李稷騫,問道:「卿對這『肆祭』之事有何見解?」
李稷騫聽聞「肆祭」二字,神色一凜,猶豫片刻後,抱拳道:「陛下,今日盼歸曾與臣提及此事。只是這『肆祭』情況複雜,它既是對抗疫病的良藥,卻也曾是疫病的禍端。當年先皇深以為患,嚴令查抄焚燒此藥,更是以誅三族的重刑來威懾,嚴禁任何人私自留存、使用。如今若要重啟,恐怕會在朝野上下掀起軒然大波,令百姓惶恐不安,人心難穩啊。」
皇后柳眉輕蹙,眼中閃過一絲思索,輕聲啟奏:「陛下,臣妾聽聞,橘子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名稱雖異,本質實同。『肆祭』如今或許也面臨這般境遇,關鍵在於如何運用。」
皇上先是一怔,旋即恍然,撫掌大笑:「朕真是糊塗了!早年宮中曾有西域進貢的一味藥材,名為『荇怵』,不正是治療疫病的良藥嗎?想來與這『肆祭』應是同根同源,只是用法不同罷了。」
皇后微微頷首,溫婉一笑,繼續說道:「陛下聖明。這良藥還需良醫調配,方能發揮出最佳藥效。用之得當,便是救人的神藥;稍有差池,恐又生禍端。」
皇上略作思忖,目光堅定下來:「如此,這件事便交由拓跋盼歸來處理。她心思縝密,又對救治疫病之事極為上心,定能不負朕望。李愛卿,你就全力幫朕將長公主與小皇子找回來,此事刻不容緩。」
李稷騫單膝跪地,聲音洪亮有力:「臣遵旨!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尋回長公主與小皇子,護我朝安穩。」
退朝後,李稷騫匆匆趕回將軍府,即刻調遣麾下精銳,秘密安排搜尋長公主和小皇子的行動。他深知,皇家血脈的安危關乎社稷根基,此次任務艱巨且不容有失。
而在宮中,拓跋盼歸接到旨意,深感肩頭責任重大。她迅速著手籌備,廣邀天下良醫,組建起專門的醫事小組。在一間寬敞的宮殿內,醫事小組的成員們圍坐在一起,對著「荇怵」藥材展開熱烈討論。
夜幕低垂,京師醫館外的氣氛劍拔弩張。兩日期限即將來臨,門外早已被密密麻麻的百姓圍得水泄不通,他們手中高舉著火把,鐵鍬、棍棒在火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一張張面容因憤怒與恐懼而扭曲,眼神中滿是對醫館內眾人的敵意,仿佛下一秒就要將這裡夷為平地。
張婉君站在醫館內,透過窗戶看著外面如潮水般洶湧的人群,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作為尚書千金,她雖向來養尊處優、心高氣傲,但面對如此陣仗,心中也不免泛起一絲擔憂。可這擔憂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倔強的傲氣,她在心底暗自思忖:我乃堂堂尚書千金,你們能把我怎麼樣!
就在這時,她瞥見了正在忙碌的海棠。海棠身形單薄,在病患間穿梭不停,胸前那片血跡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格外刺眼。張婉君眉頭緊緊皺起,眼中滿是心疼與氣憤,快步走到海棠身邊,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大聲說道:「你都這樣了還在管他們!你自己看看你都成什麼樣子了!」
海棠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蒼白的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聲音輕柔卻透著堅定:「婉君小姐許是累了,先去休息休息吧。」說著,海棠輕輕將張婉君帶到一旁的椅子邊,目光誠懇地看著她,低聲叮囑道:「這話萬不可說與患者聽到,他們本就被疫病折磨得痛苦不堪,若再聽到這些,怕是會更加絕望。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等。我相信李執一定會回來的,朝廷也一定會有所行動的。」
張婉君還想再說些什麼,可看著海棠那疲憊卻又不容置疑的眼神,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她重重地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你呀,總是這麼固執,一心只為別人著想。可萬一李執他……」
「不會的。」海棠打斷了她的話,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李執他答應過我,一定會帶著藥材回來,拯救大家。」
張婉君看著海棠如此堅定的模樣,心中雖仍有擔憂,但也被她的這份信念所感染。她默默點了點頭,不再言語,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海棠繼續忙碌。
醫館內,病患們或躺或坐,臉上滿是痛苦與疲憊,但他們的眼神中,卻也有著一絲對生的渴望。他們看著海棠忙碌的身影,心中默默祈禱著奇蹟的出現。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外面的百姓們愈發躁動不安,呼喊聲、叫罵聲此起彼伏。「把這些庸醫趕出去!」「他們根本治不好病,還我們親人!」這些聲音如同尖銳的利箭,刺痛著醫館內每一個人的心。
皇帝微微點頭,沉思片刻道:「卿所言極是。只是這派往南方的官員,須得是信得過且有能力之人,卿可有合適人選?」
李稷騫思索一番,拱手道:「微臣舉薦戶部侍郎蘇銘。此人清正廉潔,能力出眾,定能不負陛下所託。」
皇帝揉了揉太陽穴,道:「蘇銘……朕也有所耳聞,確是個人才。此事便交予他去辦。還有那長公主和小皇子,至今下落不明,朕已令大理寺全力追查,可仍無半點消息,卿對此有何看法?」
李稷騫心中一緊,暗自揣測這背後是否有什麼陰謀,斟酌著字句道:「陛下,長公主和小皇子身份尊貴,失蹤之事恐非偶然。或許是有人蓄意為之,欲亂我朝綱。大理寺辦案雖盡心盡力,但此事頗為棘手。微臣以為,可令京城駐軍加強戒備,封鎖城門,盤查進出人員,同時擴大搜尋範圍,務必將長公主和小皇子平安找回。」
皇帝面色陰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狠厲:「若是讓朕查出是何人所為,定要讓他付出慘痛代價!」
此時,門外傳來太監的聲音:「啟稟陛下,皇后娘娘求見。」
皇帝揮了揮手:「讓她進來吧。」
皇后匆匆走進來,福身行禮後,焦急地說道:「陛下,聽聞您龍體欠安,臣妾放心不下。還有這疫病之事,如今鬧得人心惶惶,宮中也有不少人為此擔憂,不知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皇帝嘆了口氣,將與李稷騫商議之事告知了皇后。皇后微微皺眉,道:「陛下聖明。只是這疫病來勢洶洶,還望陛下保重龍體,莫要過於操勞。臣妾方才聽聞拓跋盼歸求見,說是有關於重啟『肆祭』之事要奏,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皇帝看向李稷騫,問道:「卿對這『肆祭』之事有何見解?」
李稷騫聽聞「肆祭」二字,神色一凜,猶豫片刻後,抱拳道:「陛下,今日盼歸曾與臣提及此事。只是這『肆祭』情況複雜,它既是對抗疫病的良藥,卻也曾是疫病的禍端。當年先皇深以為患,嚴令查抄焚燒此藥,更是以誅三族的重刑來威懾,嚴禁任何人私自留存、使用。如今若要重啟,恐怕會在朝野上下掀起軒然大波,令百姓惶恐不安,人心難穩啊。」
皇后柳眉輕蹙,眼中閃過一絲思索,輕聲啟奏:「陛下,臣妾聽聞,橘子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名稱雖異,本質實同。『肆祭』如今或許也面臨這般境遇,關鍵在於如何運用。」
皇上先是一怔,旋即恍然,撫掌大笑:「朕真是糊塗了!早年宮中曾有西域進貢的一味藥材,名為『荇怵』,不正是治療疫病的良藥嗎?想來與這『肆祭』應是同根同源,只是用法不同罷了。」
皇后微微頷首,溫婉一笑,繼續說道:「陛下聖明。這良藥還需良醫調配,方能發揮出最佳藥效。用之得當,便是救人的神藥;稍有差池,恐又生禍端。」
皇上略作思忖,目光堅定下來:「如此,這件事便交由拓跋盼歸來處理。她心思縝密,又對救治疫病之事極為上心,定能不負朕望。李愛卿,你就全力幫朕將長公主與小皇子找回來,此事刻不容緩。」
李稷騫單膝跪地,聲音洪亮有力:「臣遵旨!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尋回長公主與小皇子,護我朝安穩。」
退朝後,李稷騫匆匆趕回將軍府,即刻調遣麾下精銳,秘密安排搜尋長公主和小皇子的行動。他深知,皇家血脈的安危關乎社稷根基,此次任務艱巨且不容有失。
而在宮中,拓跋盼歸接到旨意,深感肩頭責任重大。她迅速著手籌備,廣邀天下良醫,組建起專門的醫事小組。在一間寬敞的宮殿內,醫事小組的成員們圍坐在一起,對著「荇怵」藥材展開熱烈討論。
夜幕低垂,京師醫館外的氣氛劍拔弩張。兩日期限即將來臨,門外早已被密密麻麻的百姓圍得水泄不通,他們手中高舉著火把,鐵鍬、棍棒在火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一張張面容因憤怒與恐懼而扭曲,眼神中滿是對醫館內眾人的敵意,仿佛下一秒就要將這裡夷為平地。
張婉君站在醫館內,透過窗戶看著外面如潮水般洶湧的人群,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作為尚書千金,她雖向來養尊處優、心高氣傲,但面對如此陣仗,心中也不免泛起一絲擔憂。可這擔憂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倔強的傲氣,她在心底暗自思忖:我乃堂堂尚書千金,你們能把我怎麼樣!
就在這時,她瞥見了正在忙碌的海棠。海棠身形單薄,在病患間穿梭不停,胸前那片血跡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格外刺眼。張婉君眉頭緊緊皺起,眼中滿是心疼與氣憤,快步走到海棠身邊,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大聲說道:「你都這樣了還在管他們!你自己看看你都成什麼樣子了!」
海棠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蒼白的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聲音輕柔卻透著堅定:「婉君小姐許是累了,先去休息休息吧。」說著,海棠輕輕將張婉君帶到一旁的椅子邊,目光誠懇地看著她,低聲叮囑道:「這話萬不可說與患者聽到,他們本就被疫病折磨得痛苦不堪,若再聽到這些,怕是會更加絕望。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等。我相信李執一定會回來的,朝廷也一定會有所行動的。」
張婉君還想再說些什麼,可看著海棠那疲憊卻又不容置疑的眼神,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她重重地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你呀,總是這麼固執,一心只為別人著想。可萬一李執他……」
「不會的。」海棠打斷了她的話,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李執他答應過我,一定會帶著藥材回來,拯救大家。」
張婉君看著海棠如此堅定的模樣,心中雖仍有擔憂,但也被她的這份信念所感染。她默默點了點頭,不再言語,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海棠繼續忙碌。
醫館內,病患們或躺或坐,臉上滿是痛苦與疲憊,但他們的眼神中,卻也有著一絲對生的渴望。他們看著海棠忙碌的身影,心中默默祈禱著奇蹟的出現。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外面的百姓們愈發躁動不安,呼喊聲、叫罵聲此起彼伏。「把這些庸醫趕出去!」「他們根本治不好病,還我們親人!」這些聲音如同尖銳的利箭,刺痛著醫館內每一個人的心。